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倾斜深埋巨厚煤层掘巷冲击地压前兆特征及其灾害防治
1
作者 来兴平 贾冲 +6 位作者 胥海东 崔峰 刘旭东 王昊 陆长亮 张随林 何仕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50,共14页
随着冲击地压矿井逐渐向深开采,其巷道掘进伴随的冲击显现愈发强烈。针对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冲击地压有效防治问题,以新疆乌东煤矿急倾斜煤层矿井为例,运用微震监测对巷道掘进的冲击地压时空前兆特征加以分析。结合巷道掘进的应力与能量... 随着冲击地压矿井逐渐向深开采,其巷道掘进伴随的冲击显现愈发强烈。针对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冲击地压有效防治问题,以新疆乌东煤矿急倾斜煤层矿井为例,运用微震监测对巷道掘进的冲击地压时空前兆特征加以分析。结合巷道掘进的应力与能量变化数值模拟分析,揭示巷道掘进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提出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冲击地压防治策略,并完成现场工程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掘进的冲击地压发生前第2~5天出现微震总能量极低值,或存在至少4 d的能量潜伏期;冲击地压发生前5 d普遍存在3 d以上的最大能量占比高频波动期。冲击地压发生前存在明显缺震现象,发生位置集中分布在距离掘进工作面较近的微震能量极小值区间范围内,或位于微震能量极值区间附近的微震频次极小值区间范围内,且冲击地压事件位于冲击变形能指数较高区域。急倾斜巨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坚硬覆岩结构不易破断,使得巷道掘进存在上水平采空区两侧“双翼型”应力集中,掘进工作面前方与巷道底部受顶底板岩层相互挤压的应力集中分布且能量积聚显著,随着巷道掘进深度增加其应力集中与能量积聚进一步增强,容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综合分析形成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掘进的工作面爆破卸压、巷道钻孔卸压与补强支护、复杂区域架蓬的冲击地压防治策略。结合冲击地压时空前兆异常为及时加强卸压力度提供时机。通过工作面与巷道卸压使得掘进期间未发生单日累计1×105 J以上微震能量,在对支护优化调整与复杂区域重点防护后,巷道掘进日均微震能量降至2.2 kJ,其1 kJ以上微震事件占比下降且巷道断面整体平整。研究结果为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安全掘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巨厚煤层 巷道掘进 冲击地压 前兆特征 防治策略
下载PDF
矿山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强度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利杰 唐国星 +2 位作者 马青海 贾冲 井鑫山 《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矿山尾砂胶结充填是实现金属矿绿色开采的重要技术载体,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力学性能是影响矿山采场充填体整体稳定性以及确保相邻采场安全高效充填采矿的关键要素。科学、准确测量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强度是确保矿山充填材料强度合理设... 矿山尾砂胶结充填是实现金属矿绿色开采的重要技术载体,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力学性能是影响矿山采场充填体整体稳定性以及确保相邻采场安全高效充填采矿的关键要素。科学、准确测量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强度是确保矿山充填材料强度合理设计的重要环节。尾砂胶结充填材料属于低强度材料,我国尚无针对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抗拉性能的统一试验方法或测试标准。系统回顾了矿山充填材料抗拉强度测试方法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当前借鉴混凝土、岩土工程等领域抗拉强度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从抗拉强度直接拉伸测试方法、抗拉强度间接拉伸测试方法和适用于尾砂胶结充填材料的抗拉强度测试方法创新3个方面介绍了最新的测试方法研究应用进展。首先系统梳理总结了4种直接拉伸测试方法及其应用场景,然后研究分析了3种间接拉伸测试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并对比分析了两大类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在研究分析上述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并考虑尾砂胶结充填材料的力学特性,创新发明了一种“工字型”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强度测试法,研发了相应的压-拉转换装置,实现了用单轴压缩的方式开展胶结充填体试样直接拉伸测试。经中国和加拿大相关矿山和研究机构验证,该方法是适用于矿山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抗拉性能测试的科学方法,目前已被国际矿业咨询机构—Paterson&Cooke公司、加拿大2家矿业公司、中国3家矿业公司采用,可为国内外金属矿山充填采矿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拉强度 直接拉伸 测试方法 “工字型”试样 尾砂 矿山充填
下载PDF
冷轧变形纳米晶钴的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冲 张喜燕 周世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10期3769-3772,共4页
对冷轧变形前后纳米金属钴的微观应变。晶格常数以及晶粒尺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变形过后晶体内部存有残余内应力并导致了微观应变,应变大小为ε=1.412×10q;对变形前后的晶格常数进... 对冷轧变形前后纳米金属钴的微观应变。晶格常数以及晶粒尺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变形过后晶体内部存有残余内应力并导致了微观应变,应变大小为ε=1.412×10q;对变形前后的晶格常数进行计算,得到变形后的晶格常数为a=0.25241nm;c=0.40782nm;透射电镜的观察和衍射谱线的计算表明变形后纳米金属钴的晶粒大小与形状基本未发生变化,平均晶粒尺寸为18.8nm。有可能是空位的活动降低了变形过程中的晶界迁移几率,使得变形后的晶粒尺寸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点阵畸变 晶粒尺寸 空位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与深度学习的冲击地压矿井时间序列b值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峰 何仕凤 +4 位作者 来兴平 陈建强 孙秉成 贾冲 高远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2-2034,共13页
冲击地压是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重大灾害之一,实现冲击地压的智能化预警是保障煤矿智能安全开采的关键路径。b值作为监测冲击地压的有效指标,掌握矿井开采过程中b值演化趋势对冲击地压的及时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相空间重构(P... 冲击地压是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重大灾害之一,实现冲击地压的智能化预警是保障煤矿智能安全开采的关键路径。b值作为监测冲击地压的有效指标,掌握矿井开采过程中b值演化趋势对冲击地压的及时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相空间重构(PSR)与深度学习提出了对矿井开采中时间序列b值的短期预测方法,运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及降噪后的b值映射到高维空间,混合遗传算法(G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学习高维数据特征构成b值预测模型(PSR–GA–LSTM)。实例结合冲击地压矿井宽沟煤矿W1123综采工作面,计算了降噪后b值的重构参数且实现了数据的重构。评价了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对最优预测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b值经过降噪技术处理后,能增强模型对于b值趋势特征的学习能力和降低噪点对于冲击前兆信息的干扰;时间序列b值经过相空间重构及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超参数得到优化后,模型的预测精度能得到明显提升;较其他模型相比PSR–GA–LSTM的残差波动范围最小稳定在0.005以内,其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00151、0.00133、0.29%都低于其他模型;PSR–GA–LSTM模型经过时间序列b值训练后,所预测的b值趋势蕴含着冲击前兆信息,能预先对冲击事件的发生提供b值预警指标。该模型对于匀速推进的冲击地压矿井b值趋势发展有着较好的预测能力,所用方法可为在冲击地压时间上演化发展的预测预警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B值 LSTM 相空间重构 预警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语音音质客观评价系统的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冲 孙浩海 +1 位作者 吴其前 张雄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4年第3期33-37,共5页
语音质量评价始终是语音处理系统研发中极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要对日益庞杂的语音系统进行测评 ,研制灵活、方便、快捷、可靠的语音质量评价系统极其必要。通过介绍语音音质客观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分析 ITU- T最新建议标准 P.862中的... 语音质量评价始终是语音处理系统研发中极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要对日益庞杂的语音系统进行测评 ,研制灵活、方便、快捷、可靠的语音质量评价系统极其必要。通过介绍语音音质客观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分析 ITU- T最新建议标准 P.862中的 PESQ算法 ,最终提出了基于 PESQ算法的语音音质客观评价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案 ,并重点介绍了系统各部分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音质 客观评价 PESQ算法 系统实现
下载PDF
纳米金属Ni的塑性变形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冲 张喜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48,共5页
为了深入探讨纳米金属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塑性变形机制,对纳米金属Ni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冷轧变形.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纳米金属Ni的微观结构和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变形量下的晶格常数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随变形量增... 为了深入探讨纳米金属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塑性变形机制,对纳米金属Ni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冷轧变形.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纳米金属Ni的微观结构和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变形量下的晶格常数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随变形量增大,纳米晶体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从最初的16.6 nm增大到28.7 nm,这种增长是由于部分方向(区域)晶粒长大的结果;变形量较小(小于30%)时,位错的活动与晶粒旋转是的变形主要方式,变形量较大(超过30%)时,晶界发射不全位错与孪晶的交互作用协调变形;纳米Ni的平均晶格常数为0.353 3 nm,略高于粗晶Ni的晶格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纳米晶体 孪晶 晶粒尺寸 位错
下载PDF
基于M估计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算法的稳健时延估计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冲 郭明喜 张雄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0-1083,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估计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方法的稳健时延估计(TDE)算法。该算法将自适应仿射投影算法应用于时延估计,无须事先假定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自适应调整自身参数;应用稳健M估计理论,抵消重尾噪声干扰。数值仿真表明,在...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估计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方法的稳健时延估计(TDE)算法。该算法将自适应仿射投影算法应用于时延估计,无须事先假定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自适应调整自身参数;应用稳健M估计理论,抵消重尾噪声干扰。数值仿真表明,在高斯噪声、非高斯噪声甚至冲激噪声的干扰下,该文算法比高阶统计量法和最小均方自适应法有更强的稳健性和更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估计 M估计 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算法 高阶统计量
下载PDF
急倾斜巨厚煤层群难采资源开采的覆岩破断与能量释放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来兴平 贾冲 +4 位作者 崔峰 陈建强 常博 张随林 孙敬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4,共14页
针对急倾斜巨厚煤层群难采资源的安全开采问题,采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急倾斜巨厚煤层群不同开采工艺产生的覆岩变化、破断高度、微震能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推导了急倾斜巨厚煤层坚硬顶板破断积聚能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针对急倾斜巨厚煤层群难采资源的安全开采问题,采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急倾斜巨厚煤层群不同开采工艺产生的覆岩变化、破断高度、微震能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推导了急倾斜巨厚煤层坚硬顶板破断积聚能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由不同开采工艺的对比分析结果为急倾斜巨厚煤层群向深开采的方案设计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巨厚煤层群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中间岩柱集中破断形成岩柱与上部煤层顶板的联动效应,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等的动力灾害事故;走向长壁开采中区段煤柱的强支撑作用,使得急倾斜巨厚煤层群向深开采过程中覆岩破断高度与范围的增幅较小。通过构建急倾斜巨厚煤层坚硬顶板破断力学模型,推导得出急倾斜巨厚煤层坚硬顶板破断积聚能量计算公式。急倾斜巨厚煤层群采用走向长壁的累计微震能量24.28×10^(5)J,较水平分段开采的累计能量小15.67%。水平分段综放开采过程中,单次开采的平均能量比走向长壁开采较低,且避免了煤柱留设时煤炭资源的浪费。顶板破断的能量不充分释放,容易造成其下次破断能量释放的峰值效应,且中间岩柱大范围集中破断容易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挑战。基于节约矿井资源的同时又能避免大范围覆岩集中破断的理念,建议在原有水平分段综放开采与顶板弱化调控基础上,增加对顶板与中间岩柱的弱化程度,避免岩柱大范围集中破断带来的矿井安全生产问题。研究结果为急倾斜煤层复杂条件矿井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安全开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巨厚煤层 冲击地压矿井 开采工艺 覆岩演化 能量积聚
下载PDF
巨厚强冲击倾向性煤层高强度开采特征与高强度开采定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峰 冯港归 +5 位作者 来兴平 贾冲 谭立 金波 刘生优 李雨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9-665,共17页
工作面开采强度过高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探讨工作面合理的开采强度已成为冲击地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以准东二矿巨厚强冲击倾向性煤层首分层1101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及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工作面开采强度过高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探讨工作面合理的开采强度已成为冲击地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以准东二矿巨厚强冲击倾向性煤层首分层1101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及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对不同开采强度下覆岩采动应力、能量演化规律展开分析,并评估了不同开采强度下煤岩体冲击危险性,确定了工作面合理的开采强度,得到冲击地压矿井高强度开采特征并对其进行定义,同时提出冲击地压矿井高强度开采调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随工作面开采强度的提高,采动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周期来压步距均随之稳步提升;微震能量随之逐渐增大,大能量积聚范围也随之逐渐增大;工作面冲击危险性也随推进速度逐渐增大,其冲击危险性指数I_(m),微震能量Er均与开采强度呈正相关性,微震b值则表现出负相关性,综合分析认为1101工作面推进速度不应大于8 m/d;(2)冲击地压矿井高强度开采不是一种外在的开采强度,而是综合反应应力、能量、冲击危险性的一种力学状态,并由其特征参数决定,并将推进速度大于8 m/d、来压步距与推进速度的比值小于1、冲击危险性指数I_(m)>3,微震单次能量大于214.38 J、微震b值小于0.7定义为准东巨厚煤层高强度开采特征指标;(3)提出防控冲击地压矿井高强度开采的关键在于调控工作面的开采强度,对未达到高强度开采矿井,在保证安全高效开采前提下,通过调节推进速度增产增效,释放优质产能;对已达高强度开采矿井,通过改变工作面推进速度,进而改变采场围岩应力、能量分布特征,改善工作面煤岩体冲击危险性,保证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高强度开采 推进速度 微震监测 能量演化
下载PDF
一种近似计算金属多空位形成能的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冲 张喜燕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0-285,共6页
空位以及多空位的形成能的计算对研究空演位变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已经现有的单、双空位形成能结果,采用刚性球模型来表达空位,得出了金属多空位形成能的计算公式,并且进行了讨论.计算了部分体心立方过渡金属的多空位形成能(3空位,... 空位以及多空位的形成能的计算对研究空演位变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已经现有的单、双空位形成能结果,采用刚性球模型来表达空位,得出了金属多空位形成能的计算公式,并且进行了讨论.计算了部分体心立方过渡金属的多空位形成能(3空位,4空位)和结合能,并与现有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位 空位形成能 空位结合能 多空位
下载PDF
开发大连体育旅游产品的对策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冲 贾瑞光 王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对大连地区体育旅游市场、旅游资源、旅游基础、城市环境、知名度进行优势分析,论证大连开发体育旅游产业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并提出大连在开发体育旅游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突出资源特色,有大连地... 对大连地区体育旅游市场、旅游资源、旅游基础、城市环境、知名度进行优势分析,论证大连开发体育旅游产业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并提出大连在开发体育旅游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突出资源特色,有大连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名牌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 大连 体育旅游产品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基于多用户分集的信道容量分析
12
作者 贾冲 郭明喜 张雄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6年第4期316-320,共5页
为了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 IMO)中多用户分集的信道容量,在统一的系统容量模型下,使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详细推导了多用户分集信道容量模型及其增益的来源,分析了在归一化最大调度下的信道容量的上下界,阐述了资源调度和功率分配对... 为了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 IMO)中多用户分集的信道容量,在统一的系统容量模型下,使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详细推导了多用户分集信道容量模型及其增益的来源,分析了在归一化最大调度下的信道容量的上下界,阐述了资源调度和功率分配对信道容量的影响,指出了空间分集与多用户分集的联合对系统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户个数、发送天线的个数、接收天线的个数、资源调度方法、功率分配方案、空间分集和多用户分集的联合方式等,都对多用户分集系统的容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否则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多用户分集 信道容量 调度 空间分集
下载PDF
自适应信号处理中稳健估计的变步长仿射投影
13
作者 贾冲 郭明喜 张雄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8-432,共5页
该文研究自适应仿射投影中的最优步长准则,提出一种新的指数型步长控制方法.针对APA类算法抗粗差能力差的缺点,通过三权法等效误差函数,将稳健M估计引入APA类算法,提出了稳健M估计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该文研究自适应仿射投影中的最优步长准则,提出一种新的指数型步长控制方法.针对APA类算法抗粗差能力差的缺点,通过三权法等效误差函数,将稳健M估计引入APA类算法,提出了稳健M估计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MVAPA算法稳态失调小,抗粗差能力高于近来提出的仿射投影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滤波器 变步长仿射投影算法 稳健估计 M估计
下载PDF
一种鲁棒的战场声目标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
14
作者 贾冲 陈果 张雄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2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战场声目标定向的鲁棒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应用最优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技术和鲁棒M估计理论,无须事先假定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自适应调整自身参数,抵御战场环境中的噪声干扰。野外坦克声数据实测表明,在无...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战场声目标定向的鲁棒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应用最优变步长自适应仿射投影技术和鲁棒M估计理论,无须事先假定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自适应调整自身参数,抵御战场环境中的噪声干扰。野外坦克声数据实测表明,在无干扰环境下,算法性能与高阶统计量法、广义互相关法相当,但在武器噪声干扰下表现了更强的鲁棒性和估计精度;在各种条件下,文中算法都比最小均方自适应法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估计 自适应 鲁棒估计 战场声目标
下载PDF
急倾斜巨厚煤层矿震诱冲机制及时-空特征
15
作者 崔峰 张随林 +4 位作者 来兴平 陈建强 贾冲 孙敬轩 周玉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49-463,共15页
针对急倾斜巨厚煤层赋存环境复杂,开采过程矿震频发,冲击危险性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岩柱力学模型及数值模型、统计分析现场矿震事件,掌握急倾斜巨厚煤层开采的煤岩灾变规律,形成基于动静载理论的急倾斜巨厚煤层矿震诱冲机制。选取5个微震... 针对急倾斜巨厚煤层赋存环境复杂,开采过程矿震频发,冲击危险性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岩柱力学模型及数值模型、统计分析现场矿震事件,掌握急倾斜巨厚煤层开采的煤岩灾变规律,形成基于动静载理论的急倾斜巨厚煤层矿震诱冲机制。选取5个微震指标深入分析矿震发生的异常前兆及时间跨度特征,预警冲击危险并把握补强卸压时机;通过微震事件定位掌握矿震发生的空间特征,明确卸压关键区域,基于矿震发生的时空特征提出防冲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巨厚煤层岩柱在直立极限长度范围内其弯曲变形效应随采深增大愈加明显,岩柱内部能量积聚随采深增加也愈高,岩柱及煤层内高能量积聚区域受开采扰动发生大尺度破裂产生矿震,形成动载震动波,动静载叠加易诱发冲击;矿震发生前日总能量-频次、A(b)、S均出现低值异常,b、P(b)均出现高值异常,异常跨度即表示矿震孕育过程。矿震发生时日总能量-频次、A(b)、S均快速跃升至高值,b值、P(b)值均快速降低至低值;矿震事件发生前在空间上某区域出现明显的缺震现象,缺震程度越高矿震能量越大,据此可对缺震区域采取补强卸压措施,从源头降低冲击危险性。防冲策略包括对岩柱及煤层充分卸压,弱化冲击源头及路径,加强采场与巷道支护,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冲能力。但不能保障开采时没有冲击危险,因此需对开采过程煤岩活动密切监测,识别高能矿震发生的时空异常前兆,以便及时精准的采取补强卸压及支护、撤人等安全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巨厚煤层 矿震 冲击地压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合理推进速度研究
16
作者 崔峰 冯港归 +2 位作者 贾冲 张随林 孙敬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7-297,共11页
针对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易诱发冲击地压的问题,以宽沟煤矿近距离特厚煤层W1123综放工作面开采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研究近距离特厚煤层不同推进速度影响下煤岩采动应力、能量演化特征,分析不同推进速度下... 针对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易诱发冲击地压的问题,以宽沟煤矿近距离特厚煤层W1123综放工作面开采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研究近距离特厚煤层不同推进速度影响下煤岩采动应力、能量演化特征,分析不同推进速度下覆岩运移破断特征,评估不同推进速度影响下煤岩体冲击危险性,综合研究确定了工作面的合理推进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引起的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应力随推进速度增加呈明显的非线性递增趋势,且其增幅逐渐增加,在实体煤下回采应力水平明显高于采空区下,超前支承压力呈现明显的双峰值现象;随推进速度提高,覆岩初次破断距及覆岩内积聚的弹性能显著增加,应变能密度也随之逐渐升高;覆岩位移变化量随推进速度增加急剧增加,破坏范围广,呈现出明显的非连续变形特征,同时推进速度愈快,覆岩破断影响范围越广,运移演化愈剧烈;随推进速度提高,工作面煤岩冲击危险性指数随之明显增大,且在实体煤下回采时的危险性远大于采空区下,其上覆煤层开切眼后方100 m范围冲击危险性指数随推进速度提高急剧升高,为冲击影响的高危险区域。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综合认为W1123工作面在保证安全高效生产前提下,相对适宜的推进速度应不大于6.4 m/d。研究结果为近距离煤层冲击地压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冲击地压 推进速度 能量积聚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下载PDF
基于USB2.0的语音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7
作者 贾冲 孙浩海 《电子设计应用》 2004年第4期90-91,102,共3页
本文提出并设计实现了基于USB2.0的语音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TMS320VC5402DSP芯片为主控机,采用USB2.0协议芯片ISP1581实现系统与计算机之间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重点介绍了USB设备主从两端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关键词 语音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设计 数据处理系统 USB2.0 语音信号处理 计算机
下载PDF
Sb有序单晶纳米线阵列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冲 晋传贵 +3 位作者 刘伟丰 蔡维理 姚连增 李晓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采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铝模板(AAM)中成功地制备了Sb单晶纳米线阵列.X射线衍射(XRD)证明所制得的纳米线阵列为(110)取向的六方相Sb.透射电镜(TEM)显示Sb纳米线平滑而均匀,直径40~50nm,长径比大于1000.选区电子衍射(SAED)结果表明... 采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铝模板(AAM)中成功地制备了Sb单晶纳米线阵列.X射线衍射(XRD)证明所制得的纳米线阵列为(110)取向的六方相Sb.透射电镜(TEM)显示Sb纳米线平滑而均匀,直径40~50nm,长径比大于1000.选区电子衍射(SAED)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丝为Sb单晶丝.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显示Sb纳米线阵列规则,填充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有序单晶纳米线阵列 制备 直流电沉积 氧化铝模板 热电材料
下载PDF
稀疏卷积非负矩阵分解的语音增强算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立伟 贾冲 +2 位作者 张雄伟 闵刚 曾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鉴于卷积非负矩阵分解在语音增强算法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考虑语音信号在时频域的稀疏性,提出了稀疏卷积非负矩阵分解(Sparse convolutiv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SCNMF)的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包括训练和增强两个阶段。训... 鉴于卷积非负矩阵分解在语音增强算法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考虑语音信号在时频域的稀疏性,提出了稀疏卷积非负矩阵分解(Sparse convolutiv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SCNMF)的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包括训练和增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通过SCNMF算法分别对纯净语音和噪声的频谱进行训练,得到纯净语音和噪声字典,并将其作为增强阶段的先验信息。增强阶段首先通过SCNMF算法对带噪语音的频谱进行分解,然后利用纯净语音和噪声联合字典以及相应的迭代公式对语音编码矩阵进行估计,重构增强语音。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稀疏因子对增强语音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平稳噪声和低信噪比条件下,本文算法增强效果均优于多带谱减、非负矩阵分解和卷积非负矩阵分解等传统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 稀疏卷积 非负矩阵 字典训练 稀疏因子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K-L分解语音稀疏表示算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理 张雄伟 +2 位作者 陈亮 杨吉斌 贾冲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7-273,共7页
为克服稀疏基在KLT域不便传输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Karhunen-Loeve(K-L)正交分解的语音稀疏表示算法。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建立语音自相关模型并求解Fredholm积分方程,采用二分法估计出可实时传输的模型参数,构造非相干字典;然后用随机矩... 为克服稀疏基在KLT域不便传输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Karhunen-Loeve(K-L)正交分解的语音稀疏表示算法。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建立语音自相关模型并求解Fredholm积分方程,采用二分法估计出可实时传输的模型参数,构造非相干字典;然后用随机矩阵对语音在字典上的稀疏投影系数进行观测获得低维观测值。重构结果表明:相比已有的稀疏表示算法,本文算法的字典匹配性更好,且具有较好的语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K-L分解 稀疏表示 匹配追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