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噪比与灰色关联分析连杆衬套强力旋压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永鹏 樊文欣 +3 位作者 桑满仙 赵春毛 安君 李洋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61-2264,共4页
强力旋压加工连杆衬套优化过程受多个工艺参数的制约,这也决定了旋压成形的优化是多目标优化。为了目标函数粗糙度和回弹量同时降低,应用正交试验方案,选取了进给比、减薄率、首轮压下量等工艺参数对成形精度目标的影响试验,信噪比结合... 强力旋压加工连杆衬套优化过程受多个工艺参数的制约,这也决定了旋压成形的优化是多目标优化。为了目标函数粗糙度和回弹量同时降低,应用正交试验方案,选取了进给比、减薄率、首轮压下量等工艺参数对成形精度目标的影响试验,信噪比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灰色关联优化,获得强力旋压加工成形精度工艺指标要求下的参数优化组合。结果表明,信噪比与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优化方法,有效地降低强力旋压过程的缺陷,提高成品的成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旋压 连杆衬套 信噪比 灰色关联度 成形精度
原文传递
界面缓冲层对全旋涂式PVDF–TrFE/ZnO量子点传感器压电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洁 王晨 +3 位作者 方兆舟 刘茜 赵春毛 李迎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8,共6页
首先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氧化锌(ZnO)量子点复合压电薄膜,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其作为核心功能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界面缓冲层,采用全旋涂法... 首先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氧化锌(ZnO)量子点复合压电薄膜,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其作为核心功能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界面缓冲层,采用全旋涂法成功制备了PVDF–TrFE/ZnO量子点压电传感器,分别利用落球试验及激振试验研究了PVP对传感器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PVP界面缓冲层的压电传感器输出电压为(1.84±0.06) V,误差棒较小,且在抗疲劳测试中经过3?500次机械循环后,输出电压仍保持在0.83 V。一方面,PVP缓冲层的亲水性使其分别与压电层中的ZnO量子点、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电极层紧密结合,利于电荷在压电层与电极之间的传输;另一方面,PVP缓冲层良好的成膜性改善了压电层和PEDOT:PSS电极层的层间接触,利于收集更多的压电层电荷。制备的全旋涂式PVDF–TrFE/ZnO量子点压电传感器在柔性可穿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缓冲层 全旋涂法 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氧化锌量子点压电传感器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交联壳聚糖季铵盐薄膜的表征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解冰 夏凯 +1 位作者 赵春毛 李洁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30-235,240,共7页
通过化学交联-溶液流延法,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壳聚糖季铵盐(HTCC)反应,成功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季铵盐(CHTCC)抗菌薄膜.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扫描电镜(SEM)、平衡溶胀法、平板计数法和微量肉汤稀释... 通过化学交联-溶液流延法,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壳聚糖季铵盐(HTCC)反应,成功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季铵盐(CHTCC)抗菌薄膜.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扫描电镜(SEM)、平衡溶胀法、平板计数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了CHTCC薄膜的结构、形貌、水中的稳定性和抗菌性.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与薄膜的交联度成正比.与HTCC薄膜相比,CHTCC薄膜在水中只发生溶胀而不溶解,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都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2 560和160μg/mL.制备的CHTCC可作为抗菌涂层、过滤膜以及药物缓释载体分别应用于食品包装、水处理和制药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HTCC) 抗菌涂层 交联壳聚糖季铵盐(CHTCC) 环氧氯丙烷
下载PDF
精车参数对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桑满仙 樊文欣 +2 位作者 张涛 赵春毛 史永鹏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48-2151,共4页
数控车床精车后的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某型号柴油机的连杆衬套为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切削深度为试验变量,以精车后表面粗糙度(Ra和Rz值)为评价指标,进行车削试验,研究各精... 数控车床精车后的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某型号柴油机的连杆衬套为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切削深度为试验变量,以精车后表面粗糙度(Ra和Rz值)为评价指标,进行车削试验,研究各精车参数对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车后连杆衬套的粗糙度随切削速度增大而增大,随进给量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进给量对精车件表面粗糙度(Ra和Rz)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衬套 精车参数 表面粗糙度 单因素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