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找矿模型与定量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堃 刘飞 +3 位作者 刘凯 赵少瑞 汤朝阳 段其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5-841,共17页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已发现铅锌矿床(点)200余处,是中国重要铅锌资源战略接续区之一。对该地区铅锌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地层、岩相、构造三者的综合控制,即特定的地层岩性组合、台地边缘中缓...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已发现铅锌矿床(点)200余处,是中国重要铅锌资源战略接续区之一。对该地区铅锌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地层、岩相、构造三者的综合控制,即特定的地层岩性组合、台地边缘中缓坡相、区域性断裂和背斜及次生或派生裂隙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含菱锌矿或褐铁矿的氧化露头,方解石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或沥青化等围岩蚀变,Pb、Zn、Cd、CaO、Hg单元素化探异常及Pb-Zn-Cd元素组合化探异常为该地区铅锌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综合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研究结果,构建了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在GIS平台上利用特征分析法进行了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根据研究区铅锌矿床预测单元联系度等值线图,圈定出A级找矿远景区2个和B级找矿远景区2个,提出松桃、镇远-铜仁、都匀-凯里地区应作为后续铅锌找矿勘查工作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找矿模型 定量预测 铅锌矿床 湘西-黔东
下载PDF
湖南花垣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来自S、Pb、Sr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堃 段其发 +1 位作者 赵少瑞 汤朝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822,共12页
湖南花垣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是湘西—黔东地区最典型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500×10~4t,其预测资源量逾1800×104t。报道了该矿床主要矿石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Sr同位素数据,分析了... 湖南花垣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是湘西—黔东地区最典型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500×10~4t,其预测资源量逾1800×104t。报道了该矿床主要矿石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Sr同位素数据,分析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并探讨了成矿机制。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为24.5‰~34.7‰,平均值为30.2‰,硫来源于各时代碳酸盐地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有机质在还原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分别为18.139~18.678、15.691~15.832、38.300~39.255,变化范围较小,具有上地壳来源的特点,赋矿地层下部具有高)Pb-Zn含量的地层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金属物质;闪锌矿的^(87)Sr/^(86)Sr值变化范围为0.70915~0.70996,高于赋矿地层清虚洞组灰岩的Sr同位素比值(0.70885~0.70909),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流经围岩及基底地层,从而引起Sr同位素比值因混染作用而升高;矿石矿物的沉淀机制为2种流体的混合,即含金属物质的成矿溶液与富含有机质、硫酸盐的热水溶液在合适的部位汇合,并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SR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花垣铅锌矿床 湖南
下载PDF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研究及其成矿和找矿意义
3
作者 刘嘉成 李建威 +1 位作者 靳晓野 赵少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30-,共1页
短波红外反射光谱(SWIR)技术具有快速、经济、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以很好地识别大多数含OH和CO32-的细粒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反射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峰位变化可以表征伊利石、碳酸盐矿物、绿泥石、明矾石等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Swayze et al... 短波红外反射光谱(SWIR)技术具有快速、经济、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以很好地识别大多数含OH和CO32-的细粒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反射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峰位变化可以表征伊利石、碳酸盐矿物、绿泥石、明矾石等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Swayze et al.,1992;Scott and Yang et al.,1997;Thompson et al.,1999)。水银洞金矿位于我国黔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矿物 短波红外 银洞 红外光谱研究 找矿意义 化学成分变化 蚀变矿物 特征吸收峰 铁白云石 黔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甘肃省东虎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4
作者 韩金波 杨金业 +2 位作者 杜旭耀 王震 赵少瑞 《矿山工程》 2016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东虎沟金矿位于甘肃省北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南侧,矿脉受褶皱、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糜棱岩型、糜棱岩夹石英细脉型为主,金主要呈片状、粒状赋存在石英中、石英–硫化物的裂隙或硫化物颗粒的边缘。华力西期岩浆岩侵入具... 东虎沟金矿位于甘肃省北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南侧,矿脉受褶皱、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糜棱岩型、糜棱岩夹石英细脉型为主,金主要呈片状、粒状赋存在石英中、石英–硫化物的裂隙或硫化物颗粒的边缘。华力西期岩浆岩侵入具多期性,而斜长花岗岩亦为有利的含矿岩性。剪切带相互交接、复合的蚀变破碎带中彭大变宽、局部断面弧形弯曲及分枝复合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力西 糜棱岩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赋存于黑色页岩中的夏家店金矿床独居石U-Th-Pb和绢云母Rb-Sr定年及其对区域金成矿作用的启示
5
作者 玉雪玲 李建威 +3 位作者 靳晓野 赵少瑞 何重果 朱云龙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5-2533,共19页
秦岭造山带发育若干赋存于黑色页岩中的金矿床,但它们的成矿时代以及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准确限定.本文通过赋存于黑色页岩中的夏家店金矿床独居石U-Th-Pb和绢云母Rb-Sr定年,精确限定了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查明了与... 秦岭造山带发育若干赋存于黑色页岩中的金矿床,但它们的成矿时代以及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准确限定.本文通过赋存于黑色页岩中的夏家店金矿床独居石U-Th-Pb和绢云母Rb-Sr定年,精确限定了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查明了与金成矿作用相关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夏家店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黑色页岩中,少数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统西岔河组砂砾岩中.赋存于黑色页岩中的金矿体因出露至近地表而普遍遭受了强烈的氧化作用,矿物组成以赤铁矿、针铁矿、石膏、石英、方解石、自然金和其他一些未定名的铁氧化物为主.而赋存于砂砾岩中的金矿体则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绢云母、石英以及独居石、磷灰石、榍石等副矿物.金主要呈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白铁矿中,少数金以自然金包裹体形式包裹于黄铁矿颗粒中.独居石在高品位矿石中十分常见,与载金黄铁矿和白铁矿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并发育很好的环带结构,包括核部的Mnz1和边部的Mnz2.Mnz1含有4.8wt.%~13wt.%ThO_(2),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解中,HREE变化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Mnz1经普通铅校正后的^(208)Pb/^(232)Th年龄变化范围为(910±10)~(416±4)Ma(2σ).Mnz2的ThO_(2)含量相比Mnz1要低得多,变化范围为0.8wt.%~1.7wt.%,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解中显示弱负Eu异常,经普通铅校正后的^(208)Pb/^(232)Th年龄变化范围为229~209Ma(2σ),加权平均年龄为(217.6±3.0)Ma(2σ).本文认为,Mnz2的^(208)Pb/^(232)Th加权平均年龄代表夏家店金矿床热液蚀变矿化的时间,而Mnz1的年龄则是赋矿围岩中碎屑独居石的结晶年龄.矿石中与载金黄铁矿和白铁矿关系密切的绢云母所获得的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为(222.2±3.3)Ma,在误差范围内与Mnz2的^(208)Pb/^(232)Th加权平均年龄一致.综合独居石和绢云母的定年结果,提出夏家店金矿床形成时间约为220Ma,即晚三叠世(诺利期),成矿作用发生于秦岭造山带三叠纪造山过程中洋壳俯冲向陆-陆碰撞的转换阶段.秦岭造山带下伏早古生界-元古界富碳质沉积岩的变质脱挥发分作用可能为夏家店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金等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U-Th-Pb定年 绢云母Rb-Sr定年 晚三叠世(诺利期) 造山型金矿床 夏家店
原文传递
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金成矿事件:来自马鞍桥金矿床榍石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重果 李建威 +9 位作者 Daniel JKONTAK 靳晓野 吴亚飞 胡浩 俎波 玉雪玲 赵少瑞 杜世广 朱云龙 陶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18,共19页
西秦岭造山带是中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已探明金矿床数十个,黄金储量超过2000t.该造山带内大多数金矿床形成于250~195Ma之间,矿床成因与秦岭造山带三叠纪造山作用有关.文章报道西秦岭造山带北缘马鞍桥金矿床的热液榍石U-Pb年龄,揭示... 西秦岭造山带是中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已探明金矿床数十个,黄金储量超过2000t.该造山带内大多数金矿床形成于250~195Ma之间,矿床成因与秦岭造山带三叠纪造山作用有关.文章报道西秦岭造山带北缘马鞍桥金矿床的热液榍石U-Pb年龄,揭示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可能是不同构造体制下成矿作用的产物.马鞍桥金矿床赋存于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罗汉寺群低绿片岩相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受马鞍桥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化由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脉和蚀变围岩中的浸染状硫化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组成,二者皆被晚阶段的钾长石-方解石-绿泥石±黄铁矿脉穿插.热液榍石广泛发育于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和晚阶段的钾长石-方解石-绿泥石±黄铁矿脉中,为通过榍石U-Pb定年限定成矿作用时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三个浸染状硫化物矿石样品中榍石的Th和U平均含量分别为27.46和39.31ppm(1ppm=1μg g^(-1)),在Tera-Wasserburg图解中给出的下交点年龄介于(121.1±3.1)~(120.7±3.5)Ma(2σ).另外三个晚阶段钾长石-方解石-绿泥石脉样品中的榍石具有较低的Th和U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74和16.21ppm),在Tera-Wasserburg图解中的下交点年龄为(120.8±3.2)~(120.3±5.8)Ma(2σ).榍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马鞍桥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西秦岭造山带其他大多数金矿床的成矿时间截然不同,而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大规模金成矿作用的时间一致,可能受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及相关地质过程的控制.晚中生代时期的华北克拉通破坏在北秦岭地体和西秦岭造山带北缘诱发强烈的岩浆活动,进而使西秦岭北缘古生界和新元古界沉积岩系发生进变质作用和脱挥发分,形成的含金热液沿商丹缝合带及其次级断裂构造运移上升至马鞍桥韧性剪切带中沉淀成矿.早白垩世马鞍桥金矿床的厘定表明,北秦岭地体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构造活化地区是寻找晚中生代金矿床的有利区域.此外,文章研究结果表明榍石U-Pb定年可为显生宙造山带赋存于变质沉积岩中的造山型金矿床提供可靠的成矿年代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U-Pb定年 早白垩世 造山型金矿床 马鞍桥 西秦岭造山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南缘早白垩世区域大规模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新福 李占轲 +2 位作者 赵少瑞 毕诗健 李建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8,共1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的矿床类型有脉状金矿床(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钼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对于这些矿床的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矿年代学证据表明... 华北克拉通南缘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的矿床类型有脉状金矿床(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钼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对于这些矿床的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矿年代学证据表明,这些矿床均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且与区域上广泛发育的岩浆活动具有高度的时空一致性.在归纳总结华北克拉通南缘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简述各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指出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华北克拉通南缘成矿作用与其邻近的东秦岭-大别成矿带的成矿作用具有一致性,均受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大规模伸展作用控制,是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结合地球物理的资料认为,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及其导致的岩浆作用最可能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作用有关.上涌的岩浆热液在合适的构造体制下,与上地壳的岩石和流体发生交代和流体混合,最终在浅部形成大规模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中生代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成矿构造体制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湘西北花垣矿集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堃 赵少瑞 +2 位作者 汤朝阳 段其发 李建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49-2464,共16页
湘西北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是湘西-鄂西成矿带上最典型的超大型铅锌矿床所在地.通过对花垣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及C、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铅锌矿床闪锌矿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湘西北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是湘西-鄂西成矿带上最典型的超大型铅锌矿床所在地.通过对花垣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及C、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铅锌矿床闪锌矿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集中在120~200℃,盐度范围集中在8%~20%NaCl_(eqv).流体中液相离子成分主要为Ca^(2+)、Na^+、Mg^(2+)、SO_4^(2-)、Cl^-,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N_2和CO_2及少量的CO、CH_4和H_2.流体的δDSMOW值范围为-60.4‰^-33.0‰,δ^(18)O流体值范围为3.8‰~9.2‰.以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垣矿集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热卤水的性质,主要来源于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期方解石的δ^(13)CPDB值范围为-4.89‰~0.57‰,δ^(18)OSMOW值范围为13.37‰~21.73‰,略低于碳酸盐围岩,说明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围岩的溶解作用.矿石沉淀机制可能为两种流体的混合,即来自深部的富含金属物质的热卤水与富含有机质和硫酸盐的建造水及下渗大气降水的混合导致了铅锌矿石的沉淀.对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结果表明,花垣矿集区铅锌矿床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来源 矿床成因 花垣矿集区 MVT型铅锌矿床 化学分析
原文传递
湘西-黔东地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堃 刘飞 +4 位作者 赵武强 赵少瑞 汤朝阳 段其发 曹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1172,共22页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在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及矿点200余处.为了解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内主要铅锌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成矿机制进行探讨,建立成矿模式...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在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及矿点200余处.为了解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内主要铅锌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成矿机制进行探讨,建立成矿模式.区内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碳酸盐岩中,分布明显受断裂及褶皱构造控制,矿体主要为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物组成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及少量萤石、重晶石和沥青,并伴随着广泛的以方解石化为主的热液蚀变.闪锌矿与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20~200℃之间,盐度集中在8%~20%(NaCl_(eqv))之间;成矿期方解石的δ^(13)C_(PDB)值范围为-4.89‰~1.50‰,δ^(18)O_(SMOW)值范围为13.37‰~25.09‰,略低于碳酸盐围岩;矿石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22.3‰~36.1‰,以富含重硫为主;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变化范围较小,^(206)Pb/^(204)Pb在17.952~18.678之间,^(207)Pb/^(204)Pb在15.635~15.832之间,208Pb/204Pb在38.015~39.255之间.对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中高盐度热卤水,主要来源于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围岩的溶解作用,硫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铅锌主要来源于下伏地层,成矿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属于比较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综合以上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铅锌矿床有机质参与下的多源流体混合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模式 碳酸盐岩 湘西-黔东 矿床学
原文传递
胶东金翅岭金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及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照先 赵新福 +1 位作者 林祖苇 赵少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5-959,共15页
位于招远-莱州金成矿带中西部的金翅岭金矿床是胶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高品位金矿,但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原位分析与成矿有关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结合... 位于招远-莱州金成矿带中西部的金翅岭金矿床是胶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高品位金矿,但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原位分析与成矿有关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结合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来源,为进一步认识矿床成因提供制约.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划分为2种类型(PyⅠ和PyⅡ),PyⅠ产在石英-黄铁矿阶段,PyⅡ产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伴随大量可见金的出现.根据背散射的核-边结构,PyⅡ可细分为含有较多硫化物的核部PyⅡa和表面较为干净的边部PyⅡb,但二者有明显溶蚀结构.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PyⅠ含有一定量的Au(<0.015×10-6~2.18×10-6,均值0.62×10-6)和As(78.98×10-6~857×10-6,均值542×10-6),但Pb、Zn等其他元素含量较低.核部PyⅡa和PyⅠ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Au(<0.015×10-6~0.59×10-6,均值0.11×10-6)和As(0.62×10-6~198×10-6,均值35.81×10-6)的含量相对下降.边部PyⅡb较核部PyⅡa明显富集Au(<0.015×10-6~19.71×10-6,均值5.91×10-6)和As(399×10-6~18 153×10-6,均值6 412×10-6),且Au与As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PyⅠ和核部PyⅡa原位δ34S的分布范围较为一致,集中在3.0‰~4.9‰;而边部PyⅡb的原位δ34S值较高(5.2‰~6.6‰).根据黄铁矿结构、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推断在主成矿期富34S和富Au-As的热液流体加入形成了边部PyⅡb且与核部的PyⅡa发生了交代作用,同时大量可见金直接从热液中沉淀形成.该研究表明多期次富Au-As成矿流体的注入可能是高品位石英脉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As黄铁矿 黄铁矿结构 微量元素 激光原位硫同位素 金翅岭金矿床 地球化学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矿床学研究若干重要进展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建威 赵新福 +15 位作者 邓晓东 谭俊 胡浩 张东阳 李占轲 李欢 荣辉 杨梅珍 曹康 靳晓野 隋吉祥 俎波 昌佳 吴亚飞 文广 赵少瑞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0-1771,共52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发现了数百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16个重要成矿带.这些找矿重大发现为系统开展矿床成因研究、构建矿床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创新成矿理论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矿床学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发现了数百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16个重要成矿带.这些找矿重大发现为系统开展矿床成因研究、构建矿床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创新成矿理论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矿床学研究和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之初到现在.论文首先概述了上述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矿床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研究进展.早期的矿床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重点关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分类.这一时期虽然研究条件落后,但学术思想活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学术观点,建立了多个有重要影响的矿床模式,同时开始将成矿实验引入矿床形成机理的探讨.第二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种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大大促进了对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机制的理解,并在分散元素成矿理论和超大型矿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同时将板块构造引入各类矿床成矿环境和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第三个阶段是中国矿床学与世界矿床学全面接轨并实现成矿理论系统创新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先进的实验分析技术有力支撑了矿床成因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地幔柱活动、克拉通化、克拉通破坏、大陆裂谷作用、多块体拼合、大陆碰撞等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在大陆碰撞成矿、大面积低温成矿作用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原创性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论文概述了16类重要矿床类型的代表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大塘坡式锰矿、大冶式铁矿、铜陵狮子山式铜矿、玢岩型铁矿、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和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分析了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的成矿效应,总结了元素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分析、成矿实验、矿田构造等研究方法对推动中国矿床学发展所起的作用.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今后中国矿床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研究方向,认为深部成矿作用规律、关键金属元素富集机理、非常规矿产资源、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超大型矿床等是今后矿床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提出要创新矿床学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使中国的矿床学能逐渐引领世界矿床学的研究,服务矿产资源国家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学 成矿模式 成矿系统 重大地质事件 成矿理论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南缘早白垩世区域大规模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新福 李占轲 +2 位作者 赵少瑞 毕诗健 李建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0-550,共1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的矿床类型有脉状金矿床(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钼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对于这些矿床的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矿年代学证据表明... 华北克拉通南缘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的矿床类型有脉状金矿床(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钼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对于这些矿床的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矿年代学证据表明,这些矿床均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且与区域上广泛发育的岩浆活动具有高度的时空一致性.在归纳总结华北克拉通南缘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简述各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指出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华北克拉通南缘成矿作用与其邻近的东秦岭-大别成矿带的成矿作用具有一致性,均受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大规模伸展作用控制,是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结合地球物理的资料认为,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及其导致的岩浆作用最可能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作用有关.上涌的岩浆热液在合适的构造体制下,与上地壳的岩石和流体发生交代和流体混合,最终在浅部形成大规模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中生代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成矿构造体制 矿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