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细菌定植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丽群 田斌 +2 位作者 贺艳 李映兰 唐四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手背组、前臂组、脚组,每组又分四个时间段(T1:48 h≤t﹤72 h,T2:72 h≤t≤96 h,T3:96 h﹤t≤120 h,T4:120 h﹤t≤168 h),每组每个时间段2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1)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2)三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中,41例有菌生长;三组患者T1和T2均未检出细菌,T3和T4两个时间段三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患者T1,T2,T3,T4四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脚组患者T1和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是前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针 留置部位 细菌定值
下载PDF
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细菌定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丽群 田斌 +2 位作者 贺艳 韩辉武 唐四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0,共3页
目的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各个留置部位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0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个时间段,分别对患者穿... 目的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各个留置部位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0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个时间段,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②3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41例有菌生长;3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均未检出细菌,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3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两组患者4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足背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未检出细菌,T(396 h<t≤120 h)检出4例、T4(120 h<t≤168 h)检出6例,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在手背和足背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96 h,留置在前臂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细菌定值
下载PDF
红外耳温计测量老年人体温准确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丽群 李映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6-93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红外耳温计测量老年人体温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中1988-2019年关于红外耳温计测量老年人体温准确性的文献,正在进行... 目的系统评价红外耳温计测量老年人体温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中1988-2019年关于红外耳温计测量老年人体温准确性的文献,正在进行的研究通过ClinicalTrials.gov进行搜索。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其中3篇有体温正常组和发热组患者体温均数和标准差,1篇有发热组耳温与腋温数据的比较,4篇仅有正常组耳温与腋温数据的比较;5篇文献比较了左耳与右耳耳温的数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耳温与腋温比较,体温正常组、发热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耳与右耳耳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耳温计准确性良好,可作为确定老年人初始温度的最佳筛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耳温计 老年人体温 准确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加味温胆汤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丽群 饶凯华 刘海顺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8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痰瘀阻络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VCIND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29例、西医治疗组30例和中西医治疗组30例。中医治疗组以温胆汤加味,西医治疗组...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痰瘀阻络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VCIND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29例、西医治疗组30例和中西医治疗组30例。中医治疗组以温胆汤加味,西医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片,中西医治疗组以加味温胆汤和西药尼莫地平为主,3组均以10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ADL及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医治疗组评分高于中医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期间,3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温胆汤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VCIND痰瘀阻络型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痰瘀阻络型 尼莫地平片 温胆汤
下载PDF
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症候评分与NIHSS评分、B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丽群 黄文新 +3 位作者 饶凯华 饶旺福 刘海顺 于晓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4期72-76,共5页
目的:探析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尼莫地平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 目的:探析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尼莫地平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比较两组中医症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偏瘫、神识昏蒙、头痛、饮水呛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偏瘫、神识昏蒙、头痛、饮水呛咳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自拟益气活血方 尼莫地平注射液 中医症候评分
下载PDF
氟康唑预防及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丽群 金朝晖 +1 位作者 杨梅如 浦权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 观察氟康唑预防、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将 112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共 2 5例次 ,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低于 2 .0× 10 9/L时即予常规口服氟康唑 10 0mg/d共 7d ;B组共 87例次 ,... 目的 观察氟康唑预防、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将 112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共 2 5例次 ,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低于 2 .0× 10 9/L时即予常规口服氟康唑 10 0mg/d共 7d ;B组共 87例次 ,仅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符合霉菌感染诊断标准[2 ] 情况下予静脉用氟康唑 2 0 0mg/d治疗。观察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的特点 ;并对照两组患者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及氟康唑的毒副作用。结果 A、B两组患者中霉菌感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χ2 =4.2 1,P <0 .0 5 ) ;急性白血病患者易合并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霉菌感染 ;氟康唑未见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口服氟康唑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氟康唑 霉菌感染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赵丽群 饶旺福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0期34-35,共2页
目的对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接受核磁影像学检查的5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A组)与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对比2组患者诊断价值。结果 A组左侧海马... 目的对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接受核磁影像学检查的5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A组)与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对比2组患者诊断价值。结果 A组左侧海马体积与右侧海马体积均明显大于B组(P<0.05);A组患者颞叶沟回间距明显小于B组(P<0.05);2组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头颅磁共振检查,可对脑血管性痴呆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进行准确鉴别,且操作方便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头颅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部位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丽群 唐四元 贺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部位。【方法】对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将患者分为手背组、前臂组与足背组各80例,每组分为四个时间段(T)。观察比较穿刺部位的红润、肿胀、触痛率。【结果】前臂组患者...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部位。【方法】对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将患者分为手背组、前臂组与足背组各80例,每组分为四个时间段(T)。观察比较穿刺部位的红润、肿胀、触痛率。【结果】前臂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红润率、肿胀率、触痛率最低(P〈O.05),手背组与足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留置针留置在足背出现红润、肿胀、触痛的几率最大,留置在前臂出现红润、肿胀、触痛的几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导管 留置
原文传递
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丽群 饶旺福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0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纳洛酮+血塞通)与对照组(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纳洛酮+血塞通)与对照组(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0.2±25.7)分]高于对照组[(62.4±24.8)分](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3±5.2)分]低于对照组[(17.4±5.7)分](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脑梗死 纳洛酮 血塞通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丽群 赖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790-792,共3页
2010年卫生部提出并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本院成为全国72所重点联系医院之一,本科室成为了本院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10个多月的试点工作中,全体护理人员深入学习... 2010年卫生部提出并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本院成为全国72所重点联系医院之一,本科室成为了本院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10个多月的试点工作中,全体护理人员深入学习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在服务理念、工作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及创新,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全科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改善有了认同,其结果分析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丽群 刘绍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6年第4期39-40,共2页
总结了4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提出:通过稳定患者的情绪,合理安排休息、饮食,严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以及病情观察是冠心病患者PTCA和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冠心病 PTCA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涂片和活检切片联合形态学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丽群 浦权 +4 位作者 杨梅如 张子祥 陶英 刘薏芝 潘志萍 《医师进修杂志》 1996年第9期14-16,共3页
本文于国内首次报道4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涂片结合活检切片联合形态学分型的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标本的联检较之单项检查更能可靠而正确地诊断MDS。文章介绍了以红系受累为主的亚型(铁粒幼细胞型和类巨幼细胞... 本文于国内首次报道4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涂片结合活检切片联合形态学分型的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标本的联检较之单项检查更能可靠而正确地诊断MDS。文章介绍了以红系受累为主的亚型(铁粒幼细胞型和类巨幼细胞型).以髓系细胞受累为主的亚型(增殖型、原始细胞型和粒一单核细胞型)以及以基质受累为主的亚型(增生减退型、纤维增生型和炎症型)判断的形态指标及分型依据,并对这一联合分型法的优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骨髓涂片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下载PDF
健脾益气补肾法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丽群 胡水莲 饶旺福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健脾益气补肾法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重症肌无力(均为脾肾亏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治疗组(溴吡斯的明治疗)与中西结合治疗组(健脾益气... 目的探究健脾益气补肾法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重症肌无力(均为脾肾亏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治疗组(溴吡斯的明治疗)与中西结合治疗组(健脾益气补肾法+溴吡斯的明治疗),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MG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患者QMG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益气补肾法+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补肾法 溴吡斯的明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嗜碱性粒细胞增生活跃型MDS1例及文献回顾
14
作者 赵丽群 金朝晖 +3 位作者 杨梅如 陶英 刘薏芝 浦权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1463-1464,共2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嗜碱性粒细胞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期一过性巨核细胞生成异常的探讨——附10例报告
15
作者 赵丽群 金朝晖 +4 位作者 蒋秦燕 黄薇 石军 杨梅如 浦权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0-211,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化学治疗(化疗)期间一过性巨核细胞生成异常的发生时间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78例AML患者化疗期前后骨髓象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0例AML(13%)于诱导化疗后发生了异型巨核细胞增生(AMH),其中7例于诱导...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化学治疗(化疗)期间一过性巨核细胞生成异常的发生时间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78例AML患者化疗期前后骨髓象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0例AML(13%)于诱导化疗后发生了异型巨核细胞增生(AMH),其中7例于诱导化疗2个月内,3例于完全缓解期出现AMH。这10例中有3例血小板计数降低,这种AMH可能与病人接受化疗所用的细胞毒药物的毒性有关。认识这一现象有助于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巨核细胞 骨髓象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温胆汤加味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体会
16
作者 赵丽群 饶凯华 刘海顺 《光明中医》 2014年第10期2176-2177,共2页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是指由脑血管源性损伤所致的早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由于起病较为隐匿,进展缓慢,而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认知功能的损害是一个从轻度、中度逐渐发展为严重痴呆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是指由脑血管源性损伤所致的早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由于起病较为隐匿,进展缓慢,而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认知功能的损害是一个从轻度、中度逐渐发展为严重痴呆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进展,部分VCIND也会发展为痴呆。Hsiung[1]等调查发现2年内有40%VCIND进展为痴呆。目前认为VCIND是可以预防及控制发展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温胆汤 呆病
下载PDF
长沙地区健康体检人员血脂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韩辉武 赵丽群 +5 位作者 虞仁和 陈能凤 刘云 贺连香 肖莹 周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5-1291,共7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健康体检人员血脂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00例来自长沙地区湘雅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普通成人,进行血脂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血脂相关...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健康体检人员血脂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00例来自长沙地区湘雅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普通成人,进行血脂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血脂相关的体格检查,根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月收入分组,并分析影响血脂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健康体检人员血脂知识得分为(18.33±8.67)分(总分37分),血脂态度得分为(6.63±2.45)分(总分9分),血脂行为得分为(8.32±2.65)分(总分16分)。其中女性知识、行为得分均高于男性(均P<0.05);40~49岁年龄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均P<0.05);初中文化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均P<0.05);月收入2 000元以下家庭收入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低于其他收入组(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健康体检人员血脂知识得分主要受文化程度、年龄2个因素影响(均P<0.05),血脂态度得分主要受文化程度、收缩压、血糖及三酰甘油4个因素影响(均P<0.05),血脂行为得分主要受文化程度、三酰甘油、舒张压、血糖及年龄5个因素影响(均P<0.05)。结论:血脂知识、态度、行为主要受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因素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普通人群相关知识水平来预防血脂异常,且应将40~49岁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作为重点干预对象。血脂知识、态度和行为还与个体的血压、血糖和三酰甘油相关,医护人员还应通过提高普通人群血脂、血压及血糖知识水平来改变其相关态度和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此外,应积极控制其血压、血糖来提高普通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知识 态度 行为
下载PDF
四种抗寒性不同的紫斑牡丹品种越冬期间枝条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永侠 于晶 +3 位作者 赵丽群 倪明 崔红 苍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9,共4页
受温度条件限制,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植物相对较少。本研究以4种抗寒性不同的紫斑牡丹为材料,测定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越冬期间与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抗寒品种的选育、鉴定及其越冬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 受温度条件限制,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植物相对较少。本研究以4种抗寒性不同的紫斑牡丹为材料,测定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越冬期间与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抗寒品种的选育、鉴定及其越冬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4种紫斑牡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在越冬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抗寒品种高于非抗寒品种;但在-25~-30℃降温段,非抗寒品种的某些生理指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低年资护士“三三三”培训模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贺连香 赵丽群 +2 位作者 徐德宝 范丽莉 钟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索三甲医院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模式。方法改进传统培训模式,按护士层级设计了"三三三"培训模式,分类培训。结果 "三三三"培训模式的应用,给低年资护士树立了明确的近、中期培训目标,护士及培训者能有的放矢、... 目的探索三甲医院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模式。方法改进传统培训模式,按护士层级设计了"三三三"培训模式,分类培训。结果 "三三三"培训模式的应用,给低年资护士树立了明确的近、中期培训目标,护士及培训者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进行有计划培训,效果明显。结论低年资护士"三三三"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三甲医院低年资护士培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三三三”培训模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涂片细胞形态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英 浦权 +3 位作者 刘薏芝 赵丽群 杨莲萍 李晓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骨髓涂片 细胞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