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妍君 刘应兵 +4 位作者 阴正勤 王仕军 胡志安 高朋芬 秦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探讨发育过程中伏膈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 ,运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合细胞内标记技术对出生后 3 d(P3 ) 3 0 d(P3 0 )的伏隔核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出生后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伏隔核神经元的树突野半径和树... 为探讨发育过程中伏膈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 ,运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合细胞内标记技术对出生后 3 d(P3 ) 3 0 d(P3 0 )的伏隔核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出生后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伏隔核神经元的树突野半径和树突总长度逐渐增长 ,树突分支逐渐增多 ;静息膜电位 (RMP)和输入阻抗 (IR)降低 ;动作电位的幅度升高 ,时程降低 ,突触后电流则无显著性变化。但在 P7以前 ,5 7.9%的神经元对刺激无反应 ,这类神经元主要见于幼稚动物 ,其静息膜电位与输入阻抗较高。提示 ,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成熟密切相关 ,幼稚与成熟神经元在细胞形态学和电生理学以及突触功能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幼稚和成熟神经元对信号的输入、输出整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发育 伏隔核 神经元 电生理学 形态学 膜片钳 生物素
下载PDF
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 1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并比较树突的发育特征。结... 目的 探讨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 1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并比较树突的发育特征。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出生后 3 0d(PD3 0 )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出生后 0~ 15d(PD0~PD15 )呈下降趋势 ,之后基本不再变化。在发育过程中 ,主树突、次级树突和末梢树突的数目不断增多 ,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结论 出生后一段时期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差异非常显著 ,这一特征对理解伏膈核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膈核 发育 形态学 尼氏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伏膈核棘状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妍君 刘应兵 阴正勤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伏膈核 (nucleusaccumbens,NAC)是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分界面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 ,NAC内约 95 %的神经元为小到中等大小的棘状 (mediumspiny,MS)神经元 ,研究表明MS... 伏膈核 (nucleusaccumbens,NAC)是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分界面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 ,NAC内约 95 %的神经元为小到中等大小的棘状 (mediumspiny,MS)神经元 ,研究表明MS神经元具有显著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征 ,且在不同发育阶段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膈核 棘状神经元 电生理学 神经元
原文传递
大鼠伏膈核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4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82-582,共1页
关键词 大鼠 伏膈核 形态学发育 研究 神经精神性疾病
下载PDF
伏膈核神经元的分型及其形态和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妍君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27-128,126,共3页
伏膈核 (NAC)是腹侧纹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纤维输入 ,整合后主要输出至腹侧苍白球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依形态和生理学特性可以将 NAC内的... 伏膈核 (NAC)是腹侧纹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纤维输入 ,整合后主要输出至腹侧苍白球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依形态和生理学特性可以将 NAC内的神经元大致分为 4型 ,约95 %的神经元为 MS投射神经元 ,约 5 %为中间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膈核 形态学 电生理学 投射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伏膈核生后发育期形态学的变化
6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PD3 0已基本接... 目的 :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PD3 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 5呈下降趋势 ,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 :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伏膈核 生后发育期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电流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3 位作者 王仕军 赵妍君 范慧民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 ,记录谷氨酸受体电流 ;接着在人工脑脊液中同时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和 6 氰基 7 硝基喹啉 2 ,3 二酮 ( 2 0 μmol/L) ,记录NMDA受体电流 ,并计算NMD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峰电流的比率。结果 大鼠睁眼后 ,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下降时间显著变短 (P <0 0 5 ) ,而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NMDA受体电流和谷氨酸受体电流比率逐渐变小 (P <0 0 5 )。结论 随着视觉输入的增加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时程变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视皮层 发育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在发育中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3 位作者 张莉 赵妍君 王蕾 胡志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素标...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记录 4- 2 8d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PSCs)。共记录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 ,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中无反应型细胞数量 ,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细胞的输入阻抗有显著性差异。成功标记 2 3例神经元 ,不同年龄的神经元的形态学成熟度不同。低输入阻抗神经元在形态学上属成熟型 ,高输入阻抗神经元属幼稚型。该结果表明 ,大鼠在发育过程中 ,视皮层神经元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的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脑片 视皮层 生物素
下载PDF
大鼠吗啡成瘾脑电图系统初步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莉 赵妍君 +5 位作者 张益珍 涂娅莉 高朋芬 周华 徐建国 刘应兵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41-443,共3页
以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行为特性为指导系统观察脑电图变化并作数字化分析。结果表明 。
关键词 脑电图 吗啡成瘾 戒断 复发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2 位作者 王世君 赵妍君 范惠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 :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特性。方法 :对出生后 7~ 2 8d龄大鼠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并根据输入阻抗的大小对神经元进行分类 ,以及分析其突触后电流的特性。结果 :随着输入阻抗减小 ,视皮层神经... 目的 :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特性。方法 :对出生后 7~ 2 8d龄大鼠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并根据输入阻抗的大小对神经元进行分类 ,以及分析其突触后电流的特性。结果 :随着输入阻抗减小 ,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峰值、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增大。结论 :在大鼠生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 ,视觉经验调制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皮层 突触可塑性 发育 膜片钳技术 全细胞记录
下载PDF
大鼠睁眼前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3 位作者 阴正勤 胡志安 赵妍君 张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获得 4~ 2 8dSprague Dawleg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记录...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获得 4~ 2 8dSprague Dawleg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记录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的变化。结果  (1)共记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 ,根据其电生理学特性可将神经元分为 3种类型 :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睁眼后无反应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而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2 )在同一刺激强度和钳制电压下 ,对视皮层神经元的输入阻抗和PSCs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①输入阻抗IR :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3周龄与 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②PSCs的峰值、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10 %~ 90 %上升时间、10 %~ 90 %下降时间、半波宽和潜伏期 :1周龄组与 2周龄、3周龄、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 ,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皮层 神经元 突触后电流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下载PDF
正常和双眼形觉剥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NR1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2 位作者 王仕军 曾玉晓 赵妍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R1)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14、21和28 d龄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脑片进行免疫细...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R1)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14、21和28 d龄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脑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组大鼠睁眼后,视皮层NR1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密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组大鼠视皮层的这一相对密度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R1的表达呈年龄依赖性变化,不受双眼形觉剥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视皮层 发育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研究
13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1 位作者 张莉 赵妍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0 1~ 1 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结果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 3种类型。大鼠睁眼后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显著增加。某些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有不同的突触反应 ;个别细胞在相同刺激强度下 ,多突触反应的曲线不同。双脉冲刺激视皮层神经元引起的时间整合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突触反应增强型、压抑型和无影响型 3种类型。结论 多突触反应的神经元可接受两个或多个延时不同的突触输入。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 ,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视觉刺激下 ,视觉依赖性突触的重新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脑片 视皮层 多突触反应
下载PDF
吗啡成瘾大鼠脑电图的频谱信号分析
14
作者 周明康 罗代升 +9 位作者 周颖恒 杨辉 何倩 李智 张莉 刘应兵 张益珍 徐建国 赵妍君 蒋维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2期32-33,共2页
在系统观察大鼠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脑电图时我们发现大鼠成瘾后脑电图有特殊改变,表现为波形、频率及幅度的变异。为了考察该变化的含义,我们将经过A/D转换记录与贮存于计算机内的大鼠脑电图信息依频率(H2)分为0-0.5、0.5-4、4-8、8-1... 在系统观察大鼠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脑电图时我们发现大鼠成瘾后脑电图有特殊改变,表现为波形、频率及幅度的变异。为了考察该变化的含义,我们将经过A/D转换记录与贮存于计算机内的大鼠脑电图信息依频率(H2)分为0-0.5、0.5-4、4-8、8-13、13-40、40-50等6个频段,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对大鼠脑电图各频段能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大鼠 吗啡成瘾 改变 观察 发现 变异 信息 阶段 系统观
下载PDF
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γ-氨基丁酸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1 位作者 王仕军 赵妍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γ氨基丁酸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出生后14、21和28d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工脑脊液中... 目的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γ氨基丁酸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出生后14、21和28d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工脑脊液中同时加入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50μmol/L和氰基7硝基喹啉2,3二酮20μmol/L,分离出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成分电流,分析其电学特性。结果随着周龄增加,正常组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下降时间和峰值显著变长和增大(P<005);而双眼形觉剥夺组内无明显变化(P>005);去除剥夺后1周,大鼠视皮层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下降时间和峰值增大(与双眼形觉剥夺组生后4周比较,P<005)。各组内,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随着视觉发育,正常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增强,双眼形觉剥夺抑制这一变化,恢复视觉输入后可以逆转。(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 形觉剥夺 视皮层 神经元 大鼠 视觉发育 正常 硝基 去除 磷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