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守海 张传开 +4 位作者 贾方腾 陈强 徐猛 杨沛霖 张玉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36例闭合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分为两组。采用机器人系统导航...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36例闭合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分为两组。采用机器人系统导航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6例(导航组),男7例,女9例,年龄25~72(53.61±5.45)岁;骨折Garden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8例,Ⅳ型2例。非导航组(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6~70(55.23±4.64)岁;Garden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1例,Ⅳ型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螺钉调整次数、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8(15.6±2.8)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螺钉调整次数、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微创化,螺钉置入精准化,而且减少医患术中X线照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朱信飞 郝亮 +1 位作者 贾方腾 张传开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效果、术前和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整体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FTP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且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闫成尚 张传开 +1 位作者 贾方腾 郝亮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KDOA)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KD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KDOA)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KD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玻璃酸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关节镜病灶清理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LKSS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KSS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IL-1β、TNF-α和PGE_(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在老年KDOA中有较好疗效,可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病灶清理术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早期多次衬垫脱位1例
4
作者 贾方腾 蒋守海 +2 位作者 陈强 张玉帅 张传开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69-671,共3页
患者,男,57岁,2020年8月因“左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于本院首次住院行“左侧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1个月后于睡眠中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伴左膝关节呈强迫伸直位,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提示假体衬垫脱位。以“左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患者,男,57岁,2020年8月因“左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于本院首次住院行“左侧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1个月后于睡眠中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伴左膝关节呈强迫伸直位,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提示假体衬垫脱位。以“左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衬垫脱位”收住入院。在插管全麻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衬垫脱位切开复位术。术中见衬垫翻转脱位于髌骨与股骨之间,取出衬垫后见膝关节内一游离0.5 cm×0.5 cm×0.2 cm残存游离骨水泥(图1a)。取出骨水泥后重新安放原有衬垫,行膝关节伸直、屈曲、内外翻动作测试膝关节稳定无脱位,术后X线示左膝股骨髁假体、衬垫及内侧胫骨平台假体在位,术后3 d出院。患者2020年10月26日于睡眠中再次因衬垫脱位第3次入院。行左膝关节正侧位X线、CT等检查,分析假体脱位原因为胫骨平台假体呈前倾状态(图1b),股骨髁假体偏向内侧(图1c-1d),胫骨侧假体发生外旋(图1e),共同导致衬垫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 衬垫脱位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正清 陈香润 +1 位作者 贾方腾 黄岚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5404-5412,共9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9作为成骨诱导生长因子已经被证实为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成骨能力最强的生长因子。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诱导成骨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作者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万方、中国知网中以"bone...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9作为成骨诱导生长因子已经被证实为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成骨能力最强的生长因子。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诱导成骨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作者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万方、中国知网中以"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bone ingrowth,bone tissue engineer,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骨形态发生蛋白9,细胞因子"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至2019年期间的文献。排除无关及重复文献,详细地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为止,骨形态发生蛋白9已经被证实是14种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在体外和体内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方面最有效的生长因子之一,并且,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骨与软骨损伤的修复过程及促进成骨分化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骨形态发生蛋白9也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2,其诱导成骨分化机制非常复杂,其信号传导通路涉及到了各种成骨信号通路,各种生长调控因子也参与进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的全部过程,且其成骨机制与其他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成员的成骨机制具有差异。在各种动物实验中,骨形态发生蛋白9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软骨的生成、脊柱融合等。因此,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应用基础研究中具有非常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9 骨诱导 骨再生 骨长入 成骨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双侧胫骨骨内腱鞘囊肿1例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侯跃超 李容航 +3 位作者 贾方腾 朱正清 史册 黄岚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期158-160,共3页
骨内腱鞘囊肿是骨的良性病变,临床上多为单发,多发病例少见,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慢性疼痛,缺乏特异性,为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
关键词 骨内腱鞘囊肿 胫骨 双侧 临床表现 良性病变 慢性疼痛 病变部位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