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薏苡叶片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6
1
作者 贾敬芬 林红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5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薏苡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欧当归原生质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和细胞学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敬芬 石继红 +1 位作者 王毓美 张世瑜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5期361-366,共6页
从继代培养的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C81V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较高频率的持续分裂。形成的细胞团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后,发展成了白色松软型的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附加6-苄氨基嘌呤和吲哚丁酸的 N... 从继代培养的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C81V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较高频率的持续分裂。形成的细胞团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后,发展成了白色松软型的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附加6-苄氨基嘌呤和吲哚丁酸的 N6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了2—3个月后,表面出现了浅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后者在附加吲嗓丁酸和萘乙酸的 MS 培养基上培养,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分化出大量小植株。对供体愈伤组织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当归 原生质体培养 细胞学
下载PDF
褪黑素对绿豆在增强UV-B辐射下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英利 王英娟 +2 位作者 郝建国 李倩 贾敬芬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29-2633,共5页
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于绿豆幼苗在增强UV-B辐射下叶片内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绿豆产生了氧化胁迫,使其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升高,引起抗氧化酶... 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于绿豆幼苗在增强UV-B辐射下叶片内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绿豆产生了氧化胁迫,使其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升高,引起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提高.而外源褪黑素和UV-B辐射复合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绿豆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褪黑素单独处理绿豆使各项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在植物体内,褪黑素是一种保护性抗氧化剂,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可以减缓UV-B辐射引起绿豆的氧化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UV-B 绿豆 氧化胁迫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4
作者 何涛 吴学明 贾敬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74-2583,共10页
高山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树线以上至雪线的山地植物。揭示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国内在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上相对薄弱,已有研究主要... 高山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树线以上至雪线的山地植物。揭示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国内在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上相对薄弱,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报道上。结合国外高山植物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高山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植株矮小(有的呈垫状)、叶片小而厚、具有通气组织、栅栏组织多层、机械组织发达、虫媒花性状、线粒体数量多和叶绿体基粒片层少等是这一地区高山植物普遍具有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高山植物形成上述结构的特异性是高山特殊综合生态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高山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高度适应。最后,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促进我国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山植物 形态 解剖结构 环境 适应性
下载PDF
细胞质雄性不育高粱叶绿体ndh D基因的序列变异(英文)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昌发 孙春昀 +4 位作者 郭骁才 张福耀 孙毅 牛天堂 贾敬芬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07-914,共8页
片段SAAU - 0 2 70 0 特异地扩增自 7种具可育细胞质的高粱材料的总DNA ,含有叶绿体psaC(88bp)和ndhD(192bp)基因的部分序列。该片段与EcoRⅠ +HindⅢ酶切的总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杂交 ,在总DNA中获得了 0 .74kb的杂交带 ,而在叶... 片段SAAU - 0 2 70 0 特异地扩增自 7种具可育细胞质的高粱材料的总DNA ,含有叶绿体psaC(88bp)和ndhD(192bp)基因的部分序列。该片段与EcoRⅠ +HindⅢ酶切的总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杂交 ,在总DNA中获得了 0 .74kb的杂交带 ,而在叶绿体中获得 0 .74kb和 0 .4 5kb两条杂交带 ,与线粒体DNA无杂交 ;与经HaeⅢ酶切的总DNA杂交 ,在不育系中获得 4 .9kb的杂交带 ,而保持系的杂交带为 4 .4 5kb。参考GenBank中高粱的近缘物种玉米叶绿体基因组的序列 ,构建了ndhD基因区的酶切位点图谱 ,借此分析得出高粱不育系的叶绿体ndhD基因序列已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与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的关系正在探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高粱 叶绿体 ndh D基因 序列变异
下载PDF
改进的PMP柱前衍生化方法用于单糖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林雪 王仲孚 +2 位作者 黄琳娟 白泉 贾敬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56-1458,共3页
An improved carbohydr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employing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Liquid ammonia was used instead of sodium hydroxide aqueous solution to provide the base medium ... An improved carbohydr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employing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Liquid ammonia was used instead of sodium hydroxide aqueous solution to provide the base medium for the derivatization reaction.Derivatization reaction and HPLC s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including reac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MP consumption.The derivatives of five reducing monosaccharides were well separated by HPLC. Because we employed ammonia instead of sodium hydro-xide,the excessive volatile ammonia can be removed by vacumm drying,these derivatives could be directly analyzed by MALDI-TOF-MS without desalting procedure,possess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monosaccharide and oligosaccharide separation and subsequent MS analysis.This method not only increased the MS detection sensitivity,but also decreased sample wastes during purification. We successfully applied this method to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polysaccharides SPPA-1,SPPB-1 and SPPC-1 purified from Spirulina(Plat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PMP) 衍生化
下载PDF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1
7
作者 周延清 景建洲 +2 位作者 李振勇 张宝华 贾敬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2-928,共7页
用RAPD与ISSR技术对地黄的 8个品种和 2个脱毒品系进行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从 80条RAPD引物和 4 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地黄种质分析的 17条RAPD引物和 10条ISSR引物用于RAPD和ISSR分析。 17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 177条带 ,多态... 用RAPD与ISSR技术对地黄的 8个品种和 2个脱毒品系进行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从 80条RAPD引物和 4 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地黄种质分析的 17条RAPD引物和 10条ISSR引物用于RAPD和ISSR分析。 17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 177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 10 9;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6 1 5 8% ;平均多样性指数 (I)为0 3135 ;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 (Ne)是 1 36 4 1;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 110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 79;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71 5 8% ;平均多样性指数 (I)为 0 35 77;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 (Ne)是 1 4 0 37。基于扩增条带数据库建立了各自的Jaccard遗传相关系数矩阵 ,构建了相似的分子树状图 ,将 10个供试材料分为 2类 :一类群含组培 85 5、大田 85 5、组培 930 2、大田 930 2、金状元和金白 6个材料 ;另一类群含北京 1号、大红袍、地黄 910 4和野生地黄 4个材料。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6 4 9)。结果表明 ,RAPD与ISSR标记适合于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RAPD ISSR 种质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标记
下载PDF
RP-HPLC用于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林雪 贾敬芬 +1 位作者 黄琳娟 王仲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195,共4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紫外检测,研究了三种常见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表明:利用RP-HPLC研究芦荟多...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紫外检测,研究了三种常见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表明:利用RP-HPLC研究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简便易行,并且芦荟多糖因品种不同存在单糖组成差异。从而建立了研究芦荟多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多糖 衍生化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海拔火绒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何涛 吴学明 +2 位作者 王学仁 张改娜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19-2523,共5页
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3个不同海拔地区2300、2700和3800m的火绒草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叶绿素a/b比值及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海拔2300m处的相比,生长于海拔38... 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3个不同海拔地区2300、2700和3800m的火绒草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叶绿素a/b比值及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海拔2300m处的相比,生长于海拔3800m处的火绒草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较低,但光饱和点较高.研究表明,火绒草在光合特性上的变化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火绒草 光合特性
下载PDF
AtNHX1基因对菊苣的转化和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宇玮 王英娟 +2 位作者 步怀宇 郝建国 贾敬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愈伤组织。施加梯度NaCl胁迫后,植株叶片K+和N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Na+和K+,维持较高的K+/Na+;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在提高菊苣耐盐性的同时减轻了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NHX1 菊苣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耐盐性
下载PDF
青稞HvBADH1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化烟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宇玮 郝建国 +2 位作者 步怀宇 王英娟 贾敬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53-1159,共7页
应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青稞总RNA中扩增得长度为1512bp的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cDNA全长编码序列。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该序列的推定表达产物与大麦BADH同工酶BBD2的同源性为98.4%,而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BAD... 应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青稞总RNA中扩增得长度为1512bp的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cDNA全长编码序列。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该序列的推定表达产物与大麦BADH同工酶BBD2的同源性为98.4%,而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BADH同源性分别为97.0%、84.7%和85.1%。将克隆到的青稞cDNA序列命名为HvBADH1,投递到GenBank,获得收录号EF492983。HvBADH1可以在原核表达系统TB1-pMALc2x中正常表达出分子量为54.2kD的多肽链。将HvBADH1的编码ORF,插入到添加了植物表达CaMV35S启动子和NospolyA终止子调控元件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质粒相应的克隆位点中,构建了HvBADH1基因的农杆菌植物转化系统LBA4404(pCAM-ba)。进而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vBADH1基因导入烟草中,对所获得的潮霉素抗性烟草株系进行PCR、Southernblot和RT-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在得到的2个转基因株系中,HvBADH1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在mRNA水平上进行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HvBADH1 基因克隆 遗传转化 耐盐性 RT-PCR RACE
下载PDF
怀区地黄遗传多样性的ISSR鉴定 被引量:48
12
作者 周延清 景建洲 +3 位作者 李振勇 张宝华 王天亮 贾敬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怀区地黄的8个品种和2个茎尖培养脱毒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44条ISSR引物进行初选,然后用其中适合的10个ISSR引物进行ISSR分析。结果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基于这些条带,用SPSS10.0软件分析,建... 目的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怀区地黄的8个品种和2个茎尖培养脱毒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44条ISSR引物进行初选,然后用其中适合的10个ISSR引物进行ISSR分析。结果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基于这些条带,用SPSS10.0软件分析,建立了遗传Jaccard相关系数矩阵,构建了分子树状图,将怀区地黄的8个品种和2个组培系分为2类:其中一类群含有6个材料,包括组培85.5、大田85.5、组培9302、大田9302、金状元和金白地黄;另一类群含有4个材料,包括北京1号、大红袍、地黄9104和野生地黄。而且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上述的聚类分析结果;用POPGENE32软件分析知,多态性指数为0.377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037,多态性比率为71.82%;用一个ISSR6引物建立了10个供试地黄样品的DNA指纹图谱并且能将其彼此区分出来。结论ISSR标记适合于构建怀区地黄的DNA指纹图谱、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区地黄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离体培养再生可育植株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刚 贾敬芬 郝建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T010,共5页
沙葱 (AlliummongolicumRegel)的叶基切段作外植体 ,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附加 2mgL- 1 2 ,4-D和 0 .2mgL- 1 KT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 2mgL- 1 6BA和 0 .4mgL- 1 NAA的MS培养基后分化出大... 沙葱 (AlliummongolicumRegel)的叶基切段作外植体 ,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附加 2mgL- 1 2 ,4-D和 0 .2mgL- 1 KT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 2mgL- 1 6BA和 0 .4mgL- 1 NAA的MS培养基后分化出大量的苗。分化苗在含有IBA 1mgL- 1 的 1 /2MS培养基上生根最佳。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在 95 %以上 ,移栽到田间的植株第二年以后可正常开花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 离体培养 再生 可育植株 组织培养 百合科
下载PDF
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山药品种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0
14
作者 周延清 景建洲 +4 位作者 李振勇 浩健 贾敬芬 张宝华 郝建国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4-330,共7页
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28个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4条ISSR引物中可筛选出7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这7条ISSR引物对28个山药品种扩增条带间存在较大差异,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0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191... 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28个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4条ISSR引物中可筛选出7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这7条ISSR引物对28个山药品种扩增条带间存在较大差异,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0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191;构建的分子树状图将28个山药品种划分为4组:第一组含有日本白、花山药和日本园3个品种;第二组为小叶山药;第三组为嵩野1号;其余23个品种归入第四组。而且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上述的聚类分析结果。这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鉴定山药品种,为有效地利用山药种质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标记技术 山药 品种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空间条件对3种豆科牧草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徐云远 贾敬芬 牛炳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36-141,共6页
将红豆草、首猎和沙打旺这3种豆科牧草种子搭载于940703卫星,返地后,对其田间生长情况、发芽率、耐盐、耐旱及同工酶等几个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红豆草经空间处理后,SP1代花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SP2代对盐胁迫和渗透胁迫... 将红豆草、首猎和沙打旺这3种豆科牧草种子搭载于940703卫星,返地后,对其田间生长情况、发芽率、耐盐、耐旱及同工酶等几个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红豆草经空间处理后,SP1代花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SP2代对盐胁迫和渗透胁迫出现抗性,并产生一定程度的抗病害能力.沙打旺的处理组抗病性也有明显增强.通过对播种后第二年叶片、花及花序中同工酶分析,发现红豆草幼花序中过氧化物酶,苜蓿叶中的淀粉酶,沙打旺花和幼花序中的酯酶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空间条件改变了这3种牧草的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条件 牧草 同工酶 盐胁迫 渗透胁迫
下载PDF
沙打旺胚性原生质体培养优化及高频再生植株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建平 贾敬芬 +1 位作者 顾月华 刘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外植体类型和光照条件决定沙打旺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用生长10d的胚性愈伤组织可分离到12×106个/g(原生质体/细胞),活力超过80%。当原生质体以10×105/mL的植板密度培养在含06%琼脂糖附加15mg/L2,4D、05mg/LBA和05mol/L葡萄... 外植体类型和光照条件决定沙打旺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用生长10d的胚性愈伤组织可分离到12×106个/g(原生质体/细胞),活力超过80%。当原生质体以10×105/mL的植板密度培养在含06%琼脂糖附加15mg/L2,4D、05mg/LBA和05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无机盐降为1/4)中,植板率为168%。条件培养基显著促进原生质体的生长发育。长大的细胞克隆经2周4℃低温处理后转到含01mg/LNAA和10mg/LBA分化培养基上,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高达70%,每克细胞产生的体细胞胚数在200个以上。成熟的体细胞胚转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即分化成苗,再生植株为正常的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 胚性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农杆菌转化的小冠花发状根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晓玲 步怀宇 +2 位作者 郝建国 赵宇玮 贾敬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利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15834菌株感染小冠花15日龄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切段,建立了高效的发状根培养及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发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外植体表面产生,也能在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上发生,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 利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15834菌株感染小冠花15日龄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切段,建立了高效的发状根培养及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发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外植体表面产生,也能在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上发生,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转化根能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用适宜浓度的乙酰丁香酮处理对数生长期的农杆菌菌液2h,感染预培养2d的子叶获得了最高的转化频率(87.4%)。在附加0.2mgL2,4_D,0.5mgLNAA和0.5mgLKT的MS培养基上,发状根能100%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于含0.5mgLKT,0.2mgLIBA和300mgL脯氨酸的MS培养基上顺序经过体细胞胚胎发育的各个典型时期,转换成完整植株。再生植株除具有发达的侧根外,其它形态特征与未转化植株未见明显的差异,但在获得的5个转化克隆中,其中1个的发状根及其再生植株叶片中有毒物质3_硝基丙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未转化对照的57.68%和58.17%。冠瘿碱纸电泳检测和rolB基因PCR扩增检测均证明农杆菌Ri质粒上的T_DNA已经整合到小冠花转化细胞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冠花 发根农杆菌 发状根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几种高山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何涛 吴学明 +2 位作者 张改娜 王学仁 贾敬芬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48,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达坂山(海拔3 900 m)的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均较多,淀粉粒呈长椭圆形或圆形,沿叶绿体长轴分布。在珠芽蓼的叶绿体中,淀粉粒的... 利用透射电镜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达坂山(海拔3 900 m)的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均较多,淀粉粒呈长椭圆形或圆形,沿叶绿体长轴分布。在珠芽蓼的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电子密度内外不均匀,外周电子密度低,中央电子密度高。在其余4种高山植物中,淀粉粒的电子密度均较低。另外,在这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中还出现了脂质小球,其类囊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膨大现象。研究表明,高山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这种变化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植物 淀粉粒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紫花苜蓿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RAPD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青芳 步怀宇 +1 位作者 赵宇玮 贾敬芬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对苜蓿(品种农宝)的下胚轴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和下胚轴切段在附加0.2~1.0mg/LIAA和2.0mg/L6-BA或2.0mg/LKT的MS培养基上培养.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子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不具有分化能力。下... 对苜蓿(品种农宝)的下胚轴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和下胚轴切段在附加0.2~1.0mg/LIAA和2.0mg/L6-BA或2.0mg/LKT的MS培养基上培养.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子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不具有分化能力。下胚轴切段培养5~7d即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绿色芽点.在原培养基上进而可分化出大量的丛生芽。在含0.2mg/L IAA和2.0mg/L6-BA的MS培养基上.其分化率最高可达到42.6%。这些芽在含0.2mg/LIAA和0.5mg/LKT的MS培养基上长成2cm左右的幼苗时。将其切下转至1/2MSo培养基上,培养10d即可诱导生根.得到再生植株。随机选取实生苗和下胚轴愈伤组织再生苗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有5个扩增出差异性条带,甚至再生植株之间也有1条引物扩增的条带有差异.这说明经组织培养所得到的再生植株与实生苗相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异。并且这种变异也存在于再生植株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子叶 下胚轴 再生植株 RAPD
下载PDF
小麦耐盐突变体筛选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鸣刚 陈睦传 +1 位作者 沈明山 贾敬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小麦幼穗、幼胚为原始材料,进行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并对其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后代进行耐盐稳定性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1)耐盐系在高盐浓度下其鲜重、干重明显高于对照系;(2)耐盐系保持较高的K+ /Na+ 比;(3)... 以小麦幼穗、幼胚为原始材料,进行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并对其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后代进行耐盐稳定性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1)耐盐系在高盐浓度下其鲜重、干重明显高于对照系;(2)耐盐系保持较高的K+ /Na+ 比;(3)对照系种子有11 条醇溶蛋白电泳带,而耐盐系为14 条,与对照系相比B2、B3、B4 带为耐盐所特有,B1 带含量高于对照物,但B5 带含量低于对照系;(4)耐盐系再生植株后代可溶蛋白电泳带为28 条,而对照系为26 条蛋白带,98 kD、75 kD、52 kD、49 kD、32 kD为耐盐系所特有蛋白带,38 kD、35 kD和21 kD蛋白带为对照系所特有.并对小麦耐盐突变体筛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盐系 突变体 筛选 生理 生化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