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胶质细胞-白细胞轴在发育脑损伤后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贾文姬 吴春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2,共4页
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免疫感知在维持大脑稳态和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重屏障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血液中有害分子和病原体的损害,并维持运输营养物质、清除废物,保持脑的稳态。大脑受到来源于软脑膜、血管周围和脉络膜丛间隙... 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免疫感知在维持大脑稳态和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重屏障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血液中有害分子和病原体的损害,并维持运输营养物质、清除废物,保持脑的稳态。大脑受到来源于软脑膜、血管周围和脉络膜丛间隙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和脑实质内的小胶质细胞形成的“小胶质细胞-白细胞轴”的持续免疫监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神经血管机制 小胶质细胞 外周白细胞 发育脑
原文传递
吉兰-巴雷综合征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晶 熊静 +2 位作者 贾文姬 李馨蕊 许梦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评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血蛋白、脑脊液及电生理改变对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诊断为GBS的患者51例,评价患者... 目的评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血蛋白、脑脊液及电生理改变对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诊断为GBS的患者51例,评价患者疾病高峰时Hughe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收集临床资料、血清血蛋白、脑脊液及电生理等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所获得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轻、重型组中,颅神经受累、自主神经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轻型患者(P<0.05),脑脊液蛋白、脑脊液IgA、IgM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5)。电生理检查中,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OR值为0.818,95%CI为0.669~0.999,P=0.049)、脑脊液蛋白(OR值为4.174,95%CI为1.066~16.345,P=0.040)为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以血清白蛋白、脑脊液蛋白为检验变量,描绘ROC曲线,两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和0.671。结论血清白蛋白与脑脊液蛋白为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预测GBS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血清白蛋白 电生理学 预测 脑脊液
下载PDF
灯盏乙素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cGAS/STING/NLRP3信号轴的调控
3
作者 段兆达 徐冬垚 +5 位作者 杨毓甲 贾文姬 祁志 杨丽芳 吴春云 杨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轴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MC...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轴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MCAO+灯盏乙素干预组(MCAO+S)。开颅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分别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性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小胶质细胞中cGAS、STING、NLRP3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血后3 d脑内cGAS、STING、NLRP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灯盏乙素干预后,缺血区皮质中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分布紊乱、细胞间隙大等病理现象较MCAO组明显改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CAO+S组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受到抑制,cGAS、STING、NLRP3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组中cGAS、STING、NLRP3表达显著增加,灯盏乙素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结论:灯盏乙素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中cGAS/STING/NLPR3的过表达,减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 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 脑缺血 小胶质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灯盏细辛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段兆达 王健翔 +3 位作者 徐冬垚 杨毓甲 吴春云 贾文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89-69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探讨灯盏细辛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草药系统药理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灯盏细辛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数据库(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探讨灯盏细辛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草药系统药理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灯盏细辛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数据库(DrugBank)、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检索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对靶点标准去重,导入韦恩(Venny)在线平台,得到两者交集靶点。通过基因间功能关联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 3.7.1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可视化分析;接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1.5.6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实现对接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获取灯盏细辛11个有效成分及176个作用靶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690个,二者的交集靶点69个。通过PPI网络可视化分析,根据度值大小筛选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10个核心基因。KEGG富集到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根据度值大小选取排名前三的有效活性成分及排名前五的靶蛋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灯盏细辛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通过有效成分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作用IL-6、IL-1β、TNF、VEGFA、AKT1等多靶点,通过IL-17、TNF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有着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缺血性脑卒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癫痫筛查表的真实性评价及癫痫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文姬 曾洁 +2 位作者 何朝阳 吴庆 朱榆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160-161,共2页
目的:考评癫痫流行病学调查表的真实性,了解自然人群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状况。方法:于2005-03/04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昆明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癫痫筛查,调查表询问题为5个,内容包括筛查项目、患者基本情况(9项... 目的:考评癫痫流行病学调查表的真实性,了解自然人群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状况。方法:于2005-03/04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昆明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癫痫筛查,调查表询问题为5个,内容包括筛查项目、患者基本情况(9项)和健康相关情况(24项)3部分;只要5项中有1项回答为“是”,则判为筛查试验阳性,并与神经内科医生做出的诊断做比较。并对诊断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的调查。结果:共调查351例,问卷完整有效349例。①真实性评价:灵敏度94.87%,特异度92.25%,正确诊断指数为0.9095。②不同年龄组之间癫痫患者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8.292,P<0.01),儿童为主要患者群。③经过多因素逐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癫痫家族史(OR=9.851)、脑损伤(OR=4.301)、非顺产(OR=5.361)和新生儿疾病(OR=4.980)与癫痫有着很强的关联。结论:该癫痫调查表用于医院癫痫的流行病学筛查真实性较好,可用于癫痫的流行病学筛查。癫痫家族史、分娩方式、脑损伤都是癫痫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诊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殷梅 朱榆红 +4 位作者 张圣 李燕 李春艳 贾文姬 缪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2,共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常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这使得OS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OSAS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常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这使得OS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OSAS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等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OS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和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protein OSAS
下载PDF
217例脑干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熊静 张婕 +4 位作者 韩剑虹 贾文姬 李春艳 李佳敏 朱榆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1期80-83,92,共5页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3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17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了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动脉三维成像检查,比较分析中脑、脑桥及延髓梗死患者...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3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17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了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动脉三维成像检查,比较分析中脑、脑桥及延髓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结果 217例患者中,181例(83.41%)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其中91.71%的患者合并动脉粥样斑块,8.84%的患者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45.30%的患者合并前循环血管狭窄。中脑和脑桥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主要为轻度狭窄(P〈0.01),其中大脑后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P〈0.01)。脑桥梗死患者,合并前循环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中脑和延髓梗死者(P〈0.01)。延髓梗死患者中,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中脑和脑桥梗死者(P〈0.01),其中椎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P〈0.01),椎动脉发育不良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中脑和脑桥梗死患者(P〈0.05)。结论脑干不同部位梗死的患者,椎-基底动脉病变存在差异,要区别对待,这对于脑干梗死患者的药物或血管内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干病变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殷梅 朱榆红 +2 位作者 李燕 贾文姬 李春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8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预防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01~2011-12收治的24例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例患者经2~4周治疗后,16例患者基本痊愈,其余8例均有... 目的探讨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预防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01~2011-12收治的24例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例患者经2~4周治疗后,16例患者基本痊愈,其余8例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该病的预防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异常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保明芳 容伟 +4 位作者 严勇 韩剑红 李燕 缪薇 贾文姬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11期1890-1891,共2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弥可保)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7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给予甲钴胺(日本卫材)0.5mg肌注,隔天一次。对照组35例,给予VitB_(12)0.5mg+VitB_... 目的:探讨甲钴胺(弥可保)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7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给予甲钴胺(日本卫材)0.5mg肌注,隔天一次。对照组35例,给予VitB_(12)0.5mg+VitB_1100mg肌注,每天一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采用面神经功能主观检测评分表进行面神经功能测评,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72.97%好转率为27.03%;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37.14%,好转率为63.86%,x^2=18.685,P=0.000。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钴胺及VitB_(12)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甲钴胺 面神经功能主观检测评分
下载PDF
核心医疗制度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殷梅 朱榆红 +2 位作者 李燕 贾文姬 李春艳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3期576-577,共2页
在目前新的教育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是临床教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发现应用核心医疗制度可以规范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对医学研究生素质的培养以及临床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核心医疗制度 神经病学 研究生教学 应用
下载PDF
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优化策略
11
作者 熊静 殷梅 +3 位作者 韩剑虹 贾文姬 李馨蕊 朱榆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神经病学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理解和建立神经病学临床思维方式至关重要。总结神经病学见习教学的优化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临床见习 教学质量
下载PDF
21例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刘豫霞 朱榆红 +1 位作者 贾文姬 文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11年第1期6-6,13,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发病趋势。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21例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及发病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会感染11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例;癫痫1例;脊髓病1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例;脑血管意外4... 目的探讨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发病趋势。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21例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及发病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会感染11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例;癫痫1例;脊髓病1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例;脑血管意外4例;发病趋势以无业,农民工,建筑工的男性流动人群为主。结论提高临床医师认识艾滋病神经系统受损的多样性及该病的发病人群的好发趋势,以便早诊断和加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神经系统 发病趋势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Nes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璠 梁晓艳 +4 位作者 贾文姬 宋咏丽 袁云 李娟娟 吴春云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观察Nestin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干预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SD大鼠模型,应用抗Nestin和抗Nestin/GFAP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缺血后脑组织有大量Nestin阳性表达,阳性... 目的观察Nestin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干预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SD大鼠模型,应用抗Nestin和抗Nestin/GFAP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缺血后脑组织有大量Nestin阳性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侧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SVZ)、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细胞呈星状多突起,形似星形胶质细胞,且脑缺血后的大部分Nestin阳性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有共表达。缺血侧SVZ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和免疫阳性表达强度于脑缺血后3 d达到高峰;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表达强度分别于缺血后3 d和1周达到高峰;部分细胞聚集于梗死灶边缘,形成一个明显的梗死灶边缘带。经依达拉奉干预后,Nestin阳性细胞计数和表达强度与盐水组比较均升高(P<0.05),尤其在缺血治疗后3 d和1周(P<0.01)。结论脑缺血后,SVZ以及梗塞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域大鼠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表达增强;经依达拉奉干预治疗后,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提示依达拉奉治疗可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依达拉奉 巢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3评分与供血动脉狭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喻秋剑 韩剑虹 +5 位作者 朱榆红 缪薇 贾文姬 严勇 容伟 李春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3评分与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60例TIA患者入院时的ABCD3评分及头颈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资料,根据ABCD3评分,分为≥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头颈CTA和...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3评分与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60例TIA患者入院时的ABCD3评分及头颈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资料,根据ABCD3评分,分为≥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头颈CTA和颈部血管超声的影像学结果,分为单只血管窄组(单独颈部血管或颅内血管);多只血管狭窄组(包括颈部血管和颅内血管);无血管狭窄组。评价ABCD3评分与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IA预后评估的可能机制。结果≥4分组(中、高危组)患者动脉狭窄比例高于<4分组(低危组),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出现多支供血动脉狭窄病变比例高于低危组。结论 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病变较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高,ABCD3评分≥4分时颅内多支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3评分 头颈CT血管造影 颈部血管超声 脑供血动脉狭窄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脂多糖建立脑微出血动物模型研究
15
作者 吴倩 张恒 +4 位作者 卢永婷 李春艳 贾文姬 鲍天昊 韩剑虹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3-397,403,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50μg)、中(75μg)、高剂量LPS(100μg)模型组,每组6只。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右侧... 目的探讨采用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50μg)、中(75μg)、高剂量LPS(100μg)模型组,每组6只。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右侧脑室单次注射LPS法造模,侧脑室注射位点为:前囟为原点,向后0.8 mm,向右1.5 mm,脑膜下进针深度3.8 mm。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存活情况。给药48 h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旷场实验分别检测大鼠非空间记忆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脑表面微出血情况,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性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hemorrhages,CMH)数量和大小,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微出血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GFAP阳性表达面积与CMH数量及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低剂量LPS模型组大鼠均存活(100%),中、高剂量LPS模型组大鼠分别存活5只(5/6)、3只(3/6)。对照组大鼠未见脑表面微出血,低、中、高剂量LPS模型组均可诱导出脑表面微出血。低、中、高剂量LPS模型组脑组织CMH个数较对照组增多,面积增大(均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LPS模型组大鼠辨别指数、水平活动距离、垂直运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剂量LPS模型组GFAP阳性表达面积高于对照组(均P<0.05)。GFAP阳性表达面积与CMH数量(r=0.80,P<0.05)、大小(r=0.7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侧脑室注射LPS可成功建立CMBs动物模型,结合大鼠存活率与微出血情况,75μg LPS可作为诱导大鼠急性CMBs相对理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动物模型 神经炎症 侧脑室 脂多糖
下载PDF
天麻素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16
作者 朱文静 张晓丽娜 +4 位作者 陈浩伦 贾文姬 秋叶 袁云 吴春云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21-121,共1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在CNS多种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抑制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过度炎性反应被认为是治疗CNS多种疾病的重要策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极化为M1和M22种表型,M1型与促炎因子过多释...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在CNS多种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抑制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过度炎性反应被认为是治疗CNS多种疾病的重要策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极化为M1和M22种表型,M1型与促炎因子过多释放有关,致使CNS发生炎性损害;M2型释放抗炎因子和分泌神经营养修复因子等,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修复。本实验采用脂多糖(LPS)激活BV-2小胶质细胞,探索天麻素能否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分为对照组、LPS激活组,LPS+天麻素组。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M2型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206、IL-10、Arg1、YM1+2的表达变化以及天麻素干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炎性损害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天麻素 组织修复 炎性反应 免疫细胞
下载PDF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周红群 韩剑虹 +2 位作者 鞠建龙 贾文姬 王颖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19-322,共4页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RHS)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性病毒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多潜伏在膝状神经节处,因此又称为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主要以侵犯第Ⅲ对颅神经为主[1],耳部疼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RHS)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性病毒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多潜伏在膝状神经节处,因此又称为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主要以侵犯第Ⅲ对颅神经为主[1],耳部疼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是其典型的体征,还可影响听力、机体平衡及其他颅神经。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不同的病例相应症状出现的部位、顺序及严重程度各不相同[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Ram-say-Hunt综合征12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特综合征 临床分析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病毒感染性疾病 HUNT综合征 第二附属医院 临床症状
下载PDF
临床及部分社会相关因素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文姬 朱榆红 +2 位作者 李燕 韩剑虹 殷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9-922,共4页
目的 用标准化的量表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5 d、90 d进行3个时间点的随访评估,探讨决定患者功能预后的早期因素.方法 对初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118例的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社会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运用包... 目的 用标准化的量表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5 d、90 d进行3个时间点的随访评估,探讨决定患者功能预后的早期因素.方法 对初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118例的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社会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运用包括Barthel指数(BI)、Rankin量表(RS)、Mortricity指数(MI)评定法、中文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在内的评估工具评测患者脑卒中发生时的自主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脑卒中本身的临床特征,脑卒中发生后第48小时、第15天、第90天时的神经、运动和精神心理因素.结果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第48小时、第15天和第90天时BI、RS和MADRS评分不同(均P值<0.05).第48小时和第15天之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抑郁状态明显恢复(P<0.01).影响脑卒中患者第9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因素中,深感觉障碍、第48小时出现的肺炎和尿失禁为危险因素,第48小时的上肢肌力评分和第15天MMSE评分为保护因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第90天时临床因素、功能因素和社会因素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受到深感觉障碍、脑卒中后第48小时出现的肺炎和尿失禁、脑卒中后第48小时上肢肌力评分和第15天时MMSE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偏瘫 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社会因素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9
作者 贾文姬 李路玲 +3 位作者 秦晓新 翟红霞 赵燕 刘星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1473-1476,1452,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按照是否发生低血糖将患者分为低血糖组(n=47)和无低血糖组(n=5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按照是否发生低血糖将患者分为低血糖组(n=47)和无低血糖组(n=5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1个月内共检测血糖1200次,其中有47例出现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发生率为47.00%(47/100),53例患者未发生低血糖。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医保类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方式、收缩压、空腹血糖(FB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无关(P>0.05),而与年龄、DN病程、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尿微量蛋白尿排泄率(UAER)、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照护能力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DN病程偏长、体质量指数偏低、UAER偏高是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用药依从性、照护能力良好则是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其中年龄偏大、DN病程偏长、体质量指数偏低、UAER偏高是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用药依从性、照护能力良好则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癔症性抽搐误诊为癫痫一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贾文姬 袁光雷 +2 位作者 万艳 黄凯伟 曹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0244-0247,共4页
癔症性抽搐常被误诊为癫痫。患者常表现出阵发性惊厥事件和/或行为和意识的改变,类似于癫痫发作(ES),但没有与癫痫发作相关的电生理变化。患者常因误诊为癫痫而接受不必要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和急诊治疗,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我们报道了一... 癔症性抽搐常被误诊为癫痫。患者常表现出阵发性惊厥事件和/或行为和意识的改变,类似于癫痫发作(ES),但没有与癫痫发作相关的电生理变化。患者常因误诊为癫痫而接受不必要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和急诊治疗,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我们报道了一例以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被诊断为癫痫,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改善。患者最后确诊为癔症性抽搐,调整治疗后病情好转。从病例中看出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分析病因对临床医师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症性抽搐 癫痫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