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基于扩展UTAUT模型的共享汽车用户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吴文静 杨旭 贾洪飞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共享汽车具有“低碳”特征且能为出行者提供安全独立的空间,为后疫情时代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挖掘疫情常态化下共享汽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出行者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共享汽车具有“低碳”特征且能为出行者提供安全独立的空间,为后疫情时代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挖掘疫情常态化下共享汽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出行者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融合疫情感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素,构建扩展的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提出11条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潜变量影响共享汽车接受意向的途径,分析假设检验结果和模型拟合程度,对假设中不显著的路径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为探究社会经济属性变量的影响过程,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原因多指标模型,并检验观测变量与潜变量的相关性以及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均表现良好,潜变量中绩效期望对接受意向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促进条件和社会影响,而财务风险、努力期望对接受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疫情感知风险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社会影响、绩效期望和促进条件在疫情感知风险和行为意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总间接影响效应为0.24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4.8%,间接影响显著。年龄、实际驾龄、是否持有机动车驾驶证因素对疫情下共享汽车的使用态度存在显著影响,而使用频率则直接影响疫情下的共享汽车使用意向。基于本文研究为后疫情时代共享汽车的发展提供策略和方向指引,如优化出行体验、强化安全管理、刺激消费、提升品牌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共享汽车 接受度 UTAUT模型 疫情感知风险
下载PDF
交通方式选择的非集计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69
2
作者 贾洪飞 龚勃文 宗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8-1293,共6页
应用非集计模型理论与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并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无约束最优化函数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根据所建模型计算出公交车和小汽车的时间价值,求得包含出行时间和实际金钱费用的广义费用,... 应用非集计模型理论与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并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无约束最优化函数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根据所建模型计算出公交车和小汽车的时间价值,求得包含出行时间和实际金钱费用的广义费用,建立了公交车和小汽车出行选择的二肢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收费价格下两种交通方式所分担的交通出行比率及道路交通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评价拥挤收费政策对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作用。研究表明,非集计建模方法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尤其是将出行者的个人特性影响因素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非集计模型 方式选择 拥挤收费 时间价值
下载PDF
高速公路后评价油耗指标的确定与对比 被引量:20
3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1 位作者 张枭雄 倪安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8-301,共4页
采用实证对比分析的方法,以长平高速公路和国道102线长平段的实际交通情况为例,建立了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车速 油耗模型,给出了不同车型,不同纵坡下的油耗调整系数,并对相同车速下不同车型的油耗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车型... 采用实证对比分析的方法,以长平高速公路和国道102线长平段的实际交通情况为例,建立了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车速 油耗模型,给出了不同车型,不同纵坡下的油耗调整系数,并对相同车速下不同车型的油耗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车型,以相同速度行驶时,高速公路的百公里油耗总是低于一般普通公路,速度越高,差别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评价 成本效益分析 油耗 车速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4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王晓原 《公路交通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2-94,共3页
车辆跟驰是一种难以操作的驾驶行为 ,驾驶员必须同时考虑许多因素。本文应用神经网络模拟无车道变换行为的单一车道车辆跟驰行为 (加、减速 ,不动作 )。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特点 ,使得神经网络模型能把驾驶员周围的各种信息并行结合起来产... 车辆跟驰是一种难以操作的驾驶行为 ,驾驶员必须同时考虑许多因素。本文应用神经网络模拟无车道变换行为的单一车道车辆跟驰行为 (加、减速 ,不动作 )。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特点 ,使得神经网络模型能把驾驶员周围的各种信息并行结合起来产生可靠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跟驰 神经网络 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 车辆跟驰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推断的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19
5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王晓原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2,85,共3页
在微观交通流模拟中 ,由于驾驶行为的不确定性 ,难以建立精确模型。在模糊推断的基础上 ,以直接自然的语言描述驾驶行为准则 。
关键词 模糊推断系统 跟驰模型 驾驶准则 道路交通 驾驶行为
下载PDF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驾驶员信息加工模式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贾洪飞 司银霞 唐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人,特别是驾驶员的行为决定了相当一部分系统的性能。而驾驶行为是一个不断往复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对驾驶员的信息加工模式进行研究是道路交通安全与汽车安全设计的核心基础。随着认知工效研究...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人,特别是驾驶员的行为决定了相当一部分系统的性能。而驾驶行为是一个不断往复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对驾驶员的信息加工模式进行研究是道路交通安全与汽车安全设计的核心基础。随着认知工效研究的深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基于刺激(S)-机体(O)-反应(R)的驾驶员信息加工模式,难以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笔者在对交通系统建模与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对驾驶员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驾驶员对某一确定认知对象的信息处理结构模型,并对模型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析结果为驾驶员认知过程研究和相关系统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 结构模型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24
7
作者 贾洪飞 杨丽丽 唐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行人流参数关系曲线及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通道处行人流量与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流量与空间在某一临界点两侧分别呈二次函数及对数函数关系、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楼梯处与之相似但特征点数值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力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给出了行人椭圆的长半轴的范围,并引入时间紧迫程度这一影响因子,确定期望速度为速度—密度函数与该影响因子的乘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综合交通枢纽 行人流特性 模型参数标定
下载PDF
考虑驾驶员特征的快速路合流区间隙接受模型构建 被引量:8
8
作者 贾洪飞 谭云龙 +1 位作者 李强 杨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现有驾驶员行为模型对驾驶员特征因素考虑较少的不足,以快速路合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聚类方法与K-S检验法构建连续的驾驶员类型整合模型。在合流区换道过程中引入相互协作机制,并考虑驾驶特征差异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建立车道变... 针对现有驾驶员行为模型对驾驶员特征因素考虑较少的不足,以快速路合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聚类方法与K-S检验法构建连续的驾驶员类型整合模型。在合流区换道过程中引入相互协作机制,并考虑驾驶特征差异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建立车道变换间隙接受模型。最后,以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为仿真平台,建立快速路合流区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小于10%,表明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表示驾驶员类型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驾驶员特征 快速路合流区 间隙接受模型 模型验证
下载PDF
地铁换乘枢纽设施能力测度方法及其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贾洪飞 孙宝凤 +1 位作者 罗清玉 韩佳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99-203,共5页
基于行人流特征与枢纽内部设施服务状态的特征分析,确定了各类设施的能力测度方法,并从定量角度分析了设施能力不足和闲置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以满足枢纽内行人流线顺畅为前提,提出了个体和整体适应性分析指标,建立了以行人流线为... 基于行人流特征与枢纽内部设施服务状态的特征分析,确定了各类设施的能力测度方法,并从定量角度分析了设施能力不足和闲置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以满足枢纽内行人流线顺畅为前提,提出了个体和整体适应性分析指标,建立了以行人流线为仿真对象的地铁枢纽站仿真系统,分别对单一设施和整体设施进行了设施能力的个体适应性和整体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借助于系统仿真方法可实现设施配置方案的参数选择与仿真优化,并给出合理的、提高适应性的改善途径,为枢纽站的设施运营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系统仿真 客运枢纽 设施能力 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利用因子分析选取车辆跟驰模型输入变量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1 位作者 王晓原 孙宝凤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现有的微观仿真模型中,车辆跟驰模型的构建多数是基于对交通现象的感性认识,有些模型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却未直接涉及到对输入变量选择的研究。本文运用因子分析非线性多元统计方法提取典型实验数据的有用信息,寻求能够最大程度反映... 现有的微观仿真模型中,车辆跟驰模型的构建多数是基于对交通现象的感性认识,有些模型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却未直接涉及到对输入变量选择的研究。本文运用因子分析非线性多元统计方法提取典型实验数据的有用信息,寻求能够最大程度反映跟车信息的内生变量作为跟驰模型的输入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输入变量 因子分析 车辆跟驰模型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微观特性及建模需求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洪飞 杨丽丽 +1 位作者 唐明 孟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行人流仿真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运行管理等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行人仿真模型为目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行人交通特性研究的现状,基于对心理学决策模型与Hoogendoorn提出的三层次微观行为理论的对分... 行人流仿真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运行管理等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行人仿真模型为目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行人交通特性研究的现状,基于对心理学决策模型与Hoogendoorn提出的三层次微观行为理论的对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行人的决策过程,从而确定出行人特性研究的框架.采用与地面交通中的行人行为对比的方式,从策略层、战术层以及操作层三个层面剖析了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的行为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人仿真模型应满足的需求.研究结论对综合交通枢纽中行人流建模及仿真系统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综合交通枢纽 行人特性 建模需求
下载PDF
基于期望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6-87,共2页
:以“期望间距”为基准参量 ,考虑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建立了车辆跟驰模型 。
关键词 期望间距 驾驶行为 车辆跟驰模型 驾驶员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换乘决策机理解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洪飞 孙宝凤 +1 位作者 王苏娟 吴文静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1-1486,共6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出行者角度出发分析了换乘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换乘决策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式选择法确定各因子对不同方式选择的敏感性。以辽阳市综合客运枢纽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计划行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出行者角度出发分析了换乘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换乘决策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式选择法确定各因子对不同方式选择的敏感性。以辽阳市综合客运枢纽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来解析乘客的换乘行为,体现了出行者个体差异性对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便于更加精确地预测枢纽内各交通方式间换乘量,可为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计划行为理论 换乘行为 因子分析 方式选择
下载PDF
跟驰过程中驾驶员认知结构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曹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在道路交通4要素中(人、车、路、环境),人以其主动性和智慧性起着支配作用,是其中的主体要素。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论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五轮仪实验系统观测到的车辆跟驰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对车辆跟驰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4... 在道路交通4要素中(人、车、路、环境),人以其主动性和智慧性起着支配作用,是其中的主体要素。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论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五轮仪实验系统观测到的车辆跟驰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对车辆跟驰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4个因素,相应地将驾驶员认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建立了车辆跟驰过程的驾驶员认知结构模型。为驾驶行为研究和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认知结构 车辆跟驰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交通状态估计的快速路交通联合控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洪飞 李永行 杨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1,共6页
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快速路交通状态划分为畅通、轻度拥挤和拥挤状态。将快速路二阶宏观交通流模型与粒子滤波算法相结合,实现对快速路交通状态参数的估计,并将交通状态参数估计结果划分到对应状态中,得到交通状态估计结果。在交通... 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快速路交通状态划分为畅通、轻度拥挤和拥挤状态。将快速路二阶宏观交通流模型与粒子滤波算法相结合,实现对快速路交通状态参数的估计,并将交通状态参数估计结果划分到对应状态中,得到交通状态估计结果。在交通状态估计的基础上,考虑3种交通状态下的交通运行特性,结合可变限速控制和入口匝道控制建立快速路联合控制模型。采集吉林省长春市东部快速路交通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联合控制模型的应用减少了快速路交通流总时间费用消耗的4.55%,降低了交通流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快速路 交通状态估计 可变限速控制 入口匝道控制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洪飞 唐明 李莉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提出一种将驾驶员的直觉、分析和推理三者相结合的驾驶员认知结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体系下对车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五轮仪试验系统采集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出对驾驶员的...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提出一种将驾驶员的直觉、分析和推理三者相结合的驾驶员认知结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体系下对车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五轮仪试验系统采集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出对驾驶员的车辆跟驰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4个因素,包括前车位移、前车速度、前车加速度和后车位移,相应地将驾驶员认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构建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结构模型,并对各个阶段做出了具体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车辆跟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跟驰模型可以较好地揭示跟驰过程中的驾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跟驰模型 因子分析 驾驶行为 认知
下载PDF
城市道路中限速标志设置及其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贾洪飞 司银霞 曹鹏 《人类工效学》 2006年第4期31-33,共3页
为了研究城市道路限速标志的设计、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对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驾驶员对限速标志的态度以及遵守情况,并得出影响驾驶员行车速度行为和违章超速的主要原因。结果说明限速标志的作用还不很明显,其... 为了研究城市道路限速标志的设计、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对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驾驶员对限速标志的态度以及遵守情况,并得出影响驾驶员行车速度行为和违章超速的主要原因。结果说明限速标志的作用还不很明显,其设计、设置也有待从人机工程和认知心理的角度做进一步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速标志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行车速度
下载PDF
驾驶员自身因素对限速标志识别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洪飞 司银霞 孙宝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以研究城市道路限速标志下驾驶行为的变化为主要目的,基于认知心理学知识,采用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等手段,研究了驾驶员经过限速标志时的心理及反应过程。依据认知工效学中的注意和记忆等机制对驾驶员的限速标志认知过程进行了解析;从驾... 以研究城市道路限速标志下驾驶行为的变化为主要目的,基于认知心理学知识,采用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等手段,研究了驾驶员经过限速标志时的心理及反应过程。依据认知工效学中的注意和记忆等机制对驾驶员的限速标志认知过程进行了解析;从驾驶员自身角度分析了影响驾驶员识别限速标志的主要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和调查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提取了影响驾驶员识别限速标志的6个自身因素为主因子,作为限速标志对驾驶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道路限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因子分析 限速标志 认知心理学 识别
下载PDF
饱和流率的部分影响因素修正系数的标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魏丽英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混合交通的特点,通过大量实地观测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三种类型车道的车头时距均值与车型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饱和流率的部分因素的修正系数进行了标定,基于车道宽对车速的影响程... 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混合交通的特点,通过大量实地观测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三种类型车道的车头时距均值与车型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饱和流率的部分因素的修正系数进行了标定,基于车道宽对车速的影响程度确定车道宽修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流率 修正系数 混合交通 信号交叉号
下载PDF
新建高速公路潜在事故风险点(段)识别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洪飞 桑珩 +1 位作者 杨丽丽 冯陶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3-1238,共6页
针对处于运营初期的新建高速公路缺乏历史事故资料,难以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事故分布规律的问题,以道路线形等设计资料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潜在事故风险点(段)识别.根据线形特征划分道路单元,选取能反映线形特征的潜在事故风险... 针对处于运营初期的新建高速公路缺乏历史事故资料,难以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事故分布规律的问题,以道路线形等设计资料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潜在事故风险点(段)识别.根据线形特征划分道路单元,选取能反映线形特征的潜在事故风险点(段)识别指标,提出了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的量化方法,并考虑每个道路单元自身的特点,用超标率法对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做了改进.利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和Simulink组件构建模型,实现模糊综合评判的全过程.最后,根据识别结果,对照设计资料,对识别出的潜在事故风险点(段)成因做出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潜在事故风险点(段)识别 模糊综合评判 高速公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