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评价——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
1
作者 赵姚阳 严燕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4期60-66,共7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盘活土地资源、健全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等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出入市改革中的不足和进步。本文运用DEA模型对湄潭县的湄江街道、鱼泉街道、马山镇、...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盘活土地资源、健全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等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出入市改革中的不足和进步。本文运用DEA模型对湄潭县的湄江街道、鱼泉街道、马山镇、兴隆镇、永兴镇5个乡镇(街道)、2015—2021年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湄潭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水平较低,技术效率对入市整体绩效的影响更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水平排名为:湄江街道>鱼泉街道>兴隆镇>永兴镇>马山镇,区位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湄潭县各乡镇(街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2)湄潭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报酬大多数处于递减阶段,存在投入资源浪费现象。当前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入市规模、改善区位条件、提升入市主体业务能力等来提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绩效 效率 DEA模型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2
作者 田梦婷 赵姚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6-163,共8页
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模型探究了江苏省在2012─2021年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GIS等级设色法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平均城镇化发展... 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模型探究了江苏省在2012─2021年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GIS等级设色法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平均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由2012年的0.280提升到2021年的0.504,但依旧存在“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全省平均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2012年的0.584提升至2021年的0.759,各市的生态环境水平由显著分异转变为轻度分异;江苏省13个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不断提升,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与生态环境水平相比,江苏省大部分市存在城镇化滞后现象,全省仅有南京和无锡两市的2个系统在2021年达到了同步协调发展;江苏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大多数地级市表现出高集聚和相邻的特征,形成高协调辐射,但泰州和盐城的发展因受虹吸作用影响而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安徽省粮食安全研究
3
作者 黄舒婷 赵姚阳 田梦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4-168,共5页
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构建了2010—2020年安徽省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压力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无明显耕地压力;耕地压力区域... 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构建了2010—2020年安徽省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压力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无明显耕地压力;耕地压力区域性差异明显,皖北地区处于无压力区,且耕地压力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明显区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和人口密度、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且耕地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2020年合肥市进入低压力区,黄山市的耕地压力指数一直大于1.5,其耕地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综上,提出了降低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耕地保护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等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压力 粮食安全 耕地面积 安徽省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姚阳 濮励杰 胡晓添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城市建成区规模的迅速扩张是目前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其面积从1985年的426km。扩大到2003年的2200km^3,平均年增加98.56km^3。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预测... 城市建成区规模的迅速扩张是目前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其面积从1985年的426km。扩大到2003年的2200km^3,平均年增加98.56km^3。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预测比较困难。鉴于BP神经网络在非线性领域预测中的广泛应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11-3-1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1985~2001年和200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样本,以2003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作为网络的预测输入,对该年的建成区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面积的相对误差为3.96%,其预测精度与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相比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预测 建成区面积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以江苏省地级城市为例 被引量:46
5
作者 赵姚阳 濮励杰 卜崇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115,共5页
基于2000年的统计资料,选择地均GDP、地均财政收入等九个指标,应用模糊逻辑(Fuzzy Logic)方法从土地经济效益和土地使用效率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各地市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市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从高到... 基于2000年的统计资料,选择地均GDP、地均财政收入等九个指标,应用模糊逻辑(Fuzzy Logic)方法从土地经济效益和土地使用效率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各地市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市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五个等级。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各城市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和城市土地的经济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模糊逻辑 江苏省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1,共7页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相吻合,但总体上朝着土壤不断干化的方向发展;②经过一个雨季,苜蓿地的土壤贮水量与平均含水量分别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休闲地与4月份持平;③相同的降水对不同作物地的补给效果不同,以3m土层计算,苜蓿地的农田蒸散量与谷子、玉米相当,比豆子地高,但要低于高粱地;④长期种植苜蓿引起的深层土壤干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干化土地的水分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土壤水分 动态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居民膳食结构变化对中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姚阳 蒋琳琳 王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60,共7页
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膳食结构升级对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居民食物摄入数据分析了1961-2009年间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变化情况及膳食结构因素对其变化的贡献率,并预测了不同膳食模式下我国人口高峰年食物生产... 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膳食结构升级对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居民食物摄入数据分析了1961-2009年间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变化情况及膳食结构因素对其变化的贡献率,并预测了不同膳食模式下我国人口高峰年食物生产用地的需求状况,结果如下:我国人均食物生产用地需求以1984年为节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居民日常摄入的5大类食物中,人均谷类和豆类消费所需农地面积出现下降,而人均动物性食物、蔬菜和纯能量类食物消费所需农地则呈上升态势;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总体上以1984年为界分为先稳定发展后急速增长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量保持在12.5亿亩/年左右,而后一阶段则从1984年的需求12.75亿亩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22.82亿亩;1984年之后居民膳食摄入变化已成为影响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增长的首要因素,其贡献率达57.7%,而同时期人口增长因素的贡献率仅为42.3%;预测居民在保持当前膳食结构不变与转向平衡膳食模式两种情景下,我国在人口高峰年分别共需食物生产用地25.19亿亩和20.33亿亩,后者比前者节省土地需求4.86亿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结构 食物生产用地 贡献率 食物安全
下载PDF
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演变——基于国家宏观政策文本的分析
8
作者 马力 赵姚阳 陈禹铭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2期1850-1857,共8页
运用政策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2014—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的28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文本的形式特征,同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工具的应用情况,为我国“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运用政策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2014—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的28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文本的形式特征,同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工具的应用情况,为我国“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政策形式特征方面,呈现制定主体多且合作程度高、法律效力较弱、数量波动较大和主攻方向明确等特点;政策工具使用方面,各类政策工具选择总体兼顾,但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政策工具选择的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和部分政策工具使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政策级别,平衡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比例及优化其内部结构以形成有效的治理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政策工具 政策评价 政策文本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旱作条件下川地与梯田谷子水量平衡过程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姚阳 刘文兆 胡梦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依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比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川地和山地梯田两种土地类型条件下谷子水量平衡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川地谷子生育期总耗水量为544.1mm,山地为468.4mm,前者是后者的1.16倍;谷子全生育期日均耗水量川地为3.30mm/d,山地为2.7... 依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比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川地和山地梯田两种土地类型条件下谷子水量平衡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川地谷子生育期总耗水量为544.1mm,山地为468.4mm,前者是后者的1.16倍;谷子全生育期日均耗水量川地为3.30mm/d,山地为2.76mm/d;山地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还略高于川地谷子。山地土壤含水量低以及叶面积指数等的不同是引起山地ET/E0偏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川地 梯田 谷子 水量平衡 作物耗水量 水面蒸发 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梯田玉米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8,共5页
依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梯田玉米土壤水分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谷子和休闲地作为对比,对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梯田土壤水分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雨季降水对玉米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 依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梯田玉米土壤水分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谷子和休闲地作为对比,对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梯田土壤水分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雨季降水对玉米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相吻合;(2)不同植被覆盖条件对梯田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玉米、谷子全生育期的农田蒸散量分别为502.9 mm和473.9 mm,同期对照休闲地的蒸散量仅为414.1 mm;(3)玉米全生育期ET/E0(农田蒸散量/同期水面蒸发量)的比值为0.77,并且在拔节期和抽雄期都大于1,而谷子全生育期该值为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土地开发强度研究现状
11
作者 梁雨晴 赵姚阳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4期32-37,共6页
围绕土地开发强度的概念内涵、量度、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土地开发强度的概念内涵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土地开发强度的确定主要基于两种视角:规划未来土地开发——规划设计... 围绕土地开发强度的概念内涵、量度、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土地开发强度的概念内涵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土地开发强度的确定主要基于两种视角:规划未来土地开发——规划设计视角、优化现状土地开发——测度评价视角,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多元;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多样,其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城市土地,应逐渐把目光扩大到全域土地开发强度,即“国土开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强度 规划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水利工程建设征地中受影响企业迁建规划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姚阳 赵谦 田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118,121,共3页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征地中受影响企业安置特点,提出企业搬迁安置规划的思路为资料收集、影响分析、确定安置意愿、计算补偿费用、编制企业搬迁安置方案等。按照征地红线与企业的空间关系,划分了企业受征地影响的几种类型;依据企业受征地...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征地中受影响企业安置特点,提出企业搬迁安置规划的思路为资料收集、影响分析、确定安置意愿、计算补偿费用、编制企业搬迁安置方案等。按照征地红线与企业的空间关系,划分了企业受征地影响的几种类型;依据企业受征地影响的程度及自身的经营状况,安置处理方法有货币补偿、就地改建、异地迁建等;根据企业受征地影响造成的直接、间接和潜在的损失进行补偿评估、计算。指出现阶段企业迁建尚需深入研究安置方案的拟定、无形资产损失评估、停产损失的评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征地 企业搬迁安置 迁建规划
下载PDF
江苏省滩涂开发安置南水北调移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姚阳 田华 余文学 《水利经济》 2010年第3期67-70,共4页
针对东线工程大农业方式安置农村移民的具体困难,分析测算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不同安置标准下的移民环境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安置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如以江苏... 针对东线工程大农业方式安置农村移民的具体困难,分析测算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不同安置标准下的移民环境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安置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如以江苏省当前人均耕地面积0.095 hm2的水平安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移民,则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近期可安置移民114.08万人,移民环境容量的理论上限为405.21万人,足以安置东线工程的农村移民;同时,分析也表明结合江苏滩涂开发安置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设想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移民安置 滩涂开发 增量土地 江苏省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水库移民的法定权利评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姚阳 蒋琳琳 田华 《水利经济》 2011年第6期53-56,71-72,共4页
水库移民问题的实质是权利问题,对移民权利的法律规定不足是现阶段我国水库移民受侵害事件常发的重要原因。以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为对照,对当前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条例》为代表的我国水库移民法律体系中有关移民权益... 水库移民问题的实质是权利问题,对移民权利的法律规定不足是现阶段我国水库移民受侵害事件常发的重要原因。以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为对照,对当前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条例》为代表的我国水库移民法律体系中有关移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条款进行梳理,发现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水库移民的财产权、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监督权等虽已作一定的表述,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余地;而水库移民应该享受的环境权和救济权在法律表述上还处于空白。对立法上如何完善水库移民权益保障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法定权利 保障
下载PDF
我国水库移民权利保障发展评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姚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5,158,共5页
水库移民问题的实质是权利问题。从公民权利视角出发对建国后我国水库移民权利保障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随着水库移民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不断完善,我国水库移民的财产权和生存权保障取得了较大发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水库移民问题的实质是权利问题。从公民权利视角出发对建国后我国水库移民权利保障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随着水库移民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不断完善,我国水库移民的财产权和生存权保障取得了较大发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了从应然权利到法定权利的巨大转变。但分析同时表明现阶段我国水库移民的财产权保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立法对发展权重视不够,移民的参与权在政策上虽有提及,但其实现方式和实现途径尚需明确,移民的社会保障权和申诉救济权在相关法律上还是空白,亟待立法完善等。研究以期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实现水库移民权利的充分保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权利保障 移民权利
下载PDF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姚阳 张宇 《四川环境》 2022年第4期29-36,共8页
绿色发展是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13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以上城市2000~2018年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以及两者的... 绿色发展是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13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以上城市2000~2018年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测度,借助核密度估计曲线、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脱钩指数动态衡量两者的相对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水平大多处于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且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格局分布以高高值聚集、低低值聚集为主,邻近同伴效应显著。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程度表现为效率滞后与城市化滞后交替出现,主要类型呈现出效率滞后型向城市化滞后型转变的趋势。最后提出,政府应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制定优化路径,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 脱钩指数 江苏省
下载PDF
四种典型易地扶贫搬迁模式下移民生计资本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姚阳 刘斌章 李洪庆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0-48,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举措,探讨不同搬迁模式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及其差异,对于下一阶段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对湖北省五峰县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安置、就近分...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举措,探讨不同搬迁模式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及其差异,对于下一阶段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对湖北省五峰县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安置、就近分散建房安置、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等四种典型搬迁模式下移民生计资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易地扶贫搬迁是提高移民生计资本的有效途径,移民生计总资本从搬迁前的2.388上升到搬迁后的2.567,上升幅度达7.48%;不同搬迁模式对移民生计资本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排名高低依次为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安置、就近分散建房安置、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和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各模式下移民生计总资本分别增加了0.479、0.152、0.079和0.02,提升幅度则分别为20.03%、6.37%、3.32%和0.83%。为改善移民生计资本、提高扶贫效果,需充分考虑各搬迁模式的适用条件及限制因素,做到“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并从产业、技能培训以及教育等方面加大对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典型模式 生计资本 水平变化
下载PDF
水库移民应然权利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姚阳 《水利经济》 2011年第2期71-74,78,共4页
根据水库移民的身份属性和水库工程对移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对照国际人权宪章并结合我国人权现状,对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作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当前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主要应有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环境权、信访... 根据水库移民的身份属性和水库工程对移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对照国际人权宪章并结合我国人权现状,对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作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当前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主要应有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环境权、信访权和救济权,以及由这些权利派生的二级权利构成,旨在为我国水库移民权利保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应然权利 基本人权
下载PDF
水库移民权益保障专门立法的必要性与意义
19
作者 赵姚阳 杜勇 蒋琳琳 《水利经济》 2012年第6期58-61,72,共4页
水库移民问题归根到底是权利问题,切实保障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水库移民权益保障相关法律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水库移民权益保障立法层次较低、盲点较多、公平性体现不够、滞后现象严重,且有些法律条款之... 水库移民问题归根到底是权利问题,切实保障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水库移民权益保障相关法律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水库移民权益保障立法层次较低、盲点较多、公平性体现不够、滞后现象严重,且有些法律条款之间还存在相互抵触现象;指出鉴于水库移民在社会阶层中的弱势地位,有必要对其权益保障进行专门立法,从而有利于全面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相关权利,提高水库移民的维权意识,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权益保障 立法 社会公平
下载PDF
失地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姚阳 戴纯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3期147-150,180,共5页
利用南京市谷里街道4个村153位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与Logistic分析方法,探究失地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较高,达40.7%;村集体信任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流转政策了... 利用南京市谷里街道4个村153位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与Logistic分析方法,探究失地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较高,达40.7%;村集体信任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县城购置房屋情况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发现,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及法律法规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宅基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宅基地流转 流转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