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理论视阈下中国传统体育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1
作者 赵健欣 马嵘 《武术研究》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文章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国传统体育与跨学科主题学习两项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明晰二者共生协同育人的价值,并从管理、实施两个层面厘清二者共生面临... 文章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国传统体育与跨学科主题学习两项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明晰二者共生协同育人的价值,并从管理、实施两个层面厘清二者共生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二者实现良性共生应从两个层面着手。管理层面:各省市县级教育局应完善顶层设计,学校应成立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共同体,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体系;实施层面:转变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认识,积极与校外各机构相联,寻求其他学科教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体育 跨学科主题学习 共生理论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四川民族学院教职工周末体育现状调查
2
作者 赵健欣 宋友林 《新西部》 2020年第15期32-33,共2页
文章分析了四川民族学院教职工周末体育锻炼开展的调查数据问卷,发现学校教职工的整体年龄结构倾向于年轻化;时间段主要集中于7:00-11:00,持续时间以0.5-1小时为主,每月以4-8次为主;基本都是在学校内进行体育锻炼;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项... 文章分析了四川民族学院教职工周末体育锻炼开展的调查数据问卷,发现学校教职工的整体年龄结构倾向于年轻化;时间段主要集中于7:00-11:00,持续时间以0.5-1小时为主,每月以4-8次为主;基本都是在学校内进行体育锻炼;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项目,排在前三的是跑(散)步、跳绳、爬山等户外活动;主要动机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也受家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学院 教职工 周末体育
下载PDF
上海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俭芳 郁花 赵健欣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 :分析健康促进干预对高新技术企业职业人群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3—2015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家高新技术研究所400名员工,进行一系列健康促进干预活动。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估参与者干预前后各... 目的 :分析健康促进干预对高新技术企业职业人群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3—2015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家高新技术研究所400名员工,进行一系列健康促进干预活动。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估参与者干预前后各项健康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员工心理健康评分[(14.13±5.80)分]较干预前[(13.15±5.93)]上升,部分工作相关影响因素和健康行为也有所改善(P<0.05)。结论 :健康促进干预效果显著,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实施常规干预措施的同时须注重心理健康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 高新技术企业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麦积山洗涤了我的心
4
作者 赵健欣 《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版)》 2011年第4期31-32,共2页
我坐在窗边静静地享受柔和的微风。来到甘肃这几天,我就感受到甘肃的夏风很醉人。晚上七点多了,太阳还依依不舍地徘徊在天边,灿烂的光撒在我脸上,也撒在我的心湖。
关键词 麦积山 洗涤 甘肃
原文传递
不同工作类型员工的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
5
作者 周俭芳 任雪雷 +1 位作者 郁花 赵健欣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了解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分析健康危险因素,通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和终末的调查结果,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针对不同工作类型员工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2家高科技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先后进行... 目的了解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分析健康危险因素,通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和终末的调查结果,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针对不同工作类型员工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2家高科技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先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1家研究所为干预组,另一家研究所为对照组。对干预组人群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2012年的基线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 022份,2014年的终末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113份。结果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干预组的生产类员工心理健康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工作相关影响因素和健康行为方面也有所改善(P<0.05);干预组的非生产类员工,健康自评和心理健康的改善比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工作相关影响因素和健康行为方面未见明显改善。对于对照组的生产类员工,健康自评和心理健康未见明显改善,工作相关影响因素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健康行为方面未见改善;对于对照组的非生产类员工,健康自评、心理健康、工作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产类员工和非生产类员工的干预效果不同,应针对员工特点,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研究所 不同工作类型 健康促进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