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蓝藻“水华”微囊藻毒素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赵以军 王旭 +5 位作者 谢青 程凯 李玉元 吴红艳 甘小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慎池不同季节微囊藻水华的冻触藻浆注射小白鼠,其LD_(50)分别为432mg/kg,313mg/kg.287mg/kg,样品含肝毒素或微囊藻毒素(Mierocystin-LR).毒素用HPLC进行分析制备,得到如下结果:A样、B祥和C样均含Microcystin-LR,此外,A... 慎池不同季节微囊藻水华的冻触藻浆注射小白鼠,其LD_(50)分别为432mg/kg,313mg/kg.287mg/kg,样品含肝毒素或微囊藻毒素(Mierocystin-LR).毒素用HPLC进行分析制备,得到如下结果:A样、B祥和C样均含Microcystin-LR,此外,A样中还含Microcystin-RR,B样含Microcystin-YR,C样含Microcystin-RR和Microcystin-YR,这反映滇池蓝藻水华在不同季节优势种不一样.优势藻的产毒情况有差别,从而引起水质的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以军 程凯 +4 位作者 石正丽 郭亚新 祝海燕 张建红 刘永定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23-927,共5页
分离得到一株裂解织线藻和席藻的噬藻体。对该噬藻体的研究发现:光照条件是感染所必需的,但不依赖于金属离子(如镁离子);裂解织线藻的周期(27℃条件下)为4h,其中潜伏期为3h,最后的1h为裂解期,病毒释放量约200 PFU/细胞,感染过程中,织线... 分离得到一株裂解织线藻和席藻的噬藻体。对该噬藻体的研究发现:光照条件是感染所必需的,但不依赖于金属离子(如镁离子);裂解织线藻的周期(27℃条件下)为4h,其中潜伏期为3h,最后的1h为裂解期,病毒释放量约200 PFU/细胞,感染过程中,织线藻的放氧速率急剧下降,此外还发现:40℃下处理10min,噬藻体保持100%活性;50℃下处理1min,失活率小于25%;50℃下处理10min,失活率为40%;60℃下处理1min,失活率为85%;60℃下处理10min,失活率大于99%,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此病毒为噬菌体形态,头部直径为52um,尾部很短,几乎不可见,该噬藻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基因纽约36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藻体 分离 鉴定 蓝藻病毒 织线藻 席藻 噬菌体形态 显微结构 双链DNA
下载PDF
藻类病毒研究40年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以军 裴达 +1 位作者 石正丽 程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综述了藻类病毒研究40年来的重要发现。前期研究着重于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研究陷于停顿,90年代发现蓝藻病毒在海洋中的重大生态意义后,近年来又掀起藻类病毒研究的热潮.我国在藻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 综述了藻类病毒研究40年来的重要发现。前期研究着重于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研究陷于停顿,90年代发现蓝藻病毒在海洋中的重大生态意义后,近年来又掀起藻类病毒研究的热潮.我国在藻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由于水体的丰富多样,以及"水华"和"赤潮"的严重爆发,我国研究藻类病毒的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病毒 噬藻体 藻病毒 有害藻类水华
下载PDF
有害藻类及其微生物防治的基础──藻菌关系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139
4
作者 赵以军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3-181,共9页
有害藻类及其微生物防治的基础──藻菌关系的研究动态赵以军,刘永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藻类,细菌,病毒,真菌POSSIBLEMICROBIALCONTROLONTHEADVERSEIM... 有害藻类及其微生物防治的基础──藻菌关系的研究动态赵以军,刘永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藻类,细菌,病毒,真菌POSSIBLEMICROBIALCONTROLONTHEADVERSEIMPACTSOFALGAE-CU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植物 有害藻类 微生物防治 水产保护学
下载PDF
滇池微囊藻“水华”藻胆蛋白资源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以军 王旭 程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对从滇池采集的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wesenbergi)水华(惠氏微囊藻的多率达90%以上)和人工养殖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和粗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滇池微囊藻水华中藻胆蛋白的含量占干藻的15.07%... 对从滇池采集的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wesenbergi)水华(惠氏微囊藻的多率达90%以上)和人工养殖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和粗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滇池微囊藻水华中藻胆蛋白的含量占干藻的15.07%,晒干后的螺旋藻其藻胆蛋白含量为8.05%,喷雾干燥的为3.68%;此外,超滤前破细胞的溶液含小白鼠致死的毒素,超滤提取得到的藻胆蛋白结果为阴性,藻胆蛋白的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胆蛋白 微囊藻水华 螺旋藻 蓝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Hela细胞和Vero细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以军 王旭 +4 位作者 黄国锦 夏苇 程凯 甘小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MCYST-LR,MCYST-RR,MCYST-YR稀释后的毒素溶液处理Hela细胞和Vero细胞后得到如下结果:1.3种毒素溶液对培养的Hela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与浓度成正比.致死细胞边缘... MCYST-LR,MCYST-RR,MCYST-YR稀释后的毒素溶液处理Hela细胞和Vero细胞后得到如下结果:1.3种毒素溶液对培养的Hela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与浓度成正比.致死细胞边缘不整齐不规则,细胞呈脱水状态.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变黑无折光性.高浓度毒素溶液(包括MCYST-LR,-RR和-YR3个样品)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完全致死脱落,3个样品间无明显差别;2.毒素对Vero细胞也具一定的抑制和毒性作用,但不如对Hela细胞的作用强烈;3.在相同稀释浓度下,MCYST-YR对Hela细胞的抑制和(或)毒性作用要比MCYST-RR的作用强烈;4.由于毒素溶液的原液浓度低,使用高浓度时因营养问题对细胞较长时间的观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HELA细胞 VERO细胞 毒性效应
下载PDF
真核藻类的病毒和病毒类粒子(VLPs)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以军 石正丽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2期93-102,共10页
真核藻类的病毒和病毒类粒子(VLPs)赵以军石正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VirusesandVirus-likePearticlesofEukar... 真核藻类的病毒和病毒类粒子(VLPs)赵以军石正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VirusesandVirus-likePearticlesofEukaryoticAlgaeZhaoYi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藻类 病毒 病毒类粒子 植物病毒
下载PDF
蓝藻病毒(噬藻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赵以军 石正丽 +1 位作者 黄国锦 王旭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蓝藻(Bulegreenalgae)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一些特征,因此又常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um),相应地,把感染蓝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藻体(Cyanophage)[1~2],这是由于噬藻体与噬... 蓝藻(Bulegreenalgae)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一些特征,因此又常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um),相应地,把感染蓝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藻体(Cyanophage)[1~2],这是由于噬藻体与噬菌体非常相似的缘故。除蓝藻外,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病毒 噬藻体
下载PDF
3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 被引量:73
9
作者 彭超 吴刚 +3 位作者 席宇 夏燕华 张婷 赵以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56,共5页
从武汉市的池塘分离到 3株编号分别为M6,M8和M13的溶藻细菌 ,对这 3株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溶藻专一性和溶藻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6,M8和M13分别属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sp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sp .)和节杆菌属 (Art... 从武汉市的池塘分离到 3株编号分别为M6,M8和M13的溶藻细菌 ,对这 3株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溶藻专一性和溶藻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6,M8和M13分别属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sp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sp .)和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sp .) ;它们分别能溶解鲍氏织线藻、念珠藻、鱼腥藻、坑形席藻、铜绿微囊藻、鞘丝藻等多种蓝藻 ,并且它们的液体溶藻现象较固体溶藻现象明显 ;3株溶藻细菌培养液的过滤液仍有溶藻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鉴定 溶藻效应 溶藻细菌 蓝藻 节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葡萄球菌属 藻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光合及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46
10
作者 张玮 林一群 +2 位作者 郭定芳 付君君 赵以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8-322,共5页
对一株从野外分离得到的铜绿微囊藻产毒株进行分批培养,在不同的氮磷条件下研究其生长、光合荧光及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磷酸盐浓度不变时,铵氮浓度的改变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叶绿素a(Chl.a)含量在铵氮浓度为1.83—18... 对一株从野外分离得到的铜绿微囊藻产毒株进行分批培养,在不同的氮磷条件下研究其生长、光合荧光及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磷酸盐浓度不变时,铵氮浓度的改变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叶绿素a(Chl.a)含量在铵氮浓度为1.83—18.3mg/L时明显较大;微囊藻毒素(包括MC-LR和MC-RR)的含量在铵氮浓度为1.83mg/L时达到最大;当铵氮浓度为0—1.83mg/L时,随着铵氮浓度升高,可变荧光FV和MC的产量均增大,同时MC异构体的种类增多;铵氮浓度过大对M.aeruginosa的生长、生理和产毒均有抑制作用。在另一组实验中,即铵氮浓度不变而正磷酸盐浓度增大时,Chl.a含量呈总体下降的趋势,并且与FV/F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97),MC(MC-LR和MC-RR)的含量在正磷酸盐浓度小于0.56mg/L时明显升高,MC-LR与FV/F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铵氮、正磷酸盐 生长 叶绿素荧光 微囊藻毒素
下载PDF
一株淡水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席宇 吴刚 +7 位作者 张勇 周琴 裴达 张华 严锐 杜曼丽 淑平 赵以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从武汉市东湖附近一个发生水华现象的池塘中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编号为M14,在液体培养基中对鱼腥藻(AnabaenaPCC7120)、鱼腥藻(Anabaenasp.595)、鲍氏织线藻(PlectonemaboryanumIU594)、坑形席藻(PhormidiumfoveolarumIU427)、伪枝藻(Sc... 从武汉市东湖附近一个发生水华现象的池塘中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编号为M14,在液体培养基中对鱼腥藻(AnabaenaPCC7120)、鱼腥藻(Anabaenasp.595)、鲍氏织线藻(PlectonemaboryanumIU594)、坑形席藻(PhormidiumfoveolarumIU427)、伪枝藻(ScytonemahofmanniIU1581)、念珠藻(Nostocsp.96)等丝状蓝藻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经过多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初步鉴定为一株欧文氏菌(Erwinia.sp.).细菌培养物的滤液对宿主蓝藻仍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这表明菌株M14是通过分泌细胞外物质的方式进行溶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分离 宿主范围 作用方式 水华 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治理 环境微生物学 蓝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敏 程凯 +4 位作者 孟博 卢蒙 张兴宇 宋维芬 赵以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2-325,共4页
通过对一小型水体中衣藻水华发生全过程的研究 ,获得几种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相关数据 .此次水华的发生期为 2 0 0 0年 2月至 3月 ,水温的变化范围在 8~ 2 0℃之间 .观测发现 ,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是影响水华发生的主要因素 :... 通过对一小型水体中衣藻水华发生全过程的研究 ,获得几种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相关数据 .此次水华的发生期为 2 0 0 0年 2月至 3月 ,水温的变化范围在 8~ 2 0℃之间 .观测发现 ,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是影响水华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中有效氮磷的比值为 1 7,这有可能就是导致水华中优势藻为衣藻的决定因素 ,并且当正磷酸盐浓度随着水华的不断发生而降至 0 .0 65 mg/L时 ,衣藻的生长就受到了限制 .此外我们还发现水华的消退与水体中细菌、浮萍、浮游动物等生物因素的作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衣藻 氮磷比 环境因子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溶藻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96
13
作者 吴刚 席宇 赵以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6,共4页
最近 10a来 ,新的溶藻细菌的不断分离和发现 ,丰富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也为水华和赤潮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生物对策。笔者概述了溶藻细菌的最新研究成果 。
关键词 溶藻细胞 水华 赤潮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淡水噬藻体及其他溶藻因子的分布与感染力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亚新 程凯 +4 位作者 赵以军 王娟 王春艳 石正丽 刘永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研究了不同时空条件下噬藻体的分布与效力的变化.2001年8~11月共采集了18个水样,对14种藻进行直接感染,从其中的5个水样中分离到了噬藻体(蓝藻病毒),它们主要来源于降温以前富营养化池塘的水样,同时分离得到了4株溶藻细菌.在接受直接感... 研究了不同时空条件下噬藻体的分布与效力的变化.2001年8~11月共采集了18个水样,对14种藻进行直接感染,从其中的5个水样中分离到了噬藻体(蓝藻病毒),它们主要来源于降温以前富营养化池塘的水样,同时分离得到了4株溶藻细菌.在接受直接感染的14种藻中,聚球藻、组囊藻、微囊藻、织线藻、鱼腥藻7120、衣藻及小球藻为敏感种类,而螺旋藻、念珠藻、鞘丝藻、颤藻、鱼腥藻595、鱼腥藻1444、栅藻则为不敏感种类,敏感种类中织线藻受到噬藻体的感染,聚球藻、微囊藻和织线藻受到溶藻细菌的溶解.从富营养化的池塘采集的水样溶藻能力最强,其次为清水(自来水源)池塘,而大中型湖泊与河流水样的溶藻效果最差.随着温度的降低,水样的感染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藻体 溶藻因子 生态分布 感染效力
下载PDF
我国产毒微囊藻的新发现──惠氏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何家菀 李络平 +2 位作者 俞家禄 赵以军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194,共3页
我国产毒微囊藻的新发现──惠氏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何家菀,李络平,俞家禄,赵以军,刘永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惠氏微囊藻,形态特征,毒性PRELIMINARYSTUDIESONACH... 我国产毒微囊藻的新发现──惠氏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何家菀,李络平,俞家禄,赵以军,刘永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惠氏微囊藻,形态特征,毒性PRELIMINARYSTUDIESONACHINESENEWRECORDOF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惠氏微囊藻 形态特征 毒性
下载PDF
水华和赤潮的毒素及其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许敏 赵以军 程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6-384,共9页
本文介绍了水华和赤潮藻类各种毒素的类型及特点 ,对近年来毒素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 ,MCYST ,MC)和麻痹性贝毒 (Paralyticshellfishpoisoning ,PSP)的提取。
关键词 藻类毒素 水华 赤潮 微量藻毒素 麻痹性贝毒
下载PDF
pH值及黏土密度对壳聚糖改性絮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向斯 刘世昌 +1 位作者 赵以军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0-1525,共6页
研究了不同p H值的改性絮凝剂对不同p H值铜绿微囊藻的絮凝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对于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DS,还是对于野外发生的铜绿微囊藻水华,藻液絮凝后的终点p H值均为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伴随藻液p H值的逐步升高,需要... 研究了不同p H值的改性絮凝剂对不同p H值铜绿微囊藻的絮凝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对于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DS,还是对于野外发生的铜绿微囊藻水华,藻液絮凝后的终点p H值均为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伴随藻液p H值的逐步升高,需要同步调低絮凝剂的p H值并使终点p H值为7.0~7.3才最有利于形成絮凝体;对于高浮力的野生蓝藻水华,需要提高絮凝剂中黏土的密度才能使絮凝体有效沉降.上述结果说明,在使用壳聚糖改性絮凝剂控制铜绿微囊藻水华时,应根据水体p H值及藻生物量而调整絮凝剂配方,且应优先选择在水体p H值和藻生物量较低时进行控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絮凝剂 p H值
下载PDF
微生物与植物在河道模型中的黑臭水治理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琨 王慧玲 +4 位作者 孙小磊 梁佳茹 赵以军 许敏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29,共4页
针对我国河道黑臭现象严重的现实问题,为了给黑臭河道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试验在大型自然河道模型中,比较了2种微生物菌株(投加剂量为:光合细菌P9,8.0×105个/mL;根际杆菌No.2,2.0×104个/mL)和3种水生植物(投加剂量... 针对我国河道黑臭现象严重的现实问题,为了给黑臭河道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试验在大型自然河道模型中,比较了2种微生物菌株(投加剂量为:光合细菌P9,8.0×105个/mL;根际杆菌No.2,2.0×104个/mL)和3种水生植物(投加剂量为美人蕉30棵,水葫芦40棵及浮萍2 m2)对30 t流动的模拟黑臭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微生物和联合使用微生物及水生植物均能取得相似的结果,至第8天时,COD、黑度、臭度的去除率均超过55%,BOD的去除率超过40%,氨氮的去除率超过30%,溶解氧提高至超过3.5 mg/L。上述结果说明,相对于水生植物而言,微生物处理黑臭水效果更为明显:微生物菌株能够通过加速黑臭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从而提高溶解氧浓度,并大幅度改善水体黑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 河道模型 微生物
原文传递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诱导蓝藻形成液泡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红艳 赵以军 +2 位作者 郭厚良 张婷 郭文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鱼腥藻 5 95 (Anabaenasp 5 95 )、织线藻 2 4 6 (Plectonemaboryanum 2 4 6 )和伪枝藻2 4 8(Scynetonemahofmanni 2 4 8)在两种重金属汞、镉和两种微量元素铜、锌诱导下 ,藻丝细胞均能发生膨大、液泡化现象。不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对 3... 鱼腥藻 5 95 (Anabaenasp 5 95 )、织线藻 2 4 6 (Plectonemaboryanum 2 4 6 )和伪枝藻2 4 8(Scynetonemahofmanni 2 4 8)在两种重金属汞、镉和两种微量元素铜、锌诱导下 ,藻丝细胞均能发生膨大、液泡化现象。不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对 3种蓝藻液泡化诱导作用强弱程度不同。汞的诱导作用明显强于镉、铜和锌 ,0 1μmol/L汞可诱导 3种蓝藻发生液泡化。采用压片法均观察到诱导形成的液泡 ,液泡在相差显微镜下显示为圆球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重金属 微量元素 液泡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分离溶藻细菌方法的初探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吕伟英 赵以军 +3 位作者 周瑞 吴广涛 胡蝶 吴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传统的细菌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毒性作用。会大大影响溶藻细菌的筛选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基本培养基各成分对铜绿微囊藻DS的作用研究发现,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成分对藻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当培... 传统的细菌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毒性作用。会大大影响溶藻细菌的筛选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基本培养基各成分对铜绿微囊藻DS的作用研究发现,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成分对藻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在0.1~0.4g/L时,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当用柠檬酸三钠取代葡萄糖后,铜绿微囊藻在改良后的培养基中生长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改良的培养基富集水样中的溶藻微生物,并用此培养液直接感染宿主藻,一周内即可初步快速检测是否含有溶藻细菌。此种方法既排除了培养基的干扰因素,又迅速增加了溶藻细菌的生物量,并可大量收集细菌分泌的胞外物质,为溶藻细菌尤其以分泌物质溶藻的细菌的初步筛选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微囊藻 葡萄糖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