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2023,深圳)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贵 廖芸 +40 位作者 张维天 余少卿 杨钦泰 王向东 陈建军 孟娟 孟粹达 许元腾 孙悦奇 许成利 王英 杨玉成 刘锋 孙娜 赵可庆 唐隽 杨艳莉 陆美萍 邱前辉 王洪田 喻国冻 安云芳 左可军 石照辉 叶惠平 孙斌 孙亚男 曾明 许昱 巴罗 张天虹 顾瑜蓉 王天生 叶菁 谢志海 洪海裕 魏欣 徐睿 李勇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非变应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免疫调节剂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因芯片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软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可庆 翟立杰 +2 位作者 王志强 冯亚 高明珠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通过筛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透明软骨细胞及弹性软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筛选可诱导MSCs向透明软骨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打下基础。[方法]分离获得所需MSCs、弹性软骨细胞和透明软骨组织... [目的]通过筛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透明软骨细胞及弹性软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筛选可诱导MSCs向透明软骨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打下基础。[方法]分离获得所需MSCs、弹性软骨细胞和透明软骨组织,提取细胞和组织块的总RNA并纯化。获得经荧光标记的cDNA,与基因芯片杂交后扫描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图像进行分析,找到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所获差异表达基因功能。[结果]以2倍差异显著性为标准,在两种软骨中共同上调的基因数为582条,而于透明软骨组中上调,弹性软骨组中下调的基因数为459条。将基因功能查询结果与cy5/cy3比值大小结合考虑后,确定了软骨调节素1(chondromodulin1,Chm1)基因、前II型胶原α1链(procollagen,type2,alpha1,Col2α1)基因和软骨同源异型蛋白1(Cartilagehomeopro-tein 1,Cart1)基因可做为目标研究基因。[结论]Chm1基因、Col2α1基因与Cart1基因可能是诱导MSCs向透明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相关因素与继发性纤毛功能失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可庆 郑春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62-365,共4页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研究进展表明,与该病相关的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可引起纤毛摆动的继发性功能失调。本文将就其中的微生物、炎症因子和吸烟等因素对纤毛摆动频率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纤毛结构及其动力调...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研究进展表明,与该病相关的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可引起纤毛摆动的继发性功能失调。本文将就其中的微生物、炎症因子和吸烟等因素对纤毛摆动频率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纤毛结构及其动力调控过程及相关治疗现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纤毛 功能失调 摆动频率 病理生理 喉科 黏液毯 二联微管 铜绿假单胞菌 炎症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疾病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可庆 杨晨 +5 位作者 吴旸 郭丽敏 刘华勇 吉建 陈小英 郑春泉 《微生物与感染》 2016年第4期228-233,共6页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利用光敏剂与光源反应后产生的活性氧,破坏细菌组分,进而致细菌死亡。其多靶位杀伤特性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方面有应用前景,...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利用光敏剂与光源反应后产生的活性氧,破坏细菌组分,进而致细菌死亡。其多靶位杀伤特性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方面有应用前景,但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MRSA菌株取自烧伤、急性咽炎、鼻窦炎和肺炎4类临床常见MRSA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敏剂、发光二极管光源,于体外检测ALA介导的PDT(ALA-PDT)对MRSA菌株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经5mmol/L ALA孵育1h后,给予360J/cm^2强光[(633±10)nm]照射1h,ALA-PDT对MRSA菌株具有1.80log_(10)cfu的有效杀伤作用。结果提示,在相同实验条件和参数下,ALA-PDT对上述4种疾病来源的MRSA菌株体外杀伤作用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软骨调节素Ⅰ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邢双春 翟立杰 +3 位作者 王志强 冯亚 高明珠 赵可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1期8085-8089,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起促进作用的除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在软骨细胞中高表达外,软骨调节素Ⅰ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软骨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软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起促进作用的除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在软骨细胞中高表达外,软骨调节素Ⅰ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软骨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软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以Westernblot检测软骨调节素Ⅰ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软骨细胞及弹性软骨细胞中的差异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对比观察性实验,于2007-10/2008-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SD大鼠,雌雄不限。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酶消化法提取肋软骨透明软骨细胞和耳廓弹性软骨细胞,分别培养二三代后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软骨细胞及弹性软骨细胞中软骨调节素Ⅰ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水平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软骨调节素Ⅰ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水平。结果:透明软骨细胞、弹性软骨细胞中软骨调节素Ⅰ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5),透明软骨细胞和弹性软骨细胞中软骨调节素Ⅰ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透明软骨细胞、弹性软骨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5),透明软骨细胞和弹性软骨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明软骨细胞和弹性软骨细胞中高表达软骨调节素Ⅰ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说明软骨调节素Ⅰ可能在成熟的软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重要备选生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调节素Ⅰ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不同螨致敏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丁国强 刘颖 +3 位作者 李厚勇 赵可庆 蔺林 汪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 p)、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 f)和热带螨(Blomia tropicalis,Blo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标准化屋尘螨疫苗特异... 目的探讨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 p)、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 f)和热带螨(Blomia tropicalis,Blo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标准化屋尘螨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在免疫治疗前分别进行鼻结膜炎症状问卷调查(rhinoconjunctivitis symptom questionnaire,RSQ)和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判断,对比3种螨对患者RSQ和RQLQ的影响。结果SPT结果在Der p、Der f和Blo t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7.87%(231例)、97.87%(231例)和61.28%(145例);患者的RSQ和RQLQ评分分别为(9.64±3.72)分和(26.56±15.30)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种螨对患者RSQ和RQLQ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r p、Der f和Blo 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粉尘螨 热带螨 变应性鼻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 被引量:8
7
作者 余少卿 王向东 +38 位作者 徐睿 陈建军 孟娟 杨钦泰 孟粹达 许元腾 谢志海 孙悦奇 许成利 王英 杨玉成 刘锋 张维天 赵可庆 唐隽 杨艳丽 陆美萍 邱前辉 杨贵 喻国冻 赵长青 左可军 石照辉 魏欣 叶惠平 孙斌 安云芳 孙亚男 曾明 许昱 巴罗 张天虹 王洪田 章如新 顾瑜蓉 谭国林 叶菁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17,共11页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外科手术 副交感神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IgE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南昌,2022) 被引量:3
8
作者 叶菁 徐睿 +42 位作者 邱前辉 杨贵 陈建军 曾明 余少卿 李健 杨玉成 王洪田 王向东 姜彦 王天生 赵可庆 张维天 孟娟 孟粹达 许元腾 谢志海 孙悦奇 唐隽 文译辉 石照辉 许成利 王英 刘锋 杨艳莉 陆美萍 娄鸿飞 喻国冻 叶惠平 魏欣 孙斌 安云芳 孙亚男 顾瑜蓉 张天虹 巴罗 孙娜 罗庆 邓玉琴 杨钦泰 许昱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58-468,共11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type 2,Th2)驱动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AR主要以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特异...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type 2,Th2)驱动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AR主要以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疾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且容易并发过敏性哮喘。目前,国际上有多项研究证实,抗IgE治疗能够较为有效且安全地应用于AR等疾病的治疗。为了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单抗治疗AR的认识和应用,基于国内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定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IgE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出发,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阐述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进一步提升AR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免疫球蛋白E 抗IgE单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操作指引 被引量:3
9
作者 顾瑜蓉 冯仙 +37 位作者 马婷婷 邓玉琴 刘娟 金玲 许元腾 孟粹达 王英 杨玉成 王天生 孟娟 徐睿 叶菁 张立强 石照辉 余少卿 许成利 魏欣 杨艳莉 安云芳 孙悦奇 杨贵 陆美萍 曾明 王向东 杨钦泰 陈建军 邱前辉 雍军 张维天 赵可庆 孙亚男 孙娜 唐隽 洪海裕 王洪田 许昱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74-478,484,共6页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变应性鼻炎唯一的、有根治性可能的对因治疗手段。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处于封控状态的患者无法按期到医院接受皮下注射AIT,需要酌情调整剂量。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变应性鼻炎唯一的、有根治性可能的对因治疗手段。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处于封控状态的患者无法按期到医院接受皮下注射AIT,需要酌情调整剂量。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订了新冠疫情下皮下注射AIT的临床操作指引,旨在指导受封控影响的皮下注射AIT进行相应的剂量调整,确保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变应性鼻炎 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原
下载PDF
内镜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凯 刘全 +5 位作者 张焕康 赵可庆 顾晔 宋小乐 孙希才 余洪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 探索内镜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自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内镜下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手术的11例患者,统计相关临床资料,并附4例典型病例。结果11例患者为接受单纯内镜经... 目的 探索内镜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自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内镜下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手术的11例患者,统计相关临床资料,并附4例典型病例。结果11例患者为接受单纯内镜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或联合其他手术入路的病例,其中8例(72.3%)为恶性肿瘤转移至咽后淋巴结,1例(9.1%)为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1例(9.1%)为原发于咽旁间隙的良性病变,1例(9.1%)为良性病变累及咽旁间隙。9例(81.8%)患者实现了肿瘤全切,1例(9.1%)为肿瘤近全切除,1例(9.1%)为咽后淋巴结部分切除。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可安全有效处理累及咽旁间隙、咽后间隙、颞下窝及颅底的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翼下颌皱襞 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颞下窝
下载PDF
内镜下复发性鼻咽癌外科治疗创新体系建设
11
作者 张焕康 杜崑 +13 位作者 刘全 薛凯 顾晔 赵卫东 李万鹏 宋小乐 赵可庆 李晗 胡俐 刘强 于华鹏 顾瑜蓉 孙希才 余洪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63-869,共7页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放疗是初发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经过放疗后仍有5%~15%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再次放疗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发生严重放疗后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所以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推荐经鼻内镜入路的挽救性手术治疗。相...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放疗是初发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经过放疗后仍有5%~15%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再次放疗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发生严重放疗后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所以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推荐经鼻内镜入路的挽救性手术治疗。相比再次放疗,内镜手术可以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总体医疗费用,然而鼻咽颅底解剖的复杂性增加了内镜手术切除病变的难度和风险。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是鼻颅底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这需要基于解剖的深入研究、颈内动脉的充分评估、手术分型的积极探索、重建方式的合理应用,以及多学科合作,建立鼻咽癌外科诊疗的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鼻咽癌 鼻内镜手术 颈内动脉 颞肌瓣 颅底修复
下载PDF
恶性肿瘤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洪猛 薛凯 +5 位作者 孙希才 张焕康 刘全 赵可庆 顾晔 宋小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79-484,共6页
咽后淋巴结(RPLNs)位于咽后间隙,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重要而复杂的血管、神经结构,因此,恶性肿瘤发生RPLNs转移时难以通过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恶性肿瘤RPLNs转移尚无标准的... 咽后淋巴结(RPLNs)位于咽后间隙,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重要而复杂的血管、神经结构,因此,恶性肿瘤发生RPLNs转移时难以通过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恶性肿瘤RPLNs转移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目前常采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是重要手段。手术入路包括开放入路、内镜辅助入路及机器人辅助入路,其中内镜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ETO-MPF)入路RPLNs切除术是近期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微创、精准、安全的手术方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 咽后间隙 鼻咽癌 内镜经口
下载PDF
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玉成 沈暘 +38 位作者 王向东 姜彦 邱前辉 李健 余少卿 柯霞 刘锋 许元腾 娄鸿飞 王洪田 喻国冻 徐睿 孟娟 孟粹达 孙娜 陈建军 曾明 谢志海 孙悦奇 唐隽 赵可庆 张维天 石照辉 许成利 杨艳莉 陆美萍 叶惠平 魏欣 孙斌 安云芳 孙亚男 顾瑜蓉 张天虹 巴罗 杨钦泰 叶菁 许昱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3-656,共14页
变应性(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异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因患病率高、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给全球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休克 医疗负担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专家共识 变应性 特异性皮炎
原文传递
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的手术分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全 孙希才 +7 位作者 于华鹏 赵可庆 张焕康 赵卫东 顾瑜蓉 李厚勇 王德辉 余洪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39-45,共7页
目的通过解剖和临床研究建立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的手术分型。方法使用新鲜灌注的标本进行鼻内镜下颅底区解剖,结合复发性鼻咽癌的鼻内镜手术对鼻咽癌的鼻内镜下切除术进行分型,并分析不同手术分型的临床应用。结果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 目的通过解剖和临床研究建立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的手术分型。方法使用新鲜灌注的标本进行鼻内镜下颅底区解剖,结合复发性鼻咽癌的鼻内镜手术对鼻咽癌的鼻内镜下切除术进行分型,并分析不同手术分型的临床应用。结果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分为4型:Ⅰ型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主要处理鼻咽中线区及颅底中线区的病变,用于处理rT_1和部分rT_3期的复发性鼻咽癌;Ⅱ型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在Ⅰ型的基础上向外扩展至咽鼓管软骨段、咽旁间隙和岩斜区内侧,用于处理rT_2期的复发性鼻咽癌;Ⅲ型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是在Ⅱ型手术的基础上向外侧扩展至岩斜区外侧、颞下窝、中颅窝底、眼眶及眶上裂、海绵窦及颅神经,处理rT_4期的复发性鼻咽癌;Ⅳ型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用于处理侵犯颈内动脉(ICA)和颅内的复发性鼻咽癌。结论上述4型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可以有效用于治疗复发性鼻咽癌,通过建立复发性鼻咽癌颈内动脉手术前的评分量表和分级策略可以有效地指导对侵犯ICA的复发性鼻咽癌的处理,为外科治疗复发性鼻咽癌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鼻内镜外科手术 颈内动脉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软骨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邢双春 翟立杰 +1 位作者 王志强 赵可庆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431-433,共3页
软骨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弱,各种原因引起较大范围软骨缺损的修复仍是目前临床难题之一。组织工程软骨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即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调节种子细胞的分化增殖,并维持其表型... 软骨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弱,各种原因引起较大范围软骨缺损的修复仍是目前临床难题之一。组织工程软骨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即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调节种子细胞的分化增殖,并维持其表型的生物因子和模拟体内微环境的细胞培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种子细胞 细胞支架 生物因子
原文传递
光敏疗法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耐药葡萄球菌体外杀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春红 杨晨 +5 位作者 丁国强 马英 陈小英 吴旸 郑春泉 赵可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 观察光敏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腔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的杀伤作用.方法 选取保守治疗无效的CRS患者45例,术中使用拭子自中鼻道处取鼻腔分泌物,分离... 目的 观察光敏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腔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的杀伤作用.方法 选取保守治疗无效的CRS患者45例,术中使用拭子自中鼻道处取鼻腔分泌物,分离金葡菌和表葡菌并进行药敏鉴定,筛选能够形成生物膜的菌株.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动力治疗仪、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敏剂进行PDT参数测定及细菌杀伤实验.将获得的存活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进行以10为底的对数转换后,以Graph Pad Prism 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共收集金葡菌13株、表葡菌16株,皆为多重耐药菌,其中能够形成生物膜的菌株金葡菌4株,表葡菌5株.实验结果以lg(CFU)显示,游离金葡菌对照组为8.32±0.31,实验组为6.4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1,P<0.01);表葡菌对照组为8.34±0.20,实验组为6.9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P<0.01).生物膜金葡菌对照组为8.68±0.05,实验组为6.90±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5);表葡菌对照组为8.67±0.05,实验组为7.29±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结论 利用ALA作为光敏剂,LED作为光源的PDT能于体外有效杀伤CRS患者鼻腔来源的多重耐药金葡菌和表葡菌,为后续的安全性和体内实验及该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鼻窦炎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表皮 抗药性 细菌
原文传递
翼管神经切断术相关解剖参数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晓文 吴灵捷 赵可庆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翼管神经切断术中涉及到的重要解剖参数辅助术中精确定位翼管神经、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0例(100侧)慢性鼻窦炎、鼻窦囊肿、变应性鼻炎等疾病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测量其腭鞘管后口至腭骨蝶突上缘中点... 目的:通过测量翼管神经切断术中涉及到的重要解剖参数辅助术中精确定位翼管神经、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0例(100侧)慢性鼻窦炎、鼻窦囊肿、变应性鼻炎等疾病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测量其腭鞘管后口至腭骨蝶突上缘中点、腭骨蝶突上缘中点至翼管外口、翼管外口至腭大管以及翼管外口至圆孔之间距离。结果:腭鞘管后口、腭骨蝶突上缘、翼管外口、腭大管和圆孔在定位翼管神经、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腭鞘管后口至腭骨蝶突上缘,腭骨蝶突上缘至翼管外口,翼管外口至腭大管,翼管外口至圆孔的距离分别为(12.46±1.19) mm,(3.23±0.36) mm,(6.09±0.75) mm,(7.6±1.16) mm。结论:HRCT可作为术前定位翼管神经外口及其相关重要解剖标志距离的有利工具,术前所获距离参数对术中定位翼管神经及预防并发症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翼管神经 腭骨蝶突 腭鞘管 腭大管 圆孔
原文传递
以腭骨蝶突为标志的翼管神经切断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可庆 蒋晓文 +4 位作者 朱佳毅 孙希才 刘全 薛凯 余洪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以腭骨蝶突为标志,能够安全有效定位翼管神经并将其切断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尸头解剖确认可有效定位翼管外口的手术标志,并验证利用确定的解剖标志在术中定位翼管神经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对5例(10侧)尸头解剖研究确定腭鞘... 目的探索一种以腭骨蝶突为标志,能够安全有效定位翼管神经并将其切断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尸头解剖确认可有效定位翼管外口的手术标志,并验证利用确定的解剖标志在术中定位翼管神经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对5例(10侧)尸头解剖研究确定腭鞘管前口、腭鞘管后口、腭鞘管及翼突根部延续至鼻咽顶的骨嵴几个解剖标志可作为定位翼管神经的重要标志。应用以上解剖标志在10例难治性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中成功定位翼管神经并将其切断,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期单侧硬腭麻木的不良反应。结论腭鞘管前口、腭鞘管后口、腭鞘管及翼突根部延续至鼻咽顶的骨嵴可作为以腭骨蝶突为标志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手术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管神经 腭骨蝶突 腭鞘管 鼻炎 变应性 血管运动型鼻炎
原文传递
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希才 薛凯 +7 位作者 刘强 张焕康 刘全 蒋晓文 赵可庆 顾晔 宋小乐 余洪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相关解剖和手术方法。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解剖实验室对3例(6侧)新鲜冰冻尸头标本进行内镜经口入路咽后间隙解剖学研究,依次显露咽上缩肌、翼内肌、腭帆张肌腱、茎突前间隙脂肪、...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相关解剖和手术方法。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解剖实验室对3例(6侧)新鲜冰冻尸头标本进行内镜经口入路咽后间隙解剖学研究,依次显露咽上缩肌、翼内肌、腭帆张肌腱、茎突前间隙脂肪、腭升动脉及其分支、茎突舌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颈外动脉、腭帆提肌、颈动脉鞘、咽升动脉以及头长肌。采用0°Karl Storz鼻内镜对上述解剖结构进行拍照并记录毗邻关系。回顾1例转移性咽后淋巴结病例,详细介绍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手术方法和技巧。结果:所有标本均通过内镜经口入路显露咽后间隙及相关解剖结构。茎突舌肌、茎突咽肌和腭帆提肌是定位颈内动脉的标志。咽上缩肌、翼内肌、茎突肌群、头长肌及颈动脉鞘是定位咽后淋巴结的标志。腭升动脉、咽升动脉及颈内动脉是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中涉及的主要动脉。结论:内镜经口入路是安全、彻底切除咽后淋巴结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经口入路 咽后淋巴结 咽后间隙 颈内动脉
原文传递
鼻腔“服药”的正确姿势
20
作者 赵可庆 《家庭用药》 2021年第8期10-10,共1页
鼻部疾病是常见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鼻腔局部用药是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手段,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鼻部疾病 过敏性鼻炎 正确姿势 局部用药 鼻腔 常用手段 注意事项 常见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