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理论结合药理探讨《伤寒论》中的麻黄发汗禁忌
1
作者 练志润 张家蔚 +2 位作者 何剑峰 赵子珺 杨保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7-481,共5页
本文归纳了《伤寒论》“不可汗”相关条文,将其分为麻黄禁忌症、麻黄慎用症、伤寒鉴别症三类,将脓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重度虚劳、快速型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列为麻黄禁忌症;将体质虚弱、汗家、衄家、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列为麻黄... 本文归纳了《伤寒论》“不可汗”相关条文,将其分为麻黄禁忌症、麻黄慎用症、伤寒鉴别症三类,将脓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重度虚劳、快速型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列为麻黄禁忌症;将体质虚弱、汗家、衄家、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列为麻黄慎用症;将温病、热证、中暍、阳明病、少阳病、淋家、疮家等与伤寒表证具有相似临床表现但不可用麻黄等药发汗的疾病归为伤寒鉴别症。利用麻黄可发汗利尿导致水液丢失、麻黄具有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等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解释《伤寒论》中“不可汗”的深层机制。提出“虚证不可用麻黄”这一关于麻黄禁忌症的笼统总结限制了麻黄的临床运用的观点。强调了外感疾病与内伤疾病使用麻黄的态度不同,主张麻黄的使用在外感疾病宜“中病即止”“证变转方”,在内伤杂病可“守方服用”。论述了辨证论治与辨药物禁忌症相参的必要性,提出辨药物禁忌症有利于发现不同于方证所提示的病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伤寒论 药理机制 禁忌症 辛温解表 发汗 少阴病 虚证
下载PDF
赵子珺作品欣赏
2
作者 赵子珺 郝培璇(指导) 《少先队小干部(综合版)》 2020年第7期71-71,共1页
原文传递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5 位作者 王迪 闫禹竹 汪金宇 赵子珺 袁静雪 宋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75-1481,共7页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下调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调控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改善胆碱能功能对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通过上调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蛋白激酶C受体1(protein kinase C receptor 1,RACK1)和抑制自噬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丹参酸B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调节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transcription activating protein 3,STAT3)/促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6,LRP6)/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还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突触蛋白恢复,以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丹参素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隐丹参酮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现将近年来丹参活性成分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总结,为丹参的临床运用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酸B 丹参素 隐丹参酮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杨保林从五脏论治垂体瘤临床经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蔚 赵子珺 +3 位作者 陈云梦 何一鑫 孟圆 杨保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842,共4页
垂体瘤病因机制复杂,具有高复发率,是神经内科常见肿瘤之一。杨保林教授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认为该病五脏失和乃起病之源、气机不畅为促病原因、邪结脑络是发病关键。脑为“奇恒之府”,虽不能化生精血,但可接受五脏供养。若五脏功能失... 垂体瘤病因机制复杂,具有高复发率,是神经内科常见肿瘤之一。杨保林教授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认为该病五脏失和乃起病之源、气机不畅为促病原因、邪结脑络是发病关键。脑为“奇恒之府”,虽不能化生精血,但可接受五脏供养。若五脏功能失调,上奉余气不洁,则津液凝敛生痰、血行滞涩成瘀,痰瘀交结脑络,日久化火蕴毒,终致本病发生。杨保林在临证时以“调和五脏,疏利气机,散结解毒”为基本原则,多脏同治,标本兼顾。遣方用药力求取轻量达卓效,以补中为主,配合疏机、解毒、化瘀、祛痰之品,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刺激也是防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五脏 络病 NEI网络 经验掇萃
下载PDF
基于多维空间面板决策模型的区域韧性评估研究——以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为例
5
作者 赵子珺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4-43,共10页
区域作为自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联系较强,区域韧性作为区域动态适应不同阶段风险和挑战的新研究范式,在研究中应根据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及相互联系性对灾害全过程展开分析。目前韧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城市或单一要素,缺乏与周边区域联系... 区域作为自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联系较强,区域韧性作为区域动态适应不同阶段风险和挑战的新研究范式,在研究中应根据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及相互联系性对灾害全过程展开分析。目前韧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城市或单一要素,缺乏与周边区域联系,韧性研究受外部因素限制,使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提出基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学习力”的多维空间面板决策模型,从系统层面出发,构建区域韧性决策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区域韧性总体测算方法,对区域韧性构成要素及对区域韧性影响分析,最后以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为例,通过对中原城市群“提出前-目前”的多元指标数据统计,利用多维空间面板测算方法对区域韧性及韧性子系统对比分析,明确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韧性发展及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 面板决策模型 区域韧性 评估研究
下载PDF
结合脑功能网络评价中医药治疗克-雅病1例
6
作者 侯晓莹 钟利群 +5 位作者 张倩 陈程 张华 马大勇 赵子珺 卫景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82-185,共4页
克-雅病是一种罕见的由朊病毒蛋白诱导的神经退行性脑病,此病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本报告回顾性分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克-雅病患者1例,该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痴呆、视觉障碍、明显的锥体外系受损,并... 克-雅病是一种罕见的由朊病毒蛋白诱导的神经退行性脑病,此病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本报告回顾性分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克-雅病患者1例,该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痴呆、视觉障碍、明显的锥体外系受损,并迅速进展至昏迷,最终死于重症肺炎,总病程1年4个月。西医缺乏针对该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个体的同源脑功能网络分析显示,中医辨治可对延缓疾病进展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分析1例克-雅病患者的中医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回顾,以期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探索中医药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朊病毒 脑功能网络评价 中医药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下肢诊法探析
7
作者 孟圆 杨保林 +3 位作者 赵子珺 陈蔚 陈云梦 何一鑫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下肢诊法散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多个篇章,属《内经》身形诊法范畴。下肢包含“皮、脉、肉、筋、骨”五体结构,与脏腑气血内外相应,又与生命大数息息相关。诊察下肢是望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辨识患者体质,辨明外邪入侵的... 下肢诊法散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多个篇章,属《内经》身形诊法范畴。下肢包含“皮、脉、肉、筋、骨”五体结构,与脏腑气血内外相应,又与生命大数息息相关。诊察下肢是望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辨识患者体质,辨明外邪入侵的部位及浅深,也可作为判断局部或全身疾病的线索和依据。《内经》诊察下肢侧重于望、问、切诊,包括望动静、形态,问疼痛,切动脉,切问寒热等。通过梳理总结《内经》下肢诊法相关内容,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诊法 下肢 五体 脏腑 气血
下载PDF
姜黄的活性成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3 位作者 王迪 董飓威 陈玺宇 赵子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98-260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缺血和再灌注可对神经组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姜黄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转录激活子3(janus prote... 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缺血和再灌注可对神经组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姜黄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转录激活子3(janu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2/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3,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发挥抗炎活性。姜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分泌,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O1,FOXO1)信号通路,上调声波刺猬(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阻止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发挥抗细胞凋亡活性。姜黄活性成分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抑制过度自噬,保护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突触生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姜黄 姜黄素 作用机制 抗炎 细胞凋亡 抗氧化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异病同治理论在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雯 唐启盛 +3 位作者 赵瑞珍 冯玉桥 卜繁龙 赵子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0-602,共3页
"异病同治"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也是临床诊疗疾病的指南。以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为出发点,阐述"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探讨益肾调气法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痴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实施&qu... "异病同治"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也是临床诊疗疾病的指南。以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为出发点,阐述"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探讨益肾调气法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痴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实施"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卒中后焦虑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痴呆 益肾调气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子珺 杨保林 +5 位作者 杨俊行 吕静敏 张华 马大勇 高颖 卫景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0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一区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随症给予抗血小...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一区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随症给予抗血小板、降脂、降压、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因不明(UE)亚型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心源性栓塞(CS)、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穿支动脉疾病(PAD)、其他病因(OE)亚型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AA亚型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S、PAD、OE、UE亚型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对LAA亚型脑梗疗效明显优于丹红注射液,在其他亚型中与丹红注射液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颐脑解郁方对卒中后焦虑大鼠炎性因子及p38-MAPK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寇娜 郝钰 +3 位作者 赵瑞珍 赵子珺 王丹 唐启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6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蛋白与卒中后焦虑(PSA)的关系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复合脑缺血建立卒中后焦虑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另设正常组、卒中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蛋白与卒中后焦虑(PSA)的关系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复合脑缺血建立卒中后焦虑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另设正常组、卒中组,每组15只。治疗组大鼠灌胃中药颐脑解郁方,正常组、卒中组、模型组大鼠常规饲养,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大鼠末次灌胃行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相关检测后每组随机选择12只大鼠进行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每组随机选择6只大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病侧)皮质及海马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旷场试验及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卒中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减少(P<0.01),模型组、治疗组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开放臂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卒中组比较,模型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开放臂次数及时间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开放臂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卒中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1α、IL-6含量升高(P<0.01);与卒中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1α、IL-6含量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及皮质p38-MAPK表达升高(P<0.01);与卒中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38-MAPK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及皮质p38-MAPK表达下降(P<0.01)。结论颐脑解郁方可改善脑卒中后引起的焦虑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和皮质p38-MAPK磷酸化水平,减轻炎性因子应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焦虑 颐脑解郁方 炎性因子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颐脑解郁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及卒中后抑郁、焦虑、痴呆大鼠宏观表征变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子珺 赵瑞珍 +3 位作者 张媛 赵芸 郑春翔 唐启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085-3090,3094,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向卒中后抑郁、焦虑、痴呆演变过程中宏观表征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卒中模型组、卒中观察组、卒中假手术组、PSD模型组、PSD观察组、PSD假手术组...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向卒中后抑郁、焦虑、痴呆演变过程中宏观表征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卒中模型组、卒中观察组、卒中假手术组、PSD模型组、PSD观察组、PSD假手术组、PSA模型组、PSA观察组、PSA假手术组、VaD模型组、VaD观察组、正常组。除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外,均进行MCAO手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分别复合CUMS建立PSD模型、复合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建立PSA模型,VaD模型为术后正常喂养28 d后通过水迷宫实验筛选而出。卒中组术后药物干预2周,其余各组应激结束后药物干预4周。观察组灌胃颐脑解郁方,余各组灌胃蒸馏水。连续采集各组大鼠宏观表征信息,并比较卒中组治疗1、2周及PSD、PSA、VaD组治疗1、2、4周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卒中大鼠向PSD演变过程中,以先出现易激惹表现,而后活动度、精神状态、反应性逐渐下降,口鼻黯淡,舌色紫暗,舌下脉络发绀为特征;卒中大鼠向PSA演变过程中表征变化为攻击性、探究性增加,梳理行为减少,口鼻黯淡,舌红少津等;向Va D演化过程中,具有活动度、精神状态、反应性逐渐下降趋势,口鼻色稍暗,舌润泽,舌色淡红。各模型大鼠体重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应用颐脑解郁方干预后,观察组大鼠宏观表征改善,体重显著增加。结论:PSD、PSA、VaD在其演变过程中具有肾虚肝郁的共同病机,益肾调气方药颐脑解郁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及卒中后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调气法 卒中后精神疾病 抑郁 焦虑 血管性痴呆 宏观表征 病证结合 大鼠
下载PDF
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大为 赵子珺 +7 位作者 果海姣 杨保林 陈旭 付景娜 赵亚争 刘文丽 刘佩云 卫景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930-939,共10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PSD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9年10月有关PSD与神...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PSD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9年10月有关PSD与神经功能评分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有效数据资料,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3050例研究对象,其中PSD组1157例,非PSD组1893例。整体meta分析结果显示: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92,95%CI 0.48~1.37,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地域分组,在中国人群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81,95%CI 0.36~1.27,P<0.01);②以卒中是否首发分组,首发卒中人群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24,95%CI 0.82~1.67,P<0.01),再发卒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5,95%CI-1.53~1.03,P=0.70);③以卒中类型分组,缺血性卒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83,95%CI 0.38~1.29,P<0.01);④以PSD诊断时间分组,卒中1个月内诊断PSD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64,95%CI 0.01~1.28,P=0.05),卒中1个月以上诊断PSD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29,95%CI 0.78~1.81,P<0.01);⑤根据NIHSS评估时间分组,在卒中后2周内进行NIHSS测评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01,95%CI 0.62~1.41,P<0.01),在卒中后3~4周进行NIHSS测评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1.00,95%CI-0.96~2.96,P=0.32)。结论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PSD的发生显著相关,NIHSS评分是影响PS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在中国人群、首发卒中、缺血性卒中、卒中1个月后PSD及卒中发病2周内评估NIHSS的患者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评分 卒中后抑郁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缺血性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颐脑解郁方对抑郁大鼠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芸 赵瑞珍 +1 位作者 赵子珺 唐启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3期3441-3444,共4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益肾调气中药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以及西药治疗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孤养联合...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益肾调气中药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以及西药治疗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孤养联合21 d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应激结束后药物干预6周,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中药治疗组灌胃中药颐脑解郁方,西药治疗组灌胃盐酸氟西汀。灌胃结束后取材,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法(Western-blot)观察各组大鼠脑额叶皮质层及海马PI-3K、Ak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皮质层、海马PI-3K、Akt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 <0.05或P <0.01)。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皮质层、海马PI-3K、Akt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P <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存在PI-3K、Akt表达的升高,益肾调气中药可以通过降低PI-3K、Akt表达起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脑解郁方 抑郁 PI-3K/Akt信号通路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下载PDF
益肾调气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丹 赵瑞珍 +3 位作者 李小黎 赵芸 赵子珺 唐启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变化,研究益肾调气法对VD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选购雄性Wistar大鼠,通过旷场试验分为正常组、卒中组。MCAO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常规饲养28 d后经水迷宫试验筛选VD大鼠,并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变化,研究益肾调气法对VD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选购雄性Wistar大鼠,通过旷场试验分为正常组、卒中组。MCAO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常规饲养28 d后经水迷宫试验筛选VD大鼠,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观察组灌胃颐脑解郁方,干预4周。灌胃第1、2、4周对各组大鼠行水迷宫检测;第4周灌胃后取材,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大鼠右侧海马、前额叶皮质5-HT、NE、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2、4周跳台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水迷宫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第2、4周水迷宫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跳台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皮质及海马NE、DA、5-HT含量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海马DA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气法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脑内NE、DA及5-HT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颐脑解郁方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益肾调气法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颐脑解郁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P38-MAPK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春翔 赵瑞珍 +1 位作者 赵子珺 唐启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蛋白表达与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采用Open-filed评分分为正常组、脑卒中模型组。采用新式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常规...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蛋白表达与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采用Open-filed评分分为正常组、脑卒中模型组。采用新式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常规饲养28 d。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脑卒中模型中的VD大鼠进入后续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V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组及模型组蒸馏水灌胃,治疗组给予颐脑解郁方干预,干预4周。第4周对各组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右侧(病侧)皮质及海马P38-MAPK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跳台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犯错误次数比正常组明显增加,治疗组犯错误次数比模型组显著减少;模型组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明显缩短,治疗组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延长。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右侧皮质及海马P38-MAP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大鼠右侧皮质及海马P38-MAPK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VD的发生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且颐脑解郁方对P38-MAPK信号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干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VD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再灌注 血管性痴呆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蛋白
下载PDF
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丹 赵子珺 +1 位作者 陈宝宇 唐启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1911-191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期刊数据库包括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PubMed等,筛选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的动物实验研究并提取资料。选... 目的:系统评价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期刊数据库包括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PubMed等,筛选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的动物实验研究并提取资料。选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作为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旷场实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纳入7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总计144只大鼠。通过Meta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归脾汤组旷场实验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归脾汤组旷场实验评分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对CUMS模型大鼠的自发活动度及兴趣度等行为学表现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 旷场实验 META分析 行为学 氟西汀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媛 赵子珺 +2 位作者 刘宏伟 姚金 张小健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6期65-71,共7页
目的 探讨胶原酶诱发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建立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及其各行为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尾壳核注射胶原酶诱导脑出血联合CUMS建立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脑出血组、模型组、氟西汀组... 目的 探讨胶原酶诱发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建立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及其各行为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尾壳核注射胶原酶诱导脑出血联合CUMS建立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脑出血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连续灌胃4周。在灌胃的第0、1、2、4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在灌胃开始和结束行旷场实验(OFT)和测量蔗糖水消耗量。结果 1)与空白组、脑出血组比较,模型组的蔗糖水消耗量、体重和OFT的总路程明显下降(P <0.05),静止时间百分比升高(P <0.05)。2)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的蔗糖水消耗量、体重和OFT的总路程明显升高(P <0.05),静止时间百分比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 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蔗糖水消耗量与OFT的总路程呈正相关(r=0.686,P=0.000),与静止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r=-0.499, P=0.005),与体重呈正相关(r=0.686,P=0.000)。结论 胶原酶诱发脑出血联合CUMS可以较好地模拟PSD的抑郁症状。蔗糖水消耗量与大鼠体重、OFT的总路程呈正相关。蔗糖水消耗试验可作为评价PSD模型的主要行为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后抑郁 蔗糖水消耗试验 旷场实验 胶原酶 模型评价
下载PDF
颐脑解郁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寇娜 郝钰 +2 位作者 赵瑞珍 赵子珺 唐启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87-992,共6页
目的明确颐脑解郁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治疗作用,并探索颐脑解郁方改善VD认知障碍是否与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相关。方法大鼠VD模型选择改良版的线栓法造成大鼠脑血管性病变后,不予任何干预4周后经跳台实验筛选出VD... 目的明确颐脑解郁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治疗作用,并探索颐脑解郁方改善VD认知障碍是否与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相关。方法大鼠VD模型选择改良版的线栓法造成大鼠脑血管性病变后,不予任何干预4周后经跳台实验筛选出V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VD中药组4组,每组大鼠15只。VD中药组大鼠灌胃中药颐脑解郁方,正常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大鼠灌胃0.9%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灌胃1周与4周末次行跳台实验及Morris水迷宫相关检测后,每组随机选择6只大鼠麻醉处死,取下丘脑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灌胃4周末次行为学检测后,随机选择8只大鼠进行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的含量。结果跳台实验: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及VD中药组大鼠灌胃1周和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减少,错误次数显著升高(P<0.01);与VD模型组比较,VD中药组大鼠灌胃1周和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多,4周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及VD中药组大鼠灌胃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多(P<0.05,P<0.01),VD模型组大鼠灌胃1周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下降(P<0.01),VD模型组及VD中药组大鼠灌胃4周后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下降(P<0.05);与VD模型组比较,VD中药组大鼠灌胃1周和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减少,穿越次数增多(P>0.05)。HE染色光镜下显示,VD中药组较VD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细胞变性减轻,但仍见大片液化性坏死灶,呈筛网状结构,坏死区内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坏死边缘带窄,灌胃4周较1周大鼠下丘脑细胞变性改善明显。放射免疫法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VD中药组FT3、FT4含量显著下降(P<0.01),TSH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VD模型组比较,VD中药组FT3、FT4含量升高(P<0.05,P<0.01),TSH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颐脑解郁方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TSH、FT3、FT4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脑解郁方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载PDF
补肾疏肝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蔚 赵子珺 +3 位作者 陈云梦 何一鑫 孟圆 杨保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4期517-520,F0003,共5页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有其独特之处。肾为先天之本,与脑密切联系,肾虚贯穿脑卒中整个病程。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与郁证密切相关。肾虚与肝郁亦会相互影响。临床以补肾疏肝法治疗PSD可取得较好疗效。补肾疏肝法不仅能体现中医整...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有其独特之处。肾为先天之本,与脑密切联系,肾虚贯穿脑卒中整个病程。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与郁证密切相关。肾虚与肝郁亦会相互影响。临床以补肾疏肝法治疗PSD可取得较好疗效。补肾疏肝法不仅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及脏腑联属,还可协同形神关系。今后PSD的中医药研究发展方向,应是对形神共调、脑脏一体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法 卒中后抑郁 补肾疏肝法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