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促进海马神经可塑性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昕 徐浩程 赵仁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神经可塑性被认为是构成健康个体认知功能的基础,包括神经再生和突触重塑。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异常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元和突触的异常丢失、大脑海马微... 神经可塑性被认为是构成健康个体认知功能的基础,包括神经再生和突触重塑。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异常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元和突触的异常丢失、大脑海马微环境的恶化导致调控认知功能的海马神经可塑性受损。由于导致AD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单独药物治疗对减缓AD认知功能衰退效果不佳。现有研究已证明运动可对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产生有益影响,近年研究显示运动可能通过改善大脑微环境的相关病理因素,如神经炎症、神经元过度凋亡、线粒体自噬失调,促进神经再生和突触重塑,进而提高认知功能。因此,运动促进海马神经可塑性可能是缓解AD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旨在综述运动通过改善AD相关病理因素,促进海马神经可塑性,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分子机制,期望能够为制定预防和治疗AD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运动促进线粒体功能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赵晨 赵仁清 +4 位作者 王斌 朱柏树 王元心 周亚兰 林俊杰 《体育科研》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多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病理特征。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可明显改善神经退行性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多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病理特征。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可明显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症状,然而其调节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鉴于运动是促进线粒体合成、活性与功能的重要调节因素,并且线粒体功能变化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从线粒体角度阐述运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包括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ROS和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质量控制,为运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线粒体 功能障碍 运动
下载PDF
1h功率自行车运动对男性大学生血清sRANKL、OPG及骨代谢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仁清 马楚虹 +2 位作者 陈敏雄 戴艳 钱永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599,620,共5页
目的研究1 h中等强度功率自行车运动对男性大学生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sRANKL)、护骨因子(OPG)、骨代谢因子的影响及sRANKL、OPG的变化与骨代谢因子的关系。方法 10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岁±2岁)参加时间为1 h、强... 目的研究1 h中等强度功率自行车运动对男性大学生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sRANKL)、护骨因子(OPG)、骨代谢因子的影响及sRANKL、OPG的变化与骨代谢因子的关系。方法 10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岁±2岁)参加时间为1 h、强度为心率130 b/min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运动结束后坐位休息1 h。分别在运动前、运动30 min、运动后即刻及运动结束后30 min和60 min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清sRANKL、OPG、骨碱性磷酸酶(BAP)、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RAP)、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离子(Ca++)。结果男性大学生血清OPG(运动前:3.22 pmol/L±1.3 pmol/L;运动后即刻:5.02 pmol/L±1.89 pmol/L,P<0.001)、sRANKL(运动前:0.70 pmol/L±0.29 pmol/L;运动后即刻:1.31 pmol/L±0.88 pmol/L,P<0.01)在1 h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显著上升,运动结束后血清sRANKL显著下降,在运动后第60 min时明显低于运动前水平(0.59 pmol/L±0.42 pmol/L,P<0.05),而血清OPG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运动结束后第60 min:4.56 pmol/L±1.23 pmol/L,P<0.001),OPG/RANKL比值升高。血清BAP、TRAP、PTH、Ca++在运动中也明显增加,运动结束后血清BAP、TRAP、Ca++迅速下降,在运动结束第60 min接近运动前的基础水平,但PT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37.08 pmol/L±3.07 pg/mL,P<0.001)。血清OPG与BAP(t=0.51,P<0.001),sRANKL与BAP(t=0.36,P=0.01)、TRAP(t=0.53,P<0.001)高度相关。结论 (1)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后血清OPG持续在较高的水平,而sRANKL显著下降,OPG/sRANKL比值增高,有利于维持骨代谢正平衡。(2)运动中血清OPG、sRANKL变化与骨代谢因子密切相关,其变化可能是运动影响骨代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代谢 OPG SRANKL
原文传递
早晨和下午运动前后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仁清 王人卫 +2 位作者 史小才 施祥荣 何淑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347,共4页
目的:研究早晨和下午运动前后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方法: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2 2±2岁)分别在早晨5∶0 0和1周后下午5∶0 0参加两次功率自行车测试。实验中受试者以心率14 0次/分运动1小时,之后休息1... 目的:研究早晨和下午运动前后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方法: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2 2±2岁)分别在早晨5∶0 0和1周后下午5∶0 0参加两次功率自行车测试。实验中受试者以心率14 0次/分运动1小时,之后休息1小时。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休息期间第30分钟、6 0分钟采集血样,测定血浆心钠素(ANP)、精氨酸加压素(AVP)、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浆容量的变化(ΔPV)。结果:早晨运动,血浆ALD、AVP和ANP浓度高于下午,血浆NE浓度低于下午,呈现一定的节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ALD变化与ΔPV呈高度负相关。结果提示,体液调节激素在不同时间运动有节律性变化,其分泌特点在运动中对体液调节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晨 下午 体液调节激素 运动 运动前后 醛固酮(ALD) 血浆心钠素 节律性变化 精氨酸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原文传递
运动影响骨代谢的OPG/RANKL/RANK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仁清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0,共5页
OPG/RANKL/RANK系统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号通道,岂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骨代谢调节机制。许多因素可以通过影响这个信号系统发挥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机械力刺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不断的对... OPG/RANKL/RANK系统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号通道,岂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骨代谢调节机制。许多因素可以通过影响这个信号系统发挥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机械力刺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不断的对骨骼施加机械力刺激,因此运动对骨骼的影响也可能是通过影响OPG/RANKL/RANK系统的表达而发挥调节作用。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内分泌激素分泌变化是运动影响骨健康的重要机制",但这种观点值得重新思考,因为机械力可以直接刺激骨组织影响骨代谢,而运动通过改善体内激素分泌环境促进骨代谢平衡这只是一种间接调节方式,并且一般强度的健身运动根本不会明显影响激素的基础分泌,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阐明这一机制。随着OPG/RANKL/RANK骨代谢信号调节系统的发现,可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使我们能够在更微观的层面上探讨运动对骨骼影响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 RANKL RANKL 骨代谢 运动
下载PDF
运动对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仁清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研究在青春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对165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量,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和第2年测试:身高(H)、体重(W)、脂肪含量(FM)、瘦体重含量(LM)、全身骨密度(BMD)、骨量(BMC)和骨面积(BA... 为研究在青春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对165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量,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和第2年测试:身高(H)、体重(W)、脂肪含量(FM)、瘦体重含量(LM)、全身骨密度(BMD)、骨量(BMC)和骨面积(BA)及血清瘦素(Le)、雌二醇(E2)、IGF-I等。运动情况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结果表明在基础测量时经常运动(HP)与不经常运动组(LP)之间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一年后的第二次测量时经常运动组的BMD(HP:922±79 g/cm2;LP:900±76 g/cm2;p=0.010)、BMC(HP:1636±262 mg;LP:1421±364 mg;p=0.039)明显比不经常运动组高。而在第三次测量经常运动组LM(HP:34.5±3.9kg;LP:33.1±3.9kg;p=0.019)、BMD(HP:1028±66 g/cm2;LP:995±77 g/cm2;p=0.009)和BMC(HP:1916±300 mg;LP:1812±331 mg;p=0.010)也明显高于不经常运动组。无论在第二、三次测量时二组间的BA、血清Le、E2和IGF-I却没有显著差异。提示良好的运动习惯明显促进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其可能的机制是肌肉在运动时产生的机械牵张力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而不是通过改变激素的分泌对骨骼产生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骨骼发育 运动 激素 机械力作用
下载PDF
大负荷运动对大鼠血清OPG、sRANKL、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仁清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0,共3页
为研究大负荷运动对大鼠血清OPG、sRANKL、骨代谢生化因子(OC、ALP和TRAP)、骨密度(BMD)和骨量(BMC)的影响,20只6周龄大鼠随机分成2组:①对照组(Control group,CtrG)10只;②7周大负荷训练组(Overtraining group,OtrG)10只:进行7周的跑... 为研究大负荷运动对大鼠血清OPG、sRANKL、骨代谢生化因子(OC、ALP和TRAP)、骨密度(BMD)和骨量(BMC)的影响,20只6周龄大鼠随机分成2组:①对照组(Control group,CtrG)10只;②7周大负荷训练组(Overtraining group,OtrG)10只:进行7周的跑台训练。实验结束后所有大鼠处死并测定血清OPG、sRANKL、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AL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同时测定股骨、腰椎BMD、BMC。结果表明经过7周大负荷运动训练,OtrG组大鼠股骨BMC、BMD及腰椎BMC明显低于CtrG组大鼠。OtrG组大鼠血清OPG水平明显低于CtrG组,而sRANKL却高于CtrG组大鼠,OPG/sRANKL比率下降。OtrG组血清OC、ALP和TRAP明显高于CtrG组。研究提示过度运动导致OPG/sRANKL比例下降可能是骨代谢率增快、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负荷训练 OPG SRANKL 骨代谢生化标记物
下载PDF
运动过程中体液调节激素生理节律变化对血浆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仁清 王人卫 +1 位作者 史小才 施祥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运动过程中体液调节激素的生理节律变化对血浆容量的影响,探讨在早晨和下午运动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康复系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于2001-11分别参加二次功率自行车运动实验,第1次在早晨5:00,第2次在1... 目的:研究运动过程中体液调节激素的生理节律变化对血浆容量的影响,探讨在早晨和下午运动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康复系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于2001-11分别参加二次功率自行车运动实验,第1次在早晨5:00,第2次在1周后的下午5:00。运动中负荷达到心率140次/min并持续运动1h,之后休息1h。分别在运动前、中和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醛固酮、精氨酸加压素,同时测定血浆容量的变化、体质量的变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尿钠、钾离子变化。结果:①运动前血浆醛因酮、精氨酸加压素和心钠素早晨比下午高(P<0.05),呈现出明显的日节律性变化,在运动中都明显升高,而且它们的这种节律性差异在运动中仍然十分显著。②在不同时间运动(早晨和下午)对血浆容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在早晨运动血浆容量的减少犤早晨减少(6.1±0.9)%;下午减少(4.1±0.6)%,P<0.05犦和体质量的下降比下午严重犤早晨:(1.03±0.04)kg;下午:(0.87±0.02)kg,P<0.05犦,即早晨运动导致脱水更严重。③运动中激素的变化与血浆容量和电解质的变化高度相关(P<0.05),提示在运动中体液调节激素的生理节律变化对维持体液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结论:①体液调节激素呈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分泌,而且在运动中这种节律性仍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节律性 运动 血浆容量
下载PDF
水、电解质在运动中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仁清 王锡群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70-371,共2页
研究水和电解质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以16名身体健康的男子,参加持续时间为1小时、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R)、中(D)及休息(R)期间测定血及尿中钾、钠离子;血、尿渗透压;同时还测定血浆醛固酮(ALD)、精... 研究水和电解质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以16名身体健康的男子,参加持续时间为1小时、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R)、中(D)及休息(R)期间测定血及尿中钾、钠离子;血、尿渗透压;同时还测定血浆醛固酮(ALD)、精氨酸加压素(AVP)、心钠素(ANP)。结论:运动中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明显。ALD、AVP是非常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在运动中对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电解质 调节机制 最大摄氧量 运动 血浆醛固酮 精氨酸加压素 心钠素 血浆激素
下载PDF
免疫与运动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仁清 王人卫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2-735,共4页
运动性骨质疏松症是优秀女性耐力运动员高发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过度运动导致运动员雌激素分泌下降,破骨细胞合成增加是其主要病因。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雌激素分泌下降导致破骨细胞合成增加的分子学机制。最新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可以分泌... 运动性骨质疏松症是优秀女性耐力运动员高发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过度运动导致运动员雌激素分泌下降,破骨细胞合成增加是其主要病因。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雌激素分泌下降导致破骨细胞合成增加的分子学机制。最新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促进破骨细胞数量增多、活性增强,骨质吸收增加,而雌激素分泌不足、免疫功能变化、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是过度运动的一个典型特征,因此,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免疫功能变化、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可能是运动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探讨运动性骨质疏松症细胞因子分泌变化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运动 骨质疏松 免疫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青春期女孩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及雌激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仁清 《体育科研》 CSSCI 2008年第3期94-96,共3页
青春期女孩雌激素的分泌在初潮时期迅速升高,而反映骨代谢变化情况的生化标志物(bone biochemical marker)在血液中的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雌激素的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下降标志着长骨两端骺软... 青春期女孩雌激素的分泌在初潮时期迅速升高,而反映骨代谢变化情况的生化标志物(bone biochemical marker)在血液中的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雌激素的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下降标志着长骨两端骺软骨的生长骨板逐渐愈合,长骨内外表面骨组织合成减少,骨密度、骨松质的重建减慢。雌激素导致的这些变化主要通过促进生长骨板中的软骨细胞及骨密质和骨松质中破骨细胞凋亡来实现。在青春早期桡骨骨折的发生率十分的高,这可能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增高有关。另外,女孩初潮时间推迟会导致中老年时期骨折的危险因素增高,与同龄人相比骨密度下降。这都表明初潮时期女孩的雌激素分泌对骨骼的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雌激素
下载PDF
日周期节律变化在运动中对体液调节激素、电解质及血浆容量的影响
12
作者 赵仁清 王人卫 +1 位作者 史小才 施祥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4,共6页
目的:研究运动中人体日周期节律变化对体液调节激素及电解质、血浆容量产生的影响。方法: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参加二次、相隔一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实验(分别在早晨5∶00和下午5∶00),受试者以心率140/次min运动1 h,之后休息1 h。... 目的:研究运动中人体日周期节律变化对体液调节激素及电解质、血浆容量产生的影响。方法: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参加二次、相隔一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实验(分别在早晨5∶00和下午5∶00),受试者以心率140/次min运动1 h,之后休息1 h。分别在运动前、中和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渗透压(Osm)和血、尿钠(Na+)、钾(K+)离子等,同时测定血浆容量(ΔPV)和体重(ΔW)的变化。结果:运动前ANP(早晨:42.1±3.2,下午:33.9±1.5 pg/ml,P=0.0096)、ALD(早晨:92±10,下午:57±5 pg/ml,P=0.0005)和AVP(早晨:25.5±0.5,下午:22.7±0.8 pg/ml,P=0.0013)早晨比下午高,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它们在运动中明显升高,而且早晨和下午的节律性差异在运动中仍然明显。在早晨运动比下午运动导致更多的血浆容量的减少(早晨:-7.2±3%,下午:-4.5±2%,P=0.02)和体重的下降(早晨:1.03±0.2,下午:0.87±0.1,P=0.0235)。结论:①体液调节激素呈现早晨高下午低的昼夜节律变化,这种节律变化在运动中仍然明显,对维持体液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②运动导致的脱水在早晨比在下午更严重,提示在早晨不适宜从事大负荷运动、训练,可能导致严重的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调节激素 节律性 运动 血浆容量 电解质
下载PDF
体液调节激素在运动中的变化及其作用
13
作者 赵仁清 苟波 +1 位作者 高炳宏 赵刚 《体育科研》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产生的影响,以及激素的变化在运动中作用。方法:10名身体健康的男子(22±2岁)参加持续时间为1h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及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 目的:研究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产生的影响,以及激素的变化在运动中作用。方法:10名身体健康的男子(22±2岁)参加持续时间为1h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及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ANP)、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醛固酮(Aldosterone,ALD)和血浆容量的变化(PV)。结果:血浆ALD、AVP和ANP在运动中明显升高,提示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的影响非常明显。运动中血浆容量明显下降,且与ALD、AVP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运动中激素对维持血浆容量平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 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为运动中ALD、AVP和ANP明显增高;ALD、AVP是非常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在运动中对维持体液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调节激素 运动 血浆容量 身体健康
下载PDF
青春前期和早期女性血清维生素D、雌二醇和瘦体重含量与骨骼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赵仁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1-634,643,共5页
目的:研究女性从青春前期到初潮腰椎、股骨颈的发育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201名身体健康的女性(10.9±0.7岁)自愿参加本项实验研究并进行体质测量,主要测量脂肪含量(FM)、瘦体重含量(LM)、以及股骨颈(Fn)和腰椎(Ls)骨密度(BMD)... 目的:研究女性从青春前期到初潮腰椎、股骨颈的发育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201名身体健康的女性(10.9±0.7岁)自愿参加本项实验研究并进行体质测量,主要测量脂肪含量(FM)、瘦体重含量(LM)、以及股骨颈(Fn)和腰椎(Ls)骨密度(BMD)、骨量(BMC)和骨面积(BA)。同时检测血清雌二醇(E2)、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睾酮(T)和维生素D(VD)等。追踪获得受试者初潮的时间,以此作为时间参考来拟合骨骼的最佳生长曲线。采用stepwise forward多元回归方法来确定腰椎、股骨颈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初潮之前快速增长的股骨颈和腰椎各项指标在初潮之后却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股骨颈BMD、BMC提高了增长速度;而股骨颈和腰椎BA减慢了增长速度;腰椎BMD、BMC继续保持原有的增长速度。②E2是预测股骨颈BMD和腰椎BMD、BMC增长的重要因子,而VD是预测股骨颈和腰椎BMC、BA变化的重要因素。LM则是预测股骨颈和腰椎BMD、BMC和BA发育的重要因素。结论:女性初潮之前是腰椎、股骨颈的骨面积快速生长时期,而初潮之后则是矿物质积累增长的关键时期。血清维生素D、雌二醇水平与瘦体重含量是女性快速生长时期骨骼发育和矿物质沉积的重要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生长发育 初潮 激素 肌肉力量
原文传递
Th17细胞与风湿性关节炎骨损害
15
作者 赵仁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98-401,共4页
大量文献报道在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的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道和转录因子等,最近发现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也存在RANKL/RANK/OPG信号系统,骨与免疫之间的密切关系获得分子学证据,并形成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骨... 大量文献报道在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的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道和转录因子等,最近发现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也存在RANKL/RANK/OPG信号系统,骨与免疫之间的密切关系获得分子学证据,并形成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骨一免疫关系的学科“骨免疫学(osteoimmu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害 风湿性关节炎 TH17细胞 RANKL RANK 免疫系统 细胞因子 骨骼系统 转录因子
下载PDF
HPG压裂液水不溶物和残渣来源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庄照锋 赵贤 +2 位作者 李荆 赵仁清 杨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根据单一或混合液静置沉淀量,求得配制1L携砂量500kg/m3的HPG/硼砂压裂液所用材料和添加剂的水不溶物,最高值为来自陶粒表面的灰尘(1.249g),其次来自HPG(0.466g),少量来自NaOH、KCl和硼砂。根据中原油田多年检测资料,6种植物胶水不溶物... 根据单一或混合液静置沉淀量,求得配制1L携砂量500kg/m3的HPG/硼砂压裂液所用材料和添加剂的水不溶物,最高值为来自陶粒表面的灰尘(1.249g),其次来自HPG(0.466g),少量来自NaOH、KCl和硼砂。根据中原油田多年检测资料,6种植物胶水不溶物为7.6%~26.3%,压裂液残渣为4.2%~15.9%,二者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残渣为水不溶物的62%。采用专门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含HPG、有机硼及各种添加剂、过硫酸铵的体系,结果如下:压裂液残渣为HPG水不溶物的74.8%,水不溶物增加则残渣增加,且破胶程度降低;破胶加量增大则残渣减少,但使用高剂量破胶剂是否能减轻地层伤害尚待研究;一部分HPG水不溶物可部分转化为水溶物或悬浮于水中;一部分残渣并不来自水不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压裂液 破胶液 残渣 植物胶 水不溶物 来源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体能”概念辨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苟波 李之俊 +1 位作者 高炳宏 赵仁清 《体育科研》 CSSCI 2008年第2期47-52,共6页
"体能"的概念在体育界中应用比较混乱,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体能"概念论述的分类和总结,并对"体能"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同时规定了"体能"定义的外延,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以便于这... "体能"的概念在体育界中应用比较混乱,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体能"概念论述的分类和总结,并对"体能"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同时规定了"体能"定义的外延,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以便于这一概念在体育科研及其它领域进行科学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 概念 辨析
下载PDF
女性初潮前后骨代谢生化因子与雌激素、瘦体重相关分析
18
作者 何淑敏 赵仁清 陈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骨代谢生化因子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在初潮前后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平均年龄(11.4±0.6)岁的115名小学女生为对象,测量其身高(H)、体重(W)、脂肪含量(FM)、瘦体... 目的:探讨女性骨代谢生化因子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在初潮前后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平均年龄(11.4±0.6)岁的115名小学女生为对象,测量其身高(H)、体重(W)、脂肪含量(FM)、瘦体重含量(LM),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及血清OC、BAP和TRAP。随访获得实验对象的初潮时间,以测量时相距初潮的时间作为自变量,拟合骨代谢生化因子及相关指标的回归曲线方程。采用偏相关方法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潮前呈上升趋势的OC、BAP在初潮时显著下降,而TRAP从初潮前至初潮一直下降。从初潮前至初潮,H与BAP(r=0.22,P=0.001)、OC(r=0.21,P=0.002)和TRAP(r=0.14,P=0.04)显著相关,E2、LM与BAP(E2:r=0.2,P=0.003;LM:r=0.15,P=0.029)、OC(E2:r=0.34,P<0.0001;LM:r=0.30,P<0.0001)也显著相关,与TRAP无明显相关。结果表明:女性初潮时骨代谢速度明显减慢,身高增长与骨代谢密切相关,雌激素和瘦体重含量是骨组织代谢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女孩 骨代谢 肌肉力量 激素
原文传递
早晨和下午运动对体液变化的影响
19
作者 王人卫 赵仁清 +1 位作者 史小才 施祥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4-678,共5页
目的 :观察早晨和下午运动对体液变化的影响。方法 :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 (2 2± 2岁 )参加两次相同的运动强度为心率 14 0次 /分的实验 ,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 1小时 ,之后休息 1小时。第 1次在早晨 5时 ,第 2次在 1周后... 目的 :观察早晨和下午运动对体液变化的影响。方法 :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 (2 2± 2岁 )参加两次相同的运动强度为心率 14 0次 /分的实验 ,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 1小时 ,之后休息 1小时。第 1次在早晨 5时 ,第 2次在 1周后的下午 5时。分别在运动前、中 (第 30分钟 )、后即刻 (第 6 0分钟 )及休息期间的第 30分钟、第 6 0分钟采集血液 ;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休息结束(第 6 0分钟 )采集尿液标本。测定血浆容量的变化 (△PV)、体重的变化 (△W ) ,同时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 (Hct)和血、尿离子及渗透压变化 (OSM) ,以体重减少来估算体液的丢失程度。结果 :运动导致的血浆容量减少早晨比下午明显 (早晨减少 :6 1± 0 9% ;下午减少 4 1± 0 6 % ,P <0 0 5 ) ;运动导致的体重减轻早晨比下午严重 (早晨 :1 0 3± 0 0 4kg ;下午 :0 87± 0 0 2kg ,P <0 0 5 ) ;运动后的尿量排出下午比早晨多 (早晨 :75± 10ml ;下午 :14 9± 14ml ,P <0 0 5 )。这些都反映了进行相同强度的运动机体早晨脱水比下午严重。结论 :(1)在早晨和下午进行相同运动负荷对体液产生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 :早晨运动导致的体液丢失比下午严重。 (2 )从体液和电解质变化的角度来分析 ,由于早晨运动导致脱水较严重 ,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晨 下午 运动 体液变化 影响 男性大学生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原文传递
制定预防骨质疏松运动处方的关键原则与应用
20
作者 田鑫 赵仁清 +3 位作者 彭妍 崔威 周亚兰 林俊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324-3327,共4页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慢性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1]。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密度(BMD)低于健康青年人平均BMD 2.5标准差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致使老年人日常活动受限,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下降,每...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慢性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1]。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密度(BMD)低于健康青年人平均BMD 2.5标准差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致使老年人日常活动受限,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下降,每年在全世界范围造成890万起骨折[2],而骨折又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药物干预可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但对于骨折的其他风险因素却没有作用,如肌肉减少、活动受限、摔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应力传导 运动处方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