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向涛 欧云崧 +2 位作者 尚宏清 余力伟 贾利猛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589-2590,共2页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资料。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67例,其中6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0例行Lichtenstein手术,51例行腹膜...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资料。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67例,其中6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0例行Lichtenstein手术,51例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结果]复发疝手术时间分别为最短42min,最长94min,平均73min。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阴囊血肿,2例腹股沟区疼痛,5例尿潴留。患者均于术后3~9d痊愈出院。89.6%(60/67)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段沟疝 无张力 疝修补
下载PDF
CEA、CA19-9在胆石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明锋 陈占 +4 位作者 杜剑 刘军 贾利猛 林瑞敏 欧云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析胆石症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胆石症患者(根据术前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52例和上升组46例)和44例腹股沟疝患者(对照... 目的探析胆石症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胆石症患者(根据术前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52例和上升组46例)和44例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血清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在治疗胆石症患者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正常组与对照组间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升组患者的CEA、CA19-9及炎症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正常组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升组的患者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中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与胆道炎症有着一定的联系,胆道炎症较为严重时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胆石症
下载PDF
局麻下改良Kugel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尚宏清 贾利猛 +2 位作者 马向涛 欧云崧 余力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Kugel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我院对28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改良Kugel补片在局麻下行324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 目的评价改良Kugel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我院对28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改良Kugel补片在局麻下行324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单侧平均41 min,双侧平均84 min,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5 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3.8 d。发生切口明显疼痛3例,阴囊血肿1例。全组未出现缺血性睾丸炎、切口感染、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244例(85.3%)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2个月,无复发。结论局麻下改良Kugel补片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舒适、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改良KUGEL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明锋 陈占 +4 位作者 杜剑 刘军 贾利猛 林瑞敏 欧云松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术后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LC,n=46)与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n=42)。结果:观察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术后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LC,n=46)与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n=42)。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4^+、CD8^+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 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LC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免疫 炎症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初步探查肝内胆管癌预后相关基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静 贾利猛 +2 位作者 刘铭 欧云崧 白月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494-498,共5页
目的分析TCGA数据库中肝内胆管癌(ICC)高通量测序数据,寻找其预后相关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研究其在ICC组织中表达及作用通路。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33例ICC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RNA-seq表达矩阵数据和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利用edgeR软件... 目的分析TCGA数据库中肝内胆管癌(ICC)高通量测序数据,寻找其预后相关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研究其在ICC组织中表达及作用通路。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33例ICC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RNA-seq表达矩阵数据和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利用edgeR软件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绘制生存曲线,筛选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模型,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预后相关基因的作用通路。结果通过edgeR分析后得到6 617个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log2 Fold Change|>1,P<0.05),其中高表达组4 094个,低表达组2 523个。通过功能富集发现,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化学物致癌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系统、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质的代谢影响以及视黄醇代谢通路。经单因素Cox回归、R软件"survival"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UCN2、CST1、PROS1、SLC35E4、PEMT五个基因对ICC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影响。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ST1、PEMT、PROS1构建的风险模型对ICC患者预后具有判断作用。结论 UCN2、CST1、PROS1、SLC35E4、PEMT基因可能成为ICC预后判断指标,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TCGA数据库 预后相关基因 生物学标志物 通路富集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莉丽 贾利猛 刘军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缝合组30例、引流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缝合组... 目的:研究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缝合组30例、引流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缝合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小于引流组(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1例发现胆管残余结石,引流组术后4例存在残余结石,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引流组并发症23例,两组患者比较缝合组明显低于引流组(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T管引流 一期缝合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贾利猛 杜剑 欧云崧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465-467,共3页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患者采取LC、130例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患者采取LC、130例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LC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LC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LC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LC组胆道损伤、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胆瘘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手术有利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 胃肠道功能 恢复
下载PDF
预防性抗凝时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明锋 李光耀 +1 位作者 贾利猛 欧云崧 《肝脏》 2020年第12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预防性抗凝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预防性抗凝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行术中抗凝干预,对照组在术后2 d行抗凝干预。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凝血四项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栓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及T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Fi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抗凝较术后2 d抗凝效果更好,有助于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抗凝 乙型肝炎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静脉血栓
下载PDF
EST术后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手术时机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明锋 李光耀 +1 位作者 贾利猛 欧云崧 《肝脏》 2020年第10期1105-1107,1122,共4页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后不同时期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为对象,均先行EST后择期行LC。按两种术式间隔时间分...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后不同时期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为对象,均先行EST后择期行LC。按两种术式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EST后48~72 h内行LC,82例)和对照组(EST后72 h后行LC,83例)。观察LC手术时间、LC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LC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析两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并比较两组标本切片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结果观察组LC手术时间、LC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LC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为3.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切片胆囊壶腹区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EST后48~72h内行LC安全可行,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中转开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 LC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贾利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管结石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BDE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管结石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BDE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LCBDE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各项指标以及住院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LCBDE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CBDE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LCBDE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可靠,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肝胆管结石 疗效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欧云崧 贾利猛 +1 位作者 王明锋 朱莉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合并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合并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38例(92.68%),对照组总有效30例(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698,P=0.030);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AMS)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3.040、2.202、2.067、2.608,P<0.05或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对照组为22.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376,P=0.539)。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生长抑素,且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下载PDF
经腹腔镜逆行治疗复杂胆囊结石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欧云崧 贾利猛 朱莉丽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通过经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和经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对比,探讨经腹腔镜逆行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 目的:通过经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和经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对比,探讨经腹腔镜逆行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 复杂胆囊结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3
作者 欧云崧 贾利猛 朱莉丽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2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取石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对48例以往开腹取石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微创)方式的优势。结果:通过比对开腹手术过程中的... 目的:探讨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取石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对48例以往开腹取石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微创)方式的优势。结果:通过比对开腹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术后器官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发现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方式相比较,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微创手术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器官功能恢复迅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 取石钳 胆总管探查术 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PDF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陈振波 王明峰 +2 位作者 贾利猛 刘铭 朱莉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2期4327-432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后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连续硬膜外麻...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后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伤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尿路感染1例、切口疝2例、肠粘连2例、肠梗阻3例;并发症发生率21.67%;观察组伤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根据临床病情合理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传统阑尾切除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明锋 陈占 +4 位作者 杜剑 刘军 贾利猛 林瑞敏 欧云松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其中采用肝癌切除+脾切除20例,肝癌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例,肝癌...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其中采用肝癌切除+脾切除20例,肝癌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例,肝癌切除+脾动脉结扎13例,单纯肝癌切除12例,观察4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肝癌切除患者和肝癌切除+脾动脉结扎患者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低于肝癌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肝癌切除+脾切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纯肝癌切除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CD8^+T细胞比较明显高于其他3组,CD4^+和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联合对脾脏进行处理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TCGA胰腺癌数据集识别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特征基因
16
作者 王新静 赵昕 +5 位作者 张欣雪 曹迪 任章勇 贾利猛 郎韧 贺强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相关糖尿病(PCDM)的基因特征,筛选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收集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胰腺癌(PC)数据集的临床数据,根据PC确诊前2年内是否诊断糖尿病,将患者分为PCDM组(11例)和PC组(109例)。提取TCGA-PC数据集mRNA... 目的:探讨胰腺癌相关糖尿病(PCDM)的基因特征,筛选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收集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胰腺癌(PC)数据集的临床数据,根据PC确诊前2年内是否诊断糖尿病,将患者分为PCDM组(11例)和PC组(109例)。提取TCGA-PC数据集mRNA的芯片表达谱数据,通过R软件"limma"程序包进行两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log 2(fold change)|>2且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MCODE模块筛选枢纽基因。结果:TCGA-PC数据集mRNA基因差异分析显示,20531个基因中47个在PCDM组高表达,60个低表达。GO分析显示107个DEGs在生物学功能方面主要参与正向调节细胞分泌功能(基因数=9,P<0.01),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集中于受体功能调节(基因数=10,P<0.01),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细胞质微管腔内成分相关(基因数=8,P<0.01)。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107个DEGs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基因数=8,P<0.01)影响PCDM。PPI网络分析显示,GNG8、CNR2、GALR2、CXCL13、NPY2R可能是PCDM相关的枢纽基因。结论:PCDM与PC在细胞分泌功能、受体功能、细胞质微管成分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方面存在基因差异。GNG8、CNR2、GALR2、CXCL13、NPY2R可能成为PCDM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糖尿病 胰腺癌相关糖尿病 癌症基因组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