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
1
作者 陈思维 郭玲 +3 位作者 刘娟 谷建峰 赖小娣 杨艳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2-54,59,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18岁,n=30)、B组(18~45岁,n=38)和C组(>45岁,n=32)。三...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18岁,n=30)、B组(18~45岁,n=38)和C组(>45岁,n=32)。三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比较三组各项参数包括HRV指标、J波出现的导联情况、ST改变程度及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的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LF/HF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V2~V3高于A组,V4~V5低于A组,B组的Ⅱ、Ⅲ、aVF低于A组,C组的Ⅱ、Ⅲ、aVF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ST段抬高距离高于A组,且Q-T离散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ER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且监测动态心电图对判断ERS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为ERS的临床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正确评估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年龄
下载PDF
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陈思维 谷建峰 +2 位作者 罗勤 赖小娣 闫博宇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5例)和病死组(1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心电图HRV检测,且... 目的:探讨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5例)和病死组(1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心电图HRV检测,且病例资料、检查资料完整;对比两组心电图HRV相关参数[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0~0.40 Hz总频谱成分(TF)、0.14~0.30 Hz低频成分(LF)/0.15~0.40 Hz高频成分(HF)比值],分析心电图HRV参数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价值。结果:病死组SDANN,RMSSD,SDNN,TF较存活组低,LF/HF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心电图HRV的SDANN,RMSSD,SDNN,TF,LF/HF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均有一定价值,其中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结论:心电图HRV参数对AMI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