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9年全球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万升 陈峰 +5 位作者 李秀喆 李云岗 王苗丽 薛瑞雪 刘友清 党安坤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年第15期3-6,共4页
2010-2019年全球共有3个洲2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其中非洲有15个国家报告疫情,疫情报告国数量排第一,共报告疫情227起;而亚洲报告疫情的国家有11个,报告疫情2 640起,为全球最多,其中孟加拉国报告疫情2307起,占亚洲报告... 2010-2019年全球共有3个洲2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其中非洲有15个国家报告疫情,疫情报告国数量排第一,共报告疫情227起;而亚洲报告疫情的国家有11个,报告疫情2 640起,为全球最多,其中孟加拉国报告疫情2307起,占亚洲报告疫情总数的87.39%;我国2014年集中暴发小反刍兽疫疫情,全年报告疫情254起。全球2010—2012年是疫情流行的高峰期,随后疫情趋缓,在2014年和2019年出现2个流行小高峰。从全球疫情地理分布看亚洲和非洲是疫情集中暴发地,2018年该病首次入侵欧洲的保加利亚,从时间分布看疫情流行的季节性不明显,从群间分布看主要是家养羊群发病,野生动物在疫情传播中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疫情 分析
下载PDF
一例种鸭病毒性肠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卫华 赵亭 +4 位作者 赵万升 李静 范明杰 张莉莉 李玉峰 《家禽科学》 2019年第11期51-53,共3页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又称鸭瘟,是雁形目鸭科成员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宿主的消化道、内脏和淋巴器官,造成消化道出血、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性器官的退行性病变。该病呈世界分布,在我国主要养鸭...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又称鸭瘟,是雁形目鸭科成员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宿主的消化道、内脏和淋巴器官,造成消化道出血、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性器官的退行性病变。该病呈世界分布,在我国主要养鸭地区广泛存在,但主要呈地方性流行。该病的病原是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现归于疱疹病毒科马立克氏病毒属。该病毒可以感染各品种和日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是对鸭致病性最强的病原之一,一旦感染往往会对鸭群造成严重损失。黄引贤等[1]最早于1959年报道了该病在我国的存在,之后我国研发出了针对该病的弱毒疫苗,起到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诊断 马立克氏病毒 淋巴器官 鸭病毒性肠炎 鸭肠炎病毒 弱毒疫苗 病毒混合感染 鸭瘟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床在种鸭饲养中的应用实践
3
作者 赵亭 赵万升 +2 位作者 李静 范杰 张莉莉 《家禽科学》 2019年第11期28-29,共2页
传统种鸭养殖多为开放式饲养模式,占用土地和水资源较多,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解决种鸭养殖这一瓶颈限制,国内种鸭生产目前大多开始使用密闭或半密闭式饲养模式,并与之相配套地开发了种鸭异位发酵床饲... 传统种鸭养殖多为开放式饲养模式,占用土地和水资源较多,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解决种鸭养殖这一瓶颈限制,国内种鸭生产目前大多开始使用密闭或半密闭式饲养模式,并与之相配套地开发了种鸭异位发酵床饲养技术。但是实践证明,现有发酵床养殖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床体远离饮水线的发酵正常,而近水源处湿度大,发酵床菌群活力弱或容易死亡,霉菌泛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模式 饲养技术 种鸭 发酵床 鸭养殖 密闭式 实践证明 占用土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