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评价不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抗感染效果,为制订及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西安市中医医院2021—2022年产ESBLs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目的:分析评价不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抗感染效果,为制订及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西安市中医医院2021—2022年产ESBLs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利用抗菌药物PK参数及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centration,MIC)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获得不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治疗产ESBLs细菌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选择CFR≥90%/PTA≥90%的方案为经验性/目标性治疗产ESBLs细菌的最佳方案。结果:亚胺培南0.5 g q6h和1.0 g q8h/q6h静滴3.0 h,美罗培南0.5 g/1.0 g/2.0 g q8h静滴3.0 h,厄他培南1.0 g/2.0 g q24h静滴3.0 h,替加环素50 mg/75 mg/100 mg q12h,阿米卡星20 mg·kg^(-1)q24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 q8h/q6h静滴3.0 h给药方案的CFR均大于90%,推荐以上方案作为产ESLBs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初始经验性治疗选择,其他部位感染的给药方案应根据抗菌药物的PK特点进行调整。MIC为影响抗感染疗效的主要因素,根据MIC制订给药方案时,以PTA≥90%的方案为最优治疗选择。结论:缩短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并延长输注时间至3.0 h,增加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可显著提高PTA与CFR,达到提升抗感染治疗效果的目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川芎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L-17、Foxp3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喋吟片与乐松片治疗,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连续14 ...目的:探究川芎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L-17、Foxp3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喋吟片与乐松片治疗,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连续14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注意饮食,忌烟酒。治疗结束后,RT-PCR检测外周血RORTt、Foxp3 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外周血IL-17、Foxp3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ORTt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增高,RORTt/Foxp3比值明显减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RORTt、RORTt/Foxp3比值较低,Foxp3水平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7水平降低,Foxp3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下调外周血RORTt水平,降低IL-17,升高Foxp3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评价不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抗感染效果,为制订及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西安市中医医院2021—2022年产ESBLs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利用抗菌药物PK参数及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centration,MIC)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获得不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治疗产ESBLs细菌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选择CFR≥90%/PTA≥90%的方案为经验性/目标性治疗产ESBLs细菌的最佳方案。结果:亚胺培南0.5 g q6h和1.0 g q8h/q6h静滴3.0 h,美罗培南0.5 g/1.0 g/2.0 g q8h静滴3.0 h,厄他培南1.0 g/2.0 g q24h静滴3.0 h,替加环素50 mg/75 mg/100 mg q12h,阿米卡星20 mg·kg^(-1)q24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 q8h/q6h静滴3.0 h给药方案的CFR均大于90%,推荐以上方案作为产ESLBs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初始经验性治疗选择,其他部位感染的给药方案应根据抗菌药物的PK特点进行调整。MIC为影响抗感染疗效的主要因素,根据MIC制订给药方案时,以PTA≥90%的方案为最优治疗选择。结论:缩短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并延长输注时间至3.0 h,增加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可显著提高PTA与CFR,达到提升抗感染治疗效果的目的。
文摘目的:探究川芎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L-17、Foxp3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喋吟片与乐松片治疗,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连续14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注意饮食,忌烟酒。治疗结束后,RT-PCR检测外周血RORTt、Foxp3 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外周血IL-17、Foxp3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ORTt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增高,RORTt/Foxp3比值明显减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RORTt、RORTt/Foxp3比值较低,Foxp3水平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7水平降低,Foxp3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下调外周血RORTt水平,降低IL-17,升高Foxp3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