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鳞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德萍 刘流 +2 位作者 陆信 李坚 谢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54-656,共3页
作者采用酶免疫染色技术对36例口腔颌面部鳞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合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群疾患者CD3下降(P<0.01),CD8升高(P<0.01),C... 作者采用酶免疫染色技术对36例口腔颌面部鳞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合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群疾患者CD3下降(P<0.01),CD8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提示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免疫平衡失调,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颌面部肿瘤 鳞癌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肌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德萍 李永东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149-1152,共4页
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保持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是避免和减少心肌损伤的基础。该文从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直接供能、对心脏钠离子通道的影响、对线粒体的保护、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外源性补充... 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保持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是避免和减少心肌损伤的基础。该文从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直接供能、对心脏钠离子通道的影响、对线粒体的保护、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外源性补充磷酸肌酸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而说明了磷酸肌酸钠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浓度依赖性效应及配体受体学说
3
作者 赵德萍 刘流 +1 位作者 吴勇 袁瑞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128-130,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参与组织修复与瘢痕形成的效应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5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完成。对5例瘢...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参与组织修复与瘢痕形成的效应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5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完成。对5例瘢痕标本(患者知情同意)进行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6个平行孔。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00,250,500,750,1000U/mL)50μL;对照组加相同容积的无血清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培养液。于培养24,48,72h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A值越大表示细胞增殖越强;成纤维细胞DNA含量、Fas和Bcl-2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①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结果:实验组加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后72h,其中250,500,750U/mL浓度组显著高于与对照组(0.706±0.037,0.744±0.051,0.738±0.059,0.612±0.063,P<0.01),其增殖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反应,但1000U/mL的浓度组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对照组细胞48~72h进入增殖状态,但其增殖结果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F=28.16,P<0.01)。②成纤维细胞DNA含量结果: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分裂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从58.8%~67.7%。③成纤维细胞Fas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两者表达量均增高。结论:实验结果提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效应,再增加浓度并不能使其效应与之成正比,推测可能是因为其效应途径为配体和受体的结合,当受体被占据后,再增加配体的浓度也不能发挥起效应。该实验验证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促进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客观、直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2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成纤维细胞增殖 细胞生物学行为 浓度依赖性 受体学说 配体
下载PDF
I、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德萍 刘凤英 《河北精神卫生》 2002年第1期29-30,32,共3页
目的:了解I、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病历调查。结果:与I型精神分裂症相比,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夜间,主要采取自缢和服毒的方式进行自杀,而I型精... 目的:了解I、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病历调查。结果:与I型精神分裂症相比,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夜间,主要采取自缢和服毒的方式进行自杀,而I型精神分裂症采取自缢、服毒、跳楼、投水、触电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杀。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问题不容忽视,护理工作中应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杀行为 临床特点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丹参对兔耳瘢痕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流 赵德萍 +2 位作者 余梅 袁瑞红 孙家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瘢痕模型 实验研 丹参 细胞增殖活性 成纤维细胞 瘢痕形成 机体吸收 病理状态
下载PDF
滇丹参干预后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家平 刘流 +2 位作者 赵德萍 袁瑞红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0-323,共4页
背景:研究证实丹参在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滇丹参所含化学成分与正品丹参基本一致,其中某些活性成分含量高于正品丹参。目的:观察滇丹参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揭示其对瘢痕的作用及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分... 背景:研究证实丹参在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滇丹参所含化学成分与正品丹参基本一致,其中某些活性成分含量高于正品丹参。目的:观察滇丹参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揭示其对瘢痕的作用及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5-03/2006-03在昆明医学院完成。对象:瘢痕标本取自8例患者颌面颈部遗留瘢痕,男5例,女3例;年龄7~38岁;瘢痕病程1~12年,患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组,分别加入0.05,0.1,0.2,0.4g/mL不同质量浓度的滇丹参液培养24h,阴性对照组加入不含滇丹参的DMEM培养液,阳性对照组加入含稀释成1000U/mLrhIFN-α2a的DMEM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光镜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测定分析、流式细胞术对成纤维细胞DNA水平、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实验组加入滇丹参后,细胞生长密度降低,梭状突起回缩,细胞双极变得圆顿,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加入滇丹参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较高质量浓度(0.4,0.2g/mL)滇丹参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和抑制比低质量浓度(0.1,0.05g/mL)和rhIFN-α2a1000U/mL组明显(P<0.05)。增殖期(S-G2-M)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水平明显提高。结论:滇丹参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不同的质量浓度作用效果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滇丹参 成纤维细胞 创伤愈合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袁瑞红 刘流 +4 位作者 赵德萍 徐宏慧 孙家平 王福科 马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8-1212,共5页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由多种细胞分泌合成,如炎性细胞、修复细胞等,其生物学作用呈多样性,与创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了。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8份临床手术切除标本,其中5份为面...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由多种细胞分泌合成,如炎性细胞、修复细胞等,其生物学作用呈多样性,与创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了。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8份临床手术切除标本,其中5份为面颈部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标本,未接受过任何治疗;3份为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标本(正常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消化法传代。取3~6代对数生长期瘢痕组织及正常组织成纤维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设置实验组(瘢痕成纤维细胞组)和对照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组),每组设两个平行孔,分别加入3.33,0.33mg/L神经生长因子各50μL。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培养24,48,72h后,MTT测定各孔的吸光度。流式细胞术分析成纤维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为贴壁生长型细胞,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块在接种后4~6d可见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逐渐向周围扩展开。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和排列不规则。MTT结果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正常及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长,后者更为明显。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期S-G2-M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凋亡水平降低。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及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瘢痕皮肤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细胞因子 成纤维细胞 创伤愈合 皮肤组织工程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4 位作者 李俊男 赵德萍 代晓明 李逸松 何晓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6800-6804,共5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等优点,因而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综述不同来源间充...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等优点,因而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综述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其他细胞的支持作用、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3/2010-03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共检索到文献182篇。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单独应用于组织工程,而且具有为其他细胞的生长繁殖提供支持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有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仍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其在体内定向分化、增殖、迁移并整合参与宿主细胞组织功能还需要大量深入和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进展 应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普鲁本辛、息斯敏治疗氯氮平流涎副反应的对照研究
9
作者 赵德萍 《河北精神卫生》 200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氯氮平流涎副反应 普鲁本辛 息斯敏 治疗 对照研究
下载PDF
TNF-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瑞红 刘流 +4 位作者 赵德萍 徐宏慧 孙家平 王福科 龙庭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病理改变及其对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病理改变及其对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TNF-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MTT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TNF-α后,显示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细胞因子TNF-α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但本实验中高浓度时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现得并不明显,而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细胞因子 成纤维细胞 创伤愈合
下载PDF
丹参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流 赵德萍 +2 位作者 余梅 袁瑞红 孙家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揭示其对瘢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丹参对兔耳瘢痕模型进行体内试验,将4只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的32个耳瘢痕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个瘢痕)及2个实验组(各11个瘢痕);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揭示其对瘢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丹参对兔耳瘢痕模型进行体内试验,将4只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的32个耳瘢痕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个瘢痕)及2个实验组(各11个瘢痕);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个实验组分别注射浓度为0.75 g/ml和1.50 g/ml丹参液150 mg和300 mg,于注射后第28、35天分别处死白兔,取材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柠檬酸铅-醋酸铀双染色,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丰富,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发达,未见凋亡小体;2个实验组均表现为瘢痕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合成降低、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减少和凋亡小体产生,而且2个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丹参可抑制兔耳瘢痕模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丹参 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4 位作者 何晓光 赵德萍 袁瑞红 代晓明 李逸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6001-6005,共5页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可有力支持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还可以加快血管的发生,为干细胞成骨提供营养支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对混合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组、脂肪干细胞与血管...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可有力支持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还可以加快血管的发生,为干细胞成骨提供营养支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对混合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组、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组、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组,加入含胎牛血清的L-DMEM,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改良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1混合培养14d,细胞之间出现许多突触连接,部分细胞融合成团块状,其余培养方式均未见细胞团出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均逐渐升高,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12d时细胞吸光度值达高峰,且按1∶1混合培养的吸光度值最高;而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10d吸光度值达高峰;随后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逐渐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细胞与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细胞能够相互促进增殖,1∶1混合比例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 联合培养 体外 血管内皮细胞 脂肪干细胞 干细胞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我国当代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3 位作者 何晓光 赵德萍 赫佳 李宗芳 《卫生软科学》 2011年第1期31-32,共2页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率,但只有通过改革来实现PBL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这一模式才能在我国真正实行。
关键词 PBL 医学生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高亲和融合多肽蛋白的表达以及靶向转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为青 董坚 +3 位作者 赵德萍 洪敏 杨军 邢海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特异性多肽携带外源生物分子进入特定肿瘤细胞的功能。方法编码乳腺癌细胞特异性多肽(PⅠ)的序列插入质粒pGEX-2T,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2T-PⅠ,表达融合蛋白GST-PⅠ,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blot鉴定。GST-PⅠ与人乳腺癌细... 目的探究乳腺癌特异性多肽携带外源生物分子进入特定肿瘤细胞的功能。方法编码乳腺癌细胞特异性多肽(PⅠ)的序列插入质粒pGEX-2T,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2T-PⅠ,表达融合蛋白GST-PⅠ,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blot鉴定。GST-PⅠ与人乳腺癌细胞MBA-MB-231体外共培养,免疫荧光检测PⅠ多肽携带GST蛋白的跨膜功能。结果成功构建pGEX-2T-PⅠ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0%左右,纯化后蛋白纯度约为8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GST-PⅠ能特异性进入MDA-MB-231细胞。结论乳腺癌特异性多肽PⅠ能够介导融合蛋白GST-PⅠ穿过细胞膜进入MDA-MB-231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治疗 载体
下载PDF
体外培养癌细胞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伟 杨志伟 +1 位作者 赵德萍 陆信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68-68,21,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癌细胞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癌细胞是否被细菌、霉菌及支原体污染。结果 细菌、霉菌污染培养细胞后培养液呈混浊状 ,固紫染色能清晰分辨细菌及霉菌的形态 ,支原体在Hoe...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癌细胞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癌细胞是否被细菌、霉菌及支原体污染。结果 细菌、霉菌污染培养细胞后培养液呈混浊状 ,固紫染色能清晰分辨细菌及霉菌的形态 ,支原体在Hoechst3 3 2 5 8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绿色小亮点。结论 检测出细菌、霉菌污染的培养瓶及时丢弃 ,严格按细胞培养的操作程序传代细胞 ,减少微生物污染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癌细胞 微生物污染 预防 检测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对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症相关转录因子表达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瑞年 刘流 +1 位作者 王福科 赵德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3447-3452,共6页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联合培养装置中,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第3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实验组),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于培养第4,6,10天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及融合,成骨分化明显。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第6,8天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组4倍左右(P<0.01)。表明在联合培养体系中,静脉内皮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侏儒相关转录因子(Runx-2) 联合培养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联合培养体系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瑞年 刘流 +1 位作者 王福科 赵德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2524-2529,共6页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并为干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细...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并为干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细胞联合培养体系基础上,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组,分别于第4,6,8,10天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独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联合培养组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Bmi-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各时间点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相比较,联合培养组中干细胞的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成骨分化明显。联合培养组的细胞数量以及Bmi-1表达量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联合培养相容性良好。提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体外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对细胞衰老和增殖能力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BMI-1 联合培养
下载PDF
我国当代医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其对策浅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3 位作者 何晓光 赵德萍 赫佳 李宗芳 《卫生软科学》 2010年第6期519-521,共3页
通过现状来分析我国医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变化,并根据其特点提出能有效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特点 对策
下载PDF
不同类型血清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福科 赵德萍 +3 位作者 代晓明 李逸松 何晓光 刘流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10,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培养基对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方法用4种不同类型的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细胞CD34、CD90、CD133、Flk-1表面标志;成骨诱导液诱导分化,于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染色检验各细胞成...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培养基对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方法用4种不同类型的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细胞CD34、CD90、CD133、Flk-1表面标志;成骨诱导液诱导分化,于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染色检验各细胞成骨分化特性.结果(1)新生牛血清组可见贴壁单个核细胞形态单一,呈梭形生长,无重叠现象;胎牛血清组均可见大量多角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间或有梭形细胞存在;(2)新生牛血清组梭形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CD90为阳性,CD34、CD133、Flk-1染色均为阴性;胎牛血清组多角形细胞CD34、Flk-1均为阳性,CD133组部分为阳性,CD90为阴性;(3)新生牛血清组贴壁细胞多数呈碱性磷酸酶阳性;胎牛血清组细胞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4)新生牛血清组均可见大量红色钙结节影;胎牛血清组细胞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红色钙结节影.结论(1)新生牛血清培养脂肪干细胞可以得到较纯的细胞;(2)胎牛血清组培养含有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免疫荧光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一种特异细胞的表型与成骨诱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3 位作者 何晓光 赵德萍 代晓明 李逸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7509-7512,共4页
背景:前期实验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发现了梭形细胞中混杂一种特异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这种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关系密切,有必要明确其性质。目的:分析这种特异细胞的表型及诱导成骨特性以判断这种细胞的性质。方法:采用... 背景:前期实验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发现了梭形细胞中混杂一种特异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这种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关系密切,有必要明确其性质。目的:分析这种特异细胞的表型及诱导成骨特性以判断这种细胞的性质。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大鼠脂肪干细胞,置于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梭形细胞、多角细胞的CD34、CD133、CD90,Flk-1表面标志;取第2代细胞,以成骨诱导液诱导分化,于培养14d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染色检验特异细胞的成骨分化特性。结果与结论:①胎牛血清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可见大量多角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间或有梭形细胞存在。②梭形细胞CD90为阳性,CD34、Flk-1、CD133为阴性;多角形细胞CD34、Flk-1均为阳性,CD133部分为阳性,CD90为阴性。③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角状细胞多数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④茜素红染色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集聚形成红色钙结节影。结果证实脂肪干细胞培养中的特异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免疫荧光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