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并发症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赖圳宾 何洁 +5 位作者 罗忠金 李小华 杨芳 曾建国 张杰 郭晨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10期4-7,10,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GSMT)的并发症与安全性,并探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1例ESD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并发症发生与处理情况;对术中并发出血、穿孔的危险因素行...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GSMT)的并发症与安全性,并探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1例ESD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并发症发生与处理情况;对术中并发出血、穿孔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的肿瘤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术中出血31例、穿孔8例,未发生延迟性出血及穿孔。术中出血、穿孔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未中转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独立危险因素为:贲门-胃底、异位胰腺、肿瘤直径;术中穿孔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操作时间、病变深度、贲门-胃底。结论 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并发症少,其并发症多可通过内镜下及其他内科手段成功治疗,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安全可靠的方法。肿瘤位于贲门胃底、病理为异位胰腺、肿瘤直径较大的胃黏膜下肿瘤行ESD治疗发生术中出血风险较大;病变位于贲门-胃底、来源于固有肌层、直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者发生穿孔的风险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黏膜下肿瘤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冬梅 赖圳宾 +1 位作者 王雯 郑林福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4期4547-4550,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相关的p53蛋白表达与巴雷特食管、食管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的50例巴雷特食管患者及25例食管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活检或手术取得食管病灶处黏膜组织,另取上...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相关的p53蛋白表达与巴雷特食管、食管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的50例巴雷特食管患者及25例食管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活检或手术取得食管病灶处黏膜组织,另取上述患者(各10例)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p53蛋白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巴雷特食管的凋亡指数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而食管腺癌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巴雷特食管和正常食管上皮(P〈0.01);p53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不表达,在巴雷特食管上皮细胞核中呈弱表达,而在食管腺癌细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食管及巴雷特食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中表达呈递增趋势(r s=0.621,P〈0.01)。在巴雷特食管与食管腺癌中,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 s=-0.660,P〈0.01)。结论巴雷特食管发生并向食管腺癌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机制可能起重要作用,而突变型p53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雷特食管 食管腺癌 细胞凋亡 P53蛋白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联合内镜超声在胃黏膜下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华 何洁 +5 位作者 罗忠金 杨芳 赖圳宾 曾建国 郭晨 张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胃镜检查中发现135例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均行EUS检查,排除外压性改变、血管性病变或进展期癌变(癌变累及固有肌层、浆膜层及临近或远处转移)患者34例,对...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胃镜检查中发现135例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均行EUS检查,排除外压性改变、血管性病变或进展期癌变(癌变累及固有肌层、浆膜层及临近或远处转移)患者34例,对101例黏膜下肿瘤患者行ESD治疗,并将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01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57例,胃异位胰腺23例,胃脂肪瘤15例,胃神经纤维瘤3例,平滑肌瘤2例,胃癌1例。结论 EUS指导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黏膜下肿瘤 治疗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杨芳 罗忠金 +3 位作者 林园园 赖圳宾 曾建国 张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末端回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末端回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症状和末端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68.6%(χ~2=6.245,P<0.05);两组患者腹痛、腹泻和腹胀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3.73,-4.95;P<0.05);两组患者回肠末端炎症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41,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末端回肠炎安全、有效,可作为末端回肠炎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回肠炎 双歧杆菌 谷氨酰胺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样病变内镜活检和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差异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林园园 何洁 +8 位作者 李小华 杨芳 曾建国 赖圳宾 张杰 陈婷婷 陈牡丹 李宝美 罗忠金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3期17-23,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内镜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内镜活检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息肉样病变52例,内镜活检病理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高级别上...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内镜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内镜活检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息肉样病变52例,内镜活检病理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所有患者根据内镜下分型及大小选择不同的内镜下切除方式: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特点、活检病理及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差异,分析病理结果发生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24例的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病理存在差异,总体差异率为46.2%。其中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LGIN以及HGIN活检与内镜切除病理的差异率分别为20.0%、42.9%、44.4%及54.5%。直径大于2.0 cm和病变表面充血是影响病理学差异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内镜活检对于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警惕其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延迟诊治以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活检 内镜切除 病理差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园园 何洁 +7 位作者 李小华 杨芳 曾建国 赖圳宾 陈婷婷 熊文凌 李宝美 罗忠金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7年3月该院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行内镜切除术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患者67例,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7年3月该院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行内镜切除术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患者67例,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特征和可能影响术后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及数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1、2和3年息肉复发率分别为7.5%、17.7%和23.5%。术后3年息肉累计复发率为41.8%,其中高级别瘤变累计复发率为7.5%。高龄、肥胖、直径> 2.0 cm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息肉数目是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1,95%CI:1.056~9.641)。结论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率较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术前息肉数目是预测息肉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高级别瘤变 内镜切除 复发
下载PDF
屈他维林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芳 罗忠金 +1 位作者 赖圳宾 陈婷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1期3344-3346,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屈他维林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该科门诊就诊的腹泻型IB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屈他... 目的观察盐酸屈他维林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该科门诊就诊的腹泻型IB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屈他维林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腹痛、腹泻及腹部不适等症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51/60),高于对照组的68.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和腹部不适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盐酸屈他维林联合双歧杆菌治疗IBS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IBS患者的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病用药 双歧杆菌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赖圳宾 王雯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年第2期88-90,101,共4页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发生并进展到食管腺癌(EA)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Barrett食管上皮和食管腺癌3组标本细胞凋亡及bcl-2...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发生并进展到食管腺癌(EA)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Barrett食管上皮和食管腺癌3组标本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EA的凋亡指数(AI)低于BE和正常食管上皮(P<0.01);bcl-2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BE及EA中的表达呈升高趋势(r=0.406,P<0.01);在BE与EA中,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507,P<0.01)。结论BE发生并向EA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机制可能起重要作用,而bcl-2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BE及E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细胞凋亡 BCL-2
原文传递
Barrett食管进展到食管腺癌的凋亡机制
9
作者 赖圳宾 王雯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30-332,共3页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凋亡
原文传递
瘦素基因G2548A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静 何洁 +6 位作者 陈江慧 赖圳宾 程祺峻 于晓姗 刘惠芬 苏艳华 赵本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0-417,共8页
目的评估瘦素基因(LEP)G2548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环境因素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危险的关联性,同时探究该多态性位点与环境因素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00例进行1∶2匹配的病... 目的评估瘦素基因(LEP)G2548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环境因素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危险的关联性,同时探究该多态性位点与环境因素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00例进行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400例)。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作基因分型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测序验证,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索基因多态性及血清瘦素水平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关联性。采用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探索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影响。结果通过HRM基因分型检测,共得到LEP G2548A位点3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GG(52例),突变杂合型GA(192例)和突变纯合型AA(356例)。该SNP位点在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LEP G2548A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GA/GG基因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83,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后,胆固醇结石危险因素是:血清高瘦素水平[标准偏回归系数(β)=0.781,比值比(OR)=5.012,95%可信区间(95%CI):3.248~7.734]、LEP G2548A突变纯合子AA基因型(β=0.527,OR=2.292,95%CI:1.012~5.193)、胆结石家族史(β=0.267,OR=2.984,95%CI:1.329~6.700)、高收缩压(β=0.239,OR=1.927,95%CI:1.140~3.255)以及吸烟(β=0.236,OR=1.717,95%CI:1.006~2.928);而保护因素是:饮浓茶习惯(β=-0.477,OR=0.552,95%CI:0.336~0.907)与坚持锻炼(β=-0.252,OR=0.591,95%CI:0.395~0.882)。MDR分析结果显示,饮茶习惯-LEP G2548A多态性-血清瘦素水平组合为最优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结论 LEP G2548A位点AA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血清瘦素水平增加发生胆囊胆固醇结石风险,而携带AA基因型且有饮淡茶习惯的血清高瘦素水平者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可能更加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胆囊胆固醇结石 交互作用 瘦素基因 多因子降维
原文传递
瘦素基因G2548A多态性及相关因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
11
作者 何洁 郭小榕 +5 位作者 陈静 赖圳宾 彭东旭 江尧 苏艳华 赵本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4-1009,共6页
目的探究瘦素基因(LEP)启动子区第2548位核苷酸G>A变异及相关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联性,分析基因与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NAFLD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200例作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 目的探究瘦素基因(LEP)启动子区第2548位核苷酸G>A变异及相关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联性,分析基因与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NAFLD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200例作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RM)作基因分型并对结果进行测序验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NAFLD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AFLD发生的相关因素;利用叉生分析对基因-相关因素交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后NAFLD危险因素为血清总胆固醇(OR=1.609,95%CI=1.104~2.347)、瘦素(leptin)水平(OR=1.510,95%CI=1.025~2.224)、高血糖(OR=2.381,95%CI=1.182~4.797)、吸烟(OR=1.717,95%CI=1.074~2.748);坚持锻炼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66,95%CI=0.461~0.961)。叉生分析结果显示,携带AA基因型的血清高leptin水平者(O及=2.247,95%CI=1.349~3.743)及携带AA基因型的高血糖者(OR=4.202,95%CI=1.810~9.755)发病风险均明显增加,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1)。结论血清高leptin水平以及LEP G2548A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可能是NAFLD的易感因素,基因多态性与血糖及血清leptin水平交互作用增加了NAFLD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 交互作用 瘦素基因(IEP) 叉生分析
原文传递
厦门市孕妇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内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晓姗 何洁 +7 位作者 陈江慧 赖圳宾 苏艳华 施明明 黄桢翔 程祺峻 柯遐义 赵本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2-989,共8页
目的分析厦门市孕妇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内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厦门市某医院妇产科招募1064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孕期生活方式... 目的分析厦门市孕妇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内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厦门市某医院妇产科招募1064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孕期生活方式以及妊娠信息,并收集孕妇外周静脉血和分娩时的脐带血样本,最终完成问卷且有配对的外周血和脐带血的样本共600名,以此为抽样人群,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150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联用电子捕获器检测DDTs 6种同系物:对,对.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p,p’-DDT)、邻,对-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o,p'-DDT)、对,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烷(p,p'-DDD)、邻,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烷(o,p'-DDD)、对,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烯(p,p'-DDE)、邻,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烯(p,p'-DDE)并计算总和,以总DDTs的P50为界将孕妇分为低浓度组(≤P50)和高浓度组(〉P50)。同时结合调查问卷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DDTs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50名孕妇中外周血中6种DDTs同系物p,p’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检出率分别为83.3%(125名)、29.3%(44名)、58.0%(87名)、24.0%(36名)、82.0%(123名)和34.7%(52名),6种DDTs同系物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56、0.03、0.07、0.03、0.93和0.03μg/ml;脐带血中6种DDTs同系物p,p'-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检出率分别为69.3%(104名)、10.7%(16名)、29.3%(44名)、20.7%(31名)、81.3%(122名)和45.3%(68名),6种DDTs同系物浓度中位数分别为0.41、0.03、0.03、0.03、0.42和0.03μg/ml。DDTs高、低浓度组各有75名调查对象,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0-3.69、3.74—82.09μg/ml。单因素分析显示,DDTs低浓度组的75名调查对象中,海鲜食用频率为基本不吃、每周2次以下、每周2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5(20.3%)、22(29.7%)、37(50.0%);DDTs高浓度组的75名调查对象中,分别为4(5.3%)、20(26.7%)、5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鲜食用频率为每周2次以下、每周2次及以上的孕妇与基本不吃相比,其外周血DDTs浓度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14(1.08~1.21),2.11(1.55-2.85)。结论厦门市孕妇DDTs内暴露水平较高,海鲜摄入频率过高是影响DDTs内暴露水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滴滴涕 母亲暴露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产前滴滴涕或多氯联苯暴露与出生缺陷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瑜 何洁 +6 位作者 赵本华 赖圳宾 赵泽宇 于晓姗 陈江慧 林修羽 苏艳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5-37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孕妇产前暴露于滴滴涕(DDT)或多氯联苯(PCBs)与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产前DDT或PCBs暴露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 目的系统评价孕妇产前暴露于滴滴涕(DDT)或多氯联苯(PCBs)与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产前DDT或PCBs暴露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包括2238例出生缺陷新生儿和2355例对照新生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暴露于高水平的DDT会导致新生儿隐睾发生率增加[OR=I.12,95%CI(1.09,1.15),P〈0.001]。而DDT暴露与尿道下裂和神经管畸形发生没有相关性。产前暴露于高水平的PCBs与隐睾、尿道下裂、神经管畸形发生也没有相关性。结论孕妇产前暴露于高水平的DDT可能是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 多氯联苯 产前暴露 出生缺陷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艺玲 赖圳宾 +4 位作者 邱爱明 余红 林嘉 危文坚 陈雪琳 《中国学校卫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 目的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结论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身体素质 生长和发育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