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中温花生粕蛋白的理化特性及结构特性分析
1
作者 张彤 冯雨禾 +5 位作者 戚朝霞 郭浩 曾里 贾利蓉 段飞霞 冉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对低温/中温花生粕的感官色差、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花生粕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低温花生粕呈象牙色,中温花生粕呈灰白色。从功能特性上来看,低温/中温花生粕蛋白的持油性、乳化性和泡沫稳... 对低温/中温花生粕的感官色差、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花生粕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低温花生粕呈象牙色,中温花生粕呈灰白色。从功能特性上来看,低温/中温花生粕蛋白的持油性、乳化性和泡沫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低温花生粕蛋白具有更好的溶解度、起泡性、持水性、热稳定性,中温花生粕蛋白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分子量、二级结构、DSC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低温花生粕和中温花生粕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是β-折叠、β-转角,中温花生粕蛋白变性程度更高,低温花生粕的蛋白结构相对更松散。低温花生粕蛋白具有更高的变性温度和热焓值,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花生粕 中温花生粕 功能特性 结构特性
下载PDF
直投式菌种和母液发酵白酸汤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承鑫 杨小云 +4 位作者 李艾蒙 段飞霞 田其明 钟定江 贾利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白酸汤作为贵州凯里特色调味品,深受人们喜欢,但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以直投式菌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复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以单一母液发酵白酸汤作为对比,研究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理化、微生物指标... 白酸汤作为贵州凯里特色调味品,深受人们喜欢,但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以直投式菌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复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以单一母液发酵白酸汤作为对比,研究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理化、微生物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及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比分析2组白酸汤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接种发酵组(Inoculated Fermentation-7d,IF-7)的总酸及乳酸菌总数均高于自然发酵组(Natural Fermentation-7d,NF-7),pH值及酵母菌总数则低于NF-7组;IF-7组的感官评分在色泽、风味、滋味和总分方面均高于NF-7组,流动性无显著性差异;在对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中,IF-7组共有21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高于NF-7组,6种代谢物低于NF-7组;在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中,IF-7组和NF-7组分别检测出248种和246种成分,主要为醇(以丙醇、乙醇等为主)、酸(以乙酸、丙酸等为主)及酯类物质(以乙酸丙酯、丙酸丙酯、乙酸乙酯等为主),IF-7组酯类物质含量略低于NF-7组,其他方面差异较小。以上结果表明,以直投式菌粉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能明显缩短生产时间,提升产品品质及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酸汤 接种发酵 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 风味物质
下载PDF
酒精含量对快速发酵醉椒风味物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魏佳佳 付钟杰 +3 位作者 罗娅 莫晓慧 贾利蓉 段飞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6,共9页
醉椒是以高酒精度白酒(30%以上)和辣椒为主要原料,低盐慢速发酵的西南特色鲜辣、低刺激调味品。其发酵周期长,且发酵原理、风味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不明,制约品质和安全性控制。文章研究发现15%以上白酒(60%)显著抑制醉椒发酵过程,6%... 醉椒是以高酒精度白酒(30%以上)和辣椒为主要原料,低盐慢速发酵的西南特色鲜辣、低刺激调味品。其发酵周期长,且发酵原理、风味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不明,制约品质和安全性控制。文章研究发现15%以上白酒(60%)显著抑制醉椒发酵过程,6%白酒发酵过快,酸味明显,质构变软;9%和12%为最适白酒添加范围,发酵30 d后pH稳定在3.5,总酸含量为13.93~15.92 g/kg,无酸味,无霉变,有清香味,咀嚼感良好;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8 mg/kg,大肠菌群未检出。GC-MS结合16S rDNA、ITS高通量测序显示,真菌多样性高于细菌,克鲁维毕赤酵母、膜醭毕赤酵母、皱枝孢霉为优势真菌,黄曲霉、赭曲霉未检出,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为优势细菌;乳酸酯、萜类、糖醇、寡糖和鲜味氨基酸为醉椒特征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椒 酒精浓度 快速发酵 细菌群落组成 真菌群落组成 乳酸酯化
下载PDF
天然香辛料对烘炒花生仁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黄潇漪 贾利蓉 +2 位作者 孙玉鼎 曹月刚 冉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293,共9页
为探究天然香辛料对烘炒花生仁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姜黄、茴香、花椒水提物浸泡处理的花生仁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al烘箱法对花生仁进行加速氧化,分析花生仁在烘箱贮藏期间的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色度色差、质构、水分含量、水分活... 为探究天然香辛料对烘炒花生仁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姜黄、茴香、花椒水提物浸泡处理的花生仁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al烘箱法对花生仁进行加速氧化,分析花生仁在烘箱贮藏期间的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色度色差、质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及风味感官,结合动力学和Arrhenius方程,建立20~63℃贮藏温度下烘炒花生货架期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姜黄、茴香、花椒水提物处理组可有效抑制油脂水解与脂肪酸氧化;抑制过氧化值与丙二醛的上升;更好维持花生色度与质构品质;提高烘炒花生的风味评分。香辛料组的水分含量和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水分活度均小于0.60,黄曲霉难以生长。所得的货架期模型相对误差不大于8.93%,可快速预测20~63℃贮藏温度下烘炒花生货架期。当贮藏温度为25℃时,姜黄味的货架期为170.6 d;茴香味的货架期为150.5 d;花椒味的货架期为169.4 d;空白组的货架期为97.7 d。因此,加入姜黄、茴香、花椒能更好地保持烘炒花生品质及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茴香 花椒 烘炒花生仁 货架期 化学动力学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玫瑰和陈皮对烘炒花生仁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黄潇漪 贾利蓉 +3 位作者 孙玉鼎 曹月刚 冉旭 邓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6,共8页
为探究玫瑰和陈皮对烘炒花生仁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添加玫瑰花、陈皮的烘炒花生仁为研究对象,以添加0.2 g/k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花生仁、不额外添加的烘炒花生仁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对烘炒花生仁进行加速氧化,... 为探究玫瑰和陈皮对烘炒花生仁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添加玫瑰花、陈皮的烘炒花生仁为研究对象,以添加0.2 g/k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花生仁、不额外添加的烘炒花生仁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对烘炒花生仁进行加速氧化,测定各组花生仁在烘箱储藏期间的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色度、质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风味值拟合一次函数,预测花生仁货架期。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组能较好地控制油脂水解、游离脂肪酸氧化程度,抑制氢过氧化合物和丙二醛值的上升,抑制花生L*值下降、a*值上升,丰富烘炒花生风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组能较好地抑制丙二醛上升、维持花生色度。根据风味感官评分值拟合所得一次函数预测出货架期,陈皮组、玫瑰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的货架期分别为9.0、8.5、7.7、4.7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炒花生仁 货架期 玫瑰花 陈皮 风味值
下载PDF
基于质构仪TPA模式构建蛋白肠感官评分预测模型及应用
6
作者 朱美淋 张贞炜 +4 位作者 余杰 黄潇漪 蒋雨含 邢沁浍 贾利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建立一套客观、数据化评价动植物双蛋白肠感官综合评分的方法,该研究采用质构剖面分析(TPA)测定24组不同配方的样品,结合感官评价方法,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感官综合评分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响应面实验以优化双蛋白肠的配方。结果表... 为建立一套客观、数据化评价动植物双蛋白肠感官综合评分的方法,该研究采用质构剖面分析(TPA)测定24组不同配方的样品,结合感官评价方法,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感官综合评分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响应面实验以优化双蛋白肠的配方。结果表明,动植物双蛋白肠的感官综合评分预测模型为Y=-68.110+0.003×硬度+79.119×弹性-0.001×咀嚼性-18.393×回复性,该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02,校正决定系数R_(Adj)~2为0.875;响应面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2,校正决定系数R_(Adj)~2为0.924,预测系数R_(Pred)~2为0.861,优化后蛋白肠的最佳配方为大豆拉丝蛋白质量分数74%、猪肉质量分数16%、大豆分离蛋白与花生蛋白粉比例7∶3、猪肉肥瘦比例7∶3,该配方下产品的感官评分实际值为8.51,与理论预测值(8.45)误差较小。该研究得到的动植物双蛋白肠感官综合评分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吻合度较好,模型在响应面实验中具有可行性,为客观、快捷地评价新型肉肠的感官品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双蛋白肠 质构剖面分析 感官综合评分 回归模型 响应面实验
下载PDF
凝乳酶对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氨基酸、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7
作者 苗景源 乔海军 +3 位作者 贾志龙 张倩 张卫兵 贾利蓉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研究小牛皱胃酶、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和木瓜凝乳酶对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氨基酸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3种干酪水... 为研究小牛皱胃酶、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和木瓜凝乳酶对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氨基酸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3种干酪水分含量呈现下降趋势,TN,pH4.6-SN和12%TCA-SN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且TN与水分含量成负相关,其蛋白水解能力:BR>PR>CR;BR-YMHC中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干酪;3种干酪脂肪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始终呈现下降趋势,其脂肪降解能力:BR>PR>CR;与CR-YMHC相比,BR-YMHC和PR-YMHC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较高,且功能脂肪酸(油酸)在BR-YMHC中相对含量最高;在3种干酪中分别鉴定出36,35和3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CR-YMHC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26.39%;BR-YMHC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43.02%;PR-YMHC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1.86%。研究结果为酶凝干酪的生产加工及牦牛乳硬质干酪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牦牛乳硬质干酪 氨基酸 脂肪酸 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藏香型系列白酒特征风味化合物分析
8
作者 周海龙 贾志龙 +3 位作者 乔海军 张卫兵 温得林 贾利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6-334,I0005,I0006,共9页
藏香型白酒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传承藏家酩醯酒传统酿造工艺、采用藏曲发酵生产的兼具“浓、清”特色的藏酒。为明确藏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及其感官特征,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 藏香型白酒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传承藏家酩醯酒传统酿造工艺、采用藏曲发酵生产的兼具“浓、清”特色的藏酒。为明确藏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及其感官特征,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藏香型系列白酒(吉祥、嘉宾、藏圣和良缘)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利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其特征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和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感官属性与特征风味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吉祥到良缘,其清香风格特征逐渐减弱,而浓香风格特征逐渐增强;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58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和酸类物质种类较为丰富、相对含量较高;对藏香型白酒具有香气贡献的特征化合物有28种,其中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的贡献最大,且己醛与青草香呈正相关,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癸酸乙酯、辛酸乙酯、己酸和亚油酸乙酯则分别与窖香、果香、粮香、花香、酸香和空杯香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该研究解析了藏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为藏香型白酒的质量评价与品质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化合物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香气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分析
下载PDF
油橄榄果肉和核壳中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池玉闽 董怡 +6 位作者 何强 张文学 向燕 何培君 邓莎 何贵萍 贾利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63,共7页
以油橄榄的果肉和核壳为原料,分别制备其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并探究其功能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油橄榄果肉和核壳中... 以油橄榄的果肉和核壳为原料,分别制备其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并探究其功能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油橄榄果肉和核壳中TDF含量分别达79.28 g/100 g和86.13 g/100 g,其中以IDF为主。在两种原料中,果肉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整体强于核壳膳食纤维。其中以果肉SDF的功能特性最优,其持水力为5.15 g/g,膨胀力为5.78 mL/g,持油力为2.45 g/g,葡萄糖吸附能力为21.11 mg/g,胆酸盐吸附能力为84.81 mg/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34.10 mg/g,亚硝酸盐吸附能力为834.57μg/g,扫描电镜显示其颗粒小而疏松,比表面积大。综上,油橄榄的果肉和核壳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其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辅助减肥、稳定餐后血糖和吸附胆固醇等生理保健作用,可为油橄榄果深加工产业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 膳食纤维 功能特性 吸附能力
下载PDF
油橄榄果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5
10
作者 池玉闽 董怡 +4 位作者 何强 张文学 邓莎 何培君 贾利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油橄榄果主要分为果肉、核壳和果仁三部分,分别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及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鲜油橄榄果中,果肉、核壳和果仁重量分别占全果的80.01%、17.98%和2.01%;其中,果肉中水分和脂肪含量最高,核壳中碳水化合物和粗... 油橄榄果主要分为果肉、核壳和果仁三部分,分别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及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鲜油橄榄果中,果肉、核壳和果仁重量分别占全果的80.01%、17.98%和2.01%;其中,果肉中水分和脂肪含量最高,核壳中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最高,而果仁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最高;从抗氧化能力来看,果肉>果仁>核壳,果肉含有总酚32.77 mg/g、羟基酪醇1.74 mg/g,其DPPH·清除能力为31.42 mg/g,ABTS+清除能力为126.99 mg/g,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240.07 mg/g(均以Trolox当量表示)。进一步对果肉提取液进行LC-MS分析,共检测出包括19种多酚在内的成分共51种。分析油橄榄果各部分的组成,为提高油橄榄果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 营养成分 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赶黄草茶茶汤品质影响
11
作者 张梦瑞 张彤 +5 位作者 郑仕辉 马紫君 曾里 贾利蓉 段飞霞 冉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152,共9页
以赶黄草茶为原料,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模糊数学法,研究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添加量对茶汤槲皮素浸出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果为响应值优化冲泡条件。结果显示,... 以赶黄草茶为原料,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模糊数学法,研究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添加量对茶汤槲皮素浸出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果为响应值优化冲泡条件。结果显示,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增加,槲皮素、游离氨基酸浸出量随之增加。随着茶添加量增加,槲皮素浸出量先增加后减小,茶添加量为4.0 g时单克茶叶槲皮素浸出量最大;游离氨基酸浸出量持续减小,茶添加量为1.0 g时,单克茶叶游离氨基酸浸出量最大。3个因素对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为冲泡时间>茶添加量>冲泡温度。最优冲泡条件为冲泡时间5.6 min,冲泡温度80℃,茶添加量2.8 g,感官评分预测值8.677,实际感官评分8.64,与预测值接近。模型R2=0.9900,拟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冲泡条件 槲皮素 游离氨基酸 模糊数学
下载PDF
赶黄草叶茶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及槲皮素浸出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张梦瑞 冉旭 +2 位作者 曾里 贾利蓉 段飞霞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究赶黄草叶茶冲泡过程中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及槲皮素浸出量随冲泡时间和冲泡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槲皮素浸出量,使用二阶动力学模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进行动... 目的:探究赶黄草叶茶冲泡过程中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及槲皮素浸出量随冲泡时间和冲泡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槲皮素浸出量,使用二阶动力学模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进行动力学拟合、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在60~100℃范围内冲泡60 min,总黄酮浸出量和槲皮素浸出量随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60~90℃范围内冲泡60 min,游离氨基酸有相同的浸出规律,温度上升至100℃冲泡20 min后,游离氨基酸热损失较多。二阶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拟合三者的浸出情况,相关系数高,冲泡温度与二阶速率常数k线性关系良好,总黄酮、游离氨基酸、槲皮素浸出活化能分别为16 628.201,23 415.139,14 975.396 J/mol。结论:赶黄草叶茶中的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槲皮素浸出量随冲泡时间和冲泡温度变化显著,三者浸出在60~90℃范围内符合二阶动力学模型,可使用该模型对其浸出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代用茶 动力学 总黄酮 游离氨基酸 槲皮素
下载PDF
汉源青花椒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贾利蓉 赵志峰 +1 位作者 雷绍荣 覃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研究汉源青花椒的挥发油含量与化学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汉源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为11.07mL/100g,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 研究汉源青花椒的挥发油含量与化学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汉源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为11.07mL/100g,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量分别为芳樟醇40.15%、柠檬烯18.81%、桧烯14.53%、月桂烯6.18%、β-水芹烯3.43%、4-萜品醇2.77%。研究结果可为汉源青花椒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青花椒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 芳樟醇
下载PDF
水解胶原/海藻酸钠/纳米粒子复合保鲜液用于水果涂膜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贾利蓉 夏娟 +1 位作者 周南 陈武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9,59,共5页
目的:研究水解胶原、海藻酸钠、纳米氧化钛或纳米氧化硅复合保鲜液对枇杷与樱桃的涂膜保鲜效果;方法:用复合保鲜液对枇杷与樱桃进行涂膜处理,着重探讨贮藏过程中腐烂指数、呼吸强度、失水率、总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该复合... 目的:研究水解胶原、海藻酸钠、纳米氧化钛或纳米氧化硅复合保鲜液对枇杷与樱桃的涂膜保鲜效果;方法:用复合保鲜液对枇杷与樱桃进行涂膜处理,着重探讨贮藏过程中腐烂指数、呼吸强度、失水率、总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该复合保鲜液可减少枇杷的失水率,降低枇杷的呼吸强度与腐烂指数,纳米氧化硅粒子经六偏磷酸钠分散后制得的复合保鲜溶液,对枇杷的保鲜效果较为明显;复合保鲜溶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樱桃呼吸强度与腐烂指数,纳米二氧化硅对樱桃的保鲜效果优于纳米二氧化钛;结论:纳米粒子在水果涂膜保鲜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胶原 海藻酸钠 纳米粒子 涂膜保鲜
下载PDF
黑木耳软化机理及护脆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利蓉 谭敏 +2 位作者 赵志峰 贺春梅 陈武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本实验以青川黑木耳为主要原料,研究其在罐藏过程中的软化机理及护脆方法。首先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软化过程中黑木耳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对蛋白质、粗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研究黑木耳罐藏产品在保存中微观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其... 本实验以青川黑木耳为主要原料,研究其在罐藏过程中的软化机理及护脆方法。首先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软化过程中黑木耳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对蛋白质、粗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研究黑木耳罐藏产品在保存中微观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其次采用海藻酸钠、魔芋胶、卡拉胶等食用胶及CaCl2对黑木耳进行护脆处理,通过抗张强度和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护脆方法。实验表明,黑木耳罐藏过程中菌丝变粗且菌丝间间距加大,最后菌丝发生断裂,同时黑木耳中蛋白质、粗多糖溶出,导致黑木耳完全软化;CaCl2、海藻酸钠、卡拉胶、果胶均可以使黑木耳增脆,护脆剂的最佳配比为0.5%海藻酸钠+0.5%卡拉胶+0.6%Ca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软化 微观结构 护脆
下载PDF
玉米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利蓉 刘学文 +2 位作者 冉旭 彭瑾 贺云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1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对玉米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稳定剂组合,即黄原胶0.15%,CMC0.15%,果胶0.15%。
关键词 玉米酸奶 生产工艺 稳定剂 配方
下载PDF
豆腐乳发展概况及前景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利蓉 《四川食品与发酵》 1998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主要综合介绍了豆腐乳的发展概况、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发展前景 腐乳 豆腐乳
下载PDF
鲁甸震区龙泉河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
18
作者 贾利蓉 葛永刚 +3 位作者 陈兴长 江兴元 郭亚永 刘传正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鲁甸灾区龙泉河流域的龙头山镇至天生桥段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研究区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灾害发育主要是由龙泉河右岸的次级小断裂与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延伸部分(下... 以鲁甸灾区龙泉河流域的龙头山镇至天生桥段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研究区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灾害发育主要是由龙泉河右岸的次级小断裂与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延伸部分(下水沟走滑断裂)共同作用引起的,龙泉河谷到断层的距离均小于2km,导致区内地震次生灾害发育密度最高达到4.125个/km;2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凸形坡,占总数46.3%,凹形坡仅有24.1%,且在背向断裂方向的斜坡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3 60%的崩塌滑坡发育在浅表层的残坡积物中,40%岩质崩塌滑坡体中多为岩质较硬的灰岩、白云岩以及砾岩;4次生山地灾害主要以损毁道路、阻断交通,形成堰塞湖淹没上游、淤高下游河床、损毁上下游设施,造成建筑物损毁等模式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规律 成灾模式 龙泉河
下载PDF
青稞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29
19
作者 吕远平 熊茉君 +3 位作者 贾利蓉 谭敏 张红霞 陈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66-270,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青稞特性、青稞主要成分及功效、青稞在食品中的应用及青稞产品的加工利用现状,并指出青稞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青稞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大豆麦芽茶的研制
20
作者 贾利蓉 《粮食与食品工业》 1998年第2期19-21,共3页
着重研究了麦芽浸提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豆麦芽茶的研制。
关键词 麦芽 浸提 大豆麦芽茶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