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4年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33
1
作者 田伟东 贾克力 +4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吴用 宋爽 马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6-1234,共9页
为了确定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选取乌梁素海2005-2014年6-9月长序列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及氟化物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乌梁素海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乌梁素海的实际状... 为了确定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选取乌梁素海2005-2014年6-9月长序列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及氟化物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乌梁素海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乌梁素海的实际状况,从外源污染、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及入湖水量3个方面对其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水质状况转好;除总磷外,各污染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灰色综合指数表明乌梁素海水质正向良性方向发展;总磷治理应成为乌梁素海污染治理的主要方面;外源污染的削减、入湖污染物负荷量的降低及入湖水量的增加是乌梁素海水质转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水质变化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分布及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晓晶 李畅游 +2 位作者 贾克力 邬铁梅 李卫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884,共6页
根据2006-2008年间5-10月对乌梁素海的连续监测资料,分析了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影响透明度的5个理化因子,包括浊度、悬浮物、叶绿素a、氮磷比和pH值进行相关分析.三年内有监测资料的月份中,乌梁素海水体... 根据2006-2008年间5-10月对乌梁素海的连续监测资料,分析了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影响透明度的5个理化因子,包括浊度、悬浮物、叶绿素a、氮磷比和pH值进行相关分析.三年内有监测资料的月份中,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变化范围在0.33-1.62m,平均值为0.93m,透明度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芦苇区及靠近芦苇区较低,西南端开阔水面区较高.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浊度是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与透明度的关系是SD=1.489x-0.471(R=0.83,N=100,P<0.0001);悬浮物是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的直接影响者,与透明度的关系是S1/4=-3.948lnSD+12.055(R=0.65,N=100,P<0.0001);pH值和N/P对透明度的影响是间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透明度 浊度 悬浮物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乌梁素海沉积物腐殖质的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付绪金 贾克力 +4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崔凤丽 樊才睿 高宏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9-496,共8页
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方法对乌梁素海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影响腐殖质的环境因子及腐殖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06%~5.38%.有机质分布特征与表层沉积物所处的... 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方法对乌梁素海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影响腐殖质的环境因子及腐殖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06%~5.38%.有机质分布特征与表层沉积物所处的水力条件、水生植物分布、人为活动有关;腐殖质组成中,胡敏酸含量为0.65~2.78 g/kg,富里酸含量为2.19~8.72 g/kg,胡敏素是主体,含量在3.28~20.92 g/kg之间;腐殖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中,各组分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H值与胡敏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腐殖化程度分析中,随着有机质含量的上升,可提取腐殖质的相对含量下降.PQ值介于9.50%~27.06%之间,平均值为21.47%,变异较大,且腐殖化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沉积物 有机质 腐殖质 腐殖化
下载PDF
Van Genuchten模型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小华 贾克力 +1 位作者 刘景辉 李立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3,188,共6页
利用Matlab软件的非线性拟合和非线性回归函数,对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两种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Van Genuchten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较非线性拟合适应性高;Van Genuchten模型适应性好,... 利用Matlab软件的非线性拟合和非线性回归函数,对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两种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Van Genuchten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较非线性拟合适应性高;Van Genuchten模型适应性好,可以应用于不同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VAN GENUCHTEN模型 耕作 非线性拟合 非线性回归函数
下载PDF
不同放牧制度下呼伦湖流域草原植被冠层截留 被引量:18
5
作者 樊才睿 李畅游 +3 位作者 贾克力 孙标 史小红 高宏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716-4724,共9页
冠层截留是降雨过程中的水量分配和流域水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浸泡法和降雨模拟实验研究呼伦湖流域草原3种放牧制度下(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超载放牧))植被冠层截留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遥感解译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确定3... 冠层截留是降雨过程中的水量分配和流域水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浸泡法和降雨模拟实验研究呼伦湖流域草原3种放牧制度下(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超载放牧))植被冠层截留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遥感解译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确定3种放牧制度下草原面积,估算呼伦湖流域草原降雨截留量。研究表明:在休牧、轮牧、自由放牧3种制度下,水浸泡法测定的截留量分别是0.468、0.320、0.271 mm。降雨模拟实验法测得的结果分别是0.957、0.613、0.431 mm。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草场叶面积指数、盖度、容重、生物量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且单株植被高度、鲜重对截留量影响显著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呼伦湖流域草原一次降雨量为大于等于30 mm全流域降雨,其植被截留量为6.462×106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流域 不同放牧制度 冠层截留 降雨模拟
下载PDF
呼伦湖浮游植物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忠峰 李畅游 +2 位作者 张生 贾克力 史小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6-732,共7页
系统地对呼伦湖浮游植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呼伦湖共有浮游植物142种属,隶属8门、22目、40科,其中绿藻门69种,硅藻门29种,蓝藻门27种,裸藻门5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黄藻门4种,金藻门3种。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优势种... 系统地对呼伦湖浮游植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呼伦湖共有浮游植物142种属,隶属8门、22目、40科,其中绿藻门69种,硅藻门29种,蓝藻门27种,裸藻门5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黄藻门4种,金藻门3种。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6.995mg.L-1。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浮游植物种类生态学指标和PCQ模型对呼伦湖水质进行评价,并验证了PCQ模型用于富营化评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呼伦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浮游植物 营养状况 评价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湖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及环境污染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卫平 李畅游 +3 位作者 贾克力 张生 史小红 张晓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9-343,共5页
对呼伦湖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TP和TOC)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营养元素的环境评价和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新开河、乌尔逊河及克鲁伦河入湖点(A10、F9、I2)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低于... 对呼伦湖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TP和TOC)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营养元素的环境评价和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新开河、乌尔逊河及克鲁伦河入湖点(A10、F9、I2)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采样点,且TOC与TN和TP的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和TP的沉积与生物有机质的沉积相伴随;呼伦湖沉积物碳氮比的均值约为10.2,说明内、外源有机质基本达到平衡状态。通过对沉积物的环境污染评价发现,呼伦湖沉积物有机污染较轻,仍处于较清洁状态,但有机氮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地积累指数评价显示,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As,而Hg、Cu和Zn属于无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沉积物 重金属 营养元素 环境评价
下载PDF
乌梁素海污染现状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史小红 李畅游 贾克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9,共3页
乌梁素海湖泊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河套灌区内,属于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由于所处地区的特殊水文气象条件与灌区的影响,乌梁素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文章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 乌梁素海湖泊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河套灌区内,属于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由于所处地区的特殊水文气象条件与灌区的影响,乌梁素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文章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乌梁素海的水质参数概括为5个主成分,即:污染特征指标、湖泊形态特征指标、植物生长环境指标、水体酸碱指标、水体藻类生物量指标。进一步分析讨论各主成分的意义以及结合地区特征指出湖泊污染的驱动因子,为湖泊水体的合理利用与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水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水平衡模型的呼伦湖湖泊水量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志杰 李畅游 +2 位作者 张生 贾克力 李卫平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674,共8页
针对北方寒旱区呼伦湖水位下降、水面萎缩的现象,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探究湖泊水文过程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水平衡项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确定水位升降的直接原因.基于1963-1980年间水位的... 针对北方寒旱区呼伦湖水位下降、水面萎缩的现象,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探究湖泊水文过程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水平衡项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确定水位升降的直接原因.基于1963-1980年间水位的实测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及其他辅助计算判断出湖泊与周边区域存在着地下水的交换,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历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的累积降雪融化渗入土壤中形成浅层径流补给湖泊,而7、8月份湖泊补给周边草原.基于以上规律,根据周边坡面汇流、地下水与湖泊交换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利用水平衡方程式推算湖泊1981-2008年逐月水位变化,并与其他研究成果比较,吻合度较高.不同气候条件下,径流量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最为突出,是水位变化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水位模拟 呼伦湖
下载PDF
北方干旱区湖泊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及碳储量特征研究——以乌梁素海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旭 李畅游 +2 位作者 贾克力 张生 史小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9-324,共6页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30 cm中有机碳空间分布以及碳储量特征,分析了有机碳来源以及总氮、总磷、水生植物、沉积物质地对湖泊沉积物碳固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全湖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明显,总...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30 cm中有机碳空间分布以及碳储量特征,分析了有机碳来源以及总氮、总磷、水生植物、沉积物质地对湖泊沉积物碳固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全湖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明显,总体呈现湖区北部高于南部,在湖心处其密度最高。在垂直剖面上,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递减,表层大于底层。沉积物中C/N比率在9~36之间,平均值为20.2。有机碳有内源和外源,其中外源为主导。乌梁素海沉积物有机碳沉积速率为169.55 g.m-2.a-1,有机碳密度为5.21 kg m-2,30 cm深度沉积物中,碳储量为134.39×104t。乌梁素海沉积物固碳能力与总氮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总磷没有相关性,说明总氮与有机碳具有同源性,总氮主要以有机氮形态存在。有机碳含量主要吸附在沉积物粘粒中,其中全湖<63μm和63~125μm颗粒中的有机碳含量占总粒径有机碳量的51%和22%。乌梁素海水生植物以芦苇为主,其面积占湖区近1/2,随着近30年来了芦苇面积的增加,促进了沉积物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湿地 干旱区 有机碳 碳储量 沉积物 乌梁素海
下载PDF
灌区湖泊污染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史小红 李畅游 +1 位作者 贾克力 王亚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上游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下,位于灌区内的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以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套灌区中的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乌梁素海的水... 在上游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下,位于灌区内的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以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套灌区中的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乌梁素海的水质参数概括为7个主成分,即:富营养化特征指标、湖泊盐化特征指标、湖泊有机物污染指标、湖泊形态特征指标、水体酸碱指标、水体藻类生物量指标、植物生长环境指标。分析讨论各主成分的科学内涵以及结合地区特征的湖泊污染机理,为灌区湖泊水体的合理利用与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乌梁素海 水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呼伦湖不同季节水质现状评价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付尧 贾克力 +3 位作者 梁丽娥 孙标 史小红 赵胜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2014—2015年期间4次对呼伦湖水质进行监测,评价不同季节水体中TN、TP和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并分析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4个季节中呼伦湖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超标较严重,Chla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 通过2014—2015年期间4次对呼伦湖水质进行监测,评价不同季节水体中TN、TP和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并分析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4个季节中呼伦湖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超标较严重,Chla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布规律为TN由湖四周向湖心扩散再到四周;TP春、夏季基本保持稳定,秋—冬季由湖心向四周转移;Chla呈现由南—北—东—东北的变化趋势。呼伦湖春、夏、秋季呈现轻度富营养化,冬季呈现中营养化。水体主要受富营养化、盐化和有机物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富营养化 影响因素 呼伦湖
下载PDF
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春媛 贾克力 +3 位作者 李畅游 朝伦巴根 童伟 李兴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21,共4页
乌梁素海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属于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且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由于受特殊的水文气象条件与河套灌区的影响,乌梁素海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于是将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数据分析... 乌梁素海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属于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且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由于受特殊的水文气象条件与河套灌区的影响,乌梁素海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于是将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数据分析中,尝试研究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分布特性。结果显示: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的空间结构变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各水质参数都具有块金效应,对乌梁素海水质参数进行克立格插值,并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乌梁素海从总排干以下至湖区中下部区域为重度富营养化;其余部分为中度富营养化,能够提供更为直观的水环境信息。研究结果对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水质参数 空间变异性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模糊ISODATA技术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水环境分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春涛 李畅游 +2 位作者 彭芳 贾克力 周龙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2,16,共4页
湖泊水环境分区评价是湖泊水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针对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水环境状态区划和评价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法、模糊划分的ISODATA技术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模糊聚类识别复合模型... 湖泊水环境分区评价是湖泊水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针对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水环境状态区划和评价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法、模糊划分的ISODATA技术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模糊聚类识别复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的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状况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提高了湖泊分区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闭包法 ISODATA模糊聚类识别 水环境分区 乌梁素海
下载PDF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的神经网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健 贾克力 +3 位作者 席北斗 张列宇 史小红 夏训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建立BP和RBF神经网络富营养化评价模型,选取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叶绿素、透明度为评价指标,对乌梁素海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大部分水域达到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其中北区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南区富营养化程度较轻。
关键词 BP网络 RBF网络 富营养化评价 乌梁素海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的乌梁素海叶绿素-a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忠峰 李畅游 +2 位作者 张生 贾克力 甄小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7-39,42,共4页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中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乌梁素海的部分理化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结果表明,影响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的"优势"因子依次为气...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中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乌梁素海的部分理化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结果表明,影响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的"优势"因子依次为气温T、光照、电导率EC、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分析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容量迭加法的乌梁素海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志杰 李畅游 +3 位作者 张生 贾克力 云卿 李卫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12-1916,共5页
湖泊承载力的计算一般建立在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而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涉及污染物降解系数。由于乌梁素海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呈相间分布,时有共生,分布面积也各有差异,并伴生着多种藻类,因此该湖的降解系数的确定存在一定的... 湖泊承载力的计算一般建立在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而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涉及污染物降解系数。由于乌梁素海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呈相间分布,时有共生,分布面积也各有差异,并伴生着多种藻类,因此该湖的降解系数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容量迭加的方法避开了降解系数确定的问题,其物理意义明确,容易操作。应用容量迭加的方法对乌梁素海2006年5-10月的COD、TN和TP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从结果可以看出,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和水生植物量决定了湖区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直接影响其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乌梁素海5-10月的水质承载力CCPZ,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计算求得CCPZ=1.115&gt;1.0(当CCPZ=1.0时,湖泊实际承载的社会发展与允许值平衡),说明集水流域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湖泊所允许的水环境承载力,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从污染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湖区水环境的压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迭加法 水环境承载力 乌梁素海
下载PDF
基于LS-SVM和RBF的月降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计亚丽 贾克力 韩璞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6,214,共5页
以乌尔逊河为例,采用相空间重构理论计算实测月降雨的延迟时间、嵌入维数、G-P饱和关联维数和Laypunov指数,证明月降雨时间序列存在混沌现象。运用LS-SVM模型对乌尔逊河月降雨混沌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并利用交叉验证法求取LS-SVM模型两个... 以乌尔逊河为例,采用相空间重构理论计算实测月降雨的延迟时间、嵌入维数、G-P饱和关联维数和Laypunov指数,证明月降雨时间序列存在混沌现象。运用LS-SVM模型对乌尔逊河月降雨混沌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并利用交叉验证法求取LS-SVM模型两个重要参数的最佳组合,同时与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做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时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RBF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河 混沌理论 相空间重构 LS-SVM RBF
原文传递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蒸发野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才睿 李畅游 +4 位作者 孙标 贾克力 史小红 高宏斌 桂满全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土壤蒸发是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控制着水分由土壤环境向大气环境的扩散。通过在呼伦贝尔地区典型草地与林地设置相同口径不同深度微型蒸发仪(Micro-Lysimeter,简称ML)的对比,寻求适合林地草地使用的微型蒸发仪,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 土壤蒸发是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控制着水分由土壤环境向大气环境的扩散。通过在呼伦贝尔地区典型草地与林地设置相同口径不同深度微型蒸发仪(Micro-Lysimeter,简称ML)的对比,寻求适合林地草地使用的微型蒸发仪,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对土壤蒸发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蒸发量随ML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同直径长度不同ML的蒸发量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测定林地的蒸发量小于草地蒸发量,不封底ML所测定结果比封底ML大,其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测量呼伦贝尔地区土壤蒸发时,亦采用15cm的不封底ML,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土地利用方式 微型土壤蒸发器
下载PDF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特征与固碳能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旭 李畅游 +3 位作者 贾克力 张生 郑佳伟 刘海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3-1001,共9页
通过2008—2011年连续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乌梁素海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以及固碳功能.结果发现,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氮与有机碳水平分布具有相同规律,总磷水平分布差异较大,揭示了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对磷在沉积物中的累积... 通过2008—2011年连续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乌梁素海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以及固碳功能.结果发现,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氮与有机碳水平分布具有相同规律,总磷水平分布差异较大,揭示了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对磷在沉积物中的累积具有一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磷来源的多样性.在垂直方向上,总氮、有机碳、硝态氮规律明显,随深度增加有递减的趋势,而总磷和氨氮垂直分布差异性显著,表明其与环境因素和早期演化和成岩作用有关.乌梁素海沉积物中C:N:P=20.2:4.5:1,小于Redfield比(C:N:P=106:16:1).沉积物中总氮与有机碳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总磷与有机碳无相关性.乌梁素海沉积物有机碳沉积速率为169.55 g·m-2·a-1,有机碳密度为5.70 kg·m-2.30 cm深度沉积物中,碳储量为134.39×104t,存在很大的固碳潜力,这对于调节气候变化和维护湖泊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固碳能力 乌梁素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