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之江新语》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与用”
1
作者
赫牧寰
朱信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7,共3页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务实的工作作风的思想必然。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优秀实践,学习《之江新语》可以使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坚持...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务实的工作作风的思想必然。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优秀实践,学习《之江新语》可以使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重大意义,通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舆论保证和文化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江新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
被引量:
4
2
作者
赫牧寰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84-86,共3页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赫牧寰·以儒学观念为主导,以封建宗法制为主体的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终于在世纪性的现代文明潮流的冲击下,走向了最后终结。历史虽然已经落幕,但对历史的思考却刚刚开始。《...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赫牧寰·以儒学观念为主导,以封建宗法制为主体的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终于在世纪性的现代文明潮流的冲击下,走向了最后终结。历史虽然已经落幕,但对历史的思考却刚刚开始。《白鹿原》以文学的方式,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历史与文化
白嘉轩
文化秩序
封建宗法制
农业文明
传统文化
儒学观
儒学文化
文化力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众传媒与区域城市文化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
3
3
作者
赫牧寰
郭雅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目前大众传媒新场景下的区域城市共同体建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次均显示出卓越的价值。以文化共同体作为区域合作共建的积极探索,以现代交通和通讯编织交往网络,以媒体融合主动设置议题凝聚共识,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激发对外发展合力...
目前大众传媒新场景下的区域城市共同体建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次均显示出卓越的价值。以文化共同体作为区域合作共建的积极探索,以现代交通和通讯编织交往网络,以媒体融合主动设置议题凝聚共识,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激发对外发展合力。这种区域性发展模式也成为文化体制创新的时代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
文化共同体
大众传媒
社会交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忠实《康家小院》浅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赫牧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陈忠实的《康家小院》突出表现了“外来者”介入古老的乡村/中国后,被进入者的心灵世界与生命旅程的变迁。在叙事者的叙述中,我们既看到了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满与批判,也看到了作家对现代文明认同的无奈与忧惧,更看到了作家对传统...
陈忠实的《康家小院》突出表现了“外来者”介入古老的乡村/中国后,被进入者的心灵世界与生命旅程的变迁。在叙事者的叙述中,我们既看到了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满与批判,也看到了作家对现代文明认同的无奈与忧惧,更看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所持的矛盾心态——遗憾中的依恋,痛苦中的流连。在批判与坚守,背弃与回归中,作家不仅完成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塑造,而且展示了自身内心深处的思想悲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忠实
《康家小院》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鹤文化”的跨地域联合传播
被引量:
1
5
作者
赫牧寰
李凤莲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Z期86-87,共2页
"鹤文化是由丹顶鹤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与意义。"①丹顶鹤是自然界中"优雅的大鸟",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眼中的幸福鸟、吉祥鸟。在我国,丹顶鹤生活于江苏的盐城和射阳、辽宁的盘锦、吉林的白城和通榆、黑...
"鹤文化是由丹顶鹤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与意义。"①丹顶鹤是自然界中"优雅的大鸟",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眼中的幸福鸟、吉祥鸟。在我国,丹顶鹤生活于江苏的盐城和射阳、辽宁的盘锦、吉林的白城和通榆、黑龙江的大庆和齐齐哈尔等市县,这些地方纷纷打出了"鹤乡"的旗帜,一时之间,"鹤鹿故乡"、"东方湿地鹤乡"、"仙鹤迷恋的地方"、"鹤乡白城"、"中国鹤家乡"等称谓遍布于各类传播平台,形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跨地域联合传播应该是打破当前"鹤文化"传播乱局的可行路径,即整合分散于各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路径
通榆
现代大众
传播媒体
信息传播方式
传播时代
跨文化传播
社会常态
传播主体
旅游吸引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评论的传播效力
被引量:
4
6
作者
赫牧寰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新闻评论是以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内涵,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说理,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写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者的主观思...
新闻评论是以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内涵,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说理,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写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意图,它的传播效力是受众在传播者的思想引领下,接受、认同或自我表达某种思想价值观念,进而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舆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
传播者
效力
思想价值观念
新闻事件
普遍意义
本质内涵
自我表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实·新写实·新现实——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流变
被引量:
5
7
作者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2-85,共4页
20世纪末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经历了三次转变。这种转变既是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同时更体现着作家对社会、时代的不同感应,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追求。在写实性上,政治理想、生存状态、生活困境成为各自的中心话语;在批判性上,创...
20世纪末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经历了三次转变。这种转变既是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同时更体现着作家对社会、时代的不同感应,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追求。在写实性上,政治理想、生存状态、生活困境成为各自的中心话语;在批判性上,创作主体的政治批判性,欣赏主体的对批判性的选择,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共同反思成为各自不同的话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写”“重读”的可能、意义及缺失
被引量:
2
8
作者
赫牧寰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史史学建设及文学作品批评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话语时尚的发生既是公共话语空间的扩大、作家的中心边缘化的结果,也是文学批评审美创新性的内在诉求的结果。这种话语表达,在文学观...
“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史史学建设及文学作品批评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话语时尚的发生既是公共话语空间的扩大、作家的中心边缘化的结果,也是文学批评审美创新性的内在诉求的结果。这种话语表达,在文学观念的变化中,预示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下,当代知识分子对全新的意识形态的企盼和追求。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与逝去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相悖相异,“重读”或“重写”并未真正建立起学理化的、以深厚的哲学史观为基础的、具有客观历史内涵的文学史观念,不免陷入具体的问题之中,而缺少宏阔的视野与平等对话的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经典
文学观
主流意识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嫩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嫩江流域内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历史及当代文化资源等逐渐得到市场青睐。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嫩江流域文化产业市场,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应通过融合管理服务力量、市场资源要素、发展动力要素,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嫩江流域内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历史及当代文化资源等逐渐得到市场青睐。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嫩江流域文化产业市场,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应通过融合管理服务力量、市场资源要素、发展动力要素,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构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以期形成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局面,提升流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文化产业
跨界融合
协同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政治话语的1958年“新民歌运动”
被引量:
3
10
作者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1-93,共3页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在新中国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出现的。从其开始之初,即没有按照文学特有的规律和轨迹向前发展。作为文学话语,它已经失去了文学所应具备的审美属性,但是作为政治话语,它却使得自身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形象表...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在新中国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出现的。从其开始之初,即没有按照文学特有的规律和轨迹向前发展。作为文学话语,它已经失去了文学所应具备的审美属性,但是作为政治话语,它却使得自身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形象表达方式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宣传策略。不仅如此,民歌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意识形态,在以文学话语面貌出现的强大的政治话语面前被主流化。另外,民众的广泛参与也使“新民歌运动”以政治话语的身份参与到政治节日化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来,从而显现着一个时代的生活特色和精神特色。政治话语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力量巩固了当时的意识形态,但文学话语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久而久之,文学话语失去了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政治话语也失去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应有的积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歌运动
政治话语
民间意识形态
政治节日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文学话语的1958年“新民歌运动”
被引量:
3
11
作者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88,共4页
人民群众自觉或非自觉地参与的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曾经被文化艺术工作者看成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这场文学运动不仅是1958年文化大跃进标志,也是一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繁荣的标志。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与反思"新...
人民群众自觉或非自觉地参与的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曾经被文化艺术工作者看成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这场文学运动不仅是1958年文化大跃进标志,也是一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繁荣的标志。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与反思"新民歌运动"中出现的大量的诗歌作品时,我们发现这些"挤倒高山填满河"的新民歌是一种非审美的写作。意象创造的政治化使得各种政治术语充斥于作品之中;以概念化的情感把握代替了写作者由境而生、与象相成的审美的形式创造;在社会及人生理想的展示上更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最终也导致了理想抒写的情绪化。当独特的意象创造、自由的情感表达和真诚的理想抒写完全消解于政治话语中时,新民歌也就失去了民歌应有的魅力和文学应有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跃进
新民歌运动:文学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现代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对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普通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应该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新闻从业人员、培养具备什么样素质的新闻工作者,成为新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思考的...
现代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对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普通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应该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新闻从业人员、培养具备什么样素质的新闻工作者,成为新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专业
人才培养
观念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合性大学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赫牧寰
朱信良
《新闻传播》
2012年第11期61-62,共2页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构建立体化、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拓宽学生的实践背景,统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促进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力打造具有创新精...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构建立体化、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拓宽学生的实践背景,统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促进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模式
跨专业
综合性大学
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级专门人才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发展需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弱势群体精神世界的解读——评中篇小说《乡徙》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赫牧寰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乡徒》中女主人公由一个把生存需要看成人生第一要义的人 ,由一个丧失了自主性与自觉性的“异化”的人 ,成长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 ,具有精神独立性的、努力进行自我拯救的人 ,作品的这种展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作品在对这一新...
《乡徒》中女主人公由一个把生存需要看成人生第一要义的人 ,由一个丧失了自主性与自觉性的“异化”的人 ,成长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 ,具有精神独立性的、努力进行自我拯救的人 ,作品的这种展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作品在对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剖析上存在着价值判断的偏差 ,仿佛下岗不是对人以往拥有的各种社会权力的无情剥夺 ,而是救赎、启蒙精神氓众的治世良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岗
弱势群体
精神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现代文学大众化话语的发生与衍化
15
作者
赫牧寰
朱信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8-91,共4页
从近代文学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联"的文学实践,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始终没有放弃"大众化"的努力。在这个演绎过程中,文学不仅承载着审美使命,更肩负着改造中国政治,改...
从近代文学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联"的文学实践,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始终没有放弃"大众化"的努力。在这个演绎过程中,文学不仅承载着审美使命,更肩负着改造中国政治,改造国民灵魂,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的重任。从文学民间大众话语的发生、转换到改造、确立,无论"大众化"的话语内涵如何转换,它始终坚持并追求着"化大众"的目标。然而,在承接"大众化"旗帜的时候,1958年"新民歌运动"在欲将民间文化资源作为文学的最终归宿时,为文学大众化画上了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新民歌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忠实的女性悲剧情结
16
作者
赫牧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155,共3页
女性命运历来为作家所关注。当代作家陈忠实在他的优秀的女性形象创造中,几乎全部赋予了她们以悲剧性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灿烂的生命委顿于尘世的泥土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压制,现代文明的弃离、极"左"政治的扼杀中,女性的伟...
女性命运历来为作家所关注。当代作家陈忠实在他的优秀的女性形象创造中,几乎全部赋予了她们以悲剧性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灿烂的生命委顿于尘世的泥土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压制,现代文明的弃离、极"左"政治的扼杀中,女性的伟大与渺小、坚强与懦弱、顺从与反抗、崇高与荒诞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由此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悲剧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忠实
女性悲剧
《白鹿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评论在“两会”宣传中的作用
17
作者
赫牧寰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58,共2页
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各级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谓是如火如荼。虽然内容依旧广泛、形式仍然多样,但其中也有明显的不同,变化之一就是各大报纸有关“两会”的新闻评论类文章明显增多。以《...
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各级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谓是如火如荼。虽然内容依旧广泛、形式仍然多样,但其中也有明显的不同,变化之一就是各大报纸有关“两会”的新闻评论类文章明显增多。以《人民日报》为例,2007年3月3日、3月4日、3月5日发表相关评论文章8篇;2008年3月3日、3月4日、3月5日发表相关评论文章15篇。简单的数字变化即说明了媒体对新闻评论在“两会”宣传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对“两会”新闻进行评价,也使得广大社会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两会”精神,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会”精神
新闻评论
《人民日报》
评论文章
社会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
全国人大
宣传报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
18
作者
赫牧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中国当代“十七年”文学批评自发展之初即面临着审美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形成与建立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 ,当它放弃了与审美批评话语的“平等对话”成为“一维”的存在...
中国当代“十七年”文学批评自发展之初即面临着审美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形成与建立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 ,当它放弃了与审美批评话语的“平等对话”成为“一维”的存在之后 ,文学批评活动的功能与价值也就发生了异变。本文试图就这种社会政治话语系统的形成原因、思维方式及实践特点做出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文学批评
社会政治话语系统
审美批评话语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教学中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
被引量:
3
19
作者
朱信良
赫牧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Z期84-85,共2页
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学科优势,依据学科专业的相关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超越原有专业界限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
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学科优势,依据学科专业的相关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超越原有专业界限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教学
综合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学术优势
学习活动
新闻学教育
科学技术文化
提高质量
教学效果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性策略
被引量:
1
20
作者
王婷婷
李虹
+1 位作者
赫牧寰
骆雁
《记者摇篮》
2018年第8期13-14,共2页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得到传承和传播,是文化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嫩江流域非物...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得到传承和传播,是文化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播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之江新语》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与用”
1
作者
赫牧寰
朱信良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7,共3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部校共建”政策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JB1320383)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部校共建”与新闻传播人才人才培养研究(ZD201808)。
文摘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务实的工作作风的思想必然。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优秀实践,学习《之江新语》可以使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重大意义,通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舆论保证和文化保证。
关键词
之江新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习近平文化思想
Keywords
Zhijiang New Words
Marxist News View
Xi Jinping Cultural Thought
分类号
G219.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
被引量:
4
2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克山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84-86,共3页
文摘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赫牧寰·以儒学观念为主导,以封建宗法制为主体的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终于在世纪性的现代文明潮流的冲击下,走向了最后终结。历史虽然已经落幕,但对历史的思考却刚刚开始。《白鹿原》以文学的方式,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
关键词
《白鹿原》
历史与文化
白嘉轩
文化秩序
封建宗法制
农业文明
传统文化
儒学观
儒学文化
文化力量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众传媒与区域城市文化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
3
3
作者
赫牧寰
郭雅静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基金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创新我市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QSX2014-11ZD)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建设专项项目(2012ZSY002)
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大众媒介与区域城市文化空间共同体建构(2014W-M03)
文摘
目前大众传媒新场景下的区域城市共同体建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次均显示出卓越的价值。以文化共同体作为区域合作共建的积极探索,以现代交通和通讯编织交往网络,以媒体融合主动设置议题凝聚共识,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激发对外发展合力。这种区域性发展模式也成为文化体制创新的时代性突破。
关键词
区域城市
文化共同体
大众传媒
社会交往
Keywords
regional city
cultural community
mass media
social interaction
分类号
G230.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忠实《康家小院》浅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文摘
陈忠实的《康家小院》突出表现了“外来者”介入古老的乡村/中国后,被进入者的心灵世界与生命旅程的变迁。在叙事者的叙述中,我们既看到了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满与批判,也看到了作家对现代文明认同的无奈与忧惧,更看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所持的矛盾心态——遗憾中的依恋,痛苦中的流连。在批判与坚守,背弃与回归中,作家不仅完成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塑造,而且展示了自身内心深处的思想悲剧性。
关键词
陈忠实
《康家小院》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鹤文化”的跨地域联合传播
被引量:
1
5
作者
赫牧寰
李凤莲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Z期86-87,共2页
基金
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512390)
2012年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建设专项项目(编号:2012ZSY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鹤文化是由丹顶鹤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与意义。"①丹顶鹤是自然界中"优雅的大鸟",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眼中的幸福鸟、吉祥鸟。在我国,丹顶鹤生活于江苏的盐城和射阳、辽宁的盘锦、吉林的白城和通榆、黑龙江的大庆和齐齐哈尔等市县,这些地方纷纷打出了"鹤乡"的旗帜,一时之间,"鹤鹿故乡"、"东方湿地鹤乡"、"仙鹤迷恋的地方"、"鹤乡白城"、"中国鹤家乡"等称谓遍布于各类传播平台,形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跨地域联合传播应该是打破当前"鹤文化"传播乱局的可行路径,即整合分散于各地的。
关键词
可行路径
通榆
现代大众
传播媒体
信息传播方式
传播时代
跨文化传播
社会常态
传播主体
旅游吸引力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评论的传播效力
被引量:
4
6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文摘
新闻评论是以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内涵,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说理,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写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意图,它的传播效力是受众在传播者的思想引领下,接受、认同或自我表达某种思想价值观念,进而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舆论效应。
关键词
新闻评论
传播者
效力
思想价值观念
新闻事件
普遍意义
本质内涵
自我表达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实·新写实·新现实——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流变
被引量:
5
7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2-85,共4页
文摘
20世纪末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经历了三次转变。这种转变既是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同时更体现着作家对社会、时代的不同感应,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追求。在写实性上,政治理想、生存状态、生活困境成为各自的中心话语;在批判性上,创作主体的政治批判性,欣赏主体的对批判性的选择,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共同反思成为各自不同的话语目标。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
Keywords
realism
neo-truthfulness
neo-realism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写”“重读”的可能、意义及缺失
被引量:
2
8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文摘
“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史史学建设及文学作品批评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话语时尚的发生既是公共话语空间的扩大、作家的中心边缘化的结果,也是文学批评审美创新性的内在诉求的结果。这种话语表达,在文学观念的变化中,预示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下,当代知识分子对全新的意识形态的企盼和追求。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与逝去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相悖相异,“重读”或“重写”并未真正建立起学理化的、以深厚的哲学史观为基础的、具有客观历史内涵的文学史观念,不免陷入具体的问题之中,而缺少宏阔的视野与平等对话的胸怀。
关键词
文学史
经典
文学观
主流意识形态
Keywords
history of literature
classics
idea on literature
mainstream ideology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嫩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嫩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2015B076)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区域协同背景下"哈大齐"城市文化直廊的建设研究(135309431)
文摘
嫩江流域内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历史及当代文化资源等逐渐得到市场青睐。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嫩江流域文化产业市场,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应通过融合管理服务力量、市场资源要素、发展动力要素,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构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以期形成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局面,提升流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关键词
嫩江流域
文化产业
跨界融合
协同发展
Keywords
Nen River Valley
culture industry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政治话语的1958年“新民歌运动”
被引量:
3
10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1-93,共3页
文摘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在新中国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出现的。从其开始之初,即没有按照文学特有的规律和轨迹向前发展。作为文学话语,它已经失去了文学所应具备的审美属性,但是作为政治话语,它却使得自身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形象表达方式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宣传策略。不仅如此,民歌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意识形态,在以文学话语面貌出现的强大的政治话语面前被主流化。另外,民众的广泛参与也使“新民歌运动”以政治话语的身份参与到政治节日化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来,从而显现着一个时代的生活特色和精神特色。政治话语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力量巩固了当时的意识形态,但文学话语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久而久之,文学话语失去了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政治话语也失去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应有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
新民歌运动
政治话语
民间意识形态
政治节日化
Keywords
new folk song movement
political discourse
folk ideology
politiesed festival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文学话语的1958年“新民歌运动”
被引量:
3
11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88,共4页
文摘
人民群众自觉或非自觉地参与的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曾经被文化艺术工作者看成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这场文学运动不仅是1958年文化大跃进标志,也是一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繁荣的标志。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与反思"新民歌运动"中出现的大量的诗歌作品时,我们发现这些"挤倒高山填满河"的新民歌是一种非审美的写作。意象创造的政治化使得各种政治术语充斥于作品之中;以概念化的情感把握代替了写作者由境而生、与象相成的审美的形式创造;在社会及人生理想的展示上更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最终也导致了理想抒写的情绪化。当独特的意象创造、自由的情感表达和真诚的理想抒写完全消解于政治话语中时,新民歌也就失去了民歌应有的魅力和文学应有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
大跃进
新民歌运动:文学话语
Keywords
Great Leap Forward
New Folk Song Movement
literary discours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基金
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文摘
现代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对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普通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应该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新闻从业人员、培养具备什么样素质的新闻工作者,成为新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新闻学专业
人才培养
观念改革
Keywords
journalism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reform of notion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合性大学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赫牧寰
朱信良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新闻传播》
2012年第11期61-62,共2页
基金
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文摘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构建立体化、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拓宽学生的实践背景,统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促进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
实践教学模式
跨专业
综合性大学
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级专门人才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发展需要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弱势群体精神世界的解读——评中篇小说《乡徙》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克山校区中文系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摘
《乡徒》中女主人公由一个把生存需要看成人生第一要义的人 ,由一个丧失了自主性与自觉性的“异化”的人 ,成长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 ,具有精神独立性的、努力进行自我拯救的人 ,作品的这种展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作品在对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剖析上存在着价值判断的偏差 ,仿佛下岗不是对人以往拥有的各种社会权力的无情剥夺 ,而是救赎、启蒙精神氓众的治世良方 。
关键词
下岗
弱势群体
精神解读
Keywords
Unemployment
the weak community
spiritual analysis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现代文学大众化话语的发生与衍化
15
作者
赫牧寰
朱信良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8-91,共4页
文摘
从近代文学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联"的文学实践,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始终没有放弃"大众化"的努力。在这个演绎过程中,文学不仅承载着审美使命,更肩负着改造中国政治,改造国民灵魂,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的重任。从文学民间大众话语的发生、转换到改造、确立,无论"大众化"的话语内涵如何转换,它始终坚持并追求着"化大众"的目标。然而,在承接"大众化"旗帜的时候,1958年"新民歌运动"在欲将民间文化资源作为文学的最终归宿时,为文学大众化画上了句号。
关键词
文学大众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新民歌运动
Keywords
popularization of literature
the May 4 New Culture Movement
Yan'an Literature and Art Forum
the New Folk Song Movement
分类号
I02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忠实的女性悲剧情结
16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155,共3页
文摘
女性命运历来为作家所关注。当代作家陈忠实在他的优秀的女性形象创造中,几乎全部赋予了她们以悲剧性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灿烂的生命委顿于尘世的泥土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压制,现代文明的弃离、极"左"政治的扼杀中,女性的伟大与渺小、坚强与懦弱、顺从与反抗、崇高与荒诞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由此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悲剧情结。
关键词
陈忠实
女性悲剧
《白鹿原》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评论在“两会”宣传中的作用
17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58,共2页
文摘
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各级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谓是如火如荼。虽然内容依旧广泛、形式仍然多样,但其中也有明显的不同,变化之一就是各大报纸有关“两会”的新闻评论类文章明显增多。以《人民日报》为例,2007年3月3日、3月4日、3月5日发表相关评论文章8篇;2008年3月3日、3月4日、3月5日发表相关评论文章15篇。简单的数字变化即说明了媒体对新闻评论在“两会”宣传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对“两会”新闻进行评价,也使得广大社会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两会”精神,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两会”精神
新闻评论
《人民日报》
评论文章
社会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
全国人大
宣传报道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F426.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
18
作者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克山学区中文系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成果 ( 95 5 2 0 80 )
文摘
中国当代“十七年”文学批评自发展之初即面临着审美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形成与建立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 ,当它放弃了与审美批评话语的“平等对话”成为“一维”的存在之后 ,文学批评活动的功能与价值也就发生了异变。本文试图就这种社会政治话语系统的形成原因、思维方式及实践特点做出理论阐释。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文学批评
社会政治话语系统
审美批评话语系统
Keywords
seventeen years' literature
literary criticism
social political discourse system
aesthetic criticism discourse system.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教学中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
被引量:
3
19
作者
朱信良
赫牧寰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Z期84-85,共2页
基金
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新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文摘
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学科优势,依据学科专业的相关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超越原有专业界限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
新闻教学
综合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学术优势
学习活动
新闻学教育
科学技术文化
提高质量
教学效果
现代化建设
分类号
G210-4 [文化科学—新闻学]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性策略
被引量:
1
20
作者
王婷婷
李虹
赫牧寰
骆雁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出处
《记者摇篮》
2018年第8期13-14,共2页
基金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性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5209607)
2017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文化传播背景下讲好龙江故事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XWH44)
2017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黑龙江省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710232042)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得到传承和传播,是文化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性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播
创新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之江新语》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与用”
赫牧寰
朱信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
赫牧寰
《求是学刊》
CSSCI
199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众传媒与区域城市文化共同体建构
赫牧寰
郭雅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陈忠实《康家小院》浅析
赫牧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鹤文化”的跨地域联合传播
赫牧寰
李凤莲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闻评论的传播效力
赫牧寰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现实·新写实·新现实——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流变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重写”“重读”的可能、意义及缺失
赫牧寰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嫩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作为政治话语的1958年“新民歌运动”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作为文学话语的1958年“新民歌运动”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改革的思考
赫牧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综合性大学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赫牧寰
朱信良
《新闻传播》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对弱势群体精神世界的解读——评中篇小说《乡徙》
赫牧寰
《宜宾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近现代文学大众化话语的发生与衍化
赫牧寰
朱信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陈忠实的女性悲剧情结
赫牧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新闻评论在“两会”宣传中的作用
赫牧寰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
赫牧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新闻教学中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
朱信良
赫牧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性策略
王婷婷
李虹
赫牧寰
骆雁
《记者摇篮》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