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鸢乌贼为蛋白源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研究
1
作者 赵旺 陈旭 +4 位作者 陈明强 黄星美 邓正华 温为庚 王江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37(±0.03)g的方斑东风螺,养殖试验期90d,以日均增重、日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养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以63.1%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日均增重0.034g、日增长率9.3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0.029 g和7.96%;该处理的饲料系数为1.3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2.27;该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168.6 g/m^(2),高于对照处理(2856.8 g/m^(2)),但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处理的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添加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成活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63.1%以上鸢乌贼的处理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无需清除残饵残渣,可减少养殖工作量;且可降低对杂鱼的依赖,保护近海渔业资源。从日均增重、日增长率及饲料系数来看,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鸢乌贼具有可行性,添加的质量分数参考值为63.1%。以鸢乌贼作为主要蛋白源,将成为方斑东风螺饲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方斑东风螺 配合饲料 生长 饲料系数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参数可调覆盖式轨道吸尘装置研究
2
作者 赵旺 吴文海 +1 位作者 毛定邦 李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5,共9页
[目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打磨后产生的铁屑粉尘难以清除的问题,需结合铁屑粉尘的特性,设计一套能够进行参数调整的覆盖式轨道吸尘装置。[方法]通过分析钢轨打磨铁屑的特性与道床结构,确定轨道吸尘装置设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该吸尘... [目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打磨后产生的铁屑粉尘难以清除的问题,需结合铁屑粉尘的特性,设计一套能够进行参数调整的覆盖式轨道吸尘装置。[方法]通过分析钢轨打磨铁屑的特性与道床结构,确定轨道吸尘装置设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该吸尘装置的吸口进行设计,采用流体仿真分析吸口宽度和离地间隙对吸尘系统风压、风量及功率的影响,并对比不同参数下的风量与风压;根据灰尘的运动模型和有效沉降因素对集尘箱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其集尘效果,并通过流体仿真验证其有效性;根据设计参数建立轨道吸尘小模型装置,并通过不同尺寸试验物料、不同离地间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及结论]吸口宽度的变化对吸尘系统的影响不大,在其小范围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忽略;吸口离地间隙越大,吸尘系统中的风压逐渐减小,风量逐渐变大,功率也逐渐变大,吸尘率也随之下降;试验装置吸口离地间隙小于20 mm时,对钢轨打磨铁屑的吸除率达到90%以上,对粒径5 mm的砂石的吸除率达到92%以上,对粒径1 mm的沙尘的吸除率达到96%以上。设计的参数可调式轨道吸尘装置具有较好的吸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参数可调覆盖式轨道吸尘装置 集尘箱
下载PDF
4种饵料对玉足海参幼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严俊贤 赵旺 +5 位作者 于刚 温为庚 张钰伟 黄星美 邓正华 董义超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足海参 幼体 饵料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钰伟 赵旺 +4 位作者 邓正华 黄星美 温为庚 孙敬锋 王瑞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为探究芽孢杆菌(Bacillus)是否可替代抗生素在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中的应用,在方斑东风螺早期面盘幼虫到稚螺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抗生素(磺胺甲恶... 为探究芽孢杆菌(Bacillus)是否可替代抗生素在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中的应用,在方斑东风螺早期面盘幼虫到稚螺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抗生素(磺胺甲恶唑)进行人工调控,研究其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和磺胺甲恶唑均促进了方斑东风螺各性状指标的生长,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芽孢杆菌组成活率在后期面盘幼虫阶段之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P<0.05);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机体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且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结果表明,在对方斑东风螺进行苗种繁育时适当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幼体生长和提高成活率,且效果优于磺胺甲恶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芽孢杆菌 磺胺甲恶唑 免疫酶 消化酶
下载PDF
茶多酚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影响
5
作者 方伟 丁瑞霞 +4 位作者 陈明强 王雨 赵旺 温为庚 马振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5,共8页
为改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组织和细胞体外培养的效果,探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对外套膜组织和细胞培养液的优化效果。结果显示,当茶多酚的添加量为0.5%~2.0%(体积分数)时,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细胞的生物活... 为改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组织和细胞体外培养的效果,探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对外套膜组织和细胞培养液的优化效果。结果显示,当茶多酚的添加量为0.5%~2.0%(体积分数)时,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细胞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1.0%时,相对细胞生物活性最高。5组完全培养液(0%、0.5%、1.0%、1.5%、2.0%组)均能较好地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且细胞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当培养液中茶多酚的添加量为1.0%时,外套膜细胞增殖效果最优。研究表明,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和细胞在最适培养液中均能大量增殖游离细胞,且正常分泌珍珠质,其中培养液中的钙离子(Ca^(2+))浓度随着组织和细胞增殖过程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但始终低于初始浓度。研究结果进一步优化了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和细胞培养液,为推动马氏珠母贝无核珍珠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茶多酚 外套膜 细胞培养 细胞活性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大珠母贝精子短期保藏条件的初步筛选
6
作者 黄星美 赵旺 +5 位作者 邓正华 温为庚 陈明强 王雨 张钰伟 于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129,共8页
为初步筛选不同基础液、保藏温度(4℃与23℃)、保存时间(0~120 h)、保护剂(5%DMSO、DMA、DMF、EG)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采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 为初步筛选不同基础液、保藏温度(4℃与23℃)、保存时间(0~120 h)、保护剂(5%DMSO、DMA、DMF、EG)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采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头部位移距离和鞭毛摆动频率。结果表明,A、B、C三组基础液能不同程度上激活精子,D、E两组结果与之相反;精子被激活后,5组基础液中精子活力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E组基础液的精子总运动率最高,达到80.79%;与室温保藏结果相比,低温(4℃)组精子总运动率显著(P<0.05)高于室温(23℃)组,精子活力的保持时间明显优于室温组;低温(4℃)保存120 h内,精子的运动呈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精子的最佳保藏时间为24 h内,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分别为82.27%、59.62μm/s、81.95μm/s和70μm/s,头部位移距离为2.56μm,鞭毛运动频率为2.93 Hz;低温(4℃)保存12 h后,对照组精子总运动率显著(P<0.05)高于保护剂组,精子总运动速率保持在80%以上,而保护剂组的精子活力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精子总运动率显著性(P<0.05)下降。综上表明,将使用1x D-Hank’s溶液为基础液的大珠母贝精子保存在低温(4℃)条件下,24 h内可保持其精子活力,并延长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精子活力 保藏条件筛选 保存期
下载PDF
南沙群体大珠母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7
作者 张钰伟 邓正华 +5 位作者 黄星美 赵旺 温为庚 王雨 陈明强 于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6期19-25,共7页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大珠母贝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区间为(13.751%,38.947%),并且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剔除差异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R 2=0.93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南沙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为壳宽(0.439),而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0.384),其中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0.193,壳宽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12)。结果表明,当以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选育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大珠母贝 外部形态性状 体质量
下载PDF
三亚和北海群体大珠母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8
作者 张钰伟 邓正华 +5 位作者 黄星美 赵旺 温为庚 王雨 陈明强 于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4期24-31,共8页
为确定不同地域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分别以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自然海域2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 为确定不同地域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分别以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自然海域2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北海群体大珠母贝除了壳宽和体质量,其壳长、壳高和绞合线长的平均值均高于三亚群体;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三亚和北海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分别为壳宽(0.603)和壳高(0.553)。当以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三亚群体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北海群体应注重对壳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外部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旺 杨蕊 +3 位作者 胡静 杨其彬 马振华 于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为探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的体质量(Y)和11个形态性状(X1~X11)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获得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多元回归... 为探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的体质量(Y)和11个形态性状(X1~X11)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获得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及生长拟合方程。结果表明:5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眼间距(X7)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12),其次为尾柄高(X10)、体高(X5)和体宽(X6),而躯干长主要通过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15,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214.67+1.033X5+1.519X6+7.548 X7+3.101X10。研究表明,在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进行亲本选育时,应以体质量为主,并结合选择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等形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尖吻鲈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旺 胡静 +3 位作者 马振华 于刚 杨蕊 王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0-1707,共8页
【目的】探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尖吻鲈优良形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4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25个(X_1~X_(25))形态性状,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 【目的】探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尖吻鲈优良形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4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25个(X_1~X_(25))形态性状,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建立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筛选出最优拟合曲线模型。【结果】4月龄尖吻鲈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_(1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589),其次为全长(X_4),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_(11))主要通过X_4、体高(X_5)、体宽(X_6)和X_(12)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82,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8.455+0.506X_4+1.382X_5+2.268X_6-0.064X_(11)+0.342X_(12)。将回归方程中的X_4、X_5、X_6、X_(11)和X_(12)等5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最优拟合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分别为Y=1.18E-05X_4^(3.011)、Y=0.001X_5^(2.851)、Y=0.033X_6^(2.501)、Y=0.001X_(11)^(2.636)和Y=0.001X_(12)^(2.799)。【结论】对4月龄尖吻鲈进行以体质量为主目标亲本选育时,应以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_(12))为主要选择性状,全长(X_4)、体高(X_5)、体宽(X_6)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_(11))为辅助选择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曲线模型拟合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旺 杨蕊 +3 位作者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王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1-595,共5页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长(x_4)、体高(x_5)、眼间距(x_7)、眼径(x_8)和尾柄高(x_(10))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20,说明全长、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本研究可为斜带石斑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离岸养殖与陆基养殖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旺 江淼 +5 位作者 陈明强 林凤昊 杨蕊 于刚 孟祥君 马振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3-62,共10页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_1、躯干长X_2、体长X_3、全长X_4、体高X_5、眼径X_6、吻长...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_1、躯干长X_2、体长X_3、全长X_4、体高X_5、眼径X_6、吻长X_7、尾柄高X_8、尾柄长X_9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养殖条件下尖吻鲈在眼径和吻长等2个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高与全长的比值等方面呈极显著差异(P<0.01)。陆基养殖尖吻鲈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除眼径X_6与吻长X_7无显著相关性外,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的其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尖吻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而X_3、X_5和X_9对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显示,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71,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的X_3、X_5和X_9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64,说明2个尖吻鲈养殖群体的体质量分别主要由这些形态性状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2个养殖群体尖吻鲈多元回归方程:Y陆基养殖=-1 128.61+3.143X_4+6.418X_5,Y美济礁离岸养殖=-2 054.81+7.377X_3+9.196X_5-10.041X_9。研究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尖吻鲈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在体型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陆基养殖 离岸养殖
下载PDF
7月龄方斑东风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旺 于刚 +3 位作者 王江勇 严俊贤 杨蕊 吴开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88,共7页
为探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7月龄方斑东风螺的体质量(Y)和11个(X_1-X_(11))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7月龄方斑东风螺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为探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7月龄方斑东风螺的体质量(Y)和11个(X_1-X_(11))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7月龄方斑东风螺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壳宽(X_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73),其次为体螺层高(X_7)、壳口高(X_3),而次螺层宽(X_(10))主要通过X_2、X_3及X_7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52,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7月龄方斑东风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将回归方程中的X_2、X_3、X_7和X_(10)等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Y=0.0034X_2^(2.5128),Y=0.0034X_3^(2.4349),Y=0.0015X_7^(2.5967),Y=-6.4964+1.3293X_(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翻背症”的病原及初步治疗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旺 吴开畅 +4 位作者 王江勇 凌慧 杨蕊 岑小勇 叶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对海南发生"翻背症"的方斑东风螺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病原为哈维弧菌,该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苯... 对海南发生"翻背症"的方斑东风螺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病原为哈维弧菌,该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苯扎溴铵及对照组的最终存活率分别为39.05%、32.38%、29.52%和14.29%,诺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用于治疗方斑东风螺"翻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翻背症 哈维弧菌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饲料糖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旺 牛津 +4 位作者 胡静 吴开畅 王雨 杨蕊 叶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糖水平16.49%时WG最大;糖水平16.73%时SGR最大。饲料系数(FCR)随糖水平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LRR)的变化则相反。回归分析显示,糖水平9.20%时FCR最小;糖水平8.57%时PER最大;糖水平10.97%时PRR最大;糖水平14.12%时LRR最大。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糖水平升高而增加,糖水平20.5%时达到最高水平后略有下降。综合生长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眼斑双锯鱼生长最快的糖添加量为16.49%~16.73%;综合饲料效率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饲料效率最高的糖添加量为8.57%~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幼鱼 饲料糖水平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67
16
作者 赵旺 叶平 +1 位作者 胡大一 赵水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血脂异常患者降脂治疗后血脂状况和特征。方法应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标准对DYSIS-China数据库进行再分析。DYSIS-China数据库共纳入25317例接受至少1种降脂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的中国血脂异常患... 目的探讨中国血脂异常患者降脂治疗后血脂状况和特征。方法应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标准对DYSIS-China数据库进行再分析。DYSIS-China数据库共纳入25317例接受至少1种降脂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的中国血脂异常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达标率,以及血脂水平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国血脂异常患者中96.6%为高危和极高危,总体LDL-C达标率仅为37.3%。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的LDL-C达标率分别为26.9%、44.1%、78.5%和99.7%。东北地区LDL-C达标率和非-HDL-C达标率低于其他地区。就诊三级医院和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的LDL-C和非-HDL-C达标率高于其他级别的医院和科室。LDL-C水平距离目标值的平均差距在极高危和高危患者中分别是39.7 mg/dl和33.9 mg/dl。87.7%的患者使用他汀单药治疗,最常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以中等强度的辛伐他汀20~40 mg/d或等价他汀为主。结论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经降脂治疗后LDL-C达标率仍然很低,尤其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LDL-C与目标值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疾病 降脂治疗 DYSIS-China 他汀
下载PDF
杂色鲍幼体附着基藻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旺 姜敬哲 +4 位作者 王江勇 陈韬 刘广锋 王瑞旋 杨蕊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5-1233,共9页
附着基是苗期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表面藻际细菌对幼体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附着基藻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在杂色鲍育苗期间定期采集附着基样品,再利用PCR.DGGE技术对藻际细... 附着基是苗期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表面藻际细菌对幼体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附着基藻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在杂色鲍育苗期间定期采集附着基样品,再利用PCR.DGGE技术对藻际细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及变化规律分析。相似性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藻际细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变迁呈现出连续性变化,相邻两天细菌群落的戴斯相似性系数G高达80.9%~96.1%,但育苗前期与育苗后期的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育苗前期藻际细菌多样性随时间变化趋于丰富,之后多样性稍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受附着基上藻类生长状况及鲍摄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细菌多样性指数出现一定波动。本研究旨为鲍的科学育苗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变化与鲍苗期细菌性病害的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DGGE 藻际细菌 细菌多样性 杂色鲍 附着基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物促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旺 王秋旭 刘维贤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能谱分析显示,8、16周时各组间钙含量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A组最高,实验B组其次,对照组最低。结论:PRP及PRP/OAM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骨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 骨诱导活性材料 骨整合
原文传递
3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旺 严俊贤 +3 位作者 马振华 于刚 杨蕊 王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155,160,共5页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纳米线复合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旺 魏爱香 +2 位作者 刘俊 葛增娴 刘传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431-434,共4页
首先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TiO2纳米线粉末,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钛酸丁酯溶胶,向溶胶中加入适量的TiO2纳米线制备凝胶浆体,采用浸渍提拉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TiO2纳米颗粒/TiO2纳米线复合薄膜的光阳极。通过XRD、SEM,电池的I-V... 首先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TiO2纳米线粉末,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钛酸丁酯溶胶,向溶胶中加入适量的TiO2纳米线制备凝胶浆体,采用浸渍提拉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TiO2纳米颗粒/TiO2纳米线复合薄膜的光阳极。通过XRD、SEM,电池的I-V特性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TiO2纳米线的添加量对光阳极的结构、形貌和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胶中TiO2纳米线添加量的增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而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基本保持不变;复合光阳极中随着纳米线添加量的增加,电子的传输阻抗显著减少,电子的寿命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复合光阳极 电化学阻抗谱 溶胶一凝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