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症两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1
作者 赵安琪 曹巧玉 +4 位作者 郑璐瑶 刘庆梅 李明 吴文育 赵敬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2例中国汉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家系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血样中DNA的基因突变,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Minigen...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2例中国汉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家系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血样中DNA的基因突变,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Minigene验证剪切突变致病性。结果:先证者1的LIPH基因检测到c.742C>A(p.His248Asn)和c.982+12A>G的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LIPH基因检测到c.629-1_629delinsTT和c.686delAinsGTAGAACCCAACCTGGCT的复合杂合突变。一代测序验证显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LIPH c.982+12A>G和c.629-1_629delinsTT尚未报道过,Minigene验证发现,剪切突变c.982+12A>G会导致内含子滞留;剪切突变c.629-1_629delinsTT会导致外显子跳跃和外显子缺失。结论:本文报道了LIPH的两个新剪切突变,通过家系验证和Minigene验证了剪切突变的致病性,丰富了LIPH导致常染色体隐性羊毛状发伴少毛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 LIPH基因 剪切突变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身运动功能障碍头针干预机制探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敬军 罗曼 +2 位作者 贲卉 翟煦 荣培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1-64,共4页
偏身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有研究表明,头针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该文从头针对血肿、脑水肿和血脑屏障,血肿物质释放,免疫和炎症... 偏身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有研究表明,头针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该文从头针对血肿、脑水肿和血脑屏障,血肿物质释放,免疫和炎症反应,病灶区域血流动力学,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影响,探析促进脑卒中后偏身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能恢复机制,确立头针-中枢皮层反射区联系途径理论,为提高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有力的生理学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身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 作用机制 脑卒中
原文传递
耳针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敬军 李少源 +2 位作者 焦玥 李霞 荣培晶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9期82-85,共4页
失眠以经常不得安睡为主要特征,重者可彻夜不眠,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对失眠的干预措施较为局限,患者长期服药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针对失眠的治疗有操作简单、取效迅速、无副作用... 失眠以经常不得安睡为主要特征,重者可彻夜不眠,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对失眠的干预措施较为局限,患者长期服药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针对失眠的治疗有操作简单、取效迅速、无副作用的优越性。本研究从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既包括耳针的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又涵盖单纯耳针,耳针结合中药内服、体穴针刺、拔罐、艾灸等治疗方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综合应用,对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临床耳穴治疗失眠疗效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疗法 失眠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针灸穴位的作用及功能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敬军 李少源 +2 位作者 荣培晶 贲卉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76-2082,共7页
穴位是机体病理情况下体表反应点和治疗刺激部位的选择点,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穴位的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两者相辅相成,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因此研究穴位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不但对于揭示穴位的本... 穴位是机体病理情况下体表反应点和治疗刺激部位的选择点,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穴位的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两者相辅相成,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因此研究穴位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不但对于揭示穴位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穴位形态结构的常态性与穴位结构的功能变异性为切入点,探究穴位的实质,从而深入揭示针灸对穴位功能的有序调控规律及其生物学基础,为阐明针灸穴位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结构 功能 敏化态 静息态
下载PDF
特比萘芬(兰美抒)在中国应用6年情况回顾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敬军 张正华 刘维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特比萘芬 (兰美抒 )自从 1994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评价特比萘芬在我国临床应用的经验,本文分析总结了 6年来中文皮肤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报告。结果显示特比萘芬的短期间歇疗法用于甲真菌病的疗效确切;而短期连... 特比萘芬 (兰美抒 )自从 1994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评价特比萘芬在我国临床应用的经验,本文分析总结了 6年来中文皮肤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报告。结果显示特比萘芬的短期间歇疗法用于甲真菌病的疗效确切;而短期连续疗法对体股癣和手足癣治疗有效;特比萘芬霜治疗浅部真菌病效果满意;特比萘芬用于头癣的治疗安全有效,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范围确定;另外,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效果较好。总之,特比萘芬是治疗皮肤真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真菌病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穴位功能态“经穴-内脏-疾病”特异性联系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敬军 黄海龙 +1 位作者 张祎平 翟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5-1557,共3页
穴位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其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是一种作用状态,可以分成静息态和激活态两种属性。已有研究证实,经穴对脏腑具有病理状态下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此作用的发挥依... 穴位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其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是一种作用状态,可以分成静息态和激活态两种属性。已有研究证实,经穴对脏腑具有病理状态下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经穴-内脏-体表"的相互联系。故在经穴脏腑特异性联系和经穴体表特异性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脉和疾病的特异性联系,以带脉为研究对象,从带脉与带下相关疾病的中医认识、作用机制等方面加以论析,以此阐述带脉与带下病的特异性关系,为探析"经脉-内脏-疾病"特异性联系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本态 功能态 带脉 带下病 经穴疾病相关 经穴效应特异性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穴对豚鼠oddi括约肌肌电、胆囊压力及胆汁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敬军 荣培晶 +3 位作者 罗曼 张金铃 李亮 梁繁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期门""阳陵泉"对豚鼠胆囊压力、oddi括约肌肌电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是否优于其他穴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期门""阳陵泉"对豚鼠胆囊压力、oddi括约肌肌电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是否优于其他穴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豚鼠15只,雌雄不限,分成"天枢""期门""阳陵泉"组,实验采用oddi括约肌双钩金属电极埋植测肌电场电位与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测压,对麻醉豚鼠行在体记录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内压力变化,并记录干预前后胆汁流量情况,针刺激频率为60r/min,刺激穴位为:单侧"期门""天枢""阳陵泉",每次刺激1 min,选取连续刺激5次的数据用来分析。结果:针刺"天枢""期门"穴,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均P<0.05),胆囊压力幅值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阳陵泉",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针刺"阳陵泉"1 min,胆汁流量有显著性升高(P<0.001),针刺"天枢"或"期门"1 min,胆汁流量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豚鼠"期门""天枢"能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流量,而针刺"阳陵泉"能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促进豚鼠胆汁流量的增加;2)"阳陵泉"的效果要明显于其他穴位,由于"阳陵泉"为本经穴位,因此在本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循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压力 针刺 肌电 运动功能 ODDI括约肌 豚鼠
下载PDF
阿维A治疗脓疱型银屑病3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敬军 李和莲 +1 位作者 陈志强 刘维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99-699,共1页
关键词 阿维A 治疗 脓疱型银屑病
下载PDF
针刺对豚鼠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敬军 罗曼 +4 位作者 徐伟伟 贲卉 朱元根 荣培晶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0期2002-200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压力 针刺 肌电 运动功能 ODDI括约肌 耳-体穴
下载PDF
针刺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敬军 杨婷 +2 位作者 王正辉 闫娅霞 郭学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9-1182,共4页
卒中后抑郁症(PSD)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与生活,目前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临床观察发现针刺能促进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改善。故从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两个方面分析针刺促进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可能改善机制,探讨确立外周... 卒中后抑郁症(PSD)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与生活,目前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临床观察发现针刺能促进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改善。故从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两个方面分析针刺促进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可能改善机制,探讨确立外周-中枢皮层反射区联系途径理论的可能,分析针刺对卒中后抑郁症预后的调控机制,为提高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提供有力的生理学证据支持,进一步促进针刺疗法在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症 针刺 头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敬军 付冬梅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综合近年有关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文献,通过对各种治疗方法的归纳,如针刺、电针、针刺结合中药、针刺配合刺络拔罐、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梳理针灸在三叉神经痛上的治疗进展,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今后的临床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针刺疗法 综述
下载PDF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敬军 卢国清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18-19,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行性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也可累及周围关节、内脏和其他组织。常发生病变节段的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韧带的钙化,甚至发生骨性强直。本病是血清学阴性引起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行性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也可累及周围关节、内脏和其他组织。常发生病变节段的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韧带的钙化,甚至发生骨性强直。本病是血清学阴性引起疼痛和进行性强直的脊柱关节疾病中的常见类型,白种人中该病发生率为0.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推拿 按揉法 针刺 华佗夹脊穴
下载PDF
耳甲-迷走神经刺激对轻中度抑郁症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敬军 贲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2-84,共3页
抑郁症是一种情志障碍性疾病,为高致残性疾病之一。该文从经皮耳甲-迷走神经刺激的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并结合特异性耳穴的疗法,以抑郁症为切入点,确立耳穴-迷走神经联系途径理论,探讨耳穴刺激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提高耳针... 抑郁症是一种情志障碍性疾病,为高致残性疾病之一。该文从经皮耳甲-迷走神经刺激的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并结合特异性耳穴的疗法,以抑郁症为切入点,确立耳穴-迷走神经联系途径理论,探讨耳穴刺激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提高耳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有力的生理学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耳甲-迷走神经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2例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敬军 杨雪源 +1 位作者 苏晓红 刘维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皮质类固醇 治疗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敬军 刘维达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治疗 糖皮质激素 烟碱
下载PDF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7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敬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验证艾灸治疗痛经时对针刺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择87例痛经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针刺和艾灸并用的治疗方法,艾灸取穴关元、足三里、归来,同时对痛经伴随的不同兼症随症加减...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验证艾灸治疗痛经时对针刺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择87例痛经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针刺和艾灸并用的治疗方法,艾灸取穴关元、足三里、归来,同时对痛经伴随的不同兼症随症加减取穴。而对照组40例仅用针刺治疗,亦随症取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针刺同时用于痛经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 艾灸 关元 足三里 温经通络 止痛
下载PDF
病理确诊深部真菌病45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敬军 叶小茵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病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深部真菌病4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副鼻窦真菌感染14例;肺部真菌病19例;胃肠道真菌病4例;口腔真菌病2例,脑部真菌病2例,...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病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深部真菌病4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副鼻窦真菌感染14例;肺部真菌病19例;胃肠道真菌病4例;口腔真菌病2例,脑部真菌病2例,其他真菌病4例。结果 我院近5年来真菌病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且内脏及器官真菌病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如血液病、肿瘤等。部分病例的致病菌根据病理确定有曲霉、念珠菌及隐球菌等。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结合氟康唑静滴的治疗方法。结论 我院经病理确诊的真菌病例呈上升趋势,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特殊染色可将大部分致病菌鉴定至属,治疗前最好进行培养鉴定至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敬军 刘维达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粘膜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对妇女的身心有较大的伤害 ,近年来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免疫学机制在临床和实验动物方面的研究表明 ,本病的反复发作主要与阴道局部的免疫学因素有关 ,提示免疫学治疗将成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粘膜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对妇女的身心有较大的伤害 ,近年来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免疫学机制在临床和实验动物方面的研究表明 ,本病的反复发作主要与阴道局部的免疫学因素有关 ,提示免疫学治疗将成为本病治疗上一个较有前景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免疫学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敬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7期93-96,共4页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患者同时存在高血糖和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尤其是我国的迅速城市化,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病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且T2DM逐渐年轻化,在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中,T2D...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患者同时存在高血糖和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尤其是我国的迅速城市化,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病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且T2DM逐渐年轻化,在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中,T2DM患者已经占这一人群糖尿病病例的一半。针灸由于效应机制不明,难以为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加强针灸治疗T2DM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减缓T2DM快速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预防其并发症、缓解或治疗已有病例。本研究从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对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临床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针刺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敬军 叶小茵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播散性隐球菌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