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冉泽宇 贾永锋 +5 位作者 姜永海 史浙明 尚长健 臧永歌 陈帆 廉新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污染过程缓慢且难以治理,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支撑“以防为主”保护理念的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已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面的主要技术方法...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污染过程缓慢且难以治理,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支撑“以防为主”保护理念的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已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面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同位素法、荧光光谱法、地质统计学法、主成分分析法、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自组织映射技术6种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地下水污染识别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动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并就上述方法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源解析 同位素法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 自组织映射技术
下载PDF
场地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井群加权优化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帆 史浙明 +5 位作者 贾永锋 臧永歌 廉新颖 姜永海 冉泽宇 尚长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4,共14页
井群布设是地下水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提高抽出处理技术的修复效率,以某污染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动态-多目标的模拟-优化模型,以污染物去除率最高、修复达标时间最短、资金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设定单井、双井、三... 井群布设是地下水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提高抽出处理技术的修复效率,以某污染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动态-多目标的模拟-优化模型,以污染物去除率最高、修复达标时间最短、资金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设定单井、双井、三井模式下不同的抽出流量,采用加权优化方法对井群布设方案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单井模式修复效果较差,侧重资金成本时双井模式抽出方案修复效果整体较优,侧重达标时间成本时三井模式抽出方案修复效果整体较优;单井模式恒定流量抽出修复效果较优,多井模式下后期若适当降低抽出流量,可减少总抽出量,节省资金成本,井群动态管理可提高修复效率。研究验证了加权优化方法在井群优化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可为加权优化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在抽出处理技术的井群布设优化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下水 抽出处理技术 加权优化方法 多目标优化 动态修复
下载PDF
磷酸酯基阻燃电解液用于高安全锂硫电池
3
作者 何孟雪 李一涛 +4 位作者 刘亚涛 贾永锋 李刚 贾龙 庞全全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5-774,共10页
Li–S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之一,开发高效阻燃电解液对于提升电池安全性极为重要.本文对高浓度磷酸三乙酯(TEP)和磷酸三(2,2,2-三氟乙基)酯(TFP)电解液在锂–硫化聚丙烯腈(Li–PAN/S)电池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 Li–S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之一,开发高效阻燃电解液对于提升电池安全性极为重要.本文对高浓度磷酸三乙酯(TEP)和磷酸三(2,2,2-三氟乙基)酯(TFP)电解液在锂–硫化聚丙烯腈(Li–PAN/S)电池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以同样的锂盐摩尔比和氟代醚稀释梯度,研究了TEP和TFP基局部高浓度电解液对锂金属负极和硫正极稳定性的影响,详细解析了两种溶剂分子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界面反应.研究表明,磷酸酯基高浓度电解液在Li–PAN/S电池中展示了较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通过优化TTE的稀释比例,提升了电池的倍率特性.对比基于TEP和TFP的电解液,发现TEP基电解液具有更好的锂沉积/剥离性能,而TFP基电解液在界面生成更多的有机组分,导致不稳定的界面膜.以TEP212为电解液的锂硫电池能够在1C的倍率下稳定循环200圈以上,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080.8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电解液 局部高浓度电解液 磷酸酯 锂硫电池 硫化聚丙烯腈
下载PDF
基于模型模拟法的地下水氨氮-硝氮防污性能评价——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贾永锋 郭华明 魏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6-323,共8页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开展地下水保护工作的前提,可以为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常用的DRASTIC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简单,易于操作,但该模型是针对所有污染物总体考量,没有考虑到特定污染物在包气带中发生的各种...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开展地下水保护工作的前提,可以为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常用的DRASTIC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简单,易于操作,但该模型是针对所有污染物总体考量,没有考虑到特定污染物在包气带中发生的各种生化作用,只是人为的依据经验值进行评分赋值,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因此,本次研究针对两种特定污染物氨氮、硝氮,定量了其在包气带中的吸附和生物转化作用,以模型模拟法的LPI模型对北京市昌平区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昌平区地下水对于氨氮、硝氮的防污性能具有很好的分带性。从山前到平原,地下水的防污性能逐渐增强。地下水对于氨氮的防污性能好于硝氮。此外,地下水大量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也增强了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由于地下水的持续开采,2009年地下水对于氨氮、硝氮的防污性能普遍好于200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防污性能 氨氮 硝氮 昌平 北京
下载PDF
无花果对免疫抑制小鼠的溶血素及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贾永锋 曹致芳 张罗修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1-42,共2页
无花果5g/kg(poqd×6)能明显促进环磷酰胺抑制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2g/kg,5g/kg还能明显提高抑制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无花果5g/kg能对抗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体重下降。
关键词 无花果 溶血素 淋巴细胞转化率 药理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日本灵芝对Ⅱ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贾永锋 力弘 +2 位作者 吴祥 森昌夫 张罗修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1-34,共4页
用Fors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Forsman休克及反向皮肤过敏反应等模型研究了灵芝对Ⅱ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600mg/kgipq12h×3次能明显抑制豚鼠For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缓解Fors... 用Fors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Forsman休克及反向皮肤过敏反应等模型研究了灵芝对Ⅱ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600mg/kgipq12h×3次能明显抑制豚鼠For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缓解Forsman休克的体症变化;灵芝600mg/kg、300mg/kgipq12h×3次及800mg/kgpoqd×6天均可使大鼠反向皮肤过敏反应的皮肤肿胀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灵芝可抑制Ⅱ型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灵芝 Forssman皮肤血管炎反应 反向皮肤过敏反应 Forssman休克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CF-1与佐剂诱发的动物自身免疫反应亢进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永锋 力弘 +2 位作者 张剑萍 孙兵 张罗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4-566,共3页
近年来,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临床上发现感染空肠弯曲菌的腹泻病人常伴发反应性关节炎〔1〕、格林巴利综合征(GBS)〔2〕等。有报道空肠弯曲菌CJS131株感染的小鼠出现自身抗体产生和肠道及... 近年来,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临床上发现感染空肠弯曲菌的腹泻病人常伴发反应性关节炎〔1〕、格林巴利综合征(GBS)〔2〕等。有报道空肠弯曲菌CJS131株感染的小鼠出现自身抗体产生和肠道及肠外多器官的炎症性病理损伤〔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CF-1 免疫反应亢进 空肠弯曲菌
下载PDF
地下水回补环境污染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永锋 尚长健 +4 位作者 廉新颖 臧永歌 冯帆 席北斗 姜永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3-1653,共11页
地下水回补是缓解水资源危机保障水资源利用弹性的有效方式.科学认识多水源多路径回补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是地下水安全可持续回补的关键.地下水回补过程对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但也存在直接与次生污染的双重风险.直接污染来源于回补水及... 地下水回补是缓解水资源危机保障水资源利用弹性的有效方式.科学认识多水源多路径回补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是地下水安全可持续回补的关键.地下水回补过程对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但也存在直接与次生污染的双重风险.直接污染来源于回补水及回补场地地表污染源,主要污染组分为氮磷营养盐、有机碳、盐分、有机污染物/新污染物、病原菌等,次生污染一是来源于回补后含水层氧化还原、溶解沉淀、吸附解吸等条件变化导致沉积物矿物背景组分的释放,二是水位抬升导致包气带残留污染的淋溶释放,常见的污染指标有As、Mn、硝酸盐等.对于回补水质标准的限定,以及地表污染源的管理是防范直接污染的主要措施,而对于水源的预处理,场地地球化学条件与水源组分的合理匹配,回补水位阈值的科学调控是防止地下水次生污染的关键.未来应进一步增强新污染物及非常规毒理性组分在入渗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特征研究、含水层矿物成分与回补水源耦合作用的长期效应研究以及多组分协同去除效应的优化回补工艺等研究,以保障不同回补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新污染物 次生污染 氧化还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早期胃肠外营养(PN)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72小时内电解质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贾永锋 屈晓婷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5期482-483,485,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胃肠外营养(PN)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72小时内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超低出生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与延迟胃肠外营养。结果:实验组72小时的钾离子、钙离子水平与对照组超低出生体... 目的:探究早期胃肠外营养(PN)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72小时内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超低出生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与延迟胃肠外营养。结果:实验组72小时的钾离子、钙离子水平与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相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72小时的液体摄入量、尿量、钠离子、pH值、血糖等水平相比,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低钙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高钾血症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出生体重儿接受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可以对其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行纠正,减少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肠外营养 超低出生体重儿 电解质紊乱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自身免疫反应鼠的疗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永锋 张剑萍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本文观察雷公藤多苷对空肠弯曲菌CF-1株辅以佐剂免疫小鼠产生的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作用,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自身免疫病治疗的可能机制。雷公藤多苷75及150mg·kg^-1·d^-1 ig动物在首次免疫后d14给药,d2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本文观察雷公藤多苷对空肠弯曲菌CF-1株辅以佐剂免疫小鼠产生的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作用,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自身免疫病治疗的可能机制。雷公藤多苷75及150mg·kg^-1·d^-1 ig动物在首次免疫后d14给药,d2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dsDNA抗体,[^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素,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IL-1活性,结晶紫染色法测定TNF-α。结果显示,雷公藤多苷75及150mg·kg^-1可降低抗dsDNA抗体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和TNF-α,小鼠后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且体重增加。提示雷公藤多苷可抑制亢进的自身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空肠弯曲菌CF-1 自身免疫综合征 抗DS-DNA抗体 溶血素 淋巴细胞转化
下载PDF
探讨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永锋 朱金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基因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26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标本进行16S r RN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同时做血培养,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细菌病原体的快速性、敏感... 目的:探讨细菌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基因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26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标本进行16S r RN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同时做血培养,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细菌病原体的快速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26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标本经血培养检测阳性率为13.8%(17/126);经PCR检测阳性率为22.2%(28/126),PCR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检测阳性率,差异显著(x^2=10.234,P=0.004)。以血培养为"金标准",PCR检测灵敏度为88.2%(15/17)、特异度为88.1%(96/109)。从操作时间分析,血培养和PCR检测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8.9±4.3)h和(7.5±1.2)h,PCR检测速度明显快于血培养。结论:细菌16S r RNA基因PCR检测方法速度快、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不受抗生素的干扰,可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基因 新生儿败血症 早期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新生儿病房抗生素预防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永锋 王练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病房实行普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部分选择性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优缺点。方法:将连续2年入院的新生儿按开始开展C反应蛋白(CRP)筛查的时间为界分为普遍预防组(465例)和选择预防组(546例),普遍预防组是对存在感染高危因素...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病房实行普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部分选择性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优缺点。方法:将连续2年入院的新生儿按开始开展C反应蛋白(CRP)筛查的时间为界分为普遍预防组(465例)和选择预防组(546例),普遍预防组是对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选择预防组必须有感染高危因素加C反应蛋白≥4 mg/L条件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统计两组的实际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日住院药品费用,红臀、鹅口疮的发生率,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普遍预防组的实际感染率11.83%,选择预防组的实际感染率为11.26%(P>0.05)。普遍预防组平均住院天数(11.8±3)d,选择预防组平均住院天数(7.5±2)d,人均日住院药品费用普遍预防组(135.8±36.5)元/(人.d),选择预防组(86.6±15.6)元/(人.d)。普遍预防组腹泻、红臀、鹅口疮的发生率分别为16.77%、16.34%、12.3%,选择预防组腹泻、红臀、鹅口疮的发生率分别为5.67%、8.24%、4.2%。五项指标比较,选择预防组都低于普遍预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选择性地(CRP≥4 mg/L)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不加选择的普遍预防应用抗生素有明显的优势,没有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了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新生儿 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合剂对正常小鼠某些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3
作者 贾永锋 钱新容 +4 位作者 裘军 力弘 朱文菁 曹致芳 张罗修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观察该SDM对正常小鼠某些主要免疫功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该合剂5ml╱kg、10ml/kg po·qd×10,无论是否用致裂原刺激均可明显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7.5,15ml/kg或5,10,20ml/kg po·qd×10均可以明显增加抗体形... 本文观察该SDM对正常小鼠某些主要免疫功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该合剂5ml╱kg、10ml/kg po·qd×10,无论是否用致裂原刺激均可明显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7.5,15ml/kg或5,10,20ml/kg po·qd×10均可以明显增加抗体形成细胞数;并提高小鼠血清中溶血素水平。结果表明该合剂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此外,SDM尚可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诱导下产生IL-1的活性。此结果与SDM抗自由基的作用相吻合,说明SDM对于重要的单核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淋巴细胞转化 抗体形成细胞 溶血素 白细胞介素-1
下载PDF
典型地球化学与水文地质特征对污染物自然衰减影响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萌 姜永海 +4 位作者 冯帆 贾永锋 廉新颖 尚长健 臧永歌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61,共12页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作为污染场地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应用的核心是确定污染物衰减能力及效率。而其衰减能力及效率会受到污染物本身特性,以及场地典型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等固有特征影响,明确场地...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作为污染场地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应用的核心是确定污染物衰减能力及效率。而其衰减能力及效率会受到污染物本身特性,以及场地典型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等固有特征影响,明确场地固有性质对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影响对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场地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与水文地质特征为重点,阐述了两者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自然衰减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沉积物有机质和矿物组成等典型地球化学特征控制污染物的吸附络合行为,同时参与电子传递过程从而影响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化学转化过程;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含水层岩性及结构特征会导致渗透性、吸附解吸能力有所差异,从而影响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能力,地下水流速控制污染物对流弥散作用,同时影响污染物从沉积物固相向地下水的溶解释放以及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总体上,由于有机质、矿物、微生物组分的复杂性,加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均质性,场地固有性质对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影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要通过长期的场地监测,识别污染物衰减的时空动态规律,深化对场地典型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衰减 污染物 有机质 矿物组成 水文地质 微生物降解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组成特征及其自然衰减指示作用
15
作者 赵萌 姜永海 +4 位作者 贾永锋 廉新颖 尚长健 臧永歌 冯帆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6-1594,共9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影响着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行为,其结构组成的变化可以反映外来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山东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同步荧光光谱(SFS)和荧光区域体积积分法(FRI)分析研究区地下水... 溶解性有机质(DOM)影响着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行为,其结构组成的变化可以反映外来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山东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同步荧光光谱(SFS)和荧光区域体积积分法(FRI)分析研究区地下水DOM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并结合自然衰减能力评估方法——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方法和微生物学分析方法探讨DOM光谱信息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效果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有机污染持续存在和长期的微生物作用下,地下水DOM中类腐殖质和类蛋白物质组分含量均增加,随着生物降解作用越来越强烈,DOM中类蛋白物质占比逐渐升高。基于FRI分区理论,提出可用特定荧光分区相对含量比〔P(Ⅰ+Ⅱ)/PⅤ〕,即类蛋白物质与类腐殖质物质的相对含量比,作为快速判断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生物作用效果的代替表征指标,P(Ⅰ+Ⅱ)/PⅤ越大,表明自然衰减中的生物降解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溶解性有机质(DOM) 荧光特征 自然衰减
下载PDF
灵芝对小鼠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贾永锋 森昌夫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1期29-32,共4页
灵芝1-100μg/ml对L929细胞的生长无直接影响。在加灵芝与不加灵芝的条件下观察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证明灵荥不影响rTNF的杀伤肿瘤活性。但灵芝0.01-10μg/ml在试管内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巨噬细胞... 灵芝1-100μg/ml对L929细胞的生长无直接影响。在加灵芝与不加灵芝的条件下观察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证明灵荥不影响rTNF的杀伤肿瘤活性。但灵芝0.01-10μg/ml在试管内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巨噬细胞在试管内经灵芝预培养8h后,灵芝仍可增加巨噬细胞在LPS诱导下TNF的产生。此外,整体研究证明口服灵芝100-300mg/kg qd×14可以增高由BCG启动及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血清T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63
17
作者 郭华明 郭琦 +2 位作者 贾永锋 刘泽云 姜玉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83-96,共14页
在中国广泛分布2类高砷地下水区(干旱内陆盆地和湿润河流三角洲),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选择以河套盆地、呼和浩特盆地、大同盆地和银川盆地为代表的干旱内陆盆地和以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湿润河流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分析中... 在中国广泛分布2类高砷地下水区(干旱内陆盆地和湿润河流三角洲),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选择以河套盆地、呼和浩特盆地、大同盆地和银川盆地为代表的干旱内陆盆地和以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湿润河流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以HCO3-Ca型为主,大同盆地、河套盆地和银川盆地高砷地下水主要为HCO3-Na型,而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为Cl-Na型;高砷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低,处于还原环境;SO2-4和NO-3质量浓度总体较低,其中江汉平原SO2-4最低,而河套盆地NO-3最低;铁与砷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高,砷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低,砷质量浓度相对较高;风化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还原作用等不同程度地发生于高砷地下水系统中,在河套盆地和呼和浩特盆地,除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外,黄铁矿沉淀可能是控制地下水中铁、砷质量浓度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在江汉平原,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和Fe(Ⅱ)的再吸附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在地下水pH值较高的干旱内陆盆地,吸附态砷的解吸附也是一个重要的富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砷释放 水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 富砷机理 砷形态 还原性溶解 解吸附
下载PDF
原生高砷地下水的类型、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3
18
作者 郭华明 倪萍 +2 位作者 贾永锋 郭琦 姜玉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
由于分布广、危害大,原生高砷地下水严重威胁全球内数亿居民的身体健康。研究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化学特征及成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下水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保高砷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10... 由于分布广、危害大,原生高砷地下水严重威胁全球内数亿居民的身体健康。研究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化学特征及成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下水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保高砷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10年的高砷地下水研究经验,把原生高砷地下水分为还原性-中性高砷地下水(Ⅰ-1型)和还原性-弱碱性高砷地下水(Ⅰ-2型)、氧化性-弱碱性高砷地下水(Ⅱ型)和氧化性-弱酸性高砷地下水(Ⅲ型)。Ⅰ-1型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河流三角洲地区,Ⅰ-2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封闭内陆盆地,Ⅱ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平原-盆地,Ⅲ型主要分布于富含黄铁矿或硫化物矿物的基岩地区。Ⅰ-1型高砷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pH呈中性,Fe/Mn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是造成As富集的主要原因。Ⅰ-2型高砷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pH呈弱碱性,除了Fe/Mn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外,As的解吸附是含水层中砷释放的重要原因。Ⅱ型高砷地下水处于氧化-弱氧化环境,pH呈弱碱性,As的解吸附是含水层中砷释放的主要原因。Ⅲ型高砷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pH呈弱酸性,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溶解导致了含水层中砷的释放。对于Ⅰ-2型高砷地下水,需要深入研究Fe/Mn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以及As的解吸附对地下水砷富集的相对贡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水文地球化学 含水层 水-岩相互作用 富砷机理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盆地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华明 倪萍 +2 位作者 贾永锋 张波 张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地下水化学演化,而且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是地下水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内蒙古河套盆地采集地下水样品58组,雨水和地表水样品32组,分析了主要离子、微量组分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等18个指... 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地下水化学演化,而且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是地下水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内蒙古河套盆地采集地下水样品58组,雨水和地表水样品32组,分析了主要离子、微量组分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等18个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除了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外,还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水中钙离子、硫酸根、硝酸根等组分明显升高。浅层地下水具有与地表水类似的主要组分和同位素特征,表明浅层地下水可能受到地表水的影响。地表水补给进入含水层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硅酸盐矿物的非全等溶解、盐岩全等溶解、重晶石沉淀、硝酸根、铁氧化物矿物和硫酸根还原等作用。其中,铁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是地下水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砷浓度还受硫酸根还原的影响。因此,地下水-地表水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揭示地下水的成因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污染 氧化-还原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黄河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Fe(Ⅲ)吸附剂去除饮用水中的As(Ⅴ) 被引量:27
20
作者 姚淑华 贾永锋 +1 位作者 汪国庆 石中亮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利用活性炭负载水合铁氧化物制备了复合吸附剂,并用于饮用水中As(Ⅴ)的去除.研究了活性炭种类、粒度、溶液pH值、Fe(Ⅲ)盐浓度和干扰离子等对As(Ⅴ)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作为基质负载水合铁氧化物比椰壳炭和果壳炭具有更好的... 利用活性炭负载水合铁氧化物制备了复合吸附剂,并用于饮用水中As(Ⅴ)的去除.研究了活性炭种类、粒度、溶液pH值、Fe(Ⅲ)盐浓度和干扰离子等对As(Ⅴ)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作为基质负载水合铁氧化物比椰壳炭和果壳炭具有更好的除砷效果.随着炭粒度降低,除砷效率显著增加.在pH3~9范围内,活性炭负载水合铁氧化物可有效吸附As(Ⅴ).F-,Cl-,SO42-的加入对As(Ⅴ)的去除效率基本无影响,而SiO32-和PO43-则明显抑制As(Ⅴ)的去除.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复合吸附剂对As(Ⅴ)的吸附平衡.动力学研究表明,As(Ⅴ)吸附反应可用二级速率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Ⅴ) 吸附剂 水合铁氧化物 活性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