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风新韵,唱彻长安——“新长安风”音乐创作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152,165,共3页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第59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为确立和传播世园会的文化品位,扩大本届世园会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并推动西安浓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为更多的人认识和领略,世园会执委会在展览期间,或委约新创、...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第59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为确立和传播世园会的文化品位,扩大本届世园会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并推动西安浓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为更多的人认识和领略,世园会执委会在展览期间,或委约新创、或重点推介了五首具有浓厚陕西地方风情的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综述 音乐创作 长安 世界园艺博览会 古风 文化品位 人文内涵 地方风情
原文传递
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与独树一帜的“身体戏剧”——希腊导演特尔左普罗斯访谈 被引量:2
2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CSSCI 2008年第8期72-76,共5页
正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排着整齐的队列穿行而过的少女所营造的气氛,导演特尔左普罗斯以风格独特著称。其独树一帜的舞台形式被归结为The Biodynamic Method,即我们所谓“身体戏剧”,或“形体戏剧”,
关键词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戏剧 罗斯 导演 身体 希腊 Method 风格独特
原文传递
北京民众剧社的演出与活动——记打工青年艺术团与糖葫芦剧社
3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CSSCI 2008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前活跃于北京的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众剧社:打工青年艺术团与糖葫芦剧社,他们一个以观演者的农民工身份突出了民众剧场的民众性,另一个以发现和反思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形成戏剧演出,突出了民众剧场的社会性。戏剧对于他们,虽然... 目前活跃于北京的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众剧社:打工青年艺术团与糖葫芦剧社,他们一个以观演者的农民工身份突出了民众剧场的民众性,另一个以发现和反思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形成戏剧演出,突出了民众剧场的社会性。戏剧对于他们,虽然被称为“我从来没有学过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演出 打工青年 民众性 艺术团 葫芦 北京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原生态”冲击青歌赛——大赛评委田青评析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 被引量:15
4
作者 贾舒颖 田青 《艺术评论》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以往的“美声组”、“民歌组”、“通俗组”之外,增加了“原生态”组。广大观众对这个也许就活在身边的艺术形式颇感陌生,究竟什么是原生态,为何要把它单独列组,它是否就是穿少数民族服装唱民族... 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以往的“美声组”、“民歌组”、“通俗组”之外,增加了“原生态”组。广大观众对这个也许就活在身边的艺术形式颇感陌生,究竟什么是原生态,为何要把它单独列组,它是否就是穿少数民族服装唱民族歌曲……为解详情,本刊专访了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著名音乐理论家田青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青年歌手 田青 评委 音乐理论家 艺术形式 民族歌曲
原文传递
爱写别人的感情——与王海鸰谈中国人的婚姻爱情以及女人味 被引量:5
5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7年第3期13-15,共3页
打车的路上,司机瞥了一眼电子表,赶忙旋开收音机,开始饶有兴味地听一个广播剧。一会儿“顾小西”,一会儿“顾小杭”,我才知道这位四十多岁的的哥等待着的是王海鸽的《新结婚时代》。真的吃了一惊。我知道王海鸽的剧作在电视里热播... 打车的路上,司机瞥了一眼电子表,赶忙旋开收音机,开始饶有兴味地听一个广播剧。一会儿“顾小西”,一会儿“顾小杭”,我才知道这位四十多岁的的哥等待着的是王海鸽的《新结婚时代》。真的吃了一惊。我知道王海鸽的剧作在电视里热播,小说会同时出版热卖,但不知道连广播剧她都能涉足,其作品传播之广泛不得不令人叹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海 女人味 中国人 爱情 婚姻 感情 作品传播 广播剧
原文传递
焦灼的陈凯歌与他的碎片 无极——访电影史学家陆弘石教授 被引量:4
6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6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陈凯歌 《无极》 陆弘石 电影史学家 中国 影视评论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与生俱来,与民族同在——访著名民俗学家、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 被引量:2
7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
采访乌丙安先生的稿子,整理之后长达2万余字,这当然要感谢年届80岁的乌丙安先生不辞劳苦,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要感谢我们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言不尽、道不完。若能将访谈悉数转录于此,则能更深地感受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乌丙安先生的稿子,整理之后长达2万余字,这当然要感谢年届80岁的乌丙安先生不辞劳苦,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要感谢我们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言不尽、道不完。若能将访谈悉数转录于此,则能更深地感受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她的价值,她的美丽与她的魅力,以及今天她所面临着的局面。但篇幅有限,我们只能摘录部分在此,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丙安 遗产保护工作 专家委员会 民俗学家 副主任 民族 中国
原文传递
新美女作家批判 被引量:2
8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美女作家 中国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商品社会
原文传递
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主创对谈 被引量:1
9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7年第8期58-61,共4页
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全剧两个小时只有两位演员在表演;整个排演过程没有具体剧本,仅以主题词贯穿全剧的类似幕表戏的创作方式;信手拈来又化入剧中的多种舞台表现手段——诸如摇滚、相声、即兴喜剧... 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全剧两个小时只有两位演员在表演;整个排演过程没有具体剧本,仅以主题词贯穿全剧的类似幕表戏的创作方式;信手拈来又化入剧中的多种舞台表现手段——诸如摇滚、相声、即兴喜剧等等。但我们认为,“两只狗”最值得注意和回味的地方,是它在演出过程中所引起的观众异常强烈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话剧 生活 舞台表现手段 排演过程 创作方式 即兴喜剧 主题词 演员
原文传递
惊悚下的东方和幽默——从二流惊悚一跃成为一流好片的《汉江怪物》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7年第5期7-8,共2页
《汉江怪物》在登陆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主打的是“惊悚片”的类型。电影放映厅内的简短标识.和影片借助中方主要媒体宣传突出的都是“惊悚”的特征。但一路看来.“惊竦”不过是五彩斑斓的《汉江怪物》一个单色外壳,仅仅以这一类型... 《汉江怪物》在登陆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主打的是“惊悚片”的类型。电影放映厅内的简短标识.和影片借助中方主要媒体宣传突出的都是“惊悚”的特征。但一路看来.“惊竦”不过是五彩斑斓的《汉江怪物》一个单色外壳,仅仅以这一类型来定名《汉江怪物》,大大抹杀了这部影片在其他方面的光彩,也很难解释它何以在票房上、奖项上都获得如此空前的成功。《汉江怪物》不仅成为韩国历史上第四部票房超过1000万人次的影片(韩国总人口不过4000多万),还是2006年韩国最重要的电影奖项“青龙奖”的最大冷门。它击败很多人心目中登峰造极的作品《王的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物 汉江 幽默 东方 中国电影市场 电影奖项 媒体宣传 电影放映
原文传递
中国需要交响乐!——与音乐大师韩中杰和卞祖善一席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6年第4期7-1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交响乐 音乐大师 韩中杰 卞祖善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戏曲现代戏,你成熟了吗?——郭汉城访谈录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4年第6期26-29,共4页
——“我们的现代戏已经成熟!这并不是有利可图的追捧,也不是感情用事的鼓励,而是事实如此!” ——“那些说戏曲会走向衰亡的,我反对。只要在我们手里面经过不懈的继承与发展,它就会度过难关。千余年的民族性让我有这样的自信。” ——... ——“我们的现代戏已经成熟!这并不是有利可图的追捧,也不是感情用事的鼓励,而是事实如此!” ——“那些说戏曲会走向衰亡的,我反对。只要在我们手里面经过不懈的继承与发展,它就会度过难关。千余年的民族性让我有这样的自信。” ——“你知道,搞戏的那些人多么苦,常年奔波于农村,吃不好睡不香,撇下一家老小;对他们。我们是应当多些善意的鼓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汉城 人物访谈 戏曲现代戏 艺术形式 创作题材 演出剧目 美学思想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平心而论刘心武——访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玉明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5年第10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学会秘书长 刘心武 中国 《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 副主编 中央台 人物
原文传递
本刊记者与胡玫谈戏《汉武大帝》,任人评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汉武 二月河 《雍正王朝》 评说 小说改编 电视连续剧 收视率
原文传递
从《渴望》到《非常24小时》——资深制片人刘沙眼中的电视剧市场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5年第4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制片人 科幻 导演 电视连续剧 电视剧市场 《渴望》 编剧 中国教育电视台 讲述 初一
原文传递
烟霞深处看一夫
16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6年第8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西方艺术 《向日葵》 中国山水画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文化艺术 东方文明 艺术品 艺术家 毕加索
原文传递
爱深情切话红楼——访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
17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记得我看过两部不同的以曹雪芹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第一部在八十年代末或是九十年代初,它趁着“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炙手可热拍就。主人公曹雪芹已然年过半百,身处晚年,虽百遭贫寒的折磨,一副落魄潦倒之态,但每每拿起笔来,... 记得我看过两部不同的以曹雪芹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第一部在八十年代末或是九十年代初,它趁着“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炙手可热拍就。主人公曹雪芹已然年过半百,身处晚年,虽百遭贫寒的折磨,一副落魄潦倒之态,但每每拿起笔来,他凝眉沉思的样子却顿时令人触动至深;在黑暗的思维之境里,曹雪芹躬腰驼背,但他还是卓然而立,与自己创造的那些风流千古人物开始严肃与深沉地对话。由于事隔数十年,所以只在脑海中留下了关于《曹雪芹》的一点光影,这光影色调沉郁,又出奇地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看第二部电视剧《曹雪芹》是在几年前,主人公曹雪芹“变小”了,来到了他的青年时代,他一时间陷入旷古少有的奇特人生里,蹊跷事一桩接着一桩在他身上上演,细想那些事儿又都能在《红楼梦》里找出源头来。这留下的光影可谓艳丽,可谓光怪陆离,但曹雪芹的形象却是模糊的,与不少人心目中曹雪芹的形象是有差距的,它丝毫没能走进我的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名著改编 《曹雪芹》 会长 学会 中国 电视连续剧 九十年代
原文传递
我不喜欢《好想好想谈恋爱》
18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5年第8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恋爱 《欲望城市》 结构手法 人物设置 主要线索 电视剧 电视台 模仿
原文传递
好一个《大宋提刑官》!
19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5年第7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大宋提刑官》 中国 电视连续剧 影视评论 收视率 人本思想
原文传递
大型史诗剧《白门柳》现场调查
20
作者 贾舒颖 《艺术评论》 2004年第7期19-19,共1页
6月15日,北京暂别超高温的天气,冷热不均的风掠过保利大厦,广州市话剧团大型史诗剧《白门柳》将进行第六场演出。
关键词 史诗剧 《白门柳》 话剧 现场调查 观众研究 戏剧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