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质网滞留蛋白1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章璐 刘晓亮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4-939,945,共7页
内质网滞留蛋白1(RER1)是位于顺式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的一个分子量为23×103的内质网滞留蛋白。作为蛋白质早期分泌途径的重要质量控制因子之一,RER1识别底物跨膜结构域的内质网滞留信号,通过外被蛋白质复合体Ⅰ将底... 内质网滞留蛋白1(RER1)是位于顺式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的一个分子量为23×103的内质网滞留蛋白。作为蛋白质早期分泌途径的重要质量控制因子之一,RER1识别底物跨膜结构域的内质网滞留信号,通过外被蛋白质复合体Ⅰ将底物从高尔基体逆向转运至内质网。近20年来,RER1的底物陆续在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被发现。这些底物通常是膜蛋白,包括永久性或暂时性内质网滞留蛋白和多聚复合物的未组装亚基。目前研究表明,RER1通过底物的内质网滞留信号,调节底物的正确定位和充分组装,影响其细胞膜表达水平或引发内质网应激,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总结、分析了RER1的功能、底物及其相关疾病,为RER1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滞留蛋白1 跨膜结构域 内质网滞留 蛋白质质量控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彦艳 孙开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与单核细胞活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检测技术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中的激活蛋白1(Ap1)、激活蛋白2(Ap2)、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蛋白(G...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与单核细胞活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检测技术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中的激活蛋白1(Ap1)、激活蛋白2(Ap2)、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蛋白(GRE)、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GC框特异结合蛋白(Sp1)、核因子1(CTF/NF1)、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血管紧张素Ⅱ使单核细胞中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结合活性明显增强,未标记一致寡核苷酸和单克隆抗体竞争实验证明转录因子结合反应具有特异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具有激活作用,该作用可能使单核细胞活化而粘附血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转录因子 单核细胞 高血压
下载PDF
多个顺式作用元件调节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彦艳 孙开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92-497,共6页
血管紧张素原是最强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的唯一前体,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其水平各异.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表达的调控,将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5′端侧翼序列1.2kb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编码序... 血管紧张素原是最强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的唯一前体,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其水平各异.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表达的调控,将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5′端侧翼序列1.2kb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编码序列连接,构成表达载体,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5′端系列缺失的突变表达载体,用这些表达载体转染HepG2和COS-7,确定了正负调控元件;同时应用DNA-蛋白质凝胶泳动检测技术,发现核蛋白质与该顺式元件的结合,从而证明多个顺式作用元件调节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 顺式作用元件 调节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结合活性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
4
作者 赵彦艳 孙开来 于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2-25,共4页
通过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直接细胞计数显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细胞增殖快于正常血压大鼠WKY;应用DNA-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技术比较SHR和WKY的VSMC核转录因子Ap1、Ap2、GRE、CREB、S... 通过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直接细胞计数显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细胞增殖快于正常血压大鼠WKY;应用DNA-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技术比较SHR和WKY的VSMC核转录因子Ap1、Ap2、GRE、CREB、Sp1、CTF/NF1、NF-κB结合活性,发现SHR的CTF/NF1和NF-κB结合活性高于WKY,用P65和P50抗体证明了NF-κB结合的特异性;同时,LPS诱导VSMC和PDTC抑制LPS诱导的实验表明NF-κB结合活性增强是通过IκB磷酸化而激活。本研究提示核转录因子NF-κB对高血压VSMC异常增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核转录因子 NF-KB 增殖 高血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表达调控在高血压发病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彦艳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8年第1期19-23,共5页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是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候选基因,该基因表达受激素、细胞因子、AgⅡ等调节,直接影响血压稳定,在高血压发病学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加以概述。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 原基因 表达 调控 发病学
下载PDF
奋斗的历程 辉煌的人生——献给我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孙开来教授
6
作者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3-1184,共2页
2014年10月初,在沈阳,尊敬的孙开来教授带着太多的艰辛、太多的希望,离开了他眷恋的亲人、他奋斗的学校和他培养的学生,享年80岁.孙开来教授选才、育才、用才独具慧眼,教学、治学、勤学,他以超常的智慧、超前的思维和超人的耕耘,为中国... 2014年10月初,在沈阳,尊敬的孙开来教授带着太多的艰辛、太多的希望,离开了他眷恋的亲人、他奋斗的学校和他培养的学生,享年80岁.孙开来教授选才、育才、用才独具慧眼,教学、治学、勤学,他以超常的智慧、超前的思维和超人的耕耘,为中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铸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家 人生 医学 培养
下载PDF
中国东北高血压病高发地区人群中G蛋白β_3亚单位825C/T多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戴书萍 时景璞 +5 位作者 丁茜 王海龙 董凌月 孙迪 房凯 赵彦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 (PCR RFLP)检测高血压高发地区人群中 133例高血压病人和 2 5 7例正常人以及一般人群中 98例高血压病人和 110例正常人的GNB382 5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同时测定相关的生化指标 ;...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 (PCR RFLP)检测高血压高发地区人群中 133例高血压病人和 2 5 7例正常人以及一般人群中 98例高血压病人和 110例正常人的GNB382 5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同时测定相关的生化指标 ;并进行病历 对照统计学分析。发现GNB3基因虽然不是我国东北高血压人群的主要易感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北 高血压病 高发地区 G蛋白 GNB3基因 825C/T多态 高发人群β3亚单位
下载PDF
IL-8基因在胃癌及癌前状态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8
作者 付浩 袁媛 +6 位作者 孙秀菊 王兰 马明超 李福才 赵彦艳 王吉民 孙开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IL-8基因与癌前状态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2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IL-8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3例不同胃粘膜标本IL-8蛋白表达,其中包括29例正常胃粘膜、54例浅表性胃炎、33例胃溃疡、57例萎... 目的:探讨IL-8基因与癌前状态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2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IL-8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3例不同胃粘膜标本IL-8蛋白表达,其中包括29例正常胃粘膜、54例浅表性胃炎、33例胃溃疡、57例萎缩性胃炎、40例异型增生、70例胃癌。结果:1)胃癌组织中IL-8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2)正常胃粘膜、癌前状态与胃癌组织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胃癌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癌前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及胃癌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29.6%、45.5%、57.5%、71.9%、88.6%),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异型增生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萎缩性胃炎与异型增生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浅表性胃炎(P<0.01或P<0.05);萎缩性胃炎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异型增生。结论:IL-8基因在癌前状态及胃癌中高表达,IL-8基因表达增强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并与癌前状态的进展有关。IL-8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胃癌 癌前状态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体会 被引量:12
9
作者 邱广蓉 李晓明 +8 位作者 陈芳杰 李春义 刘洪 李福才 金春莲 孙桂媛 刘彩霞 赵彦艳 孙开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稳定教学队伍、开展教材建设、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等进一步完善了整合课程体系,确立了整合+PBL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稳定教学队伍、开展教材建设、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等进一步完善了整合课程体系,确立了整合+PBL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可行,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 整合课程 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BL) 教学
下载PDF
QF-PCR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媛媛 杜强 +3 位作者 刘晓亮 崔婉婷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Y染色体长臂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以及性染色体短臂的AMEL(Amelogenin)和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位点,辅以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18例患者中105例可见AZF区微缺失(8.62%),其中AZFc区缺失(67.62%)最常见,其次为AZFb,c区缺失(20.95%);AZFb区缺失(7.62%)和AZFa区缺失(3.81%)则较少见;另有5例患者为AZFa,b,c区缺失合并AMEL-Y缺失,提示可能缺少Y染色体,经核型分析验证为46,XX(性反转)。105例AZF区微缺失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16例,其中"Yqh-"12例。根据AMEL-X/AMEL-Y比值,可见1218例患者中86例可能存在性染色体异常,经核型分析验证,68例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多重QF-PCR技术,一个反应即能检测样本的多个位点,并可提示性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男性不育患者尽早明确病因,也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因子 微缺失 Y染色体 定量荧光PCR 男性不育症
下载PDF
IGFs系统成分在维甲酸诱导的马蹄内翻足畸形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磊 赵彦艳 +2 位作者 吉世俊 孙开来 董凌月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66-770,共5页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RetinoicAcid ,ATRA)构建Wistar大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CongenitalCrossfoot,CCF)动物模型 ,以ATRA和雌激素 (雌二醇 )分别或联合作用于MC 3T3 E1细胞株 ,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RT 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RetinoicAcid ,ATRA)构建Wistar大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CongenitalCrossfoot,CCF)动物模型 ,以ATRA和雌激素 (雌二醇 )分别或联合作用于MC 3T3 E1细胞株 ,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RT 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CF胎鼠的头盖骨组织和MC 3T3 E1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6 (IGFBP 6 )mRNA的表达以及细胞周期及增殖状态。研究发现 ,10 0~ 14 0mg/kg浓度的ATRA可以诱导大鼠骨骼畸形发育并产生CCF ;IGFs家族基因中IGF Ⅱ和IGF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足畸形 成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下载PDF
无创性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媛媛 刘晓亮 +3 位作者 初国铭 崔婉婷 何蓉 赵彦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 469例孕妇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对21、18、13和性染色体三体高风险者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多重定量荧光PCR(QF-PCR)检测... 目的探讨无创性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 469例孕妇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对21、18、13和性染色体三体高风险者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多重定量荧光PCR(QF-PCR)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结果无创筛查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71例(1.3%),其中21-三体30例(1例为嵌合型)、18-三体7例、13-三体6例、X染色体数量增多11例、X染色体数量减少17例。21、18、13-三体除有5例未做介入性产前诊断,3例为假阳性外,其余均与QF-PCR和核型分析验证结果一致。性染色体阳性结果者经核型分析验证有13例为异常,准确率为46.4%。其余5 398例无创筛查阴性结果者后期经B超监测和电话随访,未发现21、18、13以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患儿。结论无创性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技术对21、18、13-三体的检测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传统产前筛查诊断策略的有益补充,但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准确性较低,尚需进一步优化检测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筛查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 血浆游离DNA
下载PDF
马蹄内翻足胎大鼠胫骨后肌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海涛 孙开来 +3 位作者 富伟能 吉士俊 赵彦艳 金春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寻找马蹄内翻足畸形相关蛋白。方法提取全反式维A酸诱导的单纯马蹄内翻足畸形胎大鼠及正常对照胎大鼠胫骨后肌群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经PDQuest软件分析,选择重复出现的差异点,质谱分析鉴定蛋白。结果获得了分辨率... 目的寻找马蹄内翻足畸形相关蛋白。方法提取全反式维A酸诱导的单纯马蹄内翻足畸形胎大鼠及正常对照胎大鼠胫骨后肌群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经PDQuest软件分析,选择重复出现的差异点,质谱分析鉴定蛋白。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及重复性均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畸形胎大鼠与正常对照比较,有蛋白质点缺失、额外增加及明显上调或下调。质谱鉴定发现畸形胎大鼠肌组织慢骨骼肌肌钙蛋白T(sTnT)缺失,X连锁凋亡蛋白抑制因子(XIAP)下调,羧酸酯酶AY034877额外表达。结论畸形胎大鼠胫骨后肌组织与正常胎大鼠比较存在蛋白质组差异,畸形胎大鼠sTnT,XIAP及羧酸酯酶AY034877表达改变,可能与马蹄内翻足畸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蛋白质组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大鼠胚胎马蹄内翻足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海涛 孙开来 +7 位作者 李增钢 赵彦艳 李岭 吉士俊 马瑞雪 尚超 李春义 富伟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 利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Wistar大鼠 ,建立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 ,分析ATRA最适诱导剂量。方法 将Wistar孕鼠随机分为 4个用药组及对照组 ,孕 10d分别按 12 0 ,130 ,135 ,14 0mg/(kg·bw)不同剂量经口给予ATRA矿物油混悬... 目的 利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Wistar大鼠 ,建立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 ,分析ATRA最适诱导剂量。方法 将Wistar孕鼠随机分为 4个用药组及对照组 ,孕 10d分别按 12 0 ,130 ,135 ,14 0mg/(kg·bw)不同剂量经口给予ATRA矿物油混悬液和纯矿物油。孕 2 1d剖检胎鼠 ,并对足踝部切片观察。结果 ATRA可诱导Wistar大鼠胚胎发生马蹄内翻足样畸形及其它畸形 ,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 ;单纯马蹄内翻足样畸形的发生率 135mg/(kg·bw)组为最高 ,达 2 9 2 7%。结论  135mg/(kg·bw)ATRA是诱导马蹄内翻足样畸形的理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维甲酸 动物模型
下载PDF
S100A4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秀菊 王舒宝 +3 位作者 赵彦艳 徐惠绵 李福才 孙开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 :探讨S10 0A4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 38例癌旁正常粘膜、2 3例淋巴结转移癌及胃癌细胞系MKN45、BGC82 3中S10 0A4蛋白表达 ,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 目的 :探讨S10 0A4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 38例癌旁正常粘膜、2 3例淋巴结转移癌及胃癌细胞系MKN45、BGC82 3中S10 0A4蛋白表达 ,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胃癌组织S10 0A4表达阳性率 (70 .96 % )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粘膜 (15 .79% ) (P<0 .0 1)。在弥漫生长、低分化及未分化型、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淋巴结多数转移 (>5个 )的胃癌中 ,S10 0A4表达阳性率增高更明显 (P <0 .0 1或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癌中S10 0A4表达阳性率 (10 0 % )显著高于相应原发灶(73.91% ) (P <0 .0 5 ) ,MKN45细胞侵袭力显著高于BGC82 3细胞 ,其S10 0A4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BGC82 3细胞 (P<0 .0 1)。结论 :胃癌组织、细胞中S10 0A4表达增强与胃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100A4蛋白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QF-PCR在染色体异常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齐漫龙 张媛媛 +2 位作者 刘晓亮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5-900,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F-PCR)方法在男性不育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采用精液常规检测精子情况,并检测患者性激素水平;采用QF-PCR方法对患者性染色体多态性STR位点及特异性位点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染色体G...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F-PCR)方法在男性不育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采用精液常规检测精子情况,并检测患者性激素水平;采用QF-PCR方法对患者性染色体多态性STR位点及特异性位点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PCR检测AZF微缺失。结果显示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中发现无精子症患者18例,少精子症患者20例,总检出率为48.72%。采用QF-PCR方法检出3例47,XXY患者,2例46,XX(SRY+)性反转患者,1例AZFc区微缺失患者,与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和AZF微缺失PCR检测结果相符。与传统方法相比,QF-PCR技术能更迅速、直接、可靠地检测到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区域,及早发现染色体细微结构异常,有助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男性不育症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遗传学 基因 STR SRY
下载PDF
KiSS-1基因转染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系及其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丽荣 张淑兰 +2 位作者 鲁艳明 乔宠 赵彦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构建KiSS-1基因质粒并将KiSS-1基因质粒导入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中,建立稳定、高效和低毒的转染方法,观察其转染率及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高纯度的KiSS-1质粒转染到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用RT-PCR... 目的:构建KiSS-1基因质粒并将KiSS-1基因质粒导入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中,建立稳定、高效和低毒的转染方法,观察其转染率及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高纯度的KiSS-1质粒转染到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的KiSS-1 mRNA、MMP-9 mRNA和蛋白Metastine的表达。结果:1)使用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将KiSS-1基因转染到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并获得稳定表达。2)子宫内膜癌细胞KiSS-1基因转染前后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空白对照组、空质粒组和质粒转染组HEC-1B细胞中KiSS-1 mRN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31±0.0366、0.1486±0.0287和0.5060±0.0198,Metas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549±0.0189、0.1497±0.0029和0.4469±0.0078,质粒转染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547,P=0.000;F=607.993,P=0.000。3)转染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MMP-9 mR-NA表达下调,空白对照组、空质粒组和质粒转染组HEC-1B细胞中MMP-9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576±0.0501、0.3500±0.0254和0.1677±0.0014,质粒转染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63,P=0.001。结论: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KiSS-1基因转染到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是可行、有效和稳定的;转染后细胞的KiSS-1 mRNA表达明显增强,MMP-9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KiSS-1基因可能参与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可考虑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意义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细胞系 KISS-1 MMP-9 细胞凋亡 转染
下载PDF
羊水染色体制备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8
18
作者 齐漫龙 赵彦艳 郑高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改良羊水染色体制备技术。方法与传统羊水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不同,在常规预固定加2次甲醇和冰醋酸3∶1(V∶V)固定基础上,新增1次甲醇和冰醋酸1∶3反比例固定操作,随机选取194个羊水标本制备染色体,比较新旧方法在制片成功率、染色... 目的改良羊水染色体制备技术。方法与传统羊水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不同,在常规预固定加2次甲醇和冰醋酸3∶1(V∶V)固定基础上,新增1次甲醇和冰醋酸1∶3反比例固定操作,随机选取194个羊水标本制备染色体,比较新旧方法在制片成功率、染色体分散度和显带方面的差异。并应用改良方法对3 726例羊水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增加反固定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羊水培养成功率(P<0.05),而且获得核型分散效果更好、染色体分辨率更高(P<0.05)。3 726例羊水标本中,一次性培养成功3 671例,成功率为98.52%,检出异常核型265例,异常率为7.22%。结论羊水染色体制备改良方法中增加反固定方法,所获核型好、成功率高,便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细胞培养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下载PDF
WNK4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志军 王新楠 +3 位作者 吕晶玉 丁茜 董凌月 赵彦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WNK4基因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WNK4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 通过测序在小样本中找到cSNP,然后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该位点多态。应用RT-PCR方法对WNK4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 发现了W... 目的 探讨WNK4基因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WNK4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 通过测序在小样本中找到cSNP,然后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该位点多态。应用RT-PCR方法对WNK4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 发现了WNK4基因第七外显子G1662A的1个cSNP,且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WNK4基因表达分析显示WNK4基因在胎儿肾脏、脑、肺、心、脾、肠等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论 WNK4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K4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 等位基因频率
下载PDF
nm23H1和S100A4 mRNA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秀菊 孙开来 +2 位作者 陈峻青 李福才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S10 0A4、nm2 3H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 4种胃癌细胞系MKN1、MKN45、GT3TKB、BGC82 3的体外侵袭力 ,RT -PCR检测 4种细胞系的S10 0A4和nm2 3H1mRNA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细胞... 目的 :探讨S10 0A4、nm2 3H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 4种胃癌细胞系MKN1、MKN45、GT3TKB、BGC82 3的体外侵袭力 ,RT -PCR检测 4种细胞系的S10 0A4和nm2 3H1mRNA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高低的顺序依次为 :MKN45最高 ,BGC82 3、MKN1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 ) ,GT3TKB最低 (P <0 .0 0 1)。nm2 3H1、S10 0A4基因mRNA各自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无明显关系。nm2 3H1/S10 0A4mRNA相关表达水平的顺序依次为 :GT3TKB最高 ,BGC82 3和MKN1次之 (二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MKN45最低 (P <0 .0 0 1) ,其相关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呈反比关系。结论 :nm2 3H1/S10 0A4mRNA的相关表达在评价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4基因 NM23H1基因 胃癌细胞 侵袭力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