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1
作者 卢诗雨 温思思 +3 位作者 杭群莺 祁依佳 朱振洪 赵伟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35-842,851,共9页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翻译延伸因子-1a(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a,TEF-1a)和微管蛋白基因(tubulin gene,TUB)并双向测序,经DNAMAN 9.0软件拼接后利用基本局部对齐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进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真菌种类,采用菌饼接种寄主植物和组培苗的柯赫氏法检测致病性,以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室内筛选病原真菌的有效杀菌剂。[结果]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1种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分离物的ITS、TEF-1a和TUB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Diaporthe eres(无性型为Phomopsis oblonga,P.oblong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73%和96.95%(登录号:LC342971、MW804672、MT561360)。在间座壳属中,分离物与P.oblonga的亲缘关系最近。该菌株接种浙贝母植株和组培苗后诱发浙贝母叶斑病。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异菌脲、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咪鲜胺对该真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分别为0.174、0.084、1.092、0.041、0.619和0.004μg·mL^(-1);6种杀菌剂对P.oblonga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咯菌腈和异菌脲。[结论]本研究证实,P.oblonga是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是防治浙贝母叶斑病的有效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叶斑病 分子鉴定 病原真菌 Phomopsis oblonga 杀菌剂筛选 咪鲜胺
下载PDF
弹尾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捕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伟春 王光华 +1 位作者 程家安 陈正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694-3700,共7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针对弹尾虫的单克隆抗体2F10。该抗体的效价为1.024×108,只与灰橄榄长角跳虫、球角跳虫和钩圆跳虫等弹尾虫发生强烈反应而不与稻田常见的其它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建立了2F10、HRP-2F10和...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针对弹尾虫的单克隆抗体2F10。该抗体的效价为1.024×108,只与灰橄榄长角跳虫、球角跳虫和钩圆跳虫等弹尾虫发生强烈反应而不与稻田常见的其它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建立了2F10、HRP-2F10和蜘蛛样品分别稀释4000倍(34.193ng/L)、1500倍(2.4624ng/L)和50倍(50ml/individual)的抗体夹心ELISA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稻田常见蜘蛛对弹尾虫的捕食作用。其检测灵敏度为1/2头灰橄榄长角跳虫(4.49μg),拟环纹豹蛛捕食1头灰橄榄长角跳虫成虫后,在25℃下猎物的可测定时间为4.5h。应用该检测系统研究了不同稻区常见蜘蛛对2F10的阳性反应率。其中狡蛛、拟环纹豹蛛、纵条蝇狮和纵条蝇虎的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食虫瘤胸蛛、八斑球腹蛛和锥腹肖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尾虫 蜘蛛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捕食作用
下载PDF
褐飞虱抗原检测最佳ELISA条件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伟春 程家安 陈正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9-634,共6页
应用褐飞虱单克隆抗体3B2和4B8比较了直接、间接和多种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当拟环纹豹蛛稀释512倍(含拟环纹豹蛛0.04mg/mL)时,直接和间接ELISA的OD值比阳性对照仍降低5%以上.而当捕食者稀释100倍时,对同种单抗、异种单抗和两种... 应用褐飞虱单克隆抗体3B2和4B8比较了直接、间接和多种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当拟环纹豹蛛稀释512倍(含拟环纹豹蛛0.04mg/mL)时,直接和间接ELISA的OD值比阳性对照仍降低5%以上.而当捕食者稀释100倍时,对同种单抗、异种单抗和两种单抗混合夹心ELISA检测OD值的影响均小于5%.在加入100倍豹蛛稀释液时,3种抗体夹心ELISA检测灵敏度均为16.90ng/mL(1/17509头褐飞虱雌成虫),直接和间接ELISA分别为:67.59ng/mL(1/4378头)和135.18ng/mL(1/2189头).建立了4B8稀释1000倍(28.13μg/mL),捕食者匀浆液定容至1mL/头后再稀释100倍,HRP-4B8稀释4000倍(1.04μg/mL)的夹心ELISA用于检测捕食者肠道中的褐飞虱抗原.在此系统下,检测灵敏度为每头拟环纹豹蛛含1.69μg猎物蛋白(1/175头褐飞虱雌成虫),非目标抗原的影响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抗原检测 ELISA条件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 灵敏度 非目标抗原
下载PDF
湖州铁线莲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伟春 李莉 +1 位作者 沈贵芳 郭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湖州铁线莲粗多糖(CHTP)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CHTP;采用MTT法测定CHTP及经纯化后多糖(CHTPII-1)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 [目的]分离纯化湖州铁线莲粗多糖(CHTP)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CHTP;采用MTT法测定CHTP及经纯化后多糖(CHTPII-1)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等三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多糖组分CHT-PII-1;在CHTP浓度为250~1000mg.L-1或CHTPII-1浓度为125~500mg.L-1的检测范围内,CHTP和CHTPII-1对HepG2、MGC8-03和K562三种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除了MGC8-03细胞62.5mg.L-1 CHTPII-1处理组和K562细胞125mg.L-1 CHTP处理组的MTT检测OD值与阴性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的MTT检测OD值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CHTP和CHTPII-1对HepG2、MGC8-03和K562等三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率与多糖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州铁线莲 分离纯化 多糖 体外抗肿瘤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评价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伟春 程家安 张文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2,共5页
应用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 4 B8研究了 1999年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汕优 6 3单季晚稻田中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采用盘拍法的调查结果表明 ,褐飞虱、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高峰期均在水稻生长后期 (9月中旬 ) ,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 应用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 4 B8研究了 1999年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汕优 6 3单季晚稻田中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采用盘拍法的调查结果表明 ,褐飞虱、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高峰期均在水稻生长后期 (9月中旬 ) ,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12 6头 /丛和 1.83头 /丛。对每次捕获的每头拟环纹豹蛛样品的抗体夹心 EL ISA检测结果表明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单克隆抗体的阳性反应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及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占有量显著相关。定量评估结果表明 ,在此密度条件下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最大捕食率仅为 2 .2 8%。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平均捕食量、总捕食量和捕食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显著相关。总捕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拟环纹豹蛛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捕食作用
下载PDF
非教学因素对高校学生评教的影响及其启示——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伟春 徐云飞 +2 位作者 吴昊 刘文洪 来丽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分析非教学因素对高校学评教结果的影响,为优化学评教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统计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个学期、6个课程类别... [目的]分析非教学因素对高校学评教结果的影响,为优化学评教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统计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个学期、6个课程类别、36门课程、46名教师、4个年级学生的学评教数据,阐述教师背景(年龄、性别、职称)、课程性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和学生属性(年级、计分人数、有效计分率)等非教学因素对学评教的影响。[结果]不同教师的学评教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不同课程类别间,专业课和公选课的学评教得分显著高于学科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不同课程间学评教得分差异显著。学评教得分随着学生年级升高而呈三级阶梯状显著升高。教师的年龄、性别和职称以及学生的计分人数及有效计分率对学评教无显著影响。[结论]影响学评教的主要非教学因素为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和学生年级。对学评教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与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教 课堂教学 教师背景 课程性质 学生属性
下载PDF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伟春 娄永根 +1 位作者 程家安 祝增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9-638,共10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 ,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 1 1和协优 930 8上 ,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 ;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 930 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存在互利关系 ,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若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种内密度效应 种间互作效应 水稻害虫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区实验兔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伟春 徐孝平 +3 位作者 李莉 王德军 喻琦 陈民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06-513,共8页
目的研究浙江省不同产地实验兔血液蛋白的多态性,了解各地实验兔的遗传背景,指导优良品系的选育。方法选择兰溪、农科院、上虞和余姚等地生产的实验兔的11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基因频率、Hardy-weinb... 目的研究浙江省不同产地实验兔血液蛋白的多态性,了解各地实验兔的遗传背景,指导优良品系的选育。方法选择兰溪、农科院、上虞和余姚等地生产的实验兔的11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基因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变异程度和遗传相似性。结果 Pr、Ptf、Hbα、Hbβ和Alb在所有实验兔中表现为单态,其余蛋白位点呈多态。各蛋白位点的变异程度Prt1>Sag>Tf1>Po>Tf2>Prt2。各地实验兔蛋白位点平均杂合度为兰溪>农科院>上虞>余姚。农科院与余姚实验兔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上虞与兰溪实验兔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938和0.7687。结论血液蛋白多态性反映了浙江省不同地区生产的实验兔的遗传背景,为实验兔的选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蛋白多态性 基因频率 杂合度 遗传距离
下载PDF
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昕禹 袁淑贤 +2 位作者 张熙悦 祁依佳 赵伟春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9期163-165,共3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贝母的大规模种植和实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贝母有性繁殖成活率低、鳞茎繁殖种质易退化和病害累积等一系列问题。综述了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种类、激素组合、环境条件、外植体处理、种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贝母的大规模种植和实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贝母有性繁殖成活率低、鳞茎繁殖种质易退化和病害累积等一系列问题。综述了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种类、激素组合、环境条件、外植体处理、种质保存等的研究进展,为优化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工艺条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伟春 程家安 《科技通报》 2000年第z1期26-32,共7页
单克隆抗体因具有高度均质性、高度特异性、不易发生交叉反应等特点,从而被作为生物探针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多个研究领域。概述了单克隆抗体在害虫综合治理的害虫分类鉴定、害虫检疫、害虫天敌研究和农药残留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现... 单克隆抗体因具有高度均质性、高度特异性、不易发生交叉反应等特点,从而被作为生物探针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多个研究领域。概述了单克隆抗体在害虫综合治理的害虫分类鉴定、害虫检疫、害虫天敌研究和农药残留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在昆虫学研究中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害虫综合治理
下载PDF
浅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伟春 余勤 +1 位作者 郭莹 刘文洪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17期122-123,共2页
本文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等构成教学模式的五大要素着手,阐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并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赵伟春 余勤 +4 位作者 万海同 陈京 郭莹 刘文洪 朱振洪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35期96-97,共2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然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够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理想的教学模式之一是研究...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然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够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理想的教学模式之一是研究性学习。本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下载PDF
WHBE兔遗传特异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民利 赵伟春 +2 位作者 应华忠 王德军 徐孝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498,共6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进行了遗传分析.用1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选用其中8个引物扩增的条带进行遗传分析,共检测到107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32条,占29.9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进行了遗传分析.用1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选用其中8个引物扩增的条带进行遗传分析,共检测到107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32条,占29.91%,反映了家兔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7948.其中4个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品系共同的DNA条带,也可扩增出不同品系的特征条带,表明WHBE兔与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遗传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应用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家兔不同品系间以及同一品系不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BE兔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 遗传差异
下载PDF
腹水草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贵芳 郭伟 +2 位作者 赵伟春 党海洋 李学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研究腹水草水提液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以及腹水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0.18%雷尼替丁混悬液[0.027g/(kg... 目的研究腹水草水提液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以及腹水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0.18%雷尼替丁混悬液[0.027g/(kg·d)]灌胃;腹水草各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腹水草水提液[2.8、1.4、0.7g/(kg·d)]灌胃,每天1次,连续14天。于最后1次灌胃后,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模。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检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含量。结果腹水草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1),且腹水草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P<0.01);腹水草高剂量组的溃疡抑制率最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组织MDA、NO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以及组织EGF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腹水草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血清和组织MDA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组织NO下降,血清SOD活性升高,组织EGF含量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腹水草水提液具有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减少自由基生成、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控机体中NO和EGF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草 胃溃疡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胃黏膜损伤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沈贵芳 赵伟春 张文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3期257-260,共4页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关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1910年Schwartz提出"无酸无溃疡"学说,后来有消化学说、天平学说、炎症学说[1]、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学说[2]等,
关键词 胃溃疡 胃黏膜 攻击因子 防御因子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光华 赵伟春 程家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93-1303,共11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一种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体外DNA分子PCR复制过程中每个循环的扩增产物,从而实现对DNA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具有准确、快速、灵敏、特异...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一种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体外DNA分子PCR复制过程中每个循环的扩增产物,从而实现对DNA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具有准确、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在动植物基因工程、动植物检疫、微生物鉴定与分类、食品安全检测和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近年来新的荧光探针的原理、类型进行了评述,并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探针 昆虫学
原文传递
腹水草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及其对NO、iNOS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杜勇 赵伟春 +2 位作者 沈文文 王洁 叶洪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观察腹水草水提液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效果,以及对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腹水草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腹水草水提液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效果,以及对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腹水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而雷尼替丁组则给予0.18%雷尼替丁混悬液灌胃(0.027g·kg-1·d-1);腹水草各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腹水草水提液灌胃(浓度分别为2.8、1.4、0.7 g·kg-1·d-1),每天1次,连续14d。于最后1次灌胃1h后,采用无水乙醇造模1h。然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夹心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不同剂量腹水草水提液对NO含量、iNOS活力,VEGF蛋白,iNOS、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腹水草水提液可以显著的抑制溃疡的发生。腹水草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给药组的溃疡抑制率分别为90.83%、70.26%、45.93%。与模型组相比,腹水草高剂量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NO含量显著提高(P<0.01),腹水草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iNOS活力和iNOS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1),而对于VEGF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水草水提液具有显著地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胃组织中NO含量,iNOS活力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草 胃溃疡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下"基因工程实验"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践
18
作者 赵伟春 《海外文摘》 2018年第19期71-73,共3页
基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CDIO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变革和评价体系完善等构建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改革提升... 基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CDIO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变革和评价体系完善等构建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改革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为其他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教学理念 基因工程实验 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 协作精神
下载PDF
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基础生物学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振洪 余勤 +1 位作者 赵伟春 宋忠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建立"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在基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以问题意识养成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和课后探究。[结果]将平... [目的]建立"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在基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以问题意识养成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和课后探究。[结果]将平面单向传递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结论]建立了"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生物学 问题意识 互动式教学 课堂
下载PDF
三叶草斑潜蝇DNA条形码鉴定和ELISA检测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伟 赵伟春 +2 位作者 徐阳 金艳婷 祝丽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以COI和ITS1序列为条形码和间接ELISA方法鉴定三叶草斑潜蝇的可行性。[方法]①提取实验室饲养的三叶草斑潜蝇基因组DNA,扩增了三叶草斑潜蝇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和内转录第一间隔区(ITS1)序列,经测序、拼接后,与Genbank... [目的]探讨以COI和ITS1序列为条形码和间接ELISA方法鉴定三叶草斑潜蝇的可行性。[方法]①提取实验室饲养的三叶草斑潜蝇基因组DNA,扩增了三叶草斑潜蝇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和内转录第一间隔区(ITS1)序列,经测序、拼接后,与Genbank中三叶草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及豌豆彩潜蝇的COI及ITS1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遗传分析。②基于本实验室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了三叶草斑潜蝇单克隆抗体与南美斑潜蝇及豌豆彩潜蝇的幼虫、蛹和成虫的交叉反应情况。[结果]①COI和ITS1序列均可以将三叶草斑潜蝇同其它3种近缘种区分开。对于COI序列,三叶草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相似度为68%,亲缘关系最近;对于ITS1序列,三叶草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相似度为88.5%,亲缘关系最近。②间接ELISA检测只有三叶草斑潜蝇呈阳性反应,与南美斑潜蝇及豌豆彩潜蝇幼虫、蛹和成虫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以COI或ITS1序列为条形码的DNA鉴定法和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ELISA检测均可区分三叶草斑潜蝇与其它3种近缘种。其中COI序列作为条形码鉴定可信度优于ITS1序列,ELISA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更适于田间大量样品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斑潜蝇 DNA条形码 ELISA ITS1序列 COI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