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椎弓根影像学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3 位作者 杨博贵 白桂有 许英杰 云德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数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方法]对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测量寰椎椎弓根进行进钉点、进钉角度的测量。[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数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方法]对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测量寰椎椎弓根进行进钉点、进钉角度的测量。[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1.2°。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3°。对48例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3.60岁。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2例,齿状突不连12例,横韧带损伤14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平均10.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按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对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 影像学资料 测量 内固定
下载PDF
徒手经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4 位作者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X线片和CT片,徒手行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制定简便、实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方法2002年1月-2006年9月,于术前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定位方案,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 目的探讨利用X线片和CT片,徒手行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制定简便、实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方法2002年1月-2006年9月,于术前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定位方案,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徒手对31例患者124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固定手术。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3~61岁,平均43.5岁。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6例,齿状突不连7例,横韧带损伤8例。测量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1d,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随访时间9个月~5年4个月,平均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结论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 寰枢椎 椎弓根 X线片和CT片个性化 测量 固定
下载PDF
寰枢椎定位导向内固定置钉点、角度、直径及长度的个性化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4 位作者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为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 目的:为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①对31例患者置入124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结论:X射线-CT个性化设计方案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 X线-CT个性化 测量 固定
下载PDF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7
4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2 位作者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中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损伤4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置入螺钉,以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中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损伤4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置入螺钉,以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颗粒状骨。结果12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1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疼痛,经治疗1个月后痊愈。9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可以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的三维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椎弓根螺钉 关节不稳定 关节固定术
下载PDF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5
5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4 位作者 郑铁钢 杨博贵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寰枢椎不稳 植骨融合术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适应证
原文传递
PACS在颈椎后方结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贾卫斗 贾薇薇 +5 位作者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方法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方法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并分别计算各节段左右侧椎弓根测量值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入钉点距离一般在后弓中点旁开17~20mm,在C2~7各椎弓根均有髓腔,C2~7椎弓根的高度大于宽度,C3、C4椎弓根直径最小,仍可置入3.5mm的螺钉。寰枢椎螺钉在矢状面入钉角向头侧倾斜为正角,下颈椎螺钉向尾侧倾斜为负角,C4接近水平,C5~7负角逐渐增大,C7可达-19°左右。在横断位上测量的椎弓根的进钉角度显示,其中C2最小,下颈椎椎弓根具有变异性,术前利用CT片通过PACS进行精确测量,指导术中准确选钉与安全置钉具有指导性意义。结论应用PACS系统结合CT片术前测量,能够指导术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颈椎 椎弓根钉 解剖学 测量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个性化设计及临床应用(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5 位作者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2-756,共5页
背景:上颈椎疾患从后路行椎弓根固定在国内个别大型医院虽已相继开展,但该手术仍为颈椎外科高难度手术。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作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椎弓根定位导向器行术中精确定位置钉,经检索相关数据库... 背景:上颈椎疾患从后路行椎弓根固定在国内个别大型医院虽已相继开展,但该手术仍为颈椎外科高难度手术。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作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椎弓根定位导向器行术中精确定位置钉,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在国内未见报道。目的: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及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效应,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与结论:①31例患者置入124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平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无炎症、排异等宿主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提示从生物力学角度实施植入体置入,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 X射线-CT个性化 测量 固定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个体化固定技术治疗261例颈椎疾患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卫斗 贾薇薇 +5 位作者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中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结果:一次成功1 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术后235例患者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88.1%。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19例骨折脱位的患者中117例完全复位,融合率为98.3%。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内压变化规律及减压术的改进 被引量:6
9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1 位作者 杨博贵 许英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15-517,共3页
目的测定健康人股骨近端不同区域骨髓腔内压力正常值.探索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期、不同部位骨髓腔内压力变化规律,改进传统骨髓内减压术.方法选用26例健康人,52个股骨;117例患者,169个股骨.分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 目的测定健康人股骨近端不同区域骨髓腔内压力正常值.探索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期、不同部位骨髓腔内压力变化规律,改进传统骨髓内减压术.方法选用26例健康人,52个股骨;117例患者,169个股骨.分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骨髓腔内压力测定.测压后,对117例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分区减压术.结果健康人股骨近端骨髓腔内压力,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各区的骨髓内压均高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压力明显高于大粗隆及股骨颈;Ⅲ、Ⅳ期股骨头中心及其股骨头负重区压力呈下降趋势,而股骨大粗隆及股骨颈反而升高.99例随访2~5年2个月,根据修订后的'82北京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45例,良42例,可7例,差5例.结论股骨近端分区钻孔减压术可缓解疼痛,对于保护性关节活动受限也可很快得以改善,同时可以刺激血管再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测压术 减压术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内减压术 变化规律 髓内压 死骨 股骨头负重区
下载PDF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卫斗 李素红 +2 位作者 刘振利 郑铁钢 许英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方法 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 9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中突出平面L3~ 412例 ,L4~ 55 2例 ,L5~S134例 ;中央型 2 7例 ,旁中央型 71例 ;单个椎间盘6 9...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方法 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 9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中突出平面L3~ 412例 ,L4~ 55 2例 ,L5~S134例 ;中央型 2 7例 ,旁中央型 71例 ;单个椎间盘6 9例 ,2个椎间盘 2 1例 ,3个椎间盘 8例。 结果 术中出血量 10~ 4 0ml。手术时间 34~ 70min ,平均 4 4min。 1例因椎板骨质增生严重改开放手术 ,2例硬脊膜损伤 ,1例术后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术后住院时间 4~ 5d。 98例随访 6个月~ 3年 ,平均 11个月。按Nakai分级 ,优 72例 ,良 2 1例 ,可 4例 ,差 1例 ,优良率 94 9% ( 93/ 98)。 结论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微创 ,出血少 ,组织剥离少 ,康复快 ,视野清晰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杨博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2-934,共3页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侧块钢板螺钉 临床应用 钢板螺钉内固定 生物力学研究 内固定技术 内固定方法 颈椎后路 颈椎外伤 解剖学
下载PDF
应用骨髓内减压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卫斗 刘晓伟 +1 位作者 李安民 马秀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本文对7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106个股骨在其近端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其负重区,进行骨髓内压测定。结果表明: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各区的骨髓内压均高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头坏死... 本文对7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106个股骨在其近端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其负重区,进行骨髓内压测定。结果表明: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各区的骨髓内压均高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头坏死中心、头负重区压力明显高于大粗隆及股骨颈,Ⅲ、Ⅳ期股骨头中心及其负重区压力呈下降趋势,而大粗隆及股骨颈反而升高。测压后,对72例病人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分区减压术。对62例病人随访2~4年3个月,根据修订后的82北京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26例;良24例;可8例;差4例。此手术可以缓解疼痛,对于保护性关节活动受限也可很快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测压术 减压术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Halo-vest架加植骨寰枢椎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卫斗 李素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859-860,共2页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寰枢椎融合的新方法。方法 :对 16例寰枢椎不稳定行Halo -vest架加植骨寰枢椎融合术。结果 :16例患者全部获 6~ 18个月随访 ,15例病人获得骨性愈合 ,1例病人发生不愈合经二期手术愈合 ,融合率达 93 .75 %。
关键词 寰枢椎 椎板融合术 Halo—vest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个体化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卫斗 杨飞 +3 位作者 贾薇薇 郑铁钢 杨博贵 许英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围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围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向头、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置入螺钉830枚。结果一次成功814枚,一次成功率98.07%,术后2~7d 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摄片位置不理想,行2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67例患者术后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4个月。134例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131例均完全复位,复位率为97.76%。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优89例,良63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91.02%,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下颈椎伤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治疗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杨博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方法于股骨颈前上方开槽进入股骨头病灶处,彻底清除死骨及硬化囊壁,将大网膜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53例。结果50例疼痛消失,3例明显减轻。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按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方法于股骨颈前上方开槽进入股骨头病灶处,彻底清除死骨及硬化囊壁,将大网膜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53例。结果50例疼痛消失,3例明显减轻。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按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优42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本术式能够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恢复其活力,降低股骨头内压,从而防止后期股骨头负重区塌陷。该方法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_b、Ⅲ、Ⅳ早期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股骨头 大网膜移植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12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2 位作者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人民军医》 2006年第4期202-204,共3页
关键词 寰枢椎 骨折 脱位 内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药物烧灼病灶骨腔及植骨治疗骨巨细胞瘤1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卫斗 刘晓伟 +1 位作者 杨博贵 张绪斌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药物烧灼病灶 植骨 治疗
下载PDF
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卫斗 李素红 +3 位作者 刘振利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1999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 10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MED技术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5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卫斗 李素红 +2 位作者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颈椎/损伤 减压术/外科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模型及大网膜移植后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卫斗 郭开生 +8 位作者 祝清华 李安民 李延平 李春光 谷化平 黄林 李自强 左尚真 朱森树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4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实验先将股骨头切断,继以加热,涂蜡、钻孔致股骨头坏死.以此为模型,观察大网膜移植对坏死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大网膜移植后,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供,并且有良好的回吸收及成骨功能,对坏死股骨头的恢复有积积作用,为... 本实验先将股骨头切断,继以加热,涂蜡、钻孔致股骨头坏死.以此为模型,观察大网膜移植对坏死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大网膜移植后,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供,并且有良好的回吸收及成骨功能,对坏死股骨头的恢复有积积作用,为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大网膜移植 病理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