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成像技术减除^(125)I粒子植入术后体内伪影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兴圣 张洪伟 +7 位作者 李丽新 刘金刚 周茂义 岳奎涛 邵伟光 沈婷婷 张帅 曹会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44-2348,共5页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和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ARs)在减少金属粒子伪影的价值。方法选择19例腹部植入125I粒子的患者,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进行GSI扫描。获得140kVp混合能量图像;GSI在60~110keV(间距10keV)重建6种单能量...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和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ARs)在减少金属粒子伪影的价值。方法选择19例腹部植入125I粒子的患者,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进行GSI扫描。获得140kVp混合能量图像;GSI在60~110keV(间距10keV)重建6种单能量图像及对应的MARs能谱图像。由3名放射医师主观评价3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并计算125I粒子邻近病变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噪声值及伪影指数(AI)。结果①70keV图像质量明显高于混合能量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1);②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70keV图像的125I粒子邻近组织CNR最佳(0.81±0.20),且主观评分最高(2.79±0.21);80keV图像的AI最低71.78±20.70;110keV图像中伪影长度最小[(2.67±1.24)mm];③MARs能谱图像中高密度金属伪影减少,125I粒子不同程度被消除并产生低密度伪影。110keV图像中金属伪影的长度小于混合能量图像及MARs能谱图像(t=3.42、3.97,P均<0.05);MARs能谱图像与混合能量及70keV图像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4.05,P均<0.01)。结论 GSI技术能有效减少CT图像中125I粒子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改善125I粒子植入术后邻近组织的显示情况。MARs技术不能有效消除放射性粒子产生的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碘放射性同位素 伪影
下载PDF
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兴圣 陈俊香 周茂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6期508-511,共4页
介绍了肝癌TACE的发展历史 ,以及治疗时临床疗效的提高 ,化疗药物的作用及用量 ,伴有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时的处理 ,治疗后肝功能、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放射学 介入性 肝动脉栓塞
下载PDF
胰腺VIP瘤一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兴圣 周茂义 窦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胰腺VIP瘤 B超 诊断
下载PDF
双肾多发巨大少脂肪错构瘤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兴圣 杨春波 周茂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肿瘤 CT 诊断 少脂肪错构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兴圣 周茂义 +2 位作者 杨春波 邢美芬 李丽新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 回顾分析 14例经CTA及临床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方法 本组 14例 ,其中外伤 11例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0例 ,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 4例。结果 主要CT表现①眼球突出 ,②眼上静脉扩张 ,③海绵窦扩大 ,④眼外肌增厚 ,... 目的 回顾分析 14例经CTA及临床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方法 本组 14例 ,其中外伤 11例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0例 ,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 4例。结果 主要CT表现①眼球突出 ,②眼上静脉扩张 ,③海绵窦扩大 ,④眼外肌增厚 ,⑤眶尖软组织肿胀。结论 对突眼病人进行CT扫描发现上述表现时可考虑颈动脉海绵窦瘘 ,CTA可明确瘘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动静脉瘘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肾膨结线虫病的CT表现一例
6
作者 赵兴圣 周茂义 +3 位作者 刘静 李丽新 杨春波 刘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肾膨结线虫病 CT B超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结核性输尿管全程钙化1例
7
作者 赵兴圣 杨春波 周茂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1-31,34,共2页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诊断 输尿管 结核性钙化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测定成人甲状腺碘浓度 被引量:27
8
作者 邵伟光 周茂义 +7 位作者 刘典美 李丽新 刘金刚 赵兴圣 张东雯 岳奎涛 张帅 曹会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89-2392,共4页
目的利用能谱CT能谱成像测量成人甲状腺碘浓度的正常值及甲状腺与周边组织碘比值。方法采用能谱CT对226例疑颈部或颈椎疾病患者进行能谱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将所有患者分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利用GSI Viewer浏... 目的利用能谱CT能谱成像测量成人甲状腺碘浓度的正常值及甲状腺与周边组织碘比值。方法采用能谱CT对226例疑颈部或颈椎疾病患者进行能谱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将所有患者分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利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取得甲状腺组织的最佳对比噪声比对应的单能量值,在碘基图上测量双侧甲状腺、胸锁乳突肌的碘浓度并其求比值。结果甲状腺左、右叶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男性、女性甲状腺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40~60岁与>6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0.32,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2、5.42,P均<0.01)。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比值为96.63±33.24。结论宝石CT能谱成像可以准确测量甲状腺碘浓度,取得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的比值,可用来评估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下载PDF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研究(附69例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4 位作者 魏道芹 曹贵文 邢美芬 赵兴圣 刘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直径小于 3cm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CT表现 ,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 3cm的SPN 6 9例。结果 :良性结节 15例 ,恶性结节 5 4例 ;良性结节CT表现为... 目的 :探讨直径小于 3cm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CT表现 ,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 3cm的SPN 6 9例。结果 :良性结节 15例 ,恶性结节 5 4例 ;良性结节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 ,分叶少而浅 ,结节内钙化多见 ,边缘多数有长毛刺 ;恶性结节形态多不规则 ,分叶多且深 ,周围以短细毛刺常见 ,胸膜凹陷征、其内空泡征、血管截断或聚集征较常见。结论 :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的最佳R-R时相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立峰 周茂义 +8 位作者 杨丽 张东雯 李丽新 刘静 赵兴圣 杨春波 岳奎涛 邵伟光 万绪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相位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使用Philips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冠状动脉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 目的探讨重建相位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使用Philips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冠状动脉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组等。分析不同R-R时相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右冠状动脉近段、远段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段的最佳重建时相是70%~75%,右冠状动脉中段、后降支及左回旋支远段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0%~75%或35%~40%。结论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R-R时相重建冠状动脉可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 图像质量
下载PDF
64MDCT冠状动脉成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艳玲 王广志 +5 位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赵兴圣 邵伟光 岳奎涛 张东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MDCT对61例LCHD行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T血管造影成像,其中21例患者于两周内行冠脉造影(SCA)检查,对其MDCT表现与常规、动态心电图和SC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4MDCT...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MDCT对61例LCHD行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T血管造影成像,其中21例患者于两周内行冠脉造影(SCA)检查,对其MDCT表现与常规、动态心电图和SC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4MDCT冠脉成像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其特异性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89.09%,阴性预测值为93.10%,敏感性为96.08%,P<0.01,Kappa检验分析MDCT冠脉成像与SCA符合率较高。结论:64MDCT是无创性、早期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为隐匿性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可靠、翔实的冠脉病变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隐匿性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64排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静 周茂义 +4 位作者 杨春波 李立新 赵兴圣 岳奎涛 邵伟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34例位于左前降支中段(66.67%),肌桥长度为5.6~27.6mm;厚度为0.52~4.8mm;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者19例。结论:64MDCT冠脉成像可无创性检出心肌桥,显示其MDCT表现特点、邻近血管硬化狭窄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埋伏牙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利静 李丽新 +2 位作者 赵兴圣 张霞 巩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2例埋伏牙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行颌面部扫描,利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共31颗埋伏牙,前牙区30颗,后牙区1颗;上颌30颗,下颌1颗;阻生牙25颗,多生牙6颗。埋伏牙中位置...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2例埋伏牙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行颌面部扫描,利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共31颗埋伏牙,前牙区30颗,后牙区1颗;上颌30颗,下颌1颗;阻生牙25颗,多生牙6颗。埋伏牙中位置异常4颗,牙根弯曲2颗,突入上颌窦内1颗,合并牙源性囊肿1颗。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埋伏牙及其周围结构、较准确定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肝脓肿的典型和不典型CT表现 (附40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丽新 周茂义 +7 位作者 赵炳辉 刘静 邢美芬 杨春波 赵兴圣 刘建波 李存杰 张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脏肿不同阶段的CT表现,提高肝脏肿的CT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穿刺以及临床证实的肝脏肿CT表现。结果肝脓肿的典型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病变.伴环形强化,而蜂窝状改变或“簇样征”则... 目的分析肝脏肿不同阶段的CT表现,提高肝脏肿的CT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穿刺以及临床证实的肝脏肿CT表现。结果肝脓肿的典型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病变.伴环形强化,而蜂窝状改变或“簇样征”则是肝脓肿早期不典型的CT表现、结论CT是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CT表现 典型性 诊断正确率
下载PDF
CT导引下直接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道芹 周茂义 +7 位作者 赵兴圣 马恒 李丽新 岳奎涛 邵伟光 刘静 杨春波 邢美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在CT导引下直接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61个病灶,其中肿瘤D≤3cm者14个,3cm5cm者11个,多发肿瘤者10例(2-4个)。46例61个肿瘤CT导引PAI治疗145次。随... 目的:探讨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在CT导引下直接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61个病灶,其中肿瘤D≤3cm者14个,3cm5cm者11个,多发肿瘤者10例(2-4个)。46例61个肿瘤CT导引PAI治疗145次。随访时间5-48个月,多次复查CT,动态观察肿瘤坏死情况,记录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存活时间、肝肾功能、AFP值等。结果:46例61个肿瘤145次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坏死率为71%-100%;直径≤3cm的小肝癌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2/12)、92%(11/12)、83%(10/12)、67%(8/12)(P〈0.05);直径≤5cm者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24/27)、78%(21/27)、67%(18/27)、44%(12/27)(P〈0.05);直径〉5cm者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2/7)、14%(1/7)(P〈0.05)。主要并发症为局限性腹膜炎、化学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气胸,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直接瘤体内注射乙酸治疗单结节、无转移的小肝癌是一种疗效可靠、经济的微创性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乙酸 注射 治疗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道芹 周茂义 +6 位作者 赵兴圣 张东雯 岳奎涛 邵伟光 李丽新 刘静 杨春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1月26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26例中结肠恶性肿瘤13例(50%),小肠间质瘤4例(15.3%),小肠套叠2例(7.6%),腹股沟斜疝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1月26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26例中结肠恶性肿瘤13例(50%),小肠间质瘤4例(15.3%),小肠套叠2例(7.6%),腹股沟斜疝3例(11.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11.5%),肠系膜血管畸形1例(3.8%),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4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还由DSA证实。本组应用64排螺旋CT病变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7%(1例炎性病变定性不清)。结论:64排螺旋CT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茂义 赵兴圣 +7 位作者 魏道芹 马恒 李丽新 岳奎涛 邵伟光 刘静 杨春波 邢美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6年10月在CT导引下直接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病灶61个)病灶,其中肿瘤直径≤3 cm者14个,3 cm〈直径≤5 cm者36个,直径〉5 cm者11个,多发肿瘤者10例... 目的探讨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6年10月在CT导引下直接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病灶61个)病灶,其中肿瘤直径≤3 cm者14个,3 cm〈直径≤5 cm者36个,直径〉5 cm者11个,多发肿瘤者10例(2-4个)。46例61个肿瘤CT导引PAI治疗145次。随访时间5-48个月,多次复查CT,动态观察肿瘤坏死情况,记录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存活时间、肝肾功能、AFP值等。结果46例61个肿瘤145次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坏死率为71%-100%;直径≤3 cm的小肝癌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2/12)、92%(11/12)、83%(10/12)、67%(8/12)(P〈0.05);3 cm〈直径≤5 cm者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24/27)、78%(21/27)、67%(18/27)、44%(12/27)(P〈0.05);直径〉5 cm者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2/7)、14%(1/7)(P〈0.05)。主要并发症为局限性腹膜炎、化学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气胸,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直接瘤体内注射乙酸治疗单结节、无转移的小肝癌是一种疗效可靠、经济实用的微创性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乙酸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晓东 赵兴圣 张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1039-1039,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神经纤维瘤病 嗜铬细胞瘤/诊断
下载PDF
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依据不同心率的最佳重建方案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立峰 周茂义 +7 位作者 王文军 李丽新 岳奎涛 邵伟光 张东雯 刘静 杨春波 赵兴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分组,Ⅰ组30例,心率<70次/min;Ⅱ组31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40%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时相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 图像质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丽 周茂义 +6 位作者 张立峰 李丽新 赵兴圣 岳奎涛 邵伟光 刘静 杨春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行64层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层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 目的:探讨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行64层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层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64层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变异血管及心肌显示较佳;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探测器CTCA可作为冠心病、壁冠状动脉、血管变异及心肌病变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