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红梅 徐玲英 +4 位作者 张昌朋 王祥云 蒋金花 李艳杰 赵学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09,共6页
为探明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浙江、吉林、辽宁和北京4地开展了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田间残留实验。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蓝莓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盐包盐析... 为探明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浙江、吉林、辽宁和北京4地开展了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田间残留实验。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蓝莓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盐包盐析,再用装有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_(18))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材料的净化管净化后测定。考察方法的线性、基质效应、定量限、正确度和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0.0001~0.01 mg/L范围内,环嗪酮的标准曲线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基质效应为-7.7%;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在0.01、0.1mg/kg和1.0mg/kg添加量范围内,环嗪酮在蓝莓中平均回收率为87%~91%,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3.7%。4个实验点(浙江、北京、辽宁、吉林)最终残留实验结果显示:环嗪酮在实验点药后90d和100d的蓝莓样品中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分别为0.6、0.2mg/kg和0.05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环嗪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022mg,膳食摄入风险的风险熵为0.084%,膳食风险小。因此,建议75%的环嗪酮水分散粒剂在蓝莓园使用时,最高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1800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9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嗪酮 蓝莓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沉积物和水中3种新型除草剂残留
2
作者 何红梅 徐玲英 +5 位作者 张昌朋 方楠 蒋金花 王祥云 俞建忠 赵学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3,共8页
除草剂在杂草和有害植物防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有效利用率低,大量除草剂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建立环境样品中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尤为重要。该文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模式,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除草剂在杂草和有害植物防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有效利用率低,大量除草剂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建立环境样品中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尤为重要。该文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模式,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土壤、沉积物和水中异噁唑草酮、吡唑草胺和苯嘧磺草胺残留量的方法。土壤和沉积物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盐析后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水样过滤后经C_(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再用LC-MS/MS测定样品中异噁唑草酮、吡唑草胺和苯嘧磺草胺的残留量。实验优化了仪器检测和前处理条件,考察了方法的线性关系、基质效应、检出限和定量限,并选取4种土壤、2种沉积物和水样进行了方法验证。在0.0005~0.02 mg/L范围内,异噁唑草酮、吡唑草胺、苯嘧磺草胺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61。3种除草剂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中的基质效应为-10.1%~16.5%。异噁唑草酮、吡唑草胺和苯嘧磺草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02、0.01μg/kg,定量限分别为0.2、0.05、0.05μg/kg。异噁唑草酮、吡唑草胺和苯嘧磺草胺在土壤、沉积物和水样中3个水平(0.005、0.1、2.0 mg/kg)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2%~101.9%、77.9%~105.1%、80.8%~107.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12.8%、1.2%~7.7%、1.5%~11.5%。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方法稳定,定量准确,实用性强,可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中异噁唑草酮、吡唑草胺和苯嘧磺草胺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除草剂 土壤 沉积物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氰戊菊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俞瑞鲜 胡秀卿 +4 位作者 柳新菊 汤涛 吴珉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1,共8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毒性,为农桑混栽区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2龄起蚕的96 h-LC50为0.251~0.570 mg·L^(-1),属于高毒和剧毒级别。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毒性,为农桑混栽区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2龄起蚕的96 h-LC50为0.251~0.570 mg·L^(-1),属于高毒和剧毒级别。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0.062 8、0.020 9、0.006 98、0.002 33、0.000 775 mg·L^(-1))的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眠蚕体重和发育历期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家蚕龄期的增长其影响逐渐减弱;0.002 33、0.000 775 mg·L^(-1)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化蛹率和死笼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个体生长发育影响明显;0.062 8、0.020 9、0.006 98 mg·L^(-1)氰戊菊酯处理组家蚕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氰戊菊酯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因此,在农桑混栽区使用氰戊菊酯时应注意,避免雾滴漂移或其他农事活动污染桑园引起家蚕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家蚕 亚致死效应 生长发育毒性
下载PDF
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效应
4
作者 胡浩泽 王卢燕 +4 位作者 李烨青 张昌朋 赵学平 张鑫 蒋金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144 h和34 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1 mg·L^(-1)和0.0106 mg·L^(-1)。研究发现,醚菌酯暴露34 d后,0.00460、0.0115和0.0288 mg·L^(-1)醚菌酯可显著降低仔鱼的体质量,0.0115 mg·L^(-1)和0.0288 mg·L^(-1)醚菌酯能够降低仔鱼体长,而0.180 mg·L^(-1)醚菌酯会增加仔鱼的体长和体质量。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体长的34 d-NOEC为0.00460 mg·L^(-1),34 d-LOEC为0.0115 mg·L^(-1),对早期生命阶段体质量的34 d-NOEC为0.00185 mg·L^(-1),34 d-LOEC为0.00460 mg·L^(-1)。在试验期间,分别于1、3、7、14、21和34 d测定斑马鱼胚胎/仔鱼体内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活性和水平。研究发现,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导致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此外,醚菌酯长期暴露期间,斑马鱼体内钙离子(Ca2+)水平和钙离子腺苷三磷酸酶(Ca2+-ATP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醚菌酯可能通过调控ATP和Ca2+水平、Ca2+-ATP酶活性,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进而诱导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菌酯 斑马鱼 慢性毒性 早期生命阶段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5
作者 张春荣 郭钤 +5 位作者 孔丽萍 吴园园 林琴 许振岚 赵学平 汤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2-951,共10页
建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考察嘧菌酯在杨梅中的储藏稳定性,通过开展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在杨梅树上1年(2018年)6地的田间试验,明确嘧菌酯在杨梅上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杨梅样品中嘧菌酯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净化,超高效液... 建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考察嘧菌酯在杨梅中的储藏稳定性,通过开展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在杨梅树上1年(2018年)6地的田间试验,明确嘧菌酯在杨梅上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杨梅样品中嘧菌酯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05 mg·L^(-1)范围内,嘧菌酯在溶剂及基质中的峰面积与其对应的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均良好,R 2≥0.9991。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30.0 mg·kg^(-1)时,嘧菌酯在杨梅中添加回收率为90%~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9%,定量限(LOQ)为0.01 mg·kg^(-1),该方法能用于检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量。杨梅中嘧菌酯在冷冻储藏条件下较为稳定,在≤-18℃储藏条件下杨梅样品储藏650 d,其降解率低于14.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杨梅上降解较快,其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2~5.0 d。按照300 mg·kg^(-1)(制剂用药量:1667倍液)对杨梅树施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次,施药间隔10 d,最后一次施药后20、25、30 d,杨梅中嘧菌酯的残留量分别为0.012~0.57、<0.010~0.52、<0.010~0.28 mg·kg^(-1)。嘧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是6.1114 mg,风险商(risk quotient,RQ)为48.5%,对一般人群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杨梅 残留 消解 储藏稳定性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三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制剂登记现状分析
6
作者 王祥云 王卢燕 +3 位作者 张昌朋 李艳杰 赵学平 蒋金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1-2129,共9页
为明确三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制剂登记现状,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对三唑类杀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登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登记数量选出13种复配制剂进一步分析其在剂型、毒性、施用方式、登记作物、防治对象... 为明确三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制剂登记现状,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对三唑类杀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登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登记数量选出13种复配制剂进一步分析其在剂型、毒性、施用方式、登记作物、防治对象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登记剂型种类共10种,占比最高的4种剂型分别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毒性上,大部分剂型为低毒,占比高达92.0%;施用方式上,以喷雾为主;作物防治对象中,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登记作物范围最广,戊唑醇·肟菌酯防治对象种类最多。结果总结分析了三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组合的特点,为进一步研发其环境友好复配剂型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复配制剂 农药登记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变化动态研究
7
作者 赵兴东 林牧 +3 位作者 陈明勇 赵学平 刘木波 马庆庆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无软组织缺损的闭合桡骨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体外超声组和对照组,各40例。体外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体外... 目的探讨与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无软组织缺损的闭合桡骨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体外超声组和对照组,各40例。体外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预后疗效与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4周,体外超声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超声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体外超声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体外超声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4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闭合桡骨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骨折愈合 炎症因子 闭合桡骨远段骨折 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丽水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经验及建议
8
作者 戴芬 姜遥 +1 位作者 王强 赵学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1期23-26,55,共5页
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保障农产品优质化生产,本文围绕丽水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经验为核心,提出全程质量控制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全程质量控制 丽水市 农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铁皮石斛的黄酮类成分测定及其生物可及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凤婷 许振岚 +5 位作者 朱作艺 张春荣 汤涛 赵学平 盛清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10-2719,共10页
为探究铁皮石斛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生物可及性,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7个黄酮单体的含量,并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铁皮石斛在消化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及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含量为1.52~4.3... 为探究铁皮石斛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生物可及性,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7个黄酮单体的含量,并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铁皮石斛在消化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及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含量为1.52~4.36 mg·g^(-1),柚皮素、芦丁和夏佛塔苷是其中含量较高的3种黄酮单体。模拟胃小肠消化后,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为13.75%~21.45%,柚皮素、芦丁和夏佛塔苷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8.23%~18.37%、1.85%~22.87%和24.26%~42.65%;进一步结肠消化后,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为6.38%~14.13%,柚皮素、芦丁和夏佛塔苷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2.12%~5.67%、1.42%~5.70%和5.34%~13.33%,黄酮类化合物在胃小肠中的生物可及性大于结肠。铁皮石斛75%乙腈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胃小肠消化液的抗氧化能力>结肠消化液的抗氧化能力,且抗氧化能力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黄酮 生物可及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10
作者 王卢燕 张昌朋 +3 位作者 王祥云 何红梅 赵学平 蒋金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0-226,共7页
采用PRiME HLB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斑马鱼中肟菌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在0.0001~0.05 mg/L范围内,肟菌酯进样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 采用PRiME HLB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斑马鱼中肟菌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在0.0001~0.05 mg/L范围内,肟菌酯进样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添加水平分别为0.0005和0.05 mg/L时,肟菌酯在水样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8.9%;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1和10 mg/kg时,其在鱼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5%~104%,RSD为1.4%~3.3%。肟菌酯在水样中的定量限(LOQ)为0.0005 mg/L,在鱼肉中的LOQ为0.01 mg/kg。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在水生生物鱼类的1/10急性毒性基准剂量(ALB)值(7.15×10^(-4)mg/L)和ALB值(7.15×10^(-3)mg/L)、斑马鱼的1/100 LC_(50)值(5.10×10^(-4)和1.20×10^(-3)mg/L)以及1/10 LC_(50)值(5.10×10^(-3)和1.20×10^(-2)mg/L)剂量暴露下,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肟菌酯连续暴露192 h后,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为113~178,具有中等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表明,生产中在使用肟菌酯时,应考虑其低浓度暴露下因生物富集作用而对水生生物引起的生态毒理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菌酯 斑马鱼 生物富集 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基准 水生生态风险
下载PDF
纯电动新能源割草机的车速控制
11
作者 薛占坡 赵心 +2 位作者 刘孟楠 杨志波 赵学平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基于一款纯电动新能源割草机的整机行走驱动系统开发,介绍一种控制割草机行走驱动的驱动方式和车速控制策略。主要从整机驱动方式的构型和驱动过程中车速及车辆转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整机进行数轮持续测试和优化后... 基于一款纯电动新能源割草机的整机行走驱动系统开发,介绍一种控制割草机行走驱动的驱动方式和车速控制策略。主要从整机驱动方式的构型和驱动过程中车速及车辆转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整机进行数轮持续测试和优化后,各个方面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且技术层面上具有先进性,整机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割草机 速度控制
下载PDF
柠檬烯在农业病虫草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烨青 张昌朋 +4 位作者 方楠 赵金浩 王祥云 赵学平 蒋金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4-1016,共13页
随着农药减量化政策的实施,植物源农药因具有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柠檬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柑橘类精油中的天然单环萜烯,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业病虫草害防控中具有一定的潜能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柠檬烯... 随着农药减量化政策的实施,植物源农药因具有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柠檬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柑橘类精油中的天然单环萜烯,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业病虫草害防控中具有一定的潜能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柠檬烯及其精油在杀虫、杀螨、除草、杀真菌等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其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介绍了柠檬烯制剂在我国的登记情况,以及柠檬烯纳米制剂在防治农业病虫害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为柠檬烯在农药减量化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烯 植物源农药 柑橘精油 生物防治 纳米制剂
下载PDF
鲜食葡萄全产业链标准化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胡心意 戴芬 +4 位作者 赵学平 徐明飞 王新全 王强 褚田芬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6期10-13,共4页
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而实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式。本文以鲜食葡萄产品为主线,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开展了鲜食葡萄标... 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而实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式。本文以鲜食葡萄产品为主线,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开展了鲜食葡萄标准梳理和体系构建、标准综合体编制和实施、推进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实施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全产业链 标准化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铁皮石斛中2,4-表芸苔素内酯残留
14
作者 陆兰菲 赵学平 +7 位作者 马正 方楠 骆玉琴 王晓梅 叶会 雷圆 王强 张昌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96-1903,共8页
为建立铁皮石斛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高效、灵敏和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与涡旋联用方法对铁皮石斛样品进行了提取,然后采用固相萃取小柱(Cleanert Pesti Carb/NH_(2))方法净化且经HPLC-MS/MS测定。经过方法学验证,2,4-表芸苔素... 为建立铁皮石斛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高效、灵敏和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与涡旋联用方法对铁皮石斛样品进行了提取,然后采用固相萃取小柱(Cleanert Pesti Carb/NH_(2))方法净化且经HPLC-MS/MS测定。经过方法学验证,2,4-表芸苔素内酯在铁皮石斛中的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为0.005 mg·kg^(-1)和0.0005 mg·L^(-1)。在0.005~0.5 mg·kg^(-1)的添加范围下,2,4-表芸苔素内酯在铁皮石斛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4.70%~102.25%,相对标准偏差为1.3%~3.4%,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铁皮石斛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农药残留分析要求。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获得了铁皮石斛样品,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铁皮石斛样品中2,4-表芸苔素内酯残留。2,4-表芸苔素内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茎、叶半衰期分别为10.35~22.36 d和8.89~11.00 d,表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铁皮石斛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植物生长调节剂 铁皮石斛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及其对黄酮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雷圆 张昌朋 +4 位作者 孙凤婷 叶会 陆兰菲 赵学平 曾小群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4期97-103,共7页
为了解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动态及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吡唑醚菌酯推荐低剂量(T1)、吡唑醚菌酯推荐高剂量(T2)、嘧菌酯推荐低剂量(T3)、嘧菌酯推荐高剂量(T4)和空白对照(... 为了解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动态及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吡唑醚菌酯推荐低剂量(T1)、吡唑醚菌酯推荐高剂量(T2)、嘧菌酯推荐低剂量(T3)、嘧菌酯推荐高剂量(T4)和空白对照(CK)5个处理,采用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的残留量和黄酮含量.结果表明:(1)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及灵敏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8.85%~117.50%,相对标准偏差为1.75%~13.92%,满足铁皮石斛中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残留检测要求.(2)通过盆栽试验发现,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在铁皮石斛中消解速率较慢,半衰期分别为110.45~145.45d和68.42~170.39d.90d时,T1和T2处理组在铁皮石斛中消解率和残留量分别为45.65%、5.23mg·kg^(-1)和40.70%、7.65mg·kg^(-1);T3和T4处理组在铁皮石斛中消解率和残留量分别为61.23%、2.51mg·kg^(-1)和36.56%、5.50mg·kg^(-1).(3)通过对90d铁皮石斛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检测发现,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处理在短时间内可显著提高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随着时间延长黄酮含量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铁皮石斛 残留 黄酮含量
下载PDF
农美利等除草剂对水稻药害的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学平 王秀梅 +2 位作者 王强 吴长兴 戴芬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368-373,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农美利等 6种除草剂对水稻的药害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 ,初步探明农美利对不同水稻品种产生药害的差异较大 ,其中粳稻品种表现的药害重于籼稻和杂交稻品种 ;农美利和苯噻酰草胺对 1~ 3叶... 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农美利等 6种除草剂对水稻的药害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 ,初步探明农美利对不同水稻品种产生药害的差异较大 ,其中粳稻品种表现的药害重于籼稻和杂交稻品种 ;农美利和苯噻酰草胺对 1~ 3叶期水稻的药害重于 4叶期稻苗 ;农美利、苯噻酰草胺及骠马对水稻造成的药害随用药量的加大而明显加重 ;土壤上有薄水层时施药 ,可减缓农美利药害 ;高温条件下 ,农美利更易产生药害 ;农美利在不同土壤上应用 ,水稻受药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美利 除草剂 药害 安全性 水稻
下载PDF
茚虫威和毒死蜱在小白菜中的残留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学平 袁玉伟 +3 位作者 胡秀卿 吴长兴 吴声敢 陈丽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4-789,共6页
通过对小白菜中常用农药茚虫威和毒死蜱的残留试验和膳食暴露评估,为小白菜的安全生产和膳食风险评价提供技术依据。试验表明,在保护地条件下常量喷施茚虫威(40.5 g/hm2)和毒死蜱(540 g/hm2)在小白菜中的初始残留量分别为3.88和20.6... 通过对小白菜中常用农药茚虫威和毒死蜱的残留试验和膳食暴露评估,为小白菜的安全生产和膳食风险评价提供技术依据。试验表明,在保护地条件下常量喷施茚虫威(40.5 g/hm2)和毒死蜱(540 g/hm2)在小白菜中的初始残留量分别为3.88和20.60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4和1.1 d;间隔期7 d后,小白菜中的茚虫威和毒死蜱残留能够符合CAC、美国和日本的限量标准要求。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表明,不同年龄群体的风险商存在差异,幼年消费者(2~10岁)的风险商均高于成年人(≥18岁)的50%左右;茚虫威的理论长期风险商在常量和加倍剂量时分别间隔5和7 d后开始低于100,而理论急性风险商均低于100,风险均可以接受;毒死蜱的理论长期风险商在试验的不同间隔时间内均接近和高于100,急性风险商在间隔3 d后开始低于100。因此,尽管茚虫威和毒死蜱具有相近的半衰期和参照剂量,但从残留试验和膳食评估结果来看,茚虫威在小白菜中使用的安全风险和膳食风险低;而毒死蜱的风险高,不宜在小白菜生产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毒死蜱 小白菜 农药残留 膳食评估
下载PDF
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学平 王强 +2 位作者 吴长兴 戴芬 冯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382-386,共5页
研究了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有机磷、沙蚕毒系、氨基甲酸酯和新药剂锐劲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 ,同时比较了杭嘉湖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差异并开展了杀虫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 :二化螟对锐劲特、阿维菌素及三唑磷的敏感性较... 研究了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有机磷、沙蚕毒系、氨基甲酸酯和新药剂锐劲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 ,同时比较了杭嘉湖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差异并开展了杀虫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 :二化螟对锐劲特、阿维菌素及三唑磷的敏感性较高 ,而对灭多威、杀虫单、杀虫双等敏感性低 ;用药水平高的杭州地区 ,二化螟对杀虫单已产生了较高抗性 ,而安吉、嘉兴地区的抗性也正在发展之中 ;三唑磷与辛硫磷、阿维菌素 ,灭多威与水胺硫磷混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药效 水稻
下载PDF
锐劲特防治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试验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学平 王强 +1 位作者 吴长兴 冯克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38,共2页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主要害虫,目前常用甲胺磷和杀虫双等药剂加以防治,而甲胺磷是需要取代的剧毒农药,杀虫双因对家蚕的毒性问题,在蚕区使用受到限制。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新药剂,我们开展了新型杀虫剂锐劲...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主要害虫,目前常用甲胺磷和杀虫双等药剂加以防治,而甲胺磷是需要取代的剧毒农药,杀虫双因对家蚕的毒性问题,在蚕区使用受到限制。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新药剂,我们开展了新型杀虫剂锐劲特防治上述2种水稻害虫的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防治 锐劲特
下载PDF
不同农药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学平 俞瑞鲜 +4 位作者 苍涛 陈丽萍 吴声敢 吴长兴 顾秀慧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共3页
测定研究了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并开展了农药对黑肩绿盲蝽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的敏感性较高,对毒死蜱、辛硫磷等敏感性一般,而对速灭威、仲丁威、吡虫啉等敏感性较差,对吡虫啉已产... 测定研究了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并开展了农药对黑肩绿盲蝽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的敏感性较高,对毒死蜱、辛硫磷等敏感性一般,而对速灭威、仲丁威、吡虫啉等敏感性较差,对吡虫啉已产生了较高抗性;供试5种农药对黑肩绿盲蝽有较高的风险性,其中噻嗪酮的安全系数比其余4种药剂高;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噻嗪酮、氟虫腈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黑肩绿盲蝽 杀虫剂 敏感性 毒性 药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