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固体径迹探测的中子个人剂量计性能研究
1
作者 焦岩 曹勤剑 +3 位作者 卫晓峰 徐园 赵原 刘立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作为一款被动式的中子个人剂量计,具有方便携带、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对γ、β射线不敏感、对快中子响应好等优点。针对新开发的一款中子个人剂量计,根据国际标准ISO 21909-1,对新型中子个人剂量计的CR-39固体... 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作为一款被动式的中子个人剂量计,具有方便携带、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对γ、β射线不敏感、对快中子响应好等优点。针对新开发的一款中子个人剂量计,根据国际标准ISO 21909-1,对新型中子个人剂量计的CR-39固体径迹探测单元的相关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具备良好的测读重复性、批次均匀性、剂量线性、稳定性、参考辐射场响应以及对光子不敏感的属性,同时给出了CR-39测量中子剂量的剂量探测下限和不确定度,为国际标准引进提供了实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照射 中子 个人剂量计 CR-39
下载PDF
NRP1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电离辐射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佘炜 魏江 +2 位作者 董丹丹 赵原 顾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菌毛蛋白1(NRP1)对电离辐射肺损伤导致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与M2型巨噬细胞间的关系。方法:电离辐射肺纤维化(RIPF)组小鼠以6 Gy X射线全胸辐射建立电离辐射肺纤维模型;对照组即正常小鼠;EG00229给药组(EG00229为NRP... 目的:研究神经菌毛蛋白1(NRP1)对电离辐射肺损伤导致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与M2型巨噬细胞间的关系。方法:电离辐射肺纤维化(RIPF)组小鼠以6 Gy X射线全胸辐射建立电离辐射肺纤维模型;对照组即正常小鼠;EG00229给药组(EG00229为NRP1拮抗剂)小鼠辐射前7 d小鼠EG00229给药处理。HE、天狼星红、马松染色观察三组小鼠肺组织损伤和纤维化胶原沉积;ELISA检测三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4、TGF-β1炎症因子水平;IHC和RT-PCR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NRP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中CD14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抵抗素样分子α(FIZZ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RIPF组小鼠肺部呈现放射性肺纤维化病理形态表现,EG00229给药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损伤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RIPF组小鼠肺组织中Col-Ⅰ、α-SMA和NRP1及TNF-α、IL-4、TGF-β1和CD1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G00229可显著抑制小鼠肺组织中Col-Ⅰ、α-SMA和NRP1以及TNF-α、IL-4、TGF-β1和CD14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RIPF组小鼠肺组织中Arg1、FIZZ1和Ym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G00229可明显抑制小鼠肺组织中Arg1、FIZZ1和Ym1表达。结论:NRP1可能通过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电离辐射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蛋白1 M2型巨噬细胞 电离辐射 肺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空气荧光的Alpha表面污染测量样机的研制
3
作者 金成赫 赵原 +7 位作者 汪屿 曹勤剑 熊万春 黄明啸 刘立业 李岩 董佳杰 夏三强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9-555,共7页
基于空气荧光的α表面污染光学测量方法,相对于其它α表面污染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对于异形构件可有效测量、不易被污染等优点。同时基于荧光的α表面污染测量技术也面临着由于有限的荧光产额而导致的探测下限过高的问题。介绍... 基于空气荧光的α表面污染光学测量方法,相对于其它α表面污染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对于异形构件可有效测量、不易被污染等优点。同时基于荧光的α表面污染测量技术也面临着由于有限的荧光产额而导致的探测下限过高的问题。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基于空气荧光的α表面污染测量样机,样机采用了望远镜+扫描的测量方式。初步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距离物镜1 m处,常温常压下该样机的灵敏度为2.63 s^(-1)/kBq,测量时间为10 s时,最小可探测活度为1.0 kBq。此时现场适用性验证实验证明该样机在探测范围内能够准确地测量出α表面污染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表面污染 空气荧光 光学测量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陈明睿 李建华 +1 位作者 陈沁芸 赵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5-550,共6页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有效手段,然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术后眼压的控制不再是唯一的追求,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期望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术后...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有效手段,然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术后眼压的控制不再是唯一的追求,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期望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术后拥有更好的屈光状态和更高的视觉质量,需减少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个性化选择不同人工晶状体或计算公式等。视觉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视力、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主观感受等。因此,本文就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术后屈光漂移、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房角分离术
下载PDF
基于LaBr_(3)(Ce)晶体耦合SiPM阵列的可变角分辨率伽玛相机的设计与研制
5
作者 石伯轩 李岩 +4 位作者 曹勤剑 赵原 夏三强 王崇扬 刘立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6,共9页
编码孔径成像技术由于探测效率高、信噪比高、角分辨率好、成像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核安全、核设施的去污及退役的测量、核医学等领域。建立通过改变编码准直器和探测器之间距离进而实现可变角分辨的伽玛成像系统。整个成像... 编码孔径成像技术由于探测效率高、信噪比高、角分辨率好、成像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核安全、核设施的去污及退役的测量、核医学等领域。建立通过改变编码准直器和探测器之间距离进而实现可变角分辨的伽玛成像系统。整个成像系统主要由编码准直器、位置灵敏探测(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PSD)、数据采集卡以及图像重建系统组成。该成像系统的编码准直器采用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MURA)编码方式,为了保障对较高能量射线的探测能力,编码准直器的材料采用含钨量90%的钨铜合金,PSD通过LaBr_(3)(Ce)晶体耦合SiPM阵列组成,重建算法采用的是直接互卷积算法,快速高效。测试结果显示,整个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平均能量分辨率为4.96%(662 keV);该辐射成像系统可以准确地对Am-241、Cs-137、Co-60进行清晰成像,并通过改变编码准直器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成功分辨出两个Cs-137点源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射线探测 MURA编码方式 编码孔径相机 LaBr_(3)(Ce)探测器
下载PDF
MC法模拟计算有限介质双层材料γ照射量累积因子
6
作者 魏子洋 李华 +4 位作者 张宇龙 徐增 赵原 宋佩涛 李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27,共7页
基于Geant4模拟平台和有限介质模型,计算并建立了常见材料水、铁、铅和混凝土两两组合下的γ射线照射量累积因子数据库,对比分析了计算结果与通过可靠性较好的经验公式计算数据之间的差异,以及与目前常用的无限大介质模型下相应数据之... 基于Geant4模拟平台和有限介质模型,计算并建立了常见材料水、铁、铅和混凝土两两组合下的γ射线照射量累积因子数据库,对比分析了计算结果与通过可靠性较好的经验公式计算数据之间的差异,以及与目前常用的无限大介质模型下相应数据之间的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文中算例,相比于无限大介质模型,有限介质模型下的累积因子数据,使得点核积分计算结果与Geant4模拟结果之间的偏差缩小了约15%,能够有效地提升γ照射量点核积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因子 有限模型 GEANT4 双层介质 照射量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高富集氮、磷沟渠植物的筛选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原 王彦 +1 位作者 汪涛 朱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6,共5页
选择7种川中丘陵区常见沟渠植物(酸模、菖蒲、黑麦草、水芋、美人蕉、水蓼、野薄荷)作为研究对象,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以期筛选出适应川中丘陵区沟渠生长的高富集氮、磷植物。结果表明:(1)不同沟渠植物地上... 选择7种川中丘陵区常见沟渠植物(酸模、菖蒲、黑麦草、水芋、美人蕉、水蓼、野薄荷)作为研究对象,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以期筛选出适应川中丘陵区沟渠生长的高富集氮、磷植物。结果表明:(1)不同沟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以干质量计)为0.43~1.38kg/m2,其中美人蕉最大,菖蒲最小。(2)不同沟渠植物地上部全氮为4.50~14.35g/kg,其中水芋最高,水蓼最低;不同沟渠植物地上部全磷为0.80~2.15g/kg,其中水芋最高,野薄荷最低。(3)不同沟渠植物地上部全氮吸收量为2.88~15.66g/m2,其中美人蕉最高,其次为水芋;不同沟渠植物地上部全磷吸收量为0.48~2.04g/m2,其中美人蕉和水芋地上部全磷吸收量最高,水蓼、黑麦草和酸模次之,菖蒲和野薄荷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 沟渠 乡土植物 筛选
下载PDF
伴合并症的80岁以上老年人的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原 刘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80岁以上老年人 围手术期 合并症 麻醉处理 80岁老年人 麻醉手术期间 手术麻醉 无死亡
下载PDF
不同计算模型对水中γ射线吸收剂量累积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原 李华 +3 位作者 刘立业 肖运实 熊万春 卫晓峰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4-279,共6页
为了开展不同计算模型对累积因子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蒙特卡罗程序Geant4,分别使用无限大介质模型及无限大平板模型对水中的吸收剂量累积因子进行了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计算模型下累积因子数据之间的差异,最终建立了水中无限大平板模型... 为了开展不同计算模型对累积因子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蒙特卡罗程序Geant4,分别使用无限大介质模型及无限大平板模型对水中的吸收剂量累积因子进行了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计算模型下累积因子数据之间的差异,最终建立了水中无限大平板模型下累积因子与无限大介质模型下的累积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该关系不受光子能量和自由程数的影响,可通过较少的参数和无限大介质下的累积因子值计算出无限大平板下的累积因子,能有效地减少累积因子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模型不同而引起的误差,提高了累积因子的实用性。本文工作可为其他介质材料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因子 平板模型 无限大介质
下载PDF
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原 蒲红 谢坪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对造影时心率进行监测,将心率以75次/min为界分为低心率及高心率组,分别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评价进行分级评估,并采用per... 目的探讨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对造影时心率进行监测,将心率以75次/min为界分为低心率及高心率组,分别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评价进行分级评估,并采用person相关检验对心率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低心率组冠脉总体及右支(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分别为(1.42±0.72)、(1.22±0.52)、(1.33±0.35)、(1.57±0.68)、(1.56±0.74)。而高心率组图像质量评价分值为(1.67±0.54)、(1.68±0.12)、(1.60±0.81)、(1.59±0.24)、(1.73±0.58)。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son相关检验显示心率与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总体图像质量(r=0.19,P>0.05)与RCA、LM、LAD、LCX图像质量亦无明显相关性(r=0.19,r=0.25,r=0.28,r=0.30,r=0.22,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不受心率影响,可在高心率情况下进行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双源CT 心率
下载PDF
预见性干预对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原 王莹 朱丽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对改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效果及围生期结局的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收住的8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尾数为双...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对改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效果及围生期结局的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收住的8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尾数为双号者设为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尾数为单号者设为实验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有效孕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娩方式、并发症、围生儿结局及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为58.00%(29/50),低于对照组的65.78%(25/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子痫发生率(7.89%、5.26%)均高于实验组(0.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6.84%)高于实验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9.47%(3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干预能够缓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延长孕妇治疗的有效孕龄,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妊娠分娩过程中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儿结局,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预见性干预 围生期结局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2
12
作者 赵原 朱丽红 刘慧 《护理学报》 2010年第2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风险,针对风险采取的专科护理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产科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53例产妇与2008年12月阴道分娩的72例非瘢痕子宫产妇回顾收集病历资料,并比较分娩结局。结果 53例瘢痕...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风险,针对风险采取的专科护理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产科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53例产妇与2008年12月阴道分娩的72例非瘢痕子宫产妇回顾收集病历资料,并比较分娩结局。结果 53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试产成功率60%,选择再次剖宫产2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中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高于阴道自然分娩(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充分掌握阴道试产的条件,评价妊娠期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正确评估先兆子宫破裂的表现,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判定有无胎先露下降受阻的表现,做好各种风险的专科护理对策,提高瘢痕子宫妊娠的阴道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妊娠 阴道试产 风险 护理
下载PDF
全程护理干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原 覃继英 朱丽红 《全科护理》 2017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2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1例。对照组给予产前及分娩中常规护理,包括协助进食、排尿、听胎心、查宫口、摸宫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2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1例。对照组给予产前及分娩中常规护理,包括协助进食、排尿、听胎心、查宫口、摸宫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由专业助产士全程陪护,负责指导产妇分娩球、拉玛泽呼吸法的合理使用,播放轻柔音乐,定时给予会阴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时间和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缓解的效果好,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下降,会阴损伤程度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可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降低会阴损伤程度,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球 疼痛 拉玛泽呼吸 音乐疗法 会阴按摩 自然分娩
下载PDF
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原 蒲红 谢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按心率的不同分为5组(〈60 bpm、60--70 bpm、71--80 bpm、81--90 bpm、〉90 bpm)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 目的评价双源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按心率的不同分为5组(〈60 bpm、60--70 bpm、71--80 bpm、81--90 bpm、〉90 bpm)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分标准为1级:无伪影,图像清晰完美;2级:少量伪影,图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级:中等程度的伪影,图像仍可接受有诊断价值:4级:明显伪影,不具诊断价值),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心率组冠脉造影均成像清晰,1--5组图像质量评分值分别为1.0±0.4,1.1±0.5,1.1±0.7,1.4±1.2,1.7±0.7。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清晰度不受心率影响,可进行全心率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原 蒲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颈动脉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39例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观察组)与另外36例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颈动脉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39例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观察组)与另外36例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有显著区别(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重度狭窄、闭塞、易损斑块与脑血管症状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双源CT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为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颈动脉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双源CT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原 王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颈内动脉进行双源CT颈动脉造影,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对46例造影患者共276段血管进行评估,显示清晰者为243段(88%),显示较好者为27段... 目的评价双源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颈内动脉进行双源CT颈动脉造影,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对46例造影患者共276段血管进行评估,显示清晰者为243段(88%),显示较好者为27段(0.1%),显示差者为6段(0.02%)。结论双源CT颈动脉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性质上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双源CT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双能量CT对脑动静脉畸形相关出血危险因素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原 谢坪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2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颅内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双能量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与非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诊断结果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颅内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双能量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与非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诊断结果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表明脑AVM出血与其生长部位、大小、引流静脉类型、数目、供血动脉类型、是否合并动脉瘤相关(χ2值分别为0.0746、10.397、7.729、8.592、7.801、6.178,P<0.05)。利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相关危险因素为生长部位、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合并动脉瘤,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18、4.106和5.398。结论: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AVM生长部位、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合并动脉瘤。应用双能量CT在颅内动静畸形中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技术 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危险因素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赵原(一首)
18
作者 赵原 《诗歌月刊》 2009年第4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白蚁 下意识 落叶 人群 书包 摇晃 短暂 暮色 内心 巨大
原文传递
论健康的“四大基石”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原 陈爱民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人类健康由四大基石构成,即合理的膳食、适宜的运动、和平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保健知识结构。四者缺一不可,人们缺少其中任何一环,对个体健康都是不利的。
关键词 健康 膳食 运动 心态 保健知识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原 蒲红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对比性研究,探讨D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4名做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按狭窄程度分类进行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对比性研究,探讨D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4名做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按狭窄程度分类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按AHA15分段法,34位患者CT造影共显示良好节段452段,显示优良率为91.3%。对于≥50%狭窄节段,DSCT诊断的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97%,阴性预测值98.5%,阳性预测值85.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