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的评价研究
1
作者 贾会学 姚希 +11 位作者 胡美华 张冰丽 孙昕霙 李子涵 邓明卓 卢联合 李杰 宋丽红 路简羽 宋雪梅 高航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方法选取北京市6所不同级别、性质的医院不同风险级别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进行呼吸道防护能力知识测评。根据呼吸道传染病暴露风险,以实际案例及日常工作场景出发,从呼吸道...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方法选取北京市6所不同级别、性质的医院不同风险级别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进行呼吸道防护能力知识测评。根据呼吸道传染病暴露风险,以实际案例及日常工作场景出发,从呼吸道传染病的识别、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相应防护要求和口罩的正确选择与使用三个方面设计呼吸道防护能力测评内容,分别包括6、6、8个知识点,共20个知识点,均为选择题。多选题全选对为满分,部分选正确且无错误选项为部分得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根据经典测评理论对每个知识点题目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结果对6所医院326名不同风险级别的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知识测评结果显示,20个知识点中,得满分比率在60%以上的有6个,其他题目得满分比例较低,其中空气传播疾病种类、飞沫传播疾病种类、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常规措施、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指征和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指征5个知识点得满分比率在10%以下。在20道知识题中,难度分析较为容易、难度中等和较难的题目分别有5、1、14道;区分度在≥0.4、0.30~0.39、0.20~0.29、≤0.19的题目分别为6、1、4、9道。结论医院工作人员呼吸道防护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种类的认知和不同类型口罩佩戴指征的掌握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人员 医院工作人员 呼吸道防护 能力 评价
下载PDF
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2
作者 李硕 姚希 +13 位作者 贾会学 李卫光 黄勋 孙树梅 程曦 孟庆兰 张翔 张静萍 邢亚威 姜青青 吴联萱 张冰丽 刘晓静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 了解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控措施的实施现状,为优化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从8个省/自治区的省部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分层抽样,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开... 目的 了解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控措施的实施现状,为优化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从8个省/自治区的省部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分层抽样,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开展线上调查。结果 123所妇幼保健机构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90.24%的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开展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和重症监护病房(非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妇幼保健机构比率分别为89.66%、85.96%、80.77%和74.19%,51.22%的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了医院感染病例信息化监测。94.31%的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工作,90%以上的妇幼保健机构中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开展了环境卫生学监测,71.54%的妇幼保健机构由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诊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90%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了三级预检分诊制度,86.18%的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了过渡病房。妇幼保健机构对建档孕产妇、高危新生儿、保健人群和长期康复患者等特殊就诊人群普遍采取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全预约就诊和单独分区就诊的管理模式,但开展互联网复诊的妇幼保健机构比率<50%。结论 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开展了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信息化监测程度有待提高。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中普及程度较高,少数妇幼保健机构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流程不规范。特殊就诊人群得到有效管理,互联网医疗有待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保健机构 医院感染 监测 预防 控制 抽样调查
下载PDF
不同类型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贾会学 姚希 +7 位作者 陆群 侯铁英 林玲 杨环 宗志勇 吴安华 邢亚威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4-511,共8页
目的 了解不同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方法 在中国7个地区7个省选取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颁布后各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现况,包括不同空气净化方式的应用、空气净化方式组合使用情况,以... 目的 了解不同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方法 在中国7个地区7个省选取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颁布后各医院空气净化方式应用现况,包括不同空气净化方式的应用、空气净化方式组合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区域空气净化方式应用情况。结果 共收到340所医院的调研结果,38.53%(131所)的医院有负压隔离病房,81.47%(277所)的医院有洁净手术间,97.35%(331所)的医院有空气消毒器。70.00%(238所)的医院在某一空间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空气净化方式,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多采取三种及以上空气净化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55.93%、43.01%和38.49%;最常见的组合方式为自然/机械通风+空气消毒器(83.19%,198/238),20.59%(49/238)的医院在洁净技术房间辅以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各区域除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中心外,80%以上均有通风系统。结论 空气净化方式的选择多元化,建筑设计更加注重通风,但空气净化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过度及不规范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空气净化 空气消毒器 通风系统 应用
下载PDF
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与头面部尺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会学 姚希 +3 位作者 胡美华 张冰丽 路简羽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7-912,共6页
目的比较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探索头面部尺寸与口罩适合性检验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6所医院的320名医务人员,使用直角规、弯脚规、皮尺进行头面部尺寸测量,采用TSI公司8038/8048型口罩适合性测试仪,对某品牌... 目的比较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探索头面部尺寸与口罩适合性检验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6所医院的320名医务人员,使用直角规、弯脚规、皮尺进行头面部尺寸测量,采用TSI公司8038/8048型口罩适合性测试仪,对某品牌的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结果320名受试者拱形、折叠形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分别为44.38%、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65,P<0.00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形态面长对口罩适合性检验结果有影响,形态面长较长的人群佩戴拱形口罩的适合性较好,而形态面长较短的人群佩戴折叠性口罩的适合性较好。聚类分析显示,拱形口罩在较大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小脸型人群,而折叠形口罩在较小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大脸型人群。结论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存在差异,形态面长、佩戴者脸型是影响口罩适合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的参考依据,为医务人员选择适合的口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医用防护口罩 适合性检验 头面部尺寸
下载PDF
医务人员对不同品牌医用防护口罩的主观感受与适合性测试结果
5
作者 贾会学 姚希 +3 位作者 钱晶京 张璐璐 谭艳芬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不同品牌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感受和舒适度感受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对四个品牌的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定量适合性测试,调查不同动作时医务人员主观感受密合性情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不同品牌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感受和舒适度感受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对四个品牌的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定量适合性测试,调查不同动作时医务人员主观感受密合性情况,并调查测试时和佩戴4 h后医务人员鼻梁区压迫感、皮肤痒、颜面部皮肤损伤、内表面磨嘴、勒耳廓、面部压迫感等不适感受,以及佩戴4 h后口罩变形等特殊情况。结果共对发热门诊98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医用防护口罩佩戴适合性测试和舒适度调查,与定量适合性测试结果相比,主观感受真正密合的符合率为77.42%;主观感受真正非密合的符合率为56.86%。不同测试动作中,除大声说话动作之外,其他动作主观感受真正密合性符合率均在90%以上,而真正非密合符合率各项动作均较低,均在30%以下。口罩佩戴主观感受反映的主要问题为大小不合适、头带拉力不舒适、鼻梁区压迫感,整体不适感受人员比率在40%左右。佩戴4 h后,头带拉力不舒适、鼻梁区压迫感人员比例所有增加。结论选择医用防护口罩时,除考虑适合性测试数据外,还需综合考虑舒适度等主观感受,可提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的依从性和正确性,并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防护口罩 适合性测试 主观感受 正确佩戴
下载PDF
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现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硕 姚希 +13 位作者 贾会学 李卫光 黄勋 孙树梅 程曦 孟庆兰 张翔 张静萍 邢亚威 姜青青 吴联萱 张冰丽 刘晓静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8-1304,共7页
目的了解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现况,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从8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部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分层抽样,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开展线上... 目的了解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现况,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从8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部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分层抽样,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开展线上调查。结果共123所妇幼保健机构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7.56%的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98.33%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感染监控专题会议;87.81%的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该部门92.68%由院长或副院长直接领导;90.24%妇幼保健机构的病区设立了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数量符合要求的妇幼保健机构占比52.03%,专职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均符合要求的比率仅为11.38%。纳入调查的12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有9项在妇幼保健机构中建立的比率超过90%。结论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妇幼保健机构 专职人员 抽样调查
下载PDF
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的效果 被引量:55
7
作者 贾会学 赵艳春 +7 位作者 贾建侠 赵秀莉 姚希 胡美华 张然 钱晶京 彭雪儿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 2016、2019年分别对某院36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将两次评估结果(包括风险评估因素的变化、高风险科室的变化、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另外评价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工作...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 2016、2019年分别对某院36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将两次评估结果(包括风险评估因素的变化、高风险科室的变化、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另外评价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工作的影响,即各项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如医院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结果 2019年风险评估显示,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ICU、心内科ICU、外科ICU、肾内科、儿外科、老年内科ICU、新生儿ICU、儿童ICU属于高风险科室,其中儿童ICU、新生儿ICU、儿外科和肾内科为2019年新增高风险科室。2016年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四个高风险部门风险级别明显降低。与2016年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比较,2019年各科室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提升,医院感染发病率、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CAUTI发病率、导尿管使用率明显降低,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风险评估可提示下一步重点关注科室和风险因素并实施干预,可有效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风险评估 效果 管理
下载PDF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评价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8
作者 贾会学 赵艳春 +7 位作者 贾建侠 赵秀莉 姚希 胡美华 张然 钱晶京 彭雪儿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索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2011-2018年某院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调取同期全院各科室手卫生用品,包括清洁剂和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计算每床日手卫生次数。利用隐蔽式调查的方法结合手卫生用... 目的探索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2011-2018年某院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调取同期全院各科室手卫生用品,包括清洁剂和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计算每床日手卫生次数。利用隐蔽式调查的方法结合手卫生用品使用量计算每床日手卫生次数,对直接观察获得的手卫生依从率进行校正,分析霍桑效应。结果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2011-2018年手卫生依从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 712.41,P<0.01),由最初的38.17%提升至94.46%。根据速干手消毒剂和清洁剂每次使用量估算每床日手卫生次数,2011年为12.41次,2018年为22.37次;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和每床日清洁剂使用量与手卫生依从率均有较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82、0.79,均P<0.05)。校正后的手卫生依从率为36.87%~69.10%,与直接观察法相差1%~43%。结论采取手卫生用品使用量和手卫生依从率双重指标,对正确评估手卫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能避免过高评估手卫生依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卫生 依从性 依从率 直接观察法 隐蔽式调查 霍桑效应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感染干预效果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贾会学 胡必杰 +11 位作者 吴安华 徐英春 张秀月 侯铁英 宗志勇 李卫光 杨怀 杨芸 刘运喜 文建国 陆群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24-529,共6页
目的了解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我国12个省市46所医院进行调查,其中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为基线调查阶段(干预前),该阶段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2014年4—9月为实施干预措施阶段(干... 目的了解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我国12个省市46所医院进行调查,其中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为基线调查阶段(干预前),该阶段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2014年4—9月为实施干预措施阶段(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MDRO感染情况及防控措施依从性。结果共监测34 081例病例,住院总日数为302 818 d,MDRO医院发病的感染(HOI)1 122例次,HOI例次发病率为3.71‰。各种MDRO以CRAB HOI例次日发病率(2.47‰)最高,各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外科ICU HOI例次日发病率(5.55‰)最高。总体MDRO HOI例次日发病率由干预前的3.96‰,降至干预后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干预后呼吸ICU和急诊ICU HOI例次日发病率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各项防控措施:实施隔离、同种病原体隔离、悬挂隔离标识、手卫生、戴手套、物品专用依从率,以及医生、护士、保洁员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采取MDRO防控措施及对其依从性进行监测,可有效提升各措施的依从性,降低MDRO HO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MDRO 医院感染 干预 效果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中国68所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贾会学 侯铁英 +16 位作者 李卫光 马红秋 刘卫平 杨芸 吴安华 武迎宏 杨怀 丁丽丽 刘运喜 罗晓黎 文建国 邢亚威 张卫红 林玲 李莹 陈美恋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7-641,共5页
目的评价我国综合医院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方法抽取综合医院68所,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68所医院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病例,采用1︰1匹配的方法进行配对,比较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结果共纳入2 123... 目的评价我国综合医院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方法抽取综合医院68所,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68所医院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病例,采用1︰1匹配的方法进行配对,比较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结果共纳入2 123对医院感染与非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25 845.30元,非医院感染组为12 006.14元,医院感染直接导致住院费用增加13 839.16元。省部级医院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较多(21 409.83元)。不同地区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为9 725.42~18 909.59元,其中华北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最多。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分别是23 190.09、18 194.50元。结论医院感染导致较大直接经济损失,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尤其是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经济损失 综合医院 配对研究
下载PDF
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社区发生感染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9
11
作者 贾会学 贾建侠 +5 位作者 赵艳春 赵秀莉 任军红 要慧 林金兰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社区发生感染(COI)的特点。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了解MDRO-COIs情况。结果调...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社区发生感染(COI)的特点。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了解MDRO-COIs情况。结果调查期间的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共1 646例次,包括COIs 1 148例次,其中MDROs感染470例次,占40.94%;医院发生感染(HOI)498例次,其中MDROs感染260例次,占52.21%,显著高于MDRO-COIs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7,P=0.00)。MDRO-COIs病原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或气管分泌物(36.38%,171/470),其次为尿液(35.32%,166/470),两者共占71.70%。在科室分布中,MDRO-COIs比例以重症监护室最高,达64.75%。在各COI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MDROs感染比例最高,达60.71%。结论 MDRO-COIs情况严重,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预防MDROs在医院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社区发生感染 医院发生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贾会学 赵艳春 +2 位作者 任军红 林金兰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了解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检验科报告的所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 目的了解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检验科报告的所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阳性的SICU住院患者进行调查。2008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并对感染及定植患者采取"Bundle"控制措施(如手卫生、单间隔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对住SICU且上述5种病原体阳性患者(未采取"Bundle"控制措施)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相同,分析采取"Bundle"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SICU共收治3 526例患者,11 207患者住院日,共发生104例次MDROs感染,其中ICU相关的感染65例次(62.50%),非ICU相关的感染39例次(37.50%)。随着"Bundl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ICU相关感染明显下降(18.75%),以MRSA和MDR-Ab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最为显著(均P<0.05)。结论 SICU内MDROs医院感染严重,通过采取"Bundle"控制措施,ICU相关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外科 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贾会学 殷环 +11 位作者 吴安华 胡必杰 张秀月 侯铁英 宗志勇 李卫光 杨怀 杨芸 刘运喜 文建国 陆群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49-653,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省17所医院,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NICU住院新生儿的医...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省17所医院,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NICU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共监测12 998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43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35%,住院总日数为126 125 d,日发病率为3.46‰。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随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而下降(χ2=291.55,P<0.001)。不同规模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7,P<0.001),床位数>30张的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和日发病率最高;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以西南地区(10.36%)最高,日发病率以华南地区(10.52‰)最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血液为主;感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我国NICU不同出生体重组、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感染特点指导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病房 NICU 医院感染 例次感染率 日感染率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预防器械相关感染的干预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会学 任军红 +1 位作者 赵秀莉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器械相关感染率,以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对2007-2009年入住SICU超过48 h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器械相关感染率,以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对2007-2009年入住SICU超过48 h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泌尿道插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D)]率及相应器械使用率。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措施实施前后的感染率。结果 3年间共调查SI(U内患者639例,发生医院感染129例次,感染例次率20.19%。其中器械相关感染77例(VAP 52例、CLABSI 12例、CAUTI13例),占59.69%。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逐年提高,2007、2008和2009年手卫生产品每患者住院日使用量分别为41.59 m1/HD、82.71 m1/HD、84.33 mL/HD;VAP感染率明显下降,由2007年27.17/1 000机械通气日降至2009年的9.09/1 000机械通气日(x-2=2.79,P=0.00),CLABSI、CAUTI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S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较高,但可通过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器械相关感染 干预措施 感染控制 目标性监测
下载PDF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26
15
作者 贾会学 彭雪儿 +1 位作者 姚希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2-429,共8页
目的了解《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以下简称"隔离规范")在全国各级医院的实施情况,为"隔离规范"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全国抽查12个省(市)的253所医院,调查"隔离规范"颁布前后医院... 目的了解《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以下简称"隔离规范")在全国各级医院的实施情况,为"隔离规范"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全国抽查12个省(市)的253所医院,调查"隔离规范"颁布前后医院隔离措施实施情况,包括隔离制度的修订,开展培训、督导等管理工作,建筑布局与设施设置,手卫生工作的开展,标准预防相关工作的开展,防护用品的使用及职业暴露管理等的实施情况。结果 2017年在调查的253所医院中,99.21%(251所)已经建立了隔离预防制度,97.23%(246所)定期对隔离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开展手卫生工作在2009年达到高峰;76.28%(193所)设立肠道门诊,79.84%(202所)设立发热门诊,88.54%(224所)设立门急诊预检分诊;99.21%(251所)医院开展了标准预防相关工作;与2010年相比,医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量增长超过1倍;98.02%(248所)医院有针刺伤报告流程与制度。结论 "隔离规范"的颁布对规范各医院的隔离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隔离 规范 实施
下载PDF
《美国CDC隔离预防指南2007——防止感染因子在医疗机构内传播》介绍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11期7-10,共4页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而采取隔离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早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逐步建立了传染病患者隔离治疗程序,设立了远离健康人群和城市的独立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简易隔离病房...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而采取隔离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早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逐步建立了传染病患者隔离治疗程序,设立了远离健康人群和城市的独立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简易隔离病房等隔离救治机构。1970年美国CDC出版了《医院隔离技术》,提出了分类隔离系统,建立了HIV、多重耐药菌、嗜肺军团菌等新发感染的隔离预防策略。1983年美国CDC对推荐性的隔离技术进行了重大修订,编制成《医院隔离预防指南》,依据感染传播途径建立了A、B两个隔离系统。A系统又称疾病类别隔离系统,包括严密隔离、接触隔离、肠道隔离、抗酸杆菌隔离、呼吸道隔离、血液与体液隔离、伤口分泌物与引流物隔离等7个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CDC 预防策略 感染因子 传播途径 医疗机构 指南 控制医院感染 传染病患者
原文传递
采取综合策略防控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会学 姚希 +2 位作者 赵秀莉 胡美华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防控策略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的效果。方法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19年11月乳腺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目标性监测方法,对两个时段共发生的4次SSI发生率升高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防控策略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的效果。方法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19年11月乳腺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目标性监测方法,对两个时段共发生的4次SSI发生率升高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控制新辅助化学治疗带来的影响、关注引流管维护、完善手术操作以缩短引流时间、高年资医生专项关注并改善引流方式等。结果2007年12月—2019年12月共监测乳腺手术4951例,手术部位感染81例,感染率为1.64%。根据每个时期的感染特点,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SSI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每次感染率增高时期的SSI发生率(9.09%、5.39%、3.59%、1.90%)逐次呈线性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P=0.004)。结论根据不同时期的感染特点深入探索防控措施,找准关键点,可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效果分析
下载PDF
《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解读 被引量:34
18
作者 贾会学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6期7-9,共3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而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在...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而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手卫生,不仅制定了手卫生指南,而且手卫生设施完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医疗机构 指南 WHO 控制医院感染 解读 卫生行政部门 医院管理者
原文传递
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1-786,共6页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cm和<5 cm三组,比较各组行保护性造口的比例及感染情况,以及行保护性造口与未行保护性造口患者的感染率。结果2017—2021年该院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器官腔隙感染率为4.79%(51/1064)。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手术持续时间>3 h为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同时行保护性造口是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为2.76%;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感染率最高,为9.52%;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比例最高,为72.05%。对于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并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于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后感染率降低幅度也很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行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器官腔隙感染 保护性造口 影响
下载PDF
糖耐量低减患者的健康教育
20
作者 贾会学 孙茉芊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8期634-636,647,共4页
关键词 糖耐量低减 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