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体特异性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1
作者 江天行 刘育鹏 +5 位作者 李阳 宋晓伟 赵仙先 郭志福 史承勇 吴弘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构建一种特异性标记过氧化物酶体的GFP腺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含过氧化物酶体信号肽的GFP序列,PCR法扩增该序列片段,并将其与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连接,然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质粒并测序鉴... 目的构建一种特异性标记过氧化物酶体的GFP腺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含过氧化物酶体信号肽的GFP序列,PCR法扩增该序列片段,并将其与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连接,然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质粒并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Pme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到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PacⅠ酶切线性化后感染293A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得到含过氧化物酶体信号肽的Ad-GFP-Peroxi重组腺病毒颗粒。用腺病毒Ad-GFP-Peroxi和不含过氧化物酶体信号肽的腺病毒Ad-GFP感染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强弱。将用Ad-GFP-Peroxi腺病毒感染的H9C2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组和1%O2浓度培养组,培养24 h后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荧光信号聚集情况分析。结果含过氧化物酶体信号肽的GFP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与不含过氧化物酶体信号肽的腺病毒Ad-GFP相比,含过氧化物酶体信号肽的腺病毒Ad-GFP-Peroxi能够特异性显示大鼠心肌细胞H9C2内过氧化物酶体的分布,且缺氧培养的H9C2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分布出现聚集现象。结论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过氧化物酶体特异性GFP腺病毒,其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有较高的感染效率,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明确显示心肌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腺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 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超声漏诊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并发溶血1例报告
2
作者 陈乾 张莎 +3 位作者 白元 许旭东 赵仙先 秦永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0-53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发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年,劳累后头晕胸闷1年”于2020年8月9日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年前健康体检时心脏超声发现VSD,无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出现头... 1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发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年,劳累后头晕胸闷1年”于2020年8月9日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年前健康体检时心脏超声发现VSD,无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出现头晕、胸闷,休息后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残余分流 溶血 心脏超声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仙先 朱家麟 +3 位作者 张宝仁 郝家骅 刘延玲 朱泉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69-67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E G F)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高胆固醇饲料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V E G F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兔主动脉组织中未见 ...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E G F)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高胆固醇饲料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V E G F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兔主动脉组织中未见 V E G F蛋白阳性表达,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区 V E G 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 V E G F表达增加,并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VEGF
下载PDF
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7
4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王尔松 郑兴 张振远 徐荣良 毛红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1~12(7.6±3.2)岁,体质量12~65(28.6±14.8)kg。经临床体检... 目的:探索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1~12(7.6±3.2)岁,体质量12~65(28.6±14.8)kg。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确诊。用7F输送鞘管经股静脉送入自制双盘状封堵器,封堵后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 d。结果:17例患儿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7(3.9±1.2)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4~10(6.1±1.6)mm,封堵均获成功,10 min后左心室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均显示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不影响主动脉瓣关闭。1例患儿因封堵器到位后心脏超声及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而放弃封堵。17例患儿随访1~10个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心脏导管插入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郑兴 陈少萍 丁继军 曹江 毛红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 ,男 5例 ,女 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4例 ,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PDA合并肺动脉瓣狭...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 ,男 5例 ,女 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4例 ,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1例。ASD合并其他畸形的患者 ,均先治疗其他畸形 ,最后行ASD封堵。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 ,先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最后封堵PDA。结果 :13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治疗成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平均( 13 8 3± 41 4)mmHg下降到术后平均 ( 12 0± 5 6)mmHg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所用ASD封堵器直径为 8~2 4mm。ASD合并PDA 4例 ,PDA最窄径 2~ 5mm ,封堵器直径为 6~ 8mm ;ASD封堵器直径为 8~ 2 8mm。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直径分别为 3 5mm和 5 0mm ,用直径 6mm和 8mm的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 ,所用ASD封堵器的直径为 12mm和 18mm。 1例PDA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用聚乙烯球囊扩张、PDA用 4mm封堵器治疗成功。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 安全性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胡建强 吴弘 丁继军 郑兴 曹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年龄≥ 6 0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0~ 34(2 4 .4± 8.2 )mm ,其中 3例患者为双孔型房间隔缺损。 11例患者合并心房...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年龄≥ 6 0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0~ 34(2 4 .4± 8.2 )mm ,其中 3例患者为双孔型房间隔缺损。 11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均 >0 .5 (0 .5 2~ 0 .70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 )Ⅱ级8例 ,Ⅲ级 9例 ,Ⅳ级 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 ,应用X线透视和经胸心脏超声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术中测肺动脉平均压力 2 1~ 4 7mmHg(1mmHg=0 .133kPa) ,其中肺动脉平均压力 >2 5mmHg者 16例。所有患者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或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4~ 38mm。 3例双孔型缺损 ,2例用 2 8mm和 32mm封堵器一并封堵 ,另 1例用直径 14mm和直径 2 6mm的封堵器封堵成功。所有患者于术后 5~ 7d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 ,无残余分流。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随访 1~ 30个月 ,无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超声检查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张振远 丁继军 边长勇 徐荣良 郑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静脉途径用 Amplatzer和自行研制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 )封堵器封堵婴幼儿 PDA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 1例患儿 ,年龄 1.1~ 6 .0 (3.8± 1.6 )岁 ,体质量 9~ 30 (18.4± 8.2 ) kg,均经临床和心脏超声诊断为 PDA... 目的 :评价经静脉途径用 Amplatzer和自行研制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 )封堵器封堵婴幼儿 PDA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 1例患儿 ,年龄 1.1~ 6 .0 (3.8± 1.6 )岁 ,体质量 9~ 30 (18.4± 8.2 ) kg,均经临床和心脏超声诊断为 PDA。全麻下经股静脉插入 6~ 8F输送鞘管 ,导入 Am platzer(6例 )或自行研制的 PDA封堵器 (15例 ) ,术前、术后测定肺动脉压力 ,术后 3d复查心脏超声。 结果 :2 1例患儿 ,PDA呈漏斗状 15例、管型 6例 ,PDA最窄径 2~ 12 (6 .7± 3.5 ) mm ,选用的封堵器直径为 6~16 m m,全部患儿均通过股静脉途径一次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心脏听诊杂音消失 ,肺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经股静脉途径应用 Amplatzer和自制的 PDA封堵器都能安全地封堵婴幼儿各种类型 PDA,成功率高 ,对动脉的损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动脉导管未闭 心导管插入术 婴幼儿 股静脉 PDA
下载PDF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熊文峰 吴弘 郑兴 胡建强 陈少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同期封堵 膜周部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合并症 VSD 封堵器
下载PDF
心包积液74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仙先 杨田 +2 位作者 秦永文 翟健 庄晓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46-1046,1049,共2页
关键词 心包积液 病因学 X线诊断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造影82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仙先 张宝仁 +4 位作者 朱家麟 郝家骅 陆方林 徐志云 林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2-93,共2页
目的:了解国人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方法:从1994年1月~1996年8月连续对82例年龄45岁以上,拟行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于术前常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61例,... 目的:了解国人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方法:从1994年1月~1996年8月连续对82例年龄45岁以上,拟行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于术前常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61例,二尖瓣脱垂12例,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9例。结果:82例患者中,仅发现2例存在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均为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主动脉病变。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2.4%(2/82),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2%(2/61)。结论:国人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较低,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选择在5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早期二级预防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仙先 黄松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5-969,共5页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是危害最大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增加社会负担。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往往需要脑血管科医师和心内科医师的共同决策。发病后14 d内是早期阶段,此时既是脑卒中再发的高危时段,同时也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时段。...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是危害最大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增加社会负担。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往往需要脑血管科医师和心内科医师的共同决策。发病后14 d内是早期阶段,此时既是脑卒中再发的高危时段,同时也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时段。在这个栓塞与出血均高危的矛盾时期,如何进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并探讨早期二级预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左心耳封堵术 抗凝疗法
原文传递
经导管溶栓治疗房颤电复律术后左锁骨下动脉栓塞一例报告
12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1 位作者 边长勇 郑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32-1232,共1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2年,胸闷、心悸1个月,于2000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22年前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拟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000年9月起无明确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检查示快速房颤,此次入...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2年,胸闷、心悸1个月,于2000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22年前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拟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000年9月起无明确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检查示快速房颤,此次入院拟行房颤同步电复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复律术 左锁骨下动脉栓塞 导管插入术 溶栓疗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床旁心内膜临时起搏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应用
13
作者 赵仙先 张宝仁 +3 位作者 朱家麟 郝家骅 徐志云 梅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14-115,共2页
床旁心内膜临时起搏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应用赵仙先张宝仁朱家麟郝家骅徐志云梅举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严重心动过缓,是一种少见而较严重的并发症。以往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在术中预置心外膜临时起搏电极行心外膜起搏。但异... 床旁心内膜临时起搏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应用赵仙先张宝仁朱家麟郝家骅徐志云梅举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严重心动过缓,是一种少见而较严重的并发症。以往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在术中预置心外膜临时起搏电极行心外膜起搏。但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肌耗氧量并具有潜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
下载PDF
应用高压注射器作冠状动脉造影40例
14
作者 赵仙先 章韵 +5 位作者 张宝仁 朱家麟 张维娥 陆方林 凌宏本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8-88,共1页
应用高压注射器作冠状动脉造影40例赵仙先,章韵,张宝仁,朱家麟,张维娥,陆方林,凌宏本,秦永文自1962年Sone报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来,该项检查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也是某些心脏手术前的必要检查。国内外目前大... 应用高压注射器作冠状动脉造影40例赵仙先,章韵,张宝仁,朱家麟,张维娥,陆方林,凌宏本,秦永文自1962年Sone报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来,该项检查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也是某些心脏手术前的必要检查。国内外目前大多采用手推造影剂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高压注射器
下载PDF
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高血压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仙先 《健康向导》 2014年第B06期20-21,共2页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绝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但我一直对别人讲一个概念,如果你血压控制得好,服药依从性很好,实际上高血压是不影响寿命的。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合理用药 服药依从性 终生服药 血压控制
下载PDF
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哒唑氧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16
作者 赵仙先 章同华 +2 位作者 秦永文 周炳炎 丁鸿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应用我校药学院合成的选择性血栓素含成酶抑制剂哒唑氧苯观察了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结扎前15min静脉注射哒唑氧苯能明显降低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照组11/13,给药组4/13,P<0.01),并缩短室... 应用我校药学院合成的选择性血栓素含成酶抑制剂哒唑氧苯观察了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结扎前15min静脉注射哒唑氧苯能明显降低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照组11/13,给药组4/13,P<0.01),并缩短室速和室颤的持续时间,降低心律失常平均积分(P<0.05)。提示哒唑氧苯对预防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哒唑氧苯 心肌再灌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38
17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3 位作者 吴弘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31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膜周部VSD患者,男144例,女168例,年龄2-65岁,平均(16.44±9.09)岁。超声测量VSD直径2-15 mm,平均(5.08±2.79)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 目的: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31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膜周部VSD患者,男144例,女168例,年龄2-65岁,平均(16.44±9.09)岁。超声测量VSD直径2-15 mm,平均(5.08±2.79)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在超声和X线指导下放置封堵器。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天。出院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312例中302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79%。左心室造影测量的VSD直径2-20 mm,平均(4.96±2.67)mm。封堵器直径为4-20 mm,平均(7.09±3.60)mm。X线透视时间5-60 min,平均(14.92±8.09)min,操作时间30-160 min,平均(55.67±7.25)min。随访1个月至3年期间,未发生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结论:国产VSD封堵器经导管封堵膜部VSD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VSD 疗效评价 心电图 患者 并发症 术后 结论 指导 直径
下载PDF
嵴内型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导管封堵治疗 被引量:24
18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4 位作者 吴弘 王尔松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 ,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 ,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 0mm ,与其相对的边缘为 6mm ,右心室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 4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 ,经 7~ 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 2~ 12mm ,平均(4 .4 5± 1.93)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mm ,平均 (0 .35± 0 .5 )mm。 2 2例IVS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 ,6例SVSD中 4例封堵治疗成功 ,1例合并微量主动脉瓣返流。 2例因缺损大而放弃封堵治疗。未发生其他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 9~ 4 0min ,平均 (14 .1± 5 .2 )min ,操作时间 4 0~ 15 0min ,平均 (5 9.8± 17.8)mm。结论 国产偏心型VSD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和部分SVSD ,近期疗效佳 ,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封堵器 肺动脉瓣 室间隔缺损 VSD 经导管封堵 患者 并发症 腰部 随访观察
下载PDF
自制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4
19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2 位作者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自制双盘形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闭合膜部VSD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VSD患者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 3~ 17mm ,平均 (4 .76± 2 .96 )mm。应用 7~ 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 目的 评价应用自制双盘形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闭合膜部VSD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VSD患者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 3~ 17mm ,平均 (4 .76± 2 .96 )mm。应用 7~ 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为 4~ 2 0mm ,平均(6 .6 8± 2 .76 )mm ,封堵后 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 ,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 5d。出院前 ,术后 1、6个月和 1年定期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96例中 191例患者封堵成功 ,成功率 97.4 %。未成功的 5例中 ,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VSD处 ,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 ,而放弃封堵治疗。 180例术后 15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完全封堵 ,1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少量分流 ,1个月后超声复查 ,8例完全封堵 ,其余 3例仍存在微量分流。并发右房室瓣少量返流 3例。术中并发短暂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 5和 12例 ,2例并发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放置后 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随访期间未恢复。 4例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周后恢复。封堵器放置后脱落 1例 ,经圈套器取出 ,并完成封堵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 4例、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同时成功封堵。X线透视时间 5~ 6 0mi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封堵器 膜部室间隔缺损 VSD 心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下载PDF
自制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4 位作者 徐荣良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毛红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57-85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 (室缺 )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缺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缺患者 ,男、女各 3例 ,年龄 6~ 2 2 (14 .0± 5 .6 )岁 ,均经体检、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确诊。用 7F输送鞘... 目的 :探讨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 (室缺 )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缺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缺患者 ,男、女各 3例 ,年龄 6~ 2 2 (14 .0± 5 .6 )岁 ,均经体检、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确诊。用 7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自制双盘状封堵器 ,封堵后 10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 ,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 5 d。 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 3~ 5 (3.6 7± 0 .82 ) m 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6~ 10 (7.5± 1.38) mm ,6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术后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无残余分流 ,心电监护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经导管闭合 膜部室间隔缺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