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分环节能效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乐冰 王蕾 +3 位作者 万灿 武梦景 原凯 宋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32-141,共10页
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特性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为了辨识不同运行场景下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分环节能效评价方法。首先,考虑不同供能形式的品位差... 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特性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为了辨识不同运行场景下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分环节能效评价方法。首先,考虑不同供能形式的品位差异,围绕能源消耗总量、能量梯级利用、清洁能源出力情况等角度构建了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及系统多种能源流动情况,提出了基于关联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系统分环节能效分解方法;最后,根据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结果,得到系统能效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数值,进一步计算出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各环节的能效评价结果。算例结果证明,该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比较不同用能需求、不同运行方式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相对能效情况,确定不同运行场景下的系统重点提升能效环节,为综合能源系统高效降碳和精准提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能源系统 能效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 能量梯级利用 多能耦合
下载PDF
基于双储能系统的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 被引量:33
2
作者 凌开元 赵乐冰 +2 位作者 张新松 吴涵 袁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1-176,共6页
储能系统可以为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提供支撑和调节。针对为满足主动配电网安全运行导致的储能损耗较快、成本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储能系统的主动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建立两阶段优化模型,第一阶段优化以储能配置总容量最小为目... 储能系统可以为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提供支撑和调节。针对为满足主动配电网安全运行导致的储能损耗较快、成本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储能系统的主动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建立两阶段优化模型,第一阶段优化以储能配置总容量最小为目标求解得储能接入位置及充放电策略;第二阶段优化在储能接入位置配置2组相同容量的储能,分别承担充电与放电工作,首先根据第一阶段充放电策略求得双储能系统运行策略,然后在储能循环寿命损耗模型基础上以配电网中储能总年成本最小为目标求得各接入位置储能配置容量。以改进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可以使主动配电网中储能总年成本大幅降低,提升储能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储能 双储能 两阶段优化 全寿命周期成本 雨流计数法 优化
下载PDF
±800 kV直流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方式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建业 赵乐冰 +2 位作者 陈智伟 程磊 潜力群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直流接地极线路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带电作业对于保障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计算得到接地极线路的最大接地故障过电压为288 kV。针对接地极线路的带电作业间隙进行了操作冲击放电试验,采用惯... 直流接地极线路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带电作业对于保障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计算得到接地极线路的最大接地故障过电压为288 kV。针对接地极线路的带电作业间隙进行了操作冲击放电试验,采用惯用法计算得到了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为0.65 m。在安全防护方面:由于带电作业时的人体体表场强低于240 kV/m的限制,作业人员无需进行电场防护;但作业人员和绝缘工具需考虑单极大地运行时高温导线的影响,应采取隔热措施,为了保证安全,建议采用绝缘杆作业法,若需采用直接作业法,则应采取必要的安全距离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 kV直流 接地极线路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安全防护
下载PDF
500 kV交流输电通道邻近线路雷电屏蔽特性仿真计算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韬 赵乐冰 +6 位作者 吴敏 赵淳 郭均天 王佩 孙泽中 邓冶强 王羽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4,共8页
由于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紧缺,导致可用的线路走廊减少,形成了一些线路排列紧密的输电通道。输电通道某区段内存在两条或多条输电线路紧密排列,通道内两线路间雷电屏蔽特性与单条线路运行存在差异。本文针对500 k V交流输电通道,建立... 由于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紧缺,导致可用的线路走廊减少,形成了一些线路排列紧密的输电通道。输电通道某区段内存在两条或多条输电线路紧密排列,通道内两线路间雷电屏蔽特性与单条线路运行存在差异。本文针对500 k V交流输电通道,建立两条线路并行架设时的EGM模型,重点研究考虑两邻近线路雷电屏蔽后输电线路绕击性能变化情况。研究两线路不同间距、不同邻近线路高度以及不同地面倾角下各相导线绕击次数变化情况,并引入雷电屏蔽因子,直观描述两线路间的雷电屏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线路间距、邻近线路高度以及地面倾角对邻近线路间雷电屏蔽特性存在重要影响,两线路间距越小,内侧导线所受的雷电屏蔽效应越强;邻近线路高度越高,雷电屏蔽效应越强。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可通过配合好两邻近线路的线路间距、邻近线路高度以及地面倾角,利用两线路间的雷电屏蔽特性,保护两邻近线路内侧导线,提高线路防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几何模型 雷电屏蔽 绕击次数 输电通道 500 kV线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