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是个好地方--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1
作者 王明明 尼玛泽仁 +18 位作者 刘龙庭 孙克 杨晓阳 李延声 吴为山 张立辰 张道兴 陈良敏 范迪安 郑工 郑军里 赵力忠 徐里 徐庆平 高天民 唐勇力 黄格胜 覃志刚 谢麟 《艺术探索》 2016年第6期6-15,共10页
王明明(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首先请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格胜同志介绍一下这个展览的情况。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术研讨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展 纪要 国画 当代 全国政协
下载PDF
叶浅予速写掠影
2
作者 赵力忠 《中国书画》 2009年第1期I0032-I0035,共4页
1992年秋天,我有幸参加了第三次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的两湖之行,时已85岁高龄的叶老仍然笔不离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画着速写,下面所记,只是其间的部分镜头。
关键词 叶浅予 速写 分镜头 艺术
下载PDF
众家评述齐辛民艺术——“齐辛民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3
作者 刘曦林 程大利 +22 位作者 刘骁纯 邵大箴 郎绍君 孙克 陈绶祥 贾浩义 夏硕琦 马鸿增 贾方舟 赵力忠 陈传席 刘龙庭 邓福星 陈醉 殷双喜 罗世平 王镛 李一 尚辉 郑工 赵权利 汪为胜 齐辛民 《艺术市场》 2012年第18期110-119,共10页
由中国美协艺委会、对外友协艺术交流院,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北京上上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淄博书画院共同承办的"齐辛民艺术大展"于6月16日在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知名画... 由中国美协艺委会、对外友协艺术交流院,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北京上上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淄博书画院共同承办的"齐辛民艺术大展"于6月16日在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知名画家齐辛民先生各时期力作几百余幅,集中展示了齐辛民先生从艺50年来的艺术成就。展览期间,"齐辛民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举行,本刊隆重推出此次学术研讨会纪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艺术交流 纪要 文化传媒 新闻出版局 淄博市 艺术成就 宣传部
原文传递
钟章法“云法造境”名家评
4
作者 王镛 潘絜兹 +16 位作者 于志学 杨力舟 孙克 刘曦林 邹佩珠 水天中 翟墨 程大利 汤池 顾森 陶咏白 赵力忠 梁江 吕品田 张晓凌 陈瑞林 陈正 《国画家》 2006年第3期38-40,50-51,共3页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钟章法的创作很有特色,以前中国山水画家画黄山的人很多,但单独表现云海的画家比较少。钟章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发现了黄山云海的美,他用中国传统的笔墨把云海表现得很独特,很有研讨的价...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钟章法的创作很有特色,以前中国山水画家画黄山的人很多,但单独表现云海的画家比较少。钟章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发现了黄山云海的美,他用中国传统的笔墨把云海表现得很独特,很有研讨的价值。现在大家都在关心传统中国画创新的问题,我们从钟章法的创作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山水画家 传统中国画 中国传统 艺术创作 钟章法
原文传递
“锦绣中华万里行—太行篇”画展笔谈
5
作者 邵大箴 水天中 +5 位作者 郎绍君 陈醉 陈绶祥 刘曦林 王镛 赵力忠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6,共7页
让大自然的风采和作者的感受去感染观众 画家定期到自然中去写生,定期向同行和社会大众汇报自己的写生成果,对推动山水画的发展,无疑有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展览办了几次,一次比一次好.艺术家们既关注大自然中的山水,也注意表现自己的感受... 让大自然的风采和作者的感受去感染观众 画家定期到自然中去写生,定期向同行和社会大众汇报自己的写生成果,对推动山水画的发展,无疑有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展览办了几次,一次比一次好.艺术家们既关注大自然中的山水,也注意表现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和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说话,作品有个性,彼此不雷同,这都是应该肯定的.还有一点我想特别提出,在这次展览会上,看到艺术家们都比较注意艺术语言的平实,不那么求变、求怪、求新,心态比较平静.艺术上的变,艺术语言的怪、荒诞而求新,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要成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而不应该是做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展 笔墨 观众 深入生活 物象 感受 山川 创造性 大自然 笔谈
原文传递
需要勇气——张仃与当代中国画的三次环境遭遇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力忠 《国画家》 2010年第3期2-4,共3页
"守住中国画的底线。""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哲人其萎,但他的艺术见解对21世纪中国画的健康发展依然有相当的警醒和启迪。一代大家、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张仃先生于2010年2月在北京逝世,... "守住中国画的底线。""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哲人其萎,但他的艺术见解对21世纪中国画的健康发展依然有相当的警醒和启迪。一代大家、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张仃先生于2010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先生青年时代即以漫画为武器投身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建国后历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央工艺美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一生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艺术形式,晚年致力于焦墨山水的探索,朴拙沉雄,独树一帜,拓展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能力,开创了山水画的崭新风格。为纪念先生,我刊本期特邀赵力忠、李兆忠两位专家撰写文章,并刊发张仃先生部分作品,以飧读者。并以此向张仃先生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家 环境 当代 张仃 勇气 危机
原文传递
面向生活 功力深厚 坚持不懈——徐义生画展印象
7
作者 赵力忠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67,51,共4页
1996年秋,应中国画研究院邀请,现任职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徐义生,在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举办了个人画展。面对着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卷,老画家看到“长安画派”后继有人,甚为欣慰;
关键词 面向生活 中国画 李可染 长安画派 功力 陕西师范大学 青年画家 生活决定论 研究院 作品
原文传递
李宝林和他的画作
8
作者 赵力忠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8-30,共3页
初识李宝林是80年代初,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实诚。1990年他从海军政治部文化部转业来到中国画研究院之后,几年的一起工作接触实证了最初的印象。有句话叫“有名无实”,李宝林把它翻了过来,成了“有实无名”。从未见他计较什么得失,只管做... 初识李宝林是80年代初,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实诚。1990年他从海军政治部文化部转业来到中国画研究院之后,几年的一起工作接触实证了最初的印象。有句话叫“有名无实”,李宝林把它翻了过来,成了“有实无名”。从未见他计较什么得失,只管做事,不求名份,也不要其它任何回报,反而要白搭上许多时间、精力、乃至钞票,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他真是老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李宝林来到中国画研究院工作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李可染 研究院 以线造型 中国绘画 编辑出版 中国传统美学 作品 第一印象 艺术表现手法
原文传递
天道酬勤 大道圆通——记李可染学术座谈会
9
作者 赵力忠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6-47,共2页
1990年12月6日,“李可染艺术座谈会”在中国画研究院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叶浅予、张仃、蔡仪、孙瑛、宋文治、邹佩珠等画家、理论家及李可染先生传派弟子70余人。李宝林、刘勃舒、蔡仪、郎绍君、刘曦林、薛永年、李树声、宋文治、李松... 1990年12月6日,“李可染艺术座谈会”在中国画研究院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叶浅予、张仃、蔡仪、孙瑛、宋文治、邹佩珠等画家、理论家及李可染先生传派弟子70余人。李宝林、刘勃舒、蔡仪、郎绍君、刘曦林、薛永年、李树声、宋文治、李松、张仃、孙美兰、邹佩珠等先后就李可染研究的各个方面作了发言,概括起来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可染 学术座谈会 李树声 刘曦林 中国画研究院 张仃 叶浅予 薛永年 刘勃舒 郎绍君
原文传递
李可染抗战宣传画捐赠仪式在沈阳举行
10
作者 赵力忠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3,共1页
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张元帅府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李可染抗战宣传画捐赠仪式”.于2004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68周年纪念日)在沈阳张元帅府博物馆隆重举行,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数百人出席。
关键词 捐赠仪式 李可染 宣传画 抗战 2004年12月 “西安事变” 周年纪念 博物馆 基金会 辽宁省 沈阳市 元帅
原文传递
“素习之士 未能过之”──“黄逸宾画展”观后随想
11
作者 赵力忠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5-47,共3页
“素习之士未能过之”──“黄逸宾画展”观后随想赵力忠去年秋天,身体一直不好,这时姜宝林邀我去看画展,盛情难却,只得从命。原想见到后先歇会儿,没料到一进展厅,立即被一片墨香与清气所围,顿时感到轻松下来,不自觉地信步一幅... “素习之士未能过之”──“黄逸宾画展”观后随想赵力忠去年秋天,身体一直不好,这时姜宝林邀我去看画展,盛情难却,只得从命。原想见到后先歇会儿,没料到一进展厅,立即被一片墨香与清气所围,顿时感到轻松下来,不自觉地信步一幅幅地看了过去。《夏山爽气》、《秋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逸宾 中国画 素习 中国绘画史 画家 “父母官” 当代中国 山东莱阳 作品 黄秋园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传统是中国美术学发展的基础
12
作者 赵力忠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8,共1页
说中华民族传统是中国美术学发展的基础,是因为中国美术学原本即产生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并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说中华民族传统是中国美术学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拒绝,因为在中国美术学的发展过... 说中华民族传统是中国美术学发展的基础,是因为中国美术学原本即产生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并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说中华民族传统是中国美术学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拒绝,因为在中国美术学的发展过程中,即包括着不断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学习、借鉴、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 李可染 民族传统 意味 借鉴 外来文化 发展过程 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 基础
原文传递
作为一粒铺路石
13
作者 赵力忠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29,共2页
我原本是学习绘画专业的。原先所学的院校,虽说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艺术院校,但老师不错,有几位还是“右派”或有“历史问题”的,而且好歹也是“文革”前学了五年毕业。1978年春,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我报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和... 我原本是学习绘画专业的。原先所学的院校,虽说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艺术院校,但老师不错,有几位还是“右派”或有“历史问题”的,而且好歹也是“文革”前学了五年毕业。1978年春,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我报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央美院先考,我彼录取在师资班。都开学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才发来准考证,美院这边意思是:“要考那,先退这。”想想,我也没有十成把握,那就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院校 “文革”前 研究生招生 绘画专业 历史问题 “右派”
原文传递
丹青水墨总相宜
14
作者 赵力忠 《美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101,共2页
尽管说在《老子》一书中很早就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但从现今留存的作品实物见,从战国而秦、汉,直至魏晋,中国画一直是以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主,《晋书·顾恺之传》称赞他是“尤善丹青,图写特妙。”丹(砂)青也由原先的泛指绘画颜色,... 尽管说在《老子》一书中很早就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但从现今留存的作品实物见,从战国而秦、汉,直至魏晋,中国画一直是以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主,《晋书·顾恺之传》称赞他是“尤善丹青,图写特妙。”丹(砂)青也由原先的泛指绘画颜色,而成为绘画艺术的代词或别称。至隋、唐、五代、两宋,文人画兴起,在黑白中求变化的水墨由与丹青并驾齐驱而逐渐形成绘画主流,以重彩为主要手段的丹青则主要仍以绝大多数未留下姓名的众工为作者群,和以壁画为主要形式载体而流传。尽管说在这期间的画史上也不时闪出几位以工笔重彩著称的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青 画家 美术家 重彩 水墨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三题
15
作者 赵力忠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按:以下众家各说录自于《美术》杂志2005年6月号《总结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鲜经验——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大展·现实主义学术研讨会纪要》一文。谨以此为例,展开话题。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 学术研讨会 关东画派 《美术》 人物画 中国画
原文传递
市场红火的正常原因与不正常因素
16
作者 赵力忠 《艺术市场》 2004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书画艺术 艺术市场 书画作品 文化 市场行情 中国近现代 艺术收藏 艺术品市场 书画家 艺术作品
原文传递
大写意画家要不断拓宽领域——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摘要
17
作者 京云 李人毅 +13 位作者 陈履生 刘勃舒 邵大箴 孙克 王仲 刘曦林 刘龙庭 王镛 丁宁 李一 赵力忠 杭春晓 唐辉 梁江 《美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3,共4页
2006年3月20日下午,郭西元画展开幕式暨“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研讨会由中国美术馆理论部主任陈履生主持,与会嘉宾有:中国画研究院原院长著名画家刘勃舒,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
关键词 中国画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 郭西元 书画艺术 题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