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赖静兰 刘玉明 +4 位作者 林春 孙芳 周锐 林勇 林元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的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28例急性乙...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的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用Q-Plex法检测外周血IL-1Ra、IL-1β、IL-6、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并检测各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将血清IL-1Ra等细胞因子浓度与患者肝功能、MELD评分及HBV DNA等进行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IL-1Ra、IL-1Ra/IL-1β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HBV-ACLF组IL-1Ra水平[186.46(162.68-512.90)pg/ml]显著高于CHB组[70.47(47.07-92.47)pg/ml]和AHB组[143.69(117.75-208.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0,P〈0.001;Z=2.505,P=0.012);而HBV-ACLF患者IL-1Ra与IL-1β比值[2.92(2.20-4.74)]较AHB组[4.54(2.75-6.05)]低,但较CHB患者[2.49(1.50-2.5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66,P=0.048;Z=2.682,P〈0.001)。HBV-ACLF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值均〈0.01)。血清IL-1Ra与TBil、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6、-0.818,P值均〈0.01),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正相关(r=0.475,P=0.007)。结论 IL-1Ra与反映HBV-ACLF严重程度的指标TBil、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TA呈正相关,IL-1ra在HBV-ACLF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 乙型 慢性 白细胞介素1
下载PDF
PD-1及其配体在慢性乙肝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赖静兰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慢性持续感染 乙肝免疫 PD-1 T淋巴细胞功能 HBV特异性 配体 慢性乙肝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赖静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45例肝硬化伴SBP患者、45例肝硬化不伴SBP患者及45例普通肝炎患者测定PCT,同时用免...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45例肝硬化伴SBP患者、45例肝硬化不伴SBP患者及45例普通肝炎患者测定PCT,同时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CRP。结果与普通肝炎组比较,肝硬化伴SBP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t=5.20,P<0.05;t=7.94,P<0.05);而肝硬化不伴SBP组与普通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t=1.92,P>0.05);PCT对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RP。结论血清PCT联合CRP检测诊断自发性腹膜炎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特异性CTL在HepG2.2.15细胞抑制HBV复制的研究
4
作者 赖静兰 陈小华 +1 位作者 潘庆春 臧国庆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性CTL并抑制HepG2.2.15细胞HBV复制的作用。方法 PTD-HBcAg、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免疫小鼠;第14d,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分别用PTD-HBcAg、HBcAg、PTD和PBS加强刺激... 目的探讨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性CTL并抑制HepG2.2.15细胞HBV复制的作用。方法 PTD-HBcAg、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免疫小鼠;第14d,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分别用PTD-HBcAg、HBcAg、PTD和PBS加强刺激后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和IL-10;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检测,效应细胞对HBsAg、HBVDNA的抑制作用及对HepG2.2.15细胞、HepG2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PTD-HBcAg组分泌的IFN-γ、IL-12、IL-4和IL-10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HBcAg融合蛋白组较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有更明显的病毒抑制作用(P<0.05);PTD-HBcAg组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TD-HBcAg可诱导HBV特异性CTL,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EPG2.2.15细胞 PTD-HBcAg 融合蛋白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IL-1ra抑制肝衰竭患者PBMC细胞因子分泌的研究
5
作者 赖静兰 林春 +4 位作者 刘玉明 孙芳 周锐 林勇 林元豹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IL-1ra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B virus,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 目的 :探讨分析IL-1ra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B virus,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HB-ACLF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PBMC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出的PBMC平均分为五份,分别加入BPS、LPS、LPS+IL-1ra(125ng/ml)、LPS+IL-1ra(250ng/ml)及LPS+IL-1ra(500ng/ml),刺激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然后用Q-Plex multiplex array检测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将检测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BPS组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最低。经LPS刺激后,PBMC分泌的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当加入125ng/ml的IL-1ra后,PBMC分泌的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开始降低,且随着IL-1ra剂量的增加,这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ra可抑制HB-ACLF患者PBMC分泌Th1类细胞因子及Th2类细胞因子,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由此可见,IL-1ra可能是一种肝损伤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HBV IL-1RA 细胞因子分泌 外周血单核细胞 研究
下载PDF
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建凯 赖静兰 +4 位作者 周锐 王欣欣 杨年欢 潘晨 周元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156例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的预后,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及终末期肝...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156例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的预后,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MELD评分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在156例患者中有58例死亡,病死率为37.18%。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PTA(%)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31.49±7.22vs25.44±8.10、37.56±11.72vs24.22±11,22及49.28±20.82vs23.0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MELD评分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25.53±4.61vs28.56±6.39、24.21±4.64vs31.07±6.03及20.06±5.06vs31.77±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线、1周及2周时PTA、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中,2周时PTA的AUC最大(0.957),其次为2周时MELD评分的AUC(0.93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2周时PTA的最佳临界值为35.55%,敏感度为96.60%,特异度为80.40%。2周时,PTA〈20%的3个月病死率为100%;20%≤PTA〈35%为70.81%;35%≤PTA〈50%为4.17%;PTA≥50%的均存活。VIA越低,病死率越高,线性趋势检验χ2=85.70,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2周时的PTA可作为其3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慢性乙型肝炎(CHB)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预后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24周应答不佳时的治疗方案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欣欣 袁国盛 +4 位作者 赖静兰 杨年欢 张浩 王俊洁 周元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对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分析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93例干扰素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HBe Ag阳性... 目的对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分析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93例干扰素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HBe Ag阳性的CHB患者,根据不同后续治疗方案分成:联用恩替卡韦(ETV)或阿德福韦(ADV)治疗(A组),继续干扰素单药治疗(B组),换为NAs治疗(C组),直接停止治疗(D组)。观察比较第24、48、72周时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继续治疗至疗程48周时,A组和C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B组(A组:χ^2=26.808,P〈0.001和χ^2=5.485,P=0.017;C组:χ^2=21.257,P〈0.001和χ^2=5.369,P=0.018);同时发现,加ETV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加ADV组(χ^2=8.255,P=0.004)。疗程72周时,A组患者有27例(39.7%)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B、C两组(χ^2=4.238,P=0.04和χ^2=7.681,P=0.006);58例(85.3%)获得HBV DNA转阴,59例(86.8%)ALT恢复正常,均高于B组(χ^2=23.018,P〈0.001和χ^2=5.987,P=0.014),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联合ETV组HBV DNA转阴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加ADV组(χ^2=9.823,P=0.002和χ^2=5.450,P=0.020)。D组,28例患者的HBV DNA均持续较高水平复制,HBe Ag水平升高,ALT反复波动。结论对于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CHB患者,联用NAs并延长疗程可明显提高HBe 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特别是联用ETV并延长疗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干扰素 核苷(酸)类 治疗 联合
下载PDF
抗HBc s/co值对鉴别急、慢性乙型肝炎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建凯 林彩文 +4 位作者 陈立林 銮锋 赖静兰 傅俊 潘晨 《肝脏》 2012年第1期65-66,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cs/co值的差异,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探讨抗HBcs/co值对鉴别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cs/co值的差异,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探讨抗HBcs/co值对鉴别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急性乙型肝炎患者49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S/CO值 抗HBC 鉴别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流行病学 传染病医院 2009年
下载PDF
基线维生素D与慢性丙型肝炎持久病毒学应答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艳茹 赖静兰 +4 位作者 张浩 王俊洁 齐明华 于乐成 周元平 《肝脏》 2014年第2期91-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HCV基因1、4型感染者对标准抗病毒治疗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的关系。方法检索数据库中有关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HCV基因1、4型慢性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SVR相关性的文献,meta分析比较SVR组和非SVR组的基线维生素... 目的探讨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HCV基因1、4型感染者对标准抗病毒治疗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的关系。方法检索数据库中有关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HCV基因1、4型慢性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SVR相关性的文献,meta分析比较SVR组和非SVR组的基线维生素D水平。结果共检索到210篇相关文献,其中符合纳入标准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维生素D水平在SVR组(32.9 ng/mL)与非SVR组(28.3 ng/mL)的加权均数差(WMD)为6.759(95%CI:1.786,11.733),两组的基线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P=0.008)。结论 HCV基因1、4型慢性感染者接受标准抗HCV治疗获得SVR者的基线维生素D水平高于未获得SVR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维生素D 荟萃分析
下载PDF
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国盛 赖静兰 周元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09-511,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自1989年发现HCV以来,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丙型肝炎新发病例也在不断增加。HCV感染后病情隐匿,约75%~85%会转变成慢性肝炎,部分可进展为肝硬化... 丙型肝炎病毒(HCV)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自1989年发现HCV以来,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丙型肝炎新发病例也在不断增加。HCV感染后病情隐匿,约75%~85%会转变成慢性肝炎,部分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近年来,第三代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的临床应用使得CHC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基因型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例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兴泳 赖静兰 +3 位作者 陈雅红 黄爱琼 傅瑜萍 江秀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49,共3页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增多,乳头多瘤空泡病毒(JC polyomavirus,JCV)就是其中的一种,该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增多,乳头多瘤空泡病毒(JC polyomavirus,JCV)就是其中的一种,该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预后差,死亡率高。随着AIDS发病率逐年增多,PML在艾滋病患者中也日益增多,自2002年至今近18年来国内文献相继个别报告[1-2],但有关AIDS合并PML行脑组织病理活检国内报告较罕见,现报告1例该病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乳头多瘤空泡病毒 脑活检
下载PDF
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玉明 赖静兰 姚志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4期405-407,411,共4页
目的探讨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50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镇痛舒芬太尼注射液2μg·kg-^1·h^-1。记录患者术后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及... 目的探讨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50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镇痛舒芬太尼注射液2μg·kg-^1·h^-1。记录患者术后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并检测患者OPRM1A118G基因型,评估不同基因型患者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结果50例患者中,AA、AG及GG基因型比例分别为44%、40%及16%,A、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4%和36%。与AA基因型患者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47.12±11.39μg,88.76±19.27μg,相比,AG基因型患者均明显增加60.02±21.45μg,103.92±27.66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09),GG基因型患者分别为77.93±31.87μg及121.90±29.88μg,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2),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三组间无差异。结论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OPRM1 A118G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参与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13
作者 刘玉明 赖静兰 姚志雄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七氟烷麻醉副作用的关联。方法采用小鼠模型分析七氟烷对海马锥体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EO数据库中七氟烷处理的小鼠相关的lncRNA表达谱数据,筛选可能与七氟烷麻醉过程相关的lncRNA,并使用qPCR...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七氟烷麻醉副作用的关联。方法采用小鼠模型分析七氟烷对海马锥体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EO数据库中七氟烷处理的小鼠相关的lncRNA表达谱数据,筛选可能与七氟烷麻醉过程相关的lncRNA,并使用qPCR对lncRNA进行验证。结果七氟烷处理可导致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结构异常,增加细胞凋亡。基因芯片分析显示,在小鼠(GSE155770)中,七氟烷处理后27个lncRNA出现差异表达。qPCR验证发现,经七氟烷处理后,小鼠海马组织lncRNA Gm11525和Gm19439的表达水平提高。结论不适量的七氟烷处理可引起海马锥体神经元结构改变和细胞凋亡,lncRNA可能参与了该病理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海马锥体神经元 表达谱芯片 长链非编码RNA 凋亡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乙肝肝衰竭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静兰 刘玉明 +6 位作者 林春 潘晨 孙芳 黄祖雄 林勇 周锐 林元豹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5期718-720,745,共4页
目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炎症细胞因子IL-1的天然拮抗剂,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探讨IL-1ra在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HB-ACLF)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1例HB-ACLF、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目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炎症细胞因子IL-1的天然拮抗剂,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探讨IL-1ra在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HB-ACLF)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1例HB-ACLF、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外周静脉血,用QPlex法检测外周血IL-1ra、IL-1β、IL-6、IL-4、IL-10、TNF-α及IFN-γ浓度,并分析肝衰竭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各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 HB-ACLF患者血清IL-1ra平均浓度为(338.9±268.8)pg/ml,与AHB[(182.7±123.1)pg/ml,P=0.012]、CHB[(77.07±40.5)pg/ml,P<0.001]及HC[(37.9±15.6)pg/ml,P<0.001]比较,浓度最高。但HB-ACLF患者IL-1ra/IL-1β比例(2.96±1.54)较AHB患者(4.54±2.29)低(P=0.048)。AHB患者血清IL-1ra浓度亦较CHB患者(P<0.001)及HC(P<0.001)高。在HB-ACLF患者中,最终死亡患者外周血IL-1ra浓度(P=0.02)及IL-1ra/IL-1β比值(P=0.007)均比存活者低。结论 IL-1ra在HB-ACLF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HB-ACLF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慢性
下载PDF
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HB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研究
15
作者 赖静兰 陈小华 +1 位作者 潘庆春 臧国庆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2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观察PTD-HBcAg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方法目的蛋白(PTD-HBcAg)、阳性对照蛋白(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免疫小鼠,第21天以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同法加强免疫,第28天ELISA法检测H... 目的观察PTD-HBcAg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方法目的蛋白(PTD-HBcAg)、阳性对照蛋白(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免疫小鼠,第21天以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同法加强免疫,第28天ELISA法检测HBcAb滴度,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IFN-γ+、CD8+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PTD-HBcAg融合蛋白能够诱导产生较高水平HBcAb;与阳性蛋白对照组[(1.45±0.19)%,(2.19±0.04)%和(4.32±1.04)%]和阴性对照组相比,PTD-HBcAg融合蛋白组[(2.64±0.21)%,(3.50±0.50)%和(6.85±1.3)%]诱导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PTD-HBcAg融合蛋白具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D-HBcAg 融合蛋白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贫血特征分析
16
作者 赖静兰 陈雅红 +1 位作者 叶寒辉 刘玉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者的贫血特征进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TSM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贫血相关实验室结果,分析患者的贫血类型和贫血程度。结...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者的贫血特征进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TSM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贫血相关实验室结果,分析患者的贫血类型和贫血程度。结果共纳入383例患者,贫血率为84.33%(323/383)。按贫血程度分级,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63.47%、33.74%及2.79%。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分别占17.34%、80.80%及1.86%。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女性占比高(14.24%vs 3.33%,χ^(2)=5.492,P=0.019);CD4^(+)<20 cells/μL比例高(73.37%vs 60.00%,χ^(2)=4.421,P=0.035);白细胞<3×10^(9)/L的患者比例高(36.22%vs 16.67%,χ^(2)=8.731,P=0.003),血小板<50×10^(9)/L的患者比例亦更高(19.81%vs 8.33%,χ^(2)=4.516,P=0.034)。结论艾滋病合并TSM患者贫血率非常高,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女性及CD4^(+)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贫血。对于AIDS合并贫血的患者,临床医师应警惕是否合并TSM,并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篮状菌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贫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