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原修复方法在乙肝肾免疫组化检测的应用
1
作者 赖续文 熊德芳 +3 位作者 田野 日权 张伟 彭大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17-319,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修复 乙肝肾 石蜡切片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被引量:47
2
作者 王露霞 汤蓓 +2 位作者 石凌波 徐德兴 赖续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个ICU氧气湿化瓶标本和ICU患者下呼吸道痰,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从氧气湿化...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个ICU氧气湿化瓶标本和ICU患者下呼吸道痰,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从氧气湿化瓶分离的细菌158株,以G-杆菌共116株(73.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5株(47.5%);痰培养的细菌340株,G-杆菌278株(81.8%),铜绿假单胞菌85株(25.0%),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7.5%~84.2%;氧气湿化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除羧苄西林耐药率为57.1%外,其余为3.5%~28.6%.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氧气湿化瓶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率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在标准化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大云 赖续文 +3 位作者 张伟 陈晓东 日权 闫广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在标准化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雌激素受体(ER)、突触素(Syn)、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C-erbB-2蛋白(HER2)等34种抗体(一抗),使用统一的第二抗体(二抗),分别采用手工操作...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在标准化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雌激素受体(ER)、突触素(Syn)、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C-erbB-2蛋白(HER2)等34种抗体(一抗),使用统一的第二抗体(二抗),分别采用手工操作和全自动免疫组化仪两种方法对340张病理切片进行染色,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染色优良率,同时回顾性分析室间质量控制染色评价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染色质量结果比较:1手工操作的170张病理切片中染色质量优等101张(占59.4%),良49张(占28.8%),差20张(占11.8%),优良率为88.2%;2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染色的170张病理切片中染色质量优等140张(占82.3%),良28张(占16.5%),差2张(占1.2%),优良率为98.8%;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5.746,P<0.05);室间质量控制平均判读符合率为97.9%,染色符合率为96.0%,整体符合率为93.9%。结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染色标准化程度高,染色均匀,定位准确,背景干净,无边缘效应,重复性好,能保证染色结果的准确与稳定,为临床病理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用药提供科学、准确及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 手工操作染色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乳腺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与显色原位杂交检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伟 彭大云 +3 位作者 陈晓东 周永梅 陈敬文 赖续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显色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在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态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对32例经CISH法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乳腺癌标本行回... 目的对比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显色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在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态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对32例经CISH法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乳腺癌标本行回顾性FISH法检测,Kappa检验法对两种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ISH法检测HER2基因状态为高拷贝扩增的10例标本经FISH检测均为阳性;低拷贝扩增的12例标本经FISH检测9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10例无扩增的标本经FISH检测1例为阳性,9例为阴性。两者总体符合率为87.5%,K=0.724,P=0.000。结论 CISH和FISH技术均可用于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但FISH法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显色原位杂交 乳腺癌 HER2基因
下载PDF
用ROC曲线评价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法对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露霞 石凌波 +4 位作者 成德 刘海英 谢闻悦 黄晓燕 赖续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法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47例经临床确诊为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A组)、23例确诊为细菌感染且无念珠菌感染的患者(B组)、103例痰培养阳性,但经临床确诊非真菌感染,为...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法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47例经临床确诊为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A组)、23例确诊为细菌感染且无念珠菌感染的患者(B组)、103例痰培养阳性,但经临床确诊非真菌感染,为真菌寄生的患者(C组)及30例健康人(D组)血清中的甘露聚糖抗原含量。结果当采用试剂盒推荐的分界值(≥0.50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66.0%,特异性为91.7%;本试验ROC曲线显示:当分界值≥0.34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2.3%,特异性为87.8%,曲线下面积为0.837,B、C组与D组中假阳性率分别为26.1%(6/23)、12.6%(13/103)、0.0%(0/30)。结论血清甘露聚糖抗原作为预测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指标对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 念珠菌 ROC曲线
下载PDF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崔华娟 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彭大云 赖续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青年男性,21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行"左下肺叶切除并肺...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青年男性,21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行"左下肺叶切除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右下肢活动障碍及排尿困难。PET-CT示全身弥漫性骨及骨髓内肿瘤转移。肺部肿物镜下呈胖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混杂排列,有黏液样基质及多量炎细胞浸润。局灶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嗜双色性,胞核常偏位,泡状核,可见单个明显核仁,并见大量神经节样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4个/10HPF,并有较多多核巨细胞及灶性坏死。转移灶均为异型的上皮样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伴明显的黏液样基质,核分裂>10个/10HPF,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区及上皮样细胞区瘤细胞vimentin、ALK、SMA及EMA均(+),部分瘤细胞p53(+),上皮样区Ki-67增殖指数40%。患者出院20天后死亡。结论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罕见,诊断时需与未分化大细胞癌、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其他类型肉瘤鉴别。正确诊断对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原文传递
冷冻切片锇酸染色法在脂肪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永梅 陈敬文 +2 位作者 赖续文 张伟 张福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7-468,共2页
在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中,HE切片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常需用脂肪染色来鉴别空泡性质;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脂肪染色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冷冻切片 锇酸染色法 脂肪染色
下载PDF
Leica ST5020全自动染色机在常规病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伟 彭大云 +1 位作者 周永梅 赖续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6期127-128,139,共3页
介绍了Leica ST5020全自动染色机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细胞学涂片巴氏染色中的应用体会。根据Leica ST5020全自动染色机能够针对石蜡切片和细胞学涂片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染色的原理以及全自动染色机智... 介绍了Leica ST5020全自动染色机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细胞学涂片巴氏染色中的应用体会。根据Leica ST5020全自动染色机能够针对石蜡切片和细胞学涂片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染色的原理以及全自动染色机智能化的设计,解决了以往传统手工染色繁琐、费时费力、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高了切片的染色质量,有助于病理医生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染色机 苏木精-伊红染色 巴氏染色
下载PDF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涂片与瘤包石蜡切片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福田 周永梅 +2 位作者 赖续文 田野 张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11-412,共2页
随着恶性肿瘤及结核病发病率的上升,胸腹水的发病亦呈上升趋势,对胸腹水进行细胞学检查是临床用来排除肿瘤的方法之一。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常规涂片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但某些分化较好的肿瘤细胞和增生间皮细... 随着恶性肿瘤及结核病发病率的上升,胸腹水的发病亦呈上升趋势,对胸腹水进行细胞学检查是临床用来排除肿瘤的方法之一。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常规涂片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但某些分化较好的肿瘤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很难鉴别,缺乏经验时易漏诊或误诊。瘤包石蜡切片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此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水 脱落细胞学 瘤包石蜡切片
下载PDF
醇溶性固定液在碱性磷酸酶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敬文 张伟 +2 位作者 崔华娟 陈晓东 赖续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醇溶性固定液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新鲜标本各取2块组织设为A、B两组,A组冷丙酮固定,B组醇溶性固定液固定,两组均常规石蜡切片,同时设立对照组,进行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并对染色... 目的探讨醇溶性固定液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新鲜标本各取2块组织设为A、B两组,A组冷丙酮固定,B组醇溶性固定液固定,两组均常规石蜡切片,同时设立对照组,进行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切片均可见黑色碱性磷酸酶存在,但B组的阳性强度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呈阴性反应。结论醇溶性固定液在对碱性磷酸酶的固定效果和显示方面,均优于冷丙酮固定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性固定液 碱性磷酸酶 特殊染色
下载PDF
临床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志发 吴劲 赖续文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0期1825-1826,1828,共3页
目的: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防范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方法:通过查找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重点深入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结果:规范和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实验室获得... 目的: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防范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方法:通过查找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重点深入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结果:规范和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发生率。讨论:加大力度宣传,深入学习并执行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各个环节切实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把获得性感染降至最低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医学实验室 获得性感染
下载PDF
快速石蜡切片在小块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永梅 陈明城 +1 位作者 赖续文 张福田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前,病理科普遍开展的常规石蜡技术,制片程序时间较长,三个工作日才能发出病理诊断报告;而有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送检组织已固定,不能行冰冻切片检查时,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好片。
关键词 快速石蜡切片 小块活检组织
下载PDF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瘤包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福田 赖续文 张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7-508,共2页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涂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因具有取材方便、易行,病人痛苦小等优点而适用于临床[1]。脱落细胞学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背景染色和涂片粘附的牢固程度。因为背景的存在会影响阳性结果的判断,尤其是...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涂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因具有取材方便、易行,病人痛苦小等优点而适用于临床[1]。脱落细胞学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背景染色和涂片粘附的牢固程度。因为背景的存在会影响阳性结果的判断,尤其是抗原表达少的弱阳性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 瘤包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海马硬化14例临床病理分型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3 位作者 王伟 赖续文 陈敬文 曹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00,305,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组织学特点、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HS所致的慢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观察其海马组织形态学,并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年...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组织学特点、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HS所致的慢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观察其海马组织形态学,并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年龄5~42岁(平均20岁),男性9例,女性5例,临床均以慢性颞叶癫痫为主要表现。MRI示12例病变累及单侧海马、2例双侧受累。组织学主要表现为海马CA1-CA4区选择性锥体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同时伴齿状回颗粒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异常。根据神经元丢失区域及程度的不同,14例分为经典1a型4例(CA1区神经元严重丢失,除CA2区外其他各区中度丢失)和经典1b型8例(各区神经元均严重丢失),非典变异型2型(仅CA1区神经元严重丢失)和3型(神经元丢失以CA4区为主)各1例,1b型最为多见。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核抗原NeuN可清晰显示海马各区神经元的分布及丢失情况。13例获随访,结果表明经典型患者预后好。结论 HS病理形态学改变简单,规范的取材及熟悉海马正常的组织学形态是HS正确诊断及分型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诊断及分型可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硬化 癫痫 分型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非典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华娟 日权 +2 位作者 彭大云 赖续文 陈敬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atypical 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AE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罕见发生于颅内的AEVN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电镜下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 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atypical 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AE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罕见发生于颅内的AEVN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电镜下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36及3岁。各位于左额叶、左额颞叶及左侧基底节。组织学上,瘤细胞呈一致中等大小,弥漫分布,大部分细胞胞质透明,细胞间可见小片状分布的神经毡样结构,3例瘤细胞均有异型,核分裂象>3个/10 HPF,均见血管内皮增生,1例见坏死。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Syn均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3%,NeuN呈不同程度的阳性。2例GFAP少量瘤细胞阳性。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细胞间见突触结构。结论 AEVN临床较罕见,组织形态学类似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等,易误诊。确诊需综合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颅内肿瘤 非典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网状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卓才 崔华娟 +3 位作者 晃文 张余 廖秋林 赖续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提高对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网状细胞肿瘤(CIRCT)的认识。方法对1例CIRC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IRCT是一种罕见肿瘤,以成年男性为主,好发于淋巴结。肿瘤细胞中等至较大,圆形、... 目的提高对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网状细胞肿瘤(CIRCT)的认识。方法对1例CIRC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IRCT是一种罕见肿瘤,以成年男性为主,好发于淋巴结。肿瘤细胞中等至较大,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质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瘤细胞界限不清,胞质浅嗜酸呈"合体细胞样"。瘤细胞呈弥漫束状或旋涡状,部分巢团状排列。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8、CK18和vimentin弥漫(+),SMA和desmin灶性(+),p53(+),Ki-67阳性率为43%。超微结构示细而长的细胞突,不成熟细胞连接和核周包绕成束的中间丝。原位杂交EBV(-)。结论 CIRCT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有赖于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的综合分析。p53过表达、转移和复发提示愈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网状细胞肿瘤 角蛋白 临床病理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SARS肺纤维化中胶原纤维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伟 赵军 +4 位作者 田野 日权 陈敬文 周永梅 赖续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1-514,共4页
关键词 SARS 肺纤维化 胶原纤维
下载PDF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3 位作者 彭大云 赖续文 周永梅 崔静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HP)的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IHP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男性2例,女性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乏... 目的探讨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HP)的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IHP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男性2例,女性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乏力,均行手术切除。结果影像学显示颅内或椎管内硬膜弥漫增厚或呈结节状。组织学:病变内纤维组织显著增生、胶原化,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伴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免疫表型:增生的纤维组织SMA、MSA阳性;浆细胞CD38、CD138、EMA和Ig G阳性,但Ig G4阴性;CD45RO阳性T淋巴细胞明显多于CD20阳性B淋巴细胞。结论 IHP少见,其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形态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炎 肥厚性 特发性 病理学 临床 影像学
下载PDF
微波在抗酸染色中的应用改进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明城 田野 +1 位作者 张伟 赖续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抗酸染色 微波
下载PDF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4 位作者 陈炳旭 廖秋林 日权 赖续文 韩立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9例肿瘤均发生于脊髓圆锥、马尾终丝区,典型病理形态为立方形或梭形肿... 目的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9例肿瘤均发生于脊髓圆锥、马尾终丝区,典型病理形态为立方形或梭形肿瘤细胞,以乳头放射状结构排列在血管黏液样间质轴心周围,大量黏液聚集在血管和瘤细胞之间或微囊内,伴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分裂像少见或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vimentin及S-100阳性,细胞角蛋白(CK)及上皮膜抗原(EMA)阴性。病人均手术全切,术后辅助放疗2例。6例随访17个月~5年,MRI复查仅1例复发。结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特征性发病部位、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肿瘤全切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黏液乳头型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