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喜滨 徐万龙 +5 位作者 孙俊刚 缪晓刚 塔依尔江 举来提 王浩 袁宏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6期967-968,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胫骨平台骨折80例,其中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各40例,对比观察2组术后关节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胫骨平台骨折80例,其中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各40例,对比观察2组术后关节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与常规手术组相比,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的关节评分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而且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微创
下载PDF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喜滨 徐万龙 袁宏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19例,对比观察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患者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 目的探讨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19例,对比观察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患者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2.3个月,经X线及CT检查,19例患者椎弓根峡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骨不连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术前患者疼痛评分为(9.7±2.1)分,术后为(0.4±0.1)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较好选择,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避免了医源性的脊柱失稳,术后椎节即刻获得稳定并保留了病椎相邻椎间盘的活动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 青年 腰椎峡部裂
原文传递
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膝关节置换后力线测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喜滨 李斌 +3 位作者 王浩 缈晓刚 孙俊刚 袁宏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897-902,共6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力线测量的评价。方法我们检索了Cochrane liabrary(CCTR)以及Cochrane协作网肌骨组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收集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 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力线测量的评价。方法我们检索了Cochrane liabrary(CCTR)以及Cochrane协作网肌骨组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收集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力线测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8。结果纳入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力线测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9篇共1 083例病人。Meta分析表明,计算机导航技术比较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下肢机械轴的测量较精确[WMD=-0.56,95%CI(-0.74,-0.38),P<0.00001],而股骨冠状轴和矢状轴及旋转角度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0.29,95%CI(-0.58,0.00),P=0.05]、[WMD=-1.64,95%CI(-3.49,0.21),P=0.08]及[WMD=-0.11,95%CI(-0.87,0.66),P=0.79]。胫骨冠状轴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0.31,95%CI(-0.69,0.06),P=0.10],而矢状轴的测量有明显差异[WMD=-0.69,95%CI(-1.10,-0.28),P=0.001]。胫股冠状角的测量两者无明显差异[WMD=0.03,95%CI(-0.78,0.84),P=0.95]。而对髌骨倾斜角及髌骨旋转角度的评价,两者亦无明显差异[WMD=-1.45,95%CI(-3.12,0.22),P=0.09]及[WMD=-0.34,95%CI(-0.71,0.02),P=0.06]。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在下肢机械轴的测量及胫骨矢状轴的测量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股骨冠状轴和矢状轴及旋转角度的测量、胫骨冠状轴及胫股冠状角的测量以及髌骨倾斜角及髌骨旋转角度的测量上,两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导航技术 膝关节置换 传统方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严重髋关节疾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喜滨 缪晓刚 +4 位作者 袁宏 孙治国 王浩 傅要武 孙俊刚 《新疆医学》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临床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5月对11例16髋严重髋关节疾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高位成人先天性髋脱位6例8髋,均为Ⅲ型,肢体短缩均超过2cm;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临床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5月对11例16髋严重髋关节疾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高位成人先天性髋脱位6例8髋,均为Ⅲ型,肢体短缩均超过2cm;强直性脊柱炎1例累及双髋关节,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髋,双髋关节僵直,关节活动度<30°;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2例2髋,严重大量骨缺损。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2个月,平均23.8个月。6例8髋患肢短缩均超过2cm,最大短缩6 cm,术后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较健肢短缩1.5 cm。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均超过90°。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一年)的83分,术后发生脱位1例,经手法复位,皮牵引再未发生。结论: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疾患 关节置换术 骨缺损
下载PDF
髋臼骨折101例治疗体会
5
作者 赵喜滨 孙俊刚 +3 位作者 袁宏 王利 王浩 付要武 《新疆医学》 2003年第5期16-17,共2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101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进行讨论。方法:螺钉固定34例,重建钢板固定67例。结果:术后随访68例,占67.3%,随访2~5年,优42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8.2%。结论:本文通过101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症 并发症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7
6
作者 孙治国 缪晓刚 +3 位作者 袁宏 赵喜滨 王浩 孙俊刚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PVP治疗28例(4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男11例(14椎),女17例(26椎);年龄70~91岁,平均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PVP治疗28例(4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男11例(14椎),女17例(26椎);年龄70~91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T5-L5。采用PKP治疗31例(43椎),男13例(18椎),女18例(25椎);年龄70~92岁,平均74岁;骨折部位T4-L5。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Cobb角、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降低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3个椎体(7.5%),PKP组2个椎体(4.7%),但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樊勤学 徐江波 +4 位作者 赵喜滨 王浩 孙志国 李原 袁宏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898-900,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Colles骨折患者与无骨质疏松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治疗的260例Colles骨折门诊患者,男60例,女200例;平均年龄66.5岁。按Colles骨折的Cooney分型:Ⅰ型44例,Ⅱ型83例,...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Colles骨折患者与无骨质疏松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治疗的260例Colles骨折门诊患者,男60例,女200例;平均年龄66.5岁。按Colles骨折的Cooney分型:Ⅰ型44例,Ⅱ型83例,Ⅲ型92例,Ⅳ型41例。其中96例为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64例为无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对两组的一般项目、复位石膏固定后失效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Ⅲ型及Ⅳ型骨折多于无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复位后失效率高于无骨质疏松组(P<0.01);随访6个月后,无骨质疏松组临床疗效优于骨质疏松组(P<0.01)。结论: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有其自身临床特点,治疗时需加以对症,勤复查,并加强医患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海青 袁宏 +3 位作者 赵喜滨 王浩 徐江波 冯建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9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住院CPM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儿童 髋脱位 发育性 一期手术
下载PDF
520例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江波 袁宏 +3 位作者 赵喜滨 王浩 瓦力斯 孙俊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382-138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术前合并疾病与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520例65岁以上老年骨科患者,对其年龄、族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合并疾病对术后严重结局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术前合并疾病与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520例65岁以上老年骨科患者,对其年龄、族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合并疾病对术后严重结局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520例术后死亡4例(0.77%),其中合并内科疾病者280例的病死率为1.43%(4/280)。年龄、族别、麻醉方式不是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中关节置换为危险因素,术前合并疾病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脑梗塞及肺心病与手术后严重结局明显相关。结论: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脑梗塞及肺心病是术后产生严重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新疆地区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江波 樊勤学 +3 位作者 王浩 赵喜滨 孙志国 袁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通过完全随机化对照研究,探讨不同药物组合对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共298人,年龄50~87岁,平均(67.3±10.5)岁。随机被分为3组,分别为:A组:... 目的通过完全随机化对照研究,探讨不同药物组合对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共298人,年龄50~87岁,平均(67.3±10.5)岁。随机被分为3组,分别为:A组:钙(Ca)+骨化三醇组(C);B组:钙(Ca)+骨化三醇(C)+降钙素(CT)组;C组:钙(Ca)+骨化三醇(C)+双磷酸盐组(BP)。进行药物治疗观察1年以上。观察药物治疗期间骨密度、骨生化指标25-(OH)D3、BAP、TRACP-5b变化情况,从药物疗效、依从性、恶性事件,骨折发生率等多方面加以研究。结果:最终完成研究的共有220人(74.5%)。A组治疗依从性要好于B组和C组(P<0.01),B组治疗依从性要差于C组尤其前半年(P<0.05)。B组,C组联合用药前后骨密度的改善最为明显,骨生化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示A组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有限,B组治疗半年后患者BAP水平明显上升且TRACP-5b明显下降(P<0.05),一年后患者胸椎及髋部BMD分别提高了7.08%及9.60%。C组骨生化变化趋势与B组类似,胸椎及髋部BMD分别提高了5.07%和6.92%。B组,C组再骨折发生低于A组。结论钙剂和维生素D基础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抗骨吸收药物阿伦膦酸钠或降钙素早期较明显抑制骨吸收,一年后可以明显提高骨密度,且降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它们联合治疗达到了叠加的效果,即1+1>2。但联合治疗由于费用、不良反应的增加,降低了治疗依从性。此外新疆地区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25-(OH)D3用药剂量不足,应更多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抗骨松药物
下载PDF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江波 孙俊刚 +4 位作者 袁宏 周文正 赵喜滨 王浩 徐万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21-823,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细粒棘球蚴病大鼠,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骨...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细粒棘球蚴病大鼠,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骨细粒棘球蚴的生发细胞分为IMRT放疗组及空白对照组。IMRT放疗组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假照射作为阴性对照。于放疗结束24h后,采用MTT法检测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IMRT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IMRT作用24h后,MTT法检测结果可观察到,IMRT放疗组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吸光度(OD值=0.213±0.070),远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792±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增殖抑制现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IMRT治疗组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呈致密浓染的强蓝色荧光,存在明显的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细胞凋亡现象,而空白对照组未出现。结论 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生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包虫 生发细胞
下载PDF
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7
12
作者 袁宏 赵喜滨 孙治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 ̄2006年12月采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44个伤椎,其中男13例19个伤椎,女17例25个伤椎... 目的:探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 ̄2006年12月采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44个伤椎,其中男13例19个伤椎,女17例25个伤椎;年龄66 ̄83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为T7 ̄L5椎体,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3例3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其余椎体X线片上均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术后48h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并可下床活动,住院4~12d。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6±0.2分,术后为2.0±0.3分,末次随访时为2.1±0.2分,术后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1.1分降低到术后20.3±1.2分和末次随访21.1±1.2分(P<0.01);伤椎前、中柱的平均高度由术前15.1±1.8mm增加到术后24.3±2.1mm和末次随访24.4±1.8mm,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1.2°±4.3°减小到术后10.1°±3.2°和末次随访10.2°±3.3°(P<0.05)。结论: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及减少骨水泥渗漏,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维、汉民族差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万龙 缪晓刚 +3 位作者 塔依尔江.举来提 赵喜滨 王浩 袁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差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按照民族分为维族THA组和汉族THA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两组术前1d和术后3个月正位腰... 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差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按照民族分为维族THA组和汉族THA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两组术前1d和术后3个月正位腰椎和健侧髋部的BMD。结果维族THA组患者术后3个月腰椎下降6.9%,健侧髋部下降4.1%;汉族THA组患者术后3个月腰椎下降5.2%,健侧髋部下降2.7%。维族THA组患者的腰椎、检测髋部骨量丢失均高于汉族THA组患者(P<0.05)。结论 THA后维族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骨量丢失速度快于汉族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THA术后应针对不同民族给予个性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 绝经 女性 骨密度
下载PDF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杀灭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万龙 徐江波 +4 位作者 孙俊刚 周文正 赵喜滨 王浩 袁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17-820,共4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大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灭效果,探讨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双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大鼠30只,对30只大鼠左侧骨细粒棘球蚴病区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于放疗结束3d后,取鼠...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大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灭效果,探讨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双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大鼠30只,对30只大鼠左侧骨细粒棘球蚴病区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于放疗结束3d后,取鼠左、右侧股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行伊红染色,检测原头节死亡率;采用酶化学染色法检测原头节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变化,观察IMRT对大鼠骨细粒棘球蚴的治疗效果。结果 IMRT作用3d后,原头节伊红染色结果可观察到,经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整体结构消失,出现深蓝色着色,原头节死亡率为(51.22±19.34)%,远高于未经IMRT治疗的右侧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死亡率(3.55±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头节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检测发现,经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右侧明显减弱,且左侧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琥珀酸脱氢酶SDH产物的平均光密度数值为(0.719 3±0.114 5),远大于右侧的(0.101 5±0.03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包虫 原头节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宏 孙治国 +4 位作者 赵喜滨 王浩 付要武 王利 郭海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6例,24个伤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6例,24个伤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48 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患者4~12 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1.25)分(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IMRT对新疆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杀灭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勤学 徐江波 +5 位作者 袁宏 周文正 孙俊刚 赵喜滨 王浩 徐万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24-826,829,共4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新疆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的杀灭效果,探讨IMRT对骨棘球蚴病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股骨继发性棘球蚴病大鼠50只,对50只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病区给予剂量40Gy的IMRT放疗,于放疗1w后活杀取材,取大鼠左、右...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新疆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的杀灭效果,探讨IMRT对骨棘球蚴病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股骨继发性棘球蚴病大鼠50只,对50只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病区给予剂量40Gy的IMRT放疗,于放疗1w后活杀取材,取大鼠左、右股骨棘球蚴包囊后行电镜观察,应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包囊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IMRT作用1w后,电镜下均可观察到接受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棘球蚴包囊存在明显的放射损伤,而右侧未出现;RT-PCR法检测发现接受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棘球蚴包囊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大量表达,RQ值为(67.39±17.35),而右侧则极少量表达,RQ值为(1.4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新疆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包囊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RT 包虫 CASPASE-3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万龙 赵喜滨 +2 位作者 王浩 孙治国 袁宏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9期1563-1564,共2页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纯种雄性长耳兔40只并随机分为两组,显微镜下模拟临床行兔腰1~2椎间髓核摘除术,一组于术区神经根周围覆盖吸附透明质酸钠的胶海绵;一组覆盖吸附生理盐水的胶...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纯种雄性长耳兔40只并随机分为两组,显微镜下模拟临床行兔腰1~2椎间髓核摘除术,一组于术区神经根周围覆盖吸附透明质酸钠的胶海绵;一组覆盖吸附生理盐水的胶海绵。术后8周活杀动物,大体、光镜下观察两组兔术后神经根粘连情况。结果:透明质酸钠组与生理盐水比较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效果有显著差异(肉眼观察粘连分级P<0.05;光镜观察粘连分级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透明质酸钠 预防 神经根粘连
下载PDF
脊柱膜与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江波 袁宏 +1 位作者 王浩 赵喜滨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联合使用脊柱膜与生物蛋白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探讨从三维上预防粘连的最佳方案。方法本课题采用动物实验,运用拉丁方实验设计,分别做无植入(A组),植入生物蛋白胶(B组),脊柱膜(C组),脊柱膜和生物蛋白胶(D)于兔... 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联合使用脊柱膜与生物蛋白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探讨从三维上预防粘连的最佳方案。方法本课题采用动物实验,运用拉丁方实验设计,分别做无植入(A组),植入生物蛋白胶(B组),脊柱膜(C组),脊柱膜和生物蛋白胶(D)于兔的4个节段,术后4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MR I检查,比较各组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①A组可见大量瘢痕组织增生,以硬膜囊后方明显,粘连严重。②B组防粘连的效果差。③C组的防粘连的效果优于A组和B组,但差于D组。④D组,不但能够防止后方肌肉及疤痕组织的长入,而且可防止前方、周围硬膜及神经根的粘连。结论联合使用硬体材料脊柱膜和流体材料生物蛋白胶是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粘连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瘢痕 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 聚四氟乙烯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联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柱结核86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治国 王浩 +3 位作者 袁宏 赵喜滨 孙俊刚 瓦利斯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0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不同手术方法用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血红蛋白及血沉达标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不同手术方法用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血红蛋白及血沉达标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年。术前及术后2周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评价患者脊髓损伤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结束时后凸畸形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及肝功能,记录手术并发症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IA损伤分级中A级、C级均低于对照组,E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1年随访期结束时脊柱后凸畸形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断裂、植骨块滑脱和关节松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改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减轻患者脊柱损伤,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并发症少,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手术 脊柱结核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维、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万龙 钟慧琴 +4 位作者 王利 塔依尔江.举来提 赵喜滨 王浩 袁宏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5期816-817,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密固达)对维、汉民族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的差别。方法:将71例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照民族分为维族骨质疏松组(34例)和汉族骨质疏松组(3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两组...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密固达)对维、汉民族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的差别。方法:将71例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照民族分为维族骨质疏松组(34例)和汉族骨质疏松组(3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两组用药前1天和用药后1年后腰椎(L2~4)椎体及髋部的BMD。结果:维族骨质疏松组患者用药后1年腰椎BMD上升1.6%,髋部BMD上升1.4%;汉族骨质疏松患者用药后1年腰椎BMD上升2.2%,髋部BMD上升2.7%;汉族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腰椎、髋部提高率高于维族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维、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汉族骨质疏松,汉族患者效果优于维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绝经 女性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