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酱香功能菌的筛选及其风味物质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3 位作者 赵长青 方春玉 张静 邹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6-200,共5页
本实验从四川某酒厂酱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5株形态各异的菌株,分别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感官评价筛选出产酱香菌,然后用HS-SPME结合GC-MS对酱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L-1、BL-2和BL-5三株菌具有产酱香特性,生理生化分析初... 本实验从四川某酒厂酱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5株形态各异的菌株,分别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感官评价筛选出产酱香菌,然后用HS-SPME结合GC-MS对酱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L-1、BL-2和BL-5三株菌具有产酱香特性,生理生化分析初步判定三株菌都为枯草芽孢杆菌,HS-SPME和GC-MS检测结果显示,三株菌的酱香成分中吡嗪类、酮类种类和含量都较多,BL-1吡嗪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为75.286%,BL-2的吡嗪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为93.803%,BL-5吡嗪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为86.92%,吡嗪和酮类对酱香风味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酱香 GC-MS
原文传递
紫外线与超声波复合诱变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兴秀 方春玉 +4 位作者 周健 邓静 李雷 张光艳 蒋培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9,共4页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通过紫外线和超声波诱变方法对其复合诱变来选育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20min+紫外线100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红曲霉菌发酵产红曲色素色价值可高达128.8U/mL,与出发菌株相...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通过紫外线和超声波诱变方法对其复合诱变来选育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20min+紫外线100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红曲霉菌发酵产红曲色素色价值可高达128.8U/mL,与出发菌株相比,色价提高了12.6%~69.03%。经3次传代培养,色价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原生质 紫外线+超声波复合诱变 红曲色素
下载PDF
7种市售甜面酱香味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吴华昌 邓静 李萍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对从市场购买的7种甜面酱的香味成分萃取,然后利用GC-MS检测分析,得甜面酱中各成分及相对含量,共检出86种香味物质,其中8种香味物质为7种甜面酱所共有,分别为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山梨酸、苯甲醛、苯乙醛、2-苯基巴豆醛、可卡醛和... 对从市场购买的7种甜面酱的香味成分萃取,然后利用GC-MS检测分析,得甜面酱中各成分及相对含量,共检出86种香味物质,其中8种香味物质为7种甜面酱所共有,分别为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山梨酸、苯甲醛、苯乙醛、2-苯基巴豆醛、可卡醛和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香味成分 GC-MS
下载PDF
高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兴秀 赵长青 +2 位作者 何义国 邹伟 张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9,76,共5页
从油坊土壤、饭店、食堂油烟机排气孔等8个取样点获得16份样品,通过溴甲酚紫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选出9株产脂肪酶量高的菌株,其中一菌株A7的产量最高,其酶活为12.9U/mL,以菌株A7为出发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经过单因素和正交... 从油坊土壤、饭店、食堂油烟机排气孔等8个取样点获得16份样品,通过溴甲酚紫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选出9株产脂肪酶量高的菌株,其中一菌株A7的产量最高,其酶活为12.9U/mL,以菌株A7为出发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脂肪酶高产的最佳培养基为:大豆油5g/L、蛋白胨20g/L、MgSO_47H_2O 0.4g/L、初始pH 6.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优化后产酶量达到19.8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筛选 培养基 生物柴油
下载PDF
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催化生物柴油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3 位作者 赵长青 方春玉 张静 邹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59-164,共6页
得到脂肪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及固定脂肪酶对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脂肪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脂肪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缓冲液p H 7.5、载体/酶液比为2... 得到脂肪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及固定脂肪酶对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脂肪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脂肪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缓冲液p H 7.5、载体/酶液比为25 mg/m L、固定化温度应为40℃,其固定化酶活力为68.25 U/g,利用固定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转化率高达75%。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对高温和p H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效率高、操作稳定性较强,具有较好的工业化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固定化 大孔树脂 生物柴油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山黧豆中β-ODAP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邓静 方春玉 孟延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148,共4页
利用2,4-二硝基氟苯(FDNB)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测定山黧豆中毒素β-Ν-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β-ODAP)及其无毒性的异构体α-N-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α-ODAP)的恒组分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优化了流动相的pH、乙腈... 利用2,4-二硝基氟苯(FDNB)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测定山黧豆中毒素β-Ν-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β-ODAP)及其无毒性的异构体α-N-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α-ODAP)的恒组分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优化了流动相的pH、乙腈含量以及柱温。得出最佳色谱条件为: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溶液A(17∶83,体积比;溶液A的配比是K2HPO4:二甲基甲酰胺:水为0.03 mol∶10 mL∶990 mL,并用冰醋酸调pH为5.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8℃。利用该方法比较了水提取法、30%乙醇提取法及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水提取法和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效果相当,水提取法和30%乙醇提取法均耗时长,需要24 h,而耗时长会不可避免的导致β-ODAP向α-ODAP的转换,且30%乙醇提取法不如水提法和高氯酸提取法效果好。而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耗时短,只需要在0℃~4℃下提取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黧豆 β-N-草酰基-α β-二氨基丙酸 2 4-二硝基氟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紫外线与微波复合诱变选育高产脂肪酶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3 位作者 赵长青 方春玉 张静 邹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2-195,共4页
研究选育高产脂肪酶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微波诱变和紫外微波复合诱变出发菌株H3,测定比较酶活,确定最佳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微波诱变后,所产脂肪酶的最高酶活分别为57.984 U/m L和57.1 U/m L,比出发菌株H3提高了38... 研究选育高产脂肪酶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微波诱变和紫外微波复合诱变出发菌株H3,测定比较酶活,确定最佳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微波诱变后,所产脂肪酶的最高酶活分别为57.984 U/m L和57.1 U/m L,比出发菌株H3提高了38.3%和36.2%,经微波辐射40 s和紫外线照射80 s的复合诱变菌株M3产酶活力最高,达61.6 U/m L,比出发菌株H3提高了4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紫外线 微波 复合诱变 脂肪酶菌株
原文传递
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应用情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对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和真菌杀虫剂的研究、应用及进展情况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展望 微生物杀虫剂 细菌杀虫剂 病毒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 农用抗生素 应用情况 发展前景 国内外
下载PDF
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产脂蛋白酯酶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邓静 吴华昌 孟延发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1年第4期68-72,共5页
将筛选得到的产脂蛋白酯酶的皱褶假丝酵母进行了底物诱导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确定了其最适培养基配方:橄榄油0.6%,蛋白胨0.5%,酵母膏0.3%,麦芽浸膏0.3%,Tween-80 0.1%,K2HPO4 0.05%,Na2HPO4 0.1%,MgSO4.7H2O 0.1%。在最适培养基中培养,... 将筛选得到的产脂蛋白酯酶的皱褶假丝酵母进行了底物诱导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确定了其最适培养基配方:橄榄油0.6%,蛋白胨0.5%,酵母膏0.3%,麦芽浸膏0.3%,Tween-80 0.1%,K2HPO4 0.05%,Na2HPO4 0.1%,MgSO4.7H2O 0.1%。在最适培养基中培养,脂蛋白酯酶的酶活力可达121.65U/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褶假丝酵母 脂蛋白酯酶 发酵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吴华昌 邓静 周健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科研与教学,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目前科研与教学却存在三大误,论文就三大误区提出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为科研服务的新理论,并对其具体实施详列了4种不同途径,以期适应激烈的国际社会的竞争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科研 教学 创新
下载PDF
皱褶假丝酵母产脂蛋白酯酶的发酵条件优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方春玉 邓静 孟延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69,共4页
皱褶假丝酵母经发酵培养可合成分泌脂蛋白酯酶,对该菌种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其最适培养基条件为:pH值6.0,250mL三角瓶中装量25mL,所接菌种种龄为24h,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200r/min,28℃培养27h。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 皱褶假丝酵母经发酵培养可合成分泌脂蛋白酯酶,对该菌种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其最适培养基条件为:pH值6.0,250mL三角瓶中装量25mL,所接菌种种龄为24h,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200r/min,28℃培养27h。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褶假丝酵母 脂蛋白酯酶 发酵 优化
下载PDF
发酵培养基对不同方法测量透明质酸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邹伟 张静 赵长青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0,共4页
根据透明质酸(HA)发酵过程中基质的变化情况,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研究稀释后的发酵培养基对不同方法测定HA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对Bitter-Muir法、CTAB浊度法和CTAB法的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其中对CTAB浊度法的影... 根据透明质酸(HA)发酵过程中基质的变化情况,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研究稀释后的发酵培养基对不同方法测定HA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对Bitter-Muir法、CTAB浊度法和CTAB法的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其中对CTAB浊度法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据发酵培养基对HA测定的影响对结果进行校正,发现经过校正的试验数据更能真实反应发酵过程中HA的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培养基 透明质酸 测定方法 模拟发酵
下载PDF
两步固态法发酵降解山黧豆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兴秀 李志孝 孟延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0,共4页
从保存的菌种中筛选到B_2和B_(13)2株菌,通过2步固态发酵,在山黧豆培养基中先接菌株B_2培养3d (37℃),灭菌后再接菌株B_(13),培养3d(37℃),灭菌后用0.2 mol/L的HClO_4在0~4℃提取1h,然后利用2,4-二硝基氟苯(FDNB)为柱前衍生试剂,通过... 从保存的菌种中筛选到B_2和B_(13)2株菌,通过2步固态发酵,在山黧豆培养基中先接菌株B_2培养3d (37℃),灭菌后再接菌株B_(13),培养3d(37℃),灭菌后用0.2 mol/L的HClO_4在0~4℃提取1h,然后利用2,4-二硝基氟苯(FDNB)为柱前衍生试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对照和处理中α,β-草酰氨基丙氨酸(ODAP)的含量及降解率。结果发现,对照中β-ODAP和α-ODAP平均含量分别为1.146 mg/g和0.653 mg/g,处理中β-ODAP和α-ODA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03 mg/g和0.0909 mg/g,处理中的β-ODAP和α-ODAP比对照中的β-ODAP和α-ODAP的平均含量降低了82.2%和86%,而且发酵后处理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山黧豆 β-N-草酰基-α β-二氨基丙酸
下载PDF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14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3 位作者 方春玉 邓静 吴华昌 程驰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1年第5期24-26,共3页
采用硫酸铵分级分离、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分子筛层析等方法,从麻疯树籽中获得核糖体失活蛋白(RIP)。经SDS-PAGE、PAGE、IEF和糖蛋白染色方法分析均表明为单一蛋白着色带或单一糖蛋白着色带。根据SDS-PAG... 采用硫酸铵分级分离、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分子筛层析等方法,从麻疯树籽中获得核糖体失活蛋白(RIP)。经SDS-PAGE、PAGE、IEF和糖蛋白染色方法分析均表明为单一蛋白着色带或单一糖蛋白着色带。根据SDS-PAGE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28KD。经IEF-PAGE计算其pI为8.7,用硫酸-酚法测其含糖量为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核糖体失活蛋白 分离纯化 性质
下载PDF
麻疯树籽毒蛋白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15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吴华昌 邓静 方春玉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21期68-69,159,共3页
通过浸泡、匀浆、离心、干燥等工艺,得到了麻疯树毒蛋白,将该蛋白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得到了如下研究结果:对酿酒酵母、毛霉和根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毛霉和根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超过1.5 g/L,对酿酒酵母最低抑菌浓度不超过1.0 g/L... 通过浸泡、匀浆、离心、干燥等工艺,得到了麻疯树毒蛋白,将该蛋白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得到了如下研究结果:对酿酒酵母、毛霉和根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毛霉和根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超过1.5 g/L,对酿酒酵母最低抑菌浓度不超过1.0 g/L,而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不明显。抑菌的最佳p 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籽 毒蛋白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高产SO_2啤酒酵母菌株的选育
16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3 位作者 赵长青 张静 邹伟 方春玉 《酿酒科技》 2015年第9期18-22,共5页
对初筛的啤酒酵母进行发酵性能分析和发酵速度测定,从中选出了凝聚性强、发酵度适中、发酵速度快且SO2产量高的SY-2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辐射对SY-2菌株进行物理诱变,通过不同醋酸铅平板筛选和不同硫源培养基鉴别,得到5株产SO2含量远... 对初筛的啤酒酵母进行发酵性能分析和发酵速度测定,从中选出了凝聚性强、发酵度适中、发酵速度快且SO2产量高的SY-2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辐射对SY-2菌株进行物理诱变,通过不同醋酸铅平板筛选和不同硫源培养基鉴别,得到5株产SO2含量远高于SY-2的突变菌株,其中菌株M6的SO2增长率达74%;对5株突变菌株发酵性能测定,菌株M6起发速度最快,将菌株M5、M6和SY-2发酵的成品啤酒进行感官品评,菌株M6发酵酿造啤酒的感官质量最好,表明菌株M6可作为啤酒发酵高产SO2的最佳接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诱变 SO2
下载PDF
框架式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吴华昌 邓静 方春玉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21期151-152,共2页
在多年的教学基础上,将框架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本科教学,总结形成框架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容易记忆,方便理解,以期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框架式案例教学法 生物化学 范例
下载PDF
草莓果酒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豪 章霞 +3 位作者 张静 赵长青 赵兴秀 邹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88,共4页
从自然发酵的草莓果酒中分离得到野生酵母菌,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酒精、二氧化硫、葡萄糖、pH的耐受性实验,筛选出性能最优2株菌株(RL4和RL6)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初步鉴定菌株RL4和RL6分别为Hanseniaspora tha... 从自然发酵的草莓果酒中分离得到野生酵母菌,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酒精、二氧化硫、葡萄糖、pH的耐受性实验,筛选出性能最优2株菌株(RL4和RL6)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初步鉴定菌株RL4和RL6分别为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研究为草莓果酒研制提供了优良酵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果酒 筛选 发酵 酵母
下载PDF
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邹伟 赵长青 +1 位作者 赵兴秀 张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综述了最近几年关于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重点讲述了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动态变化,以及外界因素对泡菜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与利用,同时也展望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和基于此的系统生物技术在泡菜微生物群落机制解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泡菜 微生物群落 乳酸菌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五种宜宾芽菜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静 邓静 +4 位作者 石娇娇 赵长青 赵兴秀 万鹏 周宏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6-293,共8页
采用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提取五种宜宾芽菜中的82种挥发性香味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三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5.92%,其中第一主成分指向烃类和酯类化合物,第二主成分指向酸类及酯类化合物,第三主成分指向含氮类杂环化合... 采用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提取五种宜宾芽菜中的82种挥发性香味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三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5.92%,其中第一主成分指向烃类和酯类化合物,第二主成分指向酸类及酯类化合物,第三主成分指向含氮类杂环化合物;对香味成分进行模拟量化,结合感官评定,尝试对芽菜的香气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得:主成分分析结果和香气感官评价结果保持一致,因此芽菜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芽菜香气品质潜在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芽菜 香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