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霍楠 胡军 +5 位作者 孙江 吕品 王苑馨 杨军 罗进仓 贾栋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明确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功能及其生殖调控机制,为GmVg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克隆鉴定了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GmVg)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分析GmV... 为明确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功能及其生殖调控机制,为GmVg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克隆鉴定了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GmVg)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分析GmVg在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GmVg基因全长5 573 bp,开放阅读框(ORF)5 364 bp,编码1 787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1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9041)H_(14090)N_(2544)O_(2743)S_(57);氨基酸组成中丙氨酸(Ala)、谷氨酸(Gln)和丝氨酸(Ser)占比最大,分别为8.2%、7.9%和7.8%,酸性残基的数量(Asp+Glu)为187个,碱性残基的数量(Arg+Lys)为204个,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04.1 ku和8.79,具有Vitellogenin-N、DUF1943和VWD共3个典型保守结构域。GmVg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幼虫和蛹期,且羽化后24 h时达到峰值。GmVg的表达具有性别特异性,在雄虫中表达量极低。GmVg在雌成虫头部、卵巢和脂肪体中的表达呈现组织特异性,其中脂肪体显著高表达,分别是头部和卵巢表达量的21.49倍和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卵黄原蛋白 基因克隆 发育时期表达 组织表达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短神经肽F受体基因sNPF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王康 赵雪莹 +4 位作者 霍楠 胡军 王苑馨 杨军 贾栋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为明确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短神经肽F受体AhsNPFR功能及其表达特点,为探索莲草直胸跳甲生防作用奠定理论基础,利用PCR技术克隆鉴定莲草直胸跳甲AhsNPF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莲草直... 为明确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短神经肽F受体AhsNPFR功能及其表达特点,为探索莲草直胸跳甲生防作用奠定理论基础,利用PCR技术克隆鉴定莲草直胸跳甲AhsNPF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谱。结果表明,克隆获得基因AhsNPFR全长1 669 bp,开放阅读框1 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8.11 ku,理论等电点为8.21,AhsNPFR具有7个典型保守跨膜结构域,属于GPCRs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sNPFR亲缘关系最近。AhsNPF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1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卵中表达量的9.06倍;在卵中表达量最低;雌成虫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AhsNPF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3龄幼虫后肠中显著高表达,是脂肪体表达量的12.21倍;在雌雄成虫后肠显著高表达,并在所有组织中均没有雌雄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短神经肽F受体基因sNPFR 基因克隆 发育时期表达 组织表达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3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皇甫鸿雁 付淑慧 +3 位作者 贾栋 王苑馨 胡军 马瑞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气味结合蛋白昆虫嗅觉通讯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参与昆虫气味识别的第一步反应,在昆虫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产卵场所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明确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BP)表达特征,初步了解其功能,对3... 气味结合蛋白昆虫嗅觉通讯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参与昆虫气味识别的第一步反应,在昆虫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产卵场所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明确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BP)表达特征,初步了解其功能,对3个OBP基因进行了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AhygOBP27、AhygOBP32与AhygOBP44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351、408、423 bp,其编码的蛋白质是分子量较小的酸性可溶性蛋白质。其中,AhygOBP27主要在雌雄虫的触角、头、足、翅中表达;AhygOBP32主要在雌雄虫的触角、足、翅以及雄虫的头中表达;AhygOBP44主要在雌雄虫的触角、头、足中表达。这3个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其中AhygOBP27与AhygOBP44在雌性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AhygOBP32在雄性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雌性。推测这3个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嗅觉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hygOBP27和AhygOBP44可能与识别寄主植物挥发物和寻找产卵地相关,AhygOBP32可能参与雄虫识别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莲草直胸跳甲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四火箭助推无人机起飞与降落控制算法
4
作者 田威力 闫兆武 +1 位作者 李文 贾栋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过程对场地要求高,这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为此,提出四火箭助推无人机实现短距离起降的方案,并对火箭助推无人机起降控制算法进行研究。设计火箭助推无人机起降过程的控制策略;建立无人机气动力、助推火箭作用力、发动... 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过程对场地要求高,这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为此,提出四火箭助推无人机实现短距离起降的方案,并对火箭助推无人机起降控制算法进行研究。设计火箭助推无人机起降过程的控制策略;建立无人机气动力、助推火箭作用力、发动机推力及控制律数学模型,构建无人机起降过程的动力学方程;设计一种基于PID控制的控制算法,控制目标无人机在各种干扰环境下安全稳定地完成起降过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飞结果,来验证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算法及控制律满足目标无人机起降过程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助推 控制算法 PID控制 目标无人机 起降过程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克隆及高温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栋 刘艳红 +3 位作者 韩政 赵龙龙 吕向阳 马瑞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0-977,共8页
为揭示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基因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温度胁迫适应性的关系,克隆了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25-42.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体内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 为揭示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基因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温度胁迫适应性的关系,克隆了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25-42.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体内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所克隆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典型基序和位点,并与其它昆虫Hsp70的序列相似性很高,其中与马铃薯甲虫的相似性达到94%,表明所克隆序列为Hsp70靶基因,并对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莲草直胸跳甲Hsp70的诱导起始温度为32.5℃(Ton),诱导最高温度为37.5℃(Tmax);Hsp70的Tmax能代表莲草直胸跳甲的耐受极限温度,是揭示物种耐受性的很好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Hsp70在莲草直胸跳甲的高温适应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HSP70 高温胁迫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6
6
作者 贾栋 纪周瑜 +3 位作者 刘艳红 袁晓芳 张彬 马瑞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实时定量PCR(qPCR)是基因表达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qPCR测定了9个昆虫常见的候选内参基因(β⁃acti... [目的]实时定量PCR(qPCR)是基因表达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qPCR测定了9个昆虫常见的候选内参基因(β⁃actin、RPL13a、RPS18、UBC、EF⁃1α、RPS6、GAPDH、α⁃Tubulin和β⁃Tubulin)在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利用Δ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4种程序综合评估了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并用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shsp20.8)对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的最适内参基因为RPS18和RPL13a,shsp20.8在使用最稳定和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用于数据标准化时,结果差异显著,表达量最高的虫态分别为卵和蛹期。[结论]本文证实了稳定的内参基因对qPCR试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莲草直胸跳甲 验证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线粒体功能与氧自由基产生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赵振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052-3053,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颈动脉分流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海马CA1区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呼吸功能及此区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在再灌注12h及12...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颈动脉分流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海马CA1区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呼吸功能及此区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在再灌注12h及12~24h下降最快,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4.26,P<0.05),呼吸四态的氧消耗率在再灌注12,24,36,48h后逐渐上升,与假手术组及缺血5mi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2~5.74,P<0.05)。再灌注24~36h,36~48h其上升最快,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56,5.74,P<0.05)。此区组织丙二醛在再灌注24h前逐渐上升且在24h犤(398.6±5.3)nmol/g犦达到高峰。再灌注36,48h组织内丙二醛含量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丙二醛含量犤(256.9±9.6)nmol/g犦(t=3.23~4.56,P<0.05)。结论:海马CAl区组织再灌注早期(24h之前)氧自由基产生主要通过组织途径,24h之后则是组织途径与呼吸链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病理生理学 再灌注 海马 线粒体 自由基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Hsp70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贾栋 赵龙龙 +3 位作者 王森 付淑慧 郭艳琼 马瑞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根据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的EST序列,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了保守结构域、疏水/亲水性、亚细胞定位、信号肽等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 根据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的EST序列,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了保守结构域、疏水/亲水性、亚细胞定位、信号肽等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全长2 216 bp,完整读码框1 899 bp,编码632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69.45 k Da,等电点为6.00;编码蛋白含有Hsp70的完整保守结构域和典型签名序列;具有的典型细胞质基序和亚细胞定位分别表明Hsp70位于细胞质中。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HSP70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载体转染铜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李永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5期8827-8830,共4页
背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铜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临床应用中往往达不到其在体外对中枢神经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的自由基清除效果。那么能不能利用壳聚糖纳米粒这一种新的基因载体来增强铜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治疗效果呢?目的:观察壳聚糖纳米... 背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铜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临床应用中往往达不到其在体外对中枢神经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的自由基清除效果。那么能不能利用壳聚糖纳米粒这一种新的基因载体来增强铜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治疗效果呢?目的:观察壳聚糖纳米粒-超氧化物歧化酶联合体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设计:观察实验。材料:铜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36只大鼠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超氧化物歧化酶组;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治疗组。方法:以分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上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将50.0μL纳米粒分别与10.0,25.0,50.0,75.0,100.0μL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混合,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壳聚糖纳米粒与超氧化物歧化酶DNA的结合能力,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包埋率。将生理盐水、超氧化物岐化酶、壳聚糖纳米粒-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联合体(体积比50∶75)输注到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然后测定大鼠脑海马组织内丙二醛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壳聚糖纳米粒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的结合情况。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壳聚糖纳米粒: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体积比为50∶75时包埋率最大,为100%,且此种比例下有良好的DNA保护作用,不被DNaseI降解。经壳聚糖纳米粒-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联合体治疗的大鼠,其海马组织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超氧化物歧化酶组(P<0.01和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超氧化物歧化酶组(P<0.01和P<0.05)。结论:壳聚糖纳米粒-超氧化物歧化酶质粒联合体在脑组织中具有较强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 Cu—SOD质粒 脑缺血再灌注 氧自由基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短暂脑缺血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与血脑屏障变化之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血浆中环腺苷酸(cAMP)相对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改良pulsineli法造成短暂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用H3-cAMP放免分析药盒测定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并观察血脑屏障...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血浆中环腺苷酸(cAMP)相对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改良pulsineli法造成短暂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用H3-cAMP放免分析药盒测定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并观察血脑屏障中紧密连接的变化。结果在短暂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及紧密连接紧密程度(闭锁小带长度、凸嵴数目)无明显变化,血管内皮中胞饮小泡数目明显增多。再灌注中期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松弛,闭锁小带长度及凸嵴数目均减少。血浆中cAMP浓度亦降低。结论短暂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中胞饮小泡数增多所致。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可以反映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环腺苷酸 血脑屏障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鞍区肿瘤的手术并发症及相应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1 位作者 李永林 赵振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区肿瘤常见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垂体瘤64例(62.5%),全切42例(65.6%),次全切22例(34.4%),视神经功能改善56例(87.5%),内分泌症状改善40例(62.5%),垂...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区肿瘤常见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垂体瘤64例(62.5%),全切42例(65.6%),次全切22例(34.4%),视神经功能改善56例(87.5%),内分泌症状改善40例(62.5%),垂体柄保留62例(96.8%)。鞍上脑膜瘤48例,全切42例(87.5%),次全切除6例(12.5%),视神经功能改善40例(83.3%),内分泌症状改善38例(79.1%),垂体柄保留47例(97.9%)。颅咽管瘤28例,全切23例(83.3%),次全切除5例(16.7%),视神经功能改善20例(71.4%),内分泌症状改善21例(75%),垂体柄保留24例(85.7%);主要并发症包括视力恶化(8.4%),尿崩(17.2%),电解质紊乱(11.2%),偏瘫(2.5%)等。手术死亡3例(2.1%)。结论:术前详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及周围组织关系,熟悉鞍区解剖及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术中须仔细分离肿瘤与正常组织,首先定位并辨认保护好视神经、垂体柄、颈内动脉、下丘脑的穿支供血动脉及外展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并发症 显微技术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及查询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栋 贾小云 马瑞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20-525,共6页
随着生物分子数据的指数增长,生物信息学相关数据库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介绍了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别对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及基因组数据库的主要站点资源进行了评价,以大的生物信息中心NCBI... 随着生物分子数据的指数增长,生物信息学相关数据库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介绍了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别对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及基因组数据库的主要站点资源进行了评价,以大的生物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Entrez系统和EBI开发的SRS系统为例,介绍了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查询
下载PDF
冻胀翻浆机理与治理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栋 于基宁 李中旭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4年第8期174-176,共3页
全面的介绍了冻胀翻浆产生的原因 ,并从改土、隔温、排水及隔水三方面谈了冻胀翻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翻浆 冻胀 机理 土工布 设计
下载PDF
微小听神经瘤治疗方式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1 位作者 李永林 赵振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及评估微小听神经瘤(2 cm以下)各种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直径2 cm以下听神经瘤22例。均经MR I扫描诊断,分别采用中颅凹入路、乙状窦后入路、γ-刀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及面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完全生长在... 目的:探讨及评估微小听神经瘤(2 cm以下)各种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直径2 cm以下听神经瘤22例。均经MR I扫描诊断,分别采用中颅凹入路、乙状窦后入路、γ-刀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及面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完全生长在内听道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66%;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75%,面神经功能完好率10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3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为零。听神经瘤直径1 cm以下患者,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50%。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为零,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也为零。结论:对于完全生长在听道的听神经瘤,最佳的治疗方式是经过中颅凹入路切除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均可,但中颅凹入路术野开阔,利于手术操作;直径1 cm^2 cm之间的肿瘤,应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这种入路对面神经的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中颅凹入路 面神经
下载PDF
生物防治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栋 付淑慧 马瑞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2003~2013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生物防治相关文献,统计分析了国家/地区、年度文献数量变化、期刊分布和研究机构等情况.结果表明:美国的生物防治研究在论文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世界领先水平,引领着世界生物防...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2003~2013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生物防治相关文献,统计分析了国家/地区、年度文献数量变化、期刊分布和研究机构等情况.结果表明:美国的生物防治研究在论文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世界领先水平,引领着世界生物防治领域的发展方向.中国和巴西的发文量较大,但论文质量相对较低,影响力不高,荷兰、德国、瑞士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尽管发文量不大,但论文质量较高.生物防治领域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整体偏低,与其他学科还有差距.本文探讨了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旨在为我国未来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文献计量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影响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像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404-1405,共2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复发性和98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MRI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圆形者(P<0.01);中度和重度水肿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水肿和轻度...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复发性和98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MRI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圆形者(P<0.01);中度和重度水肿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水肿和轻度水肿组(P<0.05);无钙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钙化肿瘤(P<0.01);骨质溶解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骨质增生肿瘤(P<0.01);有肿瘤内坏死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肿瘤内坏死肿瘤(P<0.01);非均一强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均一强化肿瘤(P<0.01)。结论:CT、MRI表现为蕈形及结节形者、严重瘤周水肿、无钙化、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及肿瘤非均一强化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非均一强化、无钙化、严重瘤周水肿。其中有周围骨质溶解者复发率远远高于其它(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复发 影响因素 影像
下载PDF
海马CA_l区神经元选择易损性组织结构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赵振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 研究海马 CAl 区神经元选择易损性与此区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 12 h、2 4 h、36 h、4 8h、72 h组 CAl 区神经元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动态变化。结果 在再灌注各组中 ,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 目的 研究海马 CAl 区神经元选择易损性与此区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 12 h、2 4 h、36 h、4 8h、72 h组 CAl 区神经元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动态变化。结果 在再灌注各组中 ,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早于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 ,而和不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步。神经元轴突内超微结构变化早于胞内结构。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海马 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CA1区 神经元选择易损性 组织结构 发生机制 透射电子显微镜 缺血再灌注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HLA-G蛋白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HLA-G基因编码产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13例复发垂体瘤、8例正常脑组织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HLA-G蛋白无阳性表达,6...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HLA-G基因编码产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13例复发垂体瘤、8例正常脑组织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HLA-G蛋白无阳性表达,64例非侵袭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无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5.0%,阳性信号存在于胞质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例侵袭性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83.3%(7/8);13例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72.4%(9/13)。侵袭性垂体瘤及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HLA-G基因的过量表达现象,其阳性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HLA-G蛋白 免疫耐受
下载PDF
细胞器与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器 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能量代谢障碍 内质网 溶酶体 线粒体
下载PDF
高浓度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影响途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栋 高国栋 赵振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根据高浓度外源ATP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具有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应用可能作用途径的拮抗剂对其作用途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颈动脉分流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缺血时间设置为5分钟,再灌注时间为2小时。采用Ferna... 目的:根据高浓度外源ATP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具有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应用可能作用途径的拮抗剂对其作用途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颈动脉分流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缺血时间设置为5分钟,再灌注时间为2小时。采用Fernandez-Silva的细胞器体外3H-UTP掺入法建立标准脑线粒体体外RNA转录体系(腺苷1mmol/L)。体系分为标准体系腺苷浓度lmmol/L,腺苷2mmol/L,腺苷2mmol/L+腺苷受体拮抗剂CGSl5943,腺苷2mmol/L+腺苷脱氨酶抑制剂Deoxyoformymine。用PCR仪对RNA转录体系产物进行PCR扩增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l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1mmol/L时的相对表达量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在实验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1u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l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2mmol/L再灌注相对表达量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别,前者高于后者(P>0.05)。在腺苷浓度2mmol/L+CGSl5943lumol/L时再灌Coxl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2mmol/L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在实验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再灌注编码基因-Cox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lmmol/L时的相对表达量相比有降低(P>0.05)。实验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lu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II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2mmol/L的相对表达量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别,前者高于后者(P>0.05)。在腺苷浓度2mmol/L+CGS159431umol/L时,Cox-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实验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Cox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ⅢmRNA缺血再灌注后腺苷浓度1m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5。腺苷浓度2m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0。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1u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4。腺苷浓度2mmol/L+CGSl59431u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3。四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线粒体编码基因-ATPase6mRNA在缺血再灌注腺苷浓度1m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0.42。腺苷浓度2mmol/L时AT-Pase6mRNA相对表达量为0.56。后者比前者有明显升高(P<0.01)。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lumol/L时ATPase6mRNA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lmmol/L时相对表达量相比亦有明显升高(P<0.05)。其与腺苷浓度2mmol/L时相对表达量相比也有提高(P<0.05)。腺苷浓度2mmol/L+CGSl59431umol/L时与腺苷浓度2mmol/L时ATPase6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线粒体编码基因-ATPase8mRNA在缺血再灌注腺苷浓度1m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0.76。腺苷浓度2m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0.74。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1u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0.77。腺苷浓度2mmol/L+CGSl59431umol/L时为0.75,四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高浓度ATP对缺血再灌注脑线粒体编码基因的正常表达有负影响,这种影响会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ATP影响缺血再灌注脑线粒体编码基因的表达是通过腺苷胞内代谢产物途径而不是通过膜受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腺苷 线粒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