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
作者 熊洋 周世博 +9 位作者 俞兴 毕连涌 杨济洲 王逢贤 曲弋 杨永栋 赵丁岩 仇子叶 姜国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81-4888,共8页
背景:异位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临床中不同亚型的异位骨化具有不同病因或诱导因素,但在异位骨化中后期进展阶段又表现出相似的病理过程,其中由于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的:对近年获得性异位骨化发生... 背景:异位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临床中不同亚型的异位骨化具有不同病因或诱导因素,但在异位骨化中后期进展阶段又表现出相似的病理过程,其中由于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的:对近年获得性异位骨化发生发展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以“分子生物学,异位骨化,机制”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以“molecular biological,heterotopic ossification,mechanisms”为检索词分别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并根据获得文献进行补充检索,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3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该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困难。②文章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获得性异位骨化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Hedgehog、Wnt及mTOR共5条主要信号通路,同时在局部微环境中涉及到Run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Sox9共5项核心枢纽因子,核心机制可能是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细胞微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细胞因子,进而影响机体骨代谢并导致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发生。③未来可以以异位骨化相关单细胞的成骨内稳态为研究方向,以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微环境-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作为研究要素,探索各部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特征,比较不同种类、不同个体细胞成骨内稳态异同,从整体视角观察异位骨化分子信号网络调控机制,有利于未来临床防治异位骨化新方法的探究。④以中医药及靶向治疗为代表的治疗方法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如何将中医药与体内成骨稳态联系,并与靶向治疗相结合,也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⑤目前获得性异位骨化的研究仍多限于基础实验研究,临床防治方法仍存在疗效不确切及不良反应明显等缺陷,相关靶向防治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验证,如何以基础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方向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分子生物学机制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HEDGEHOG WNT/Β-CATENIN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聚醚醚酮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腰椎非融合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涛 俞兴 +7 位作者 关健斌 杨永栋 杨济洲 曲弋 王逢贤 赵丁岩 子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非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74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EEK棒组和钛棒组。其中PEEK棒组34例,...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非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74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EEK棒组和钛棒组。其中PEEK棒组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51~79(62.4±6.8)岁;L1-L3节段1例,L2-L4节段7例,L3-L5节段20例,L4-S1节段6例。钛棒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52~81(65.2±7.3)岁;L1-L3节段3例,L2-L4节段11例,L3-L5节段19例,L4-S1节段7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通过腰椎过伸过屈X线观察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2~34(26.8±5.6)个月。PEEK棒组手术时间(142.2±44.7)min和术中出血量(166.5±67.4)ml,低于钛棒组的(160.7±57.3)min和(212.8±85.4)ml(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EEK棒组和钛棒组患者腰痛VAS[(0.8±0.4)分vs(1.0±0.5)分]、腿痛VAS[(0.7±0.4)分vs(0.8±0.5)分]和ODI[(9.8±1.6)%vs(12.1±1.5)%],与术前[(5.8±1.1)分vs(6.0±1.1)分]、[(7.2±1.7)分vs(7.0±1.6)分]、[(68.5±8.9)%vs(66.3±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棒组和钛棒组术后12个月ODI[(15.5±2.1)%vs(18.4±2.4)%]及末次随访[(9.8±1.6)%vs(12.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整体活动度术后均有下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EEK棒组腰椎整体活动度与同时期钛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固定节段活动度均有下降,PEEK棒组固定节段活动度由术前(9.5±4.6)°降至末次随访时的(4.1±1.9)°,钛棒组固定节段活动度由术前(9.8±4.3)°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上位椎间活动度均有增加,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上位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周期内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裂。结论:PEEK棒半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用于腰椎非融合手术,可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近期临床疗效不劣于同期钛棒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选择,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聚醚醚酮棒 非融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跟腱异位骨化的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熊洋 杨莹骊 +6 位作者 高誉珊 王秀梅 杨永栋 赵丁岩 仇子叶 俞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46-1252,共7页
目的:从组织学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跟腱异位骨化(HO)的影响,并基于转化生长因子-1(TGF-1)/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同源物2/3信号通路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 目的:从组织学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跟腱异位骨化(HO)的影响,并基于转化生长因子-1(TGF-1)/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同源物2/3信号通路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8只。HO造模术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PNS或对照西药或生理盐水灌胃2周。于术后2周、5周及10周分别行小动物X线及CT平扫评估HO发生情况。采用一般组织学染色,包括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观测HO病灶内组织学改变。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病灶局部TGF-β1、磷酸化Smad同源物2(p-Smad2)及p-Smad3表达的差异。结果:术后10周,X线检测可见各手术大鼠成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手术大鼠跟腱细胞显著增加(P<0.05),跟腱纤维排列紊乱;5周可见大量增殖肥大软骨细胞;10周可见大量成熟异位骨组织形成。中剂量组术后10周相对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假手术组TGF-β1、p-Smad2及p-Smad3表达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TGF-β1的表达在术后2周显著降低(P<0.05),表达峰值延后。结论:TGF-β1的表达在大鼠跟腱HO造模术后具有显著增加。一定浓度的PNS可降低异位骨组织的相对骨量,这可能与PNS延后TGF-β1的表达峰值并下调其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异位骨化 跟腱横断术 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和Mad相关蛋白 骨代谢 软骨内化骨
下载PDF
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山羊邻近节段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逢贤 徐林 +6 位作者 曲弋 曹旭 杨济洲 杨永栋 赵丁岩 俞兴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山羊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间盘组(CDR组)行C_(3/4)间盘摘除、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融合组(ACDF组)行C_(3/4...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山羊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间盘组(CDR组)行C_(3/4)间盘摘除、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融合组(ACDF组)行C_(3/4)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不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1、3个月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根据改良Kellgren评分法及椎间盘相对高度测量(RDH)法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肢体瘫痪。间盘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Kellgr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融合组Kellgren评分高于间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的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3个月融合组的RDH均低于间盘组、对照组,且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盘组与对照组术后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以有效防止山羊颈椎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国产人工颈椎间盘 动物模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激素诱导损伤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丁岩 郭万首 +2 位作者 俞庆声 程立明 王佰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40-2147,共8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微小RNA广泛参与调控人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等生理过程,同样微小RNA在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作者所在实验室前期研究证实淫羊藿苷具有抑制激素诱导骨微血管内皮...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微小RNA广泛参与调控人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等生理过程,同样微小RNA在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作者所在实验室前期研究证实淫羊藿苷具有抑制激素诱导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提高骨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血管生成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但目前关于淫羊藿苷对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微小RNA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具体作用靶点、可能的调节机制及信号通路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淫羊藿苷对激素诱导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微小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作者所在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取第3代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激素诱导损伤模型及淫羊藿苷预处理模型,采用微小RNA基因芯片对激素组和正常组进行差异性转录,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明显表达差异mi R-339及mi R-23b进行验证,同时探讨淫羊藿苷对mi R-339及mi R-23b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对微小RNA基因芯片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与正常组相比较,激素组中差异倍数﹥2的微小RNA共有5个,其中1个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2)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激素组中mi R-339及mi R-23b出现明显变化,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与激素组相比,淫羊藿苷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mi R-23b的表达;(3)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可以有效预防激素诱导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mi R-23b表达失衡,推测淫羊藿苷可能通过介导骨微血管内皮细胞mi R-23b的表达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内皮细胞 芯片分析技术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血管内皮细胞 淫羊藿苷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微小RNA基因芯片 微小RNA miR-23b miR-3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曲弋 俞兴 +5 位作者 王逢贤 杨济洲 杨永栋 赵丁岩 王河军 陈思学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目的:观察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伴有中重度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8例,其中男9例,女19例,年龄55~86岁... 目的:观察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伴有中重度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8例,其中男9例,女19例,年龄55~86岁,平均76岁。术前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动力位X线摄片,腰椎CT、MRI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检查明确诊断。28例患者均有中重度腰椎管狭窄,其中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1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12例,腰椎间盘突出16例。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Ⅱ级9例,Ⅲ级1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疾患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腰腿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影像学资料观察有无椎弓根螺钉松动、脱出、断裂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对融合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8例患者住院时间10~14 d,平均12 d;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50 ml(3节段以上手术,术中使用血液过滤回收),术后引流量150~600 ml,平均300 ml,均未使用异体血;每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3 ml,注入中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为椎旁血管渗漏,无椎管内渗漏迹象;及时终止骨水泥注入,未发生神经损伤、骨水泥毒性反应以及血管栓塞、肺栓塞等重度并发症。依据X线片评估标准,18例达到坚强骨融合,10例属于不确切性融合,但融合节段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未出现螺钉松动、脱出、断裂现象。VAS、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可灌注骨水泥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 椎管狭窄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俞兴 王婷 +6 位作者 杨济洲 毕连涌 杨永栋 王逢贤 曲弋 子义 赵丁岩 《中医正骨》 2018年第6期23-29,33,共8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Kümmell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PKP治疗28例,采用...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Kümmell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PKP治疗28例,采用PVP治疗20例。男5例,女43例;年龄60~75岁,中位数67岁;病变椎体位于T102例、T119例、T1215例、L114例、L24例、L31例、L41例、T12和L11例、T9和T12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2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1)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PKP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68.35±11.63)min,(45.29±9.76)min,t=-7.454,P=0.000],骨水泥注射量少于PVP组[(2.95±0.56)m L,(3.29±0.66)m L,t=1.856,P=0.070]。(2)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76,P=0.785);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132,P=0.89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710.533,P=0.000);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2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8.00±0.82)分,(3.18±0.61)分,(2.25±1.04)分,(1.82±0.95)分,F=301.206,P=0.000;(7.85±0.93)分,(2.90±0.64)分,(2.30±0.98)分,(2.00±0.97)分,F=189.922,P=0.000]。(3)ODI。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785,P=0.380);2组患者ODI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341,P=0.733);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9.909,P=0.000);2组患者ODI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2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69.79±10.84,38.39±5.65,25.50±4.14,21.61±3.75,F=296.004,P=0.000;71.55±9.57,40.50±4.38,27.05±3.71,20.25±3.39,F=304.494,P=0.000)。(4)伤椎前缘高度。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1.128,P=0.002);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030,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82.068,P=0.000);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1.33)mm,(14.05±1.21)mm,t=-1.898,P=0.064;(17.09±1.52)mm,(17.75±1.63)mm,t=-1.441,P=0.156];术后2 d和术后1个月,PKP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PVP组[(19.02±1.51)mm,(20.55±0.72)mm,t=-4.207,P=0.000;(17.56±1.87)mm,(18.75±2.09)mm,t=-2.075,P=0.044]。(5)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3.048,P=0.001);2组患者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605,P=0.01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01.461,P=0.000);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7±2.17)%,(50.78±3.84)%,t=-1.959,P=0.056;(73.50±3.48)%,(74.65±4.19)%,t=-1.036,P=0.306];术后2 d和术后1个月,PKP组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均小于PVP组[(74.81±3.65)%,(78.58±6.73)%,t=-2.497,P=0.016;(73.89±4.24)%,(76.85±3.73)%,t=-2.501,P=0.016]。(6)伤椎后凸Cobb角。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777,P=0.002);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224,P=0.027);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后凸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9.178,P=0.000);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0°±1.71°,19.89°±1.19°,t=-1.930,P=0.060;13.59°±2.42°,13.39°±2.65°,t=-0.281,P=0.780);术后2 d和术后1个月,PKP组伤椎后凸Cobb角均大于PVP组(16.78°±2.27°,14.69°±3.33°,t=-2.417,P=0.020;14.50°±2.65°,12.89°±2.11°,t=0.140,P=0.024)。(7)安全性。PVP组1例出现骨水泥椎旁渗漏,PKP组2例出现骨水泥上椎间隙内渗漏,2组患者均未出现伤椎再骨折和邻椎骨折等并发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采用PVP与PKP治疗Kümmell病,均能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改善脊柱功能,且并发症少。前者在缩短手术时间、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方面优于后者,但后者较前者骨水泥注射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Kümmell病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高静水压下益气活血汤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兔椎体终板软骨细胞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柳根哲 孙旗 +2 位作者 陈江 赵丁岩 祝永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027-1030,1034,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含药血清在高静水压下对兔终板软骨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益气活血汤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新西兰白兔制备益气活血汤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第3代兔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建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含药血清在高静水压下对兔终板软骨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益气活血汤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新西兰白兔制备益气活血汤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第3代兔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建立体外高静水压加载干预模型,确定益气活血汤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条件。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终板软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含药血清组,空白组无任何干预,其余2组分别施加1 MPa静水压干预24 h后收集终板软骨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终板软骨细胞p38、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持续高静水压干预下,1μg/μL含药血清促终板软骨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各组终板软骨细胞p38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而含药血清组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以提高持续高静水压下终板软骨细胞增殖率,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可能与其降低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推测益气活血汤可能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延缓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软骨细胞 静水压 益气活血汤 P38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自稳性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近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逢贤 曲弋 +5 位作者 杨济洲 曹旭 杨永栋 赵丁岩 李传鸿 俞兴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自稳性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近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稳性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近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6~6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自稳性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近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稳性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近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6~65岁,平均(45.2±7.6)岁;术前肌萎缩症状持续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6.6±5.4)个月。术前肌电图评估神经损害情况,通过影像学观察神经受侵犯节段情况、神经减压及内固定情况,采用徒手肌力测试方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肌力,根据肌力改善程度分成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和良评估为疗效满意。结果肌电图报告所有病例均显示受累上肢肌肉的神经源性损害,且均未显示舌肌纤颤电位及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5.5±8.8)个月。9例患者肌力较术前改善,其中优4例,良5例,肌力无明显改善3例,无术后肌力较术前下降情况,疗效满意率为75%。结论肌萎缩型颈椎病临床少见,且易与脊髓侧索硬化等运动神经元疾病相混淆,肌电图和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自稳性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近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现状与方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志超 祝永刚 +4 位作者 肖辉灯 郭菲宇 赵丁岩 梁家柱 柳根哲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骨量流失常会导致全身骨质疏松,轻微外力或跌倒后就易发生骨折,如最常见由于摔倒引起的OVCF,骨质疏松性骨折使很多老年人受尽折磨,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残甚至死亡[1]。近年来,...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骨量流失常会导致全身骨质疏松,轻微外力或跌倒后就易发生骨折,如最常见由于摔倒引起的OVCF,骨质疏松性骨折使很多老年人受尽折磨,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残甚至死亡[1]。近年来,老年人OVCF发病率逐年升高,医疗资源消耗逐年增长,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越来越重[2-3]。随着老年OVCF患者发病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术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山羊新型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活动度
11
作者 王逢贤 徐林 +6 位作者 曲弋 曹旭 杨济洲 杨永栋 赵丁岩 俞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测量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山羊颈椎的活动度。[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包括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非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和假手术组。HA组和非HA组动物摘除C3/4间盘并置入相应国产人工... [目的]测量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山羊颈椎的活动度。[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包括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非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和假手术组。HA组和非HA组动物摘除C3/4间盘并置入相应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显露,未处理椎间盘。动态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随时间推移HA组和假手术组的C2~C5ROM和C3/4ROM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非HA组的C_(2)~C_(5)ROM和C_(3/4)ROM显著减少。术前及术后即刻三组间C_(2)~C_(5)ROM和C_(3/4)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和3个月时,HA组和假手术组的C_(2)~C_(5)ROM和C_(3/4)ROM均显著大于非HA组(P<0.05),而HA组与假手术组的C_(2)~C_(5)ROM和C_(3/4)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涂层的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较好的保持了山羊颈椎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非融合与融合固定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涛 俞兴 +7 位作者 关健斌 杨永栋 杨济洲 曲弋 王逢贤 子义 赵丁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62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32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 [目的]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62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32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非融合组手术时间[(172.2±48.7)min vs(216.5±75.4)min,P<0.05]及术中出血量[(216.5±75.4)ml vs(268.8±94.5)ml,P<0.05]显著优于融合组。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8.1±3.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LS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7.2±4.1)vs(9.7±3.9),P<0.05]及末次随访时[(6.8±3.7)vs(8.9±3.6),P<0.05]非融合组的LSDI评分显著优于融合组。影像方面,术前两组间上位椎间ROM、固定节段ROM、腰椎整体ROM、Pfirrmann分级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位椎间活动度均显著小于融合组[(5.2±3.4)°vs(6.3±3.2)°,P<0.001;(5.3±3.7)°vs(6.7±3.8)°,P<0.001]。术后3、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固定节段ROM均显著大于融合组[(8.4±3.6)°vs(2.1±0.9)°,P<0.001;(9.7±2.3)°vs(1.4±0.5)°,P<0.001;(11.5±2.9)°vs(0.9±0.4)°,P<0.001]。末次随访时腰椎整体活动度显著大于融合组[(26.2±6.8)vs(23.4±3.5),P=0.012]。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邻椎间隙Pfirrmann分级显著优于融合组[Ⅰ/Ⅱ/Ⅲ/Ⅳ/Ⅴ:(5/15/7/3/0)vs(4/12/11/4/2),P=0.014]。[结论]非融合术后能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患者腰背部僵硬感较轻,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聚醚醚酮棒 钛棒 非融合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淫羊藿苷对激素诱导损伤人股骨头微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丁岩 俞庆声 +1 位作者 郭万首 程立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解析淫羊藿苷(ICA)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建立体外激素损伤模型及淫羊藿苷预处理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BMECs凋亡率,蛋白芯片检测BMECs内关键信号传导因... 目的解析淫羊藿苷(ICA)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建立体外激素损伤模型及淫羊藿苷预处理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BMECs凋亡率,蛋白芯片检测BMECs内关键信号传导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炎症因子、凋亡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激素组BMECs凋亡率为(46.9%±5.8%)和(78.0%±8.5%),较正常对照组(4.8%±1.3%)明显升高,淫羊藿苷+激素组细胞凋亡率(15.2%±7.7%)和(44.6%±5.3%),较激素组明显降低(均P〈0.001)。蛋白质芯片筛选结果发现激素组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同时炎性因子IL-4表达升高;淫羊藿苷+激素组的G-CSF表达较激素组升高,同时炎性因子IL-4表达降低,凋亡因子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显著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BMECs凋亡,提高促血管生成因子G—CSF的表达,抑制炎性因子IL-4表达,推测淫羊藿苷可能具有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淫羊藿苷 激素类 内皮 血管 蛋白芯片
原文传递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永栋 俞兴 +5 位作者 杨济洲 毕连涌 曲弋 子义 王逢贤 赵丁岩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东直门医院骨三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需要后路手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29例,比较术后3个月椎...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东直门医院骨三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需要后路手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29例,比较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督脉瘀阻证候积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74.36%±10.59%.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从解剖结构上解除脊髓压迫,扩大椎管容积,疏通督脉瘀阻,防止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督脉瘀阻 椎管扩大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