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GPS技术监测龙门山、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及近期地震趋势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济湘 陈智梁 张选阳 《四川地震》 1996年第2期62-64,共3页
高精度GPS测网监测资料表明,川滇菱形断块近期已趋活跃,块体向东南到南方向运动,且应变速率大,形成四个应力聚积区.龙门山地区地壳活动相对平稳。继丽江地震之后,西昌、详云—楚雄地区可能孕育地震,应特别关注。
关键词 GPS 地壳形变 地震趋势 地震预报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现今的构造活动 被引量:51
2
作者 唐文清 陈智梁 +4 位作者 刘宇平 张清志 赵济湘 B.C.Burchfiel R.W.King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通过对交会区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利用所得的运动速度结果,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运动速度分别为(19.2±2.8)mm/a、(1... 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通过对交会区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利用所得的运动速度结果,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运动速度分别为(19.2±2.8)mm/a、(10.7±3.2)mm/a、(9.7±1.6)mm/a,地块运动方向由SE逐渐变成SEE,呈现出顺时针旋卷特征;鲜水河断裂运动速度为(9.3±2.8)mm/a,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龙门山断裂运动速度为(1.2±2.2)mm/a,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断裂交会区 地块运动 断裂活动 GPS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智梁 刘宇平 +6 位作者 赵济湘 张选阳 唐文清 RobertW.King B.ClarkBurchfiel LeighH.Royden 沈凤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2-35,共4页
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走滑断裂,这些断裂是否驱使地壳块体向东作长距离的滑移或逃逸,并成为东亚大陆及相邻海域地质构造的主要动力因素,是当前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命题。对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运动 GPS 测量
下载PDF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与青藏高原东部流变构造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智梁 刘宇平 +6 位作者 张选阳 赵济湘 唐文清 邓昌蓉 B.C.Burchfiel R.W.King L.H.Royden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270,共9页
通过1991~1997年期间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相对成都,鲜水河-小江断裂以西的藏东-滇中地区的运动速度变动在1.57~17.49mm/a之间,总体为8mm/a以上。该断裂以东地区的运动速... 通过1991~1997年期间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相对成都,鲜水河-小江断裂以西的藏东-滇中地区的运动速度变动在1.57~17.49mm/a之间,总体为8mm/a以上。该断裂以东地区的运动速度小,约为0~7mm/a。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涡旋和川西地区的涡旋的认定,以及它们在地壳变形中的作用的分析,阐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深部物质流变的主要形式和地壳流变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青藏高原 流变构造 测量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GPS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4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B.C.Burchfiel R.W.King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57-59,83,共4页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 ,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 ,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 :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 1.5 4mm/a ,中段为 2 .77mm/a ,南段为 5 .2 3mm/a。现代构造活...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 ,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 ,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 :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 1.5 4mm/a ,中段为 2 .77mm/a ,南段为 5 .2 3mm/a。现代构造活动性质总体表现为挤压走滑 ;同时 ,由北向南逐渐由挤压走滑转变为伸展走滑 ,其原因为在青藏高原总体运动条件下的相邻活动断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带 GPS 构造运动 运动速率
下载PDF
岷山隆起边界断裂构造活动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2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岷山隆起西以岷江断裂为界,东为虎牙断裂。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重要活动区。岷山隆起是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由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差异运动导致的。GPS及地质研究表明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现今仍在活动。岷江断裂为左右旋... 岷山隆起西以岷江断裂为界,东为虎牙断裂。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重要活动区。岷山隆起是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由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差异运动导致的。GPS及地质研究表明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现今仍在活动。岷江断裂为左右旋走滑断裂,运动速度大于2mm/a;虎牙断裂整体速度2.55mm/a,断裂性质为右旋走滑断裂,而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断裂。这一结果,可能与GPS观测时段、位置及断裂面结构、几何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隆起 岷江断裂 虎牙断裂 四川
下载PDF
云南小江断裂中南段现今活动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2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小江断裂为川滇地块、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是一条重要活动断裂。本文利用GPS监测结果,综合处理得到了欧亚框架下的运动速度场,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小江断裂中南各段的运动速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裂中段东... 小江断裂为川滇地块、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是一条重要活动断裂。本文利用GPS监测结果,综合处理得到了欧亚框架下的运动速度场,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小江断裂中南各段的运动速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裂中段东支断裂运动速度为3.37±3.20mm/a,西支断裂为3.29±2.73mm/a;断裂南段为3.63±1.76mm/a。整个断裂表现为左行走滑为主兼有挤压活动的特征。这一结果与大的构造环境一致,表明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挤压碰撞下,高原东部川滇地块受华南地块、印支地块的阻挡作用,小江断裂产生逆时针移动,呈左行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 GPS 运动速度 云南
下载PDF
基于GPS技术的活动断裂监测——以鲜水河、龙门山断裂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2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GPS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地壳运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龙门山两条重要活动断裂为例,根据GPS监测获得的欧亚框架的运动速度场,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对其现今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GPS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地壳运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龙门山两条重要活动断裂为例,根据GPS监测获得的欧亚框架的运动速度场,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对其现今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的整体运动速率分别为8.67±2.65mm/a、1.67±2.07mm/a;鲜水河断裂的甘孜-乾宁段、乾宁-康定段运动速率为8.88±2.74mm/a、9.73±2.30mm/a;龙门山断裂北段、中段、南段运动速率则分别为1.91±2.47mm/a、1.70±0.96mm/a、1.57±1.21mm/a。由此表明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性大,而龙门山断裂的活动性相对不大。同时,断裂性质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为左旋走滑挤压断裂;龙门山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监测 鲜水河断裂 龙门山断裂 运动速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宇平 陈智梁 +6 位作者 唐文清 赵济湘 张选阳 张清志 Robert W. King Burrcel C. Burchfiel Leigh H. Royden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m/yr和24~7mm/yr,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 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速度场 欧亚参考框架 地壳形变
下载PDF
四川汶川Ms 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宇平 张清志 +5 位作者 唐文清 陈智梁 赵济湘 潘忠习 R W King B C Burchfiel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86-2088,共3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映秀发生了旷世罕见的8.0级大地震。这次强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其主震震级之大、余震次数之多令世人震惊。大震后2个多月发生余震1.8万余次,其中最强的余震震级达6.4级。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地震 汶川 位移量 MS 龙门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部 余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陆岩石圈现今变形和位移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智梁 刘宇平 +3 位作者 唐文清 张清志 赵济湘 潘忠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8,共9页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表现出顺时针涡旋转动。川青地块内具有局部应变积累的非均一的区域剪切。横切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新的GPS测量结果揭示,两侧地块间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约8mm/a;由于局部应变积累,断裂系南西侧的主断裂的移动速率为9.3mm/a,其间为拉分盆地和小的横向伸展断裂。鲜水河断裂系的左旋断裂滑动作用,调节了川青地块与川滇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GPS监测 川青地块 鲜水河断裂带 区域剪切 脆性形变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东南前陆地壳运动的GPS监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清志 陈智梁 +2 位作者 刘宇平 唐文清 赵济湘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4-527,共4页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大最活动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引了广大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在此地区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GPS监测青藏高原及邻区所得到的速度矢量场.观测结果表明:高原南北向收缩、高原物质东流、...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大最活动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引了广大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在此地区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GPS监测青藏高原及邻区所得到的速度矢量场.观测结果表明:高原南北向收缩、高原物质东流、高原东部地区地壳物质相对喜马拉雅汇聚区作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等高原动力学特征.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PS监测 地壳运动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地壳活动有关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智梁 刘宇平 +4 位作者 孙志明 赵济湘 唐文清 张清志 潘忠习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川青地块及其南缘鲜水河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GPS监测表明,川青地块及其邻区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递变下降的顺时针涡旋转动的总趋势;鲜水河断裂带有较高的移动速率;工程区东、西两侧的测站之间有...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川青地块及其南缘鲜水河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GPS监测表明,川青地块及其邻区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递变下降的顺时针涡旋转动的总趋势;鲜水河断裂带有较高的移动速率;工程区东、西两侧的测站之间有一定的水平速度矢量差。工程区为高地应力区,并可产生局部高应变能带。鲜水河断裂带为我国西部的强震带;川青地块内部已发生5级以上地震25次。与中强震有关的断裂带通过工程区,并表现出工程区地壳活动性。地壳活动性将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西线一期工程 地壳活动 GPS监测 活动断裂 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块现今运动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4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B.C.Burchfiel R.W.King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6,共6页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为典型的大陆地壳变形区。根据GPS监测结果,得出了欧亚参考框架的运动速度场;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地块现今运动进行了研究。GPS监测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块、甘青地块、华南地块、川滇地块、印支地块运动速率分...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为典型的大陆地壳变形区。根据GPS监测结果,得出了欧亚参考框架的运动速度场;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地块现今运动进行了研究。GPS监测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块、甘青地块、华南地块、川滇地块、印支地块运动速率分别为(11.95±2.89)mm/a,(11.86±2.32)mm/a,(7.83±2.08)mm/a,(13.18±2.43)mm/a,(6.45±1.95)mm/a;运动方向分别为61.1°,93.8,°113.1,°134.8,°141.6°;旋转速率分别为2.91×10-9rad/a,6.91×10-9rad/a,0.38×10-9rad/a,2.15×10-9rad/a,1.45×10-9rad/a。柴达木地块、甘青地块、川滇地块活动性较强,而华南地块、印支地块活动性较弱,属于稳定地块;各块体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呈顺时针旋转。地块规律性运动特征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推挤有作密切关系;而地块的差异运动则与总体构造应力条件下远程边缘效应及地块之间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GPS 最小二乘法 地块运动 运动特征
下载PDF
西安附近马兰黄土中的宇宙尘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济湘 肖永林 祝一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61,共4页
中国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区内的第四纪黄土地层是由风(风易)尘沉积构成,沉积过程基本连续,以后亦未经受明显的地质改造,所以,黄土层序应是保存这一时期的地外陨落物的理想场所之一.基于此,作者选择晚更新世沉积的马兰黄土层(L_1),研究其... 中国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区内的第四纪黄土地层是由风(风易)尘沉积构成,沉积过程基本连续,以后亦未经受明显的地质改造,所以,黄土层序应是保存这一时期的地外陨落物的理想场所之一.基于此,作者选择晚更新世沉积的马兰黄土层(L_1),研究其中保存的宇宙尘及丰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黄土 宇宙尘 西安 铁质宇宙尘 硅酸盐宇宙尘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的GPS监测 被引量:47
16
作者 陈智梁 张选阳 +6 位作者 沈凤 赵济湘 刘宇平 唐文清 B.ClarkBurchfiel RobertW.King LeighH.Royde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851-854,共4页
通过 1 991~ 1 997年期间对中国西南地区GPS(全球定位系统 )载波相位测量 ,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相邻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速度场 .相对于成都、川滇地块及其以西的速度大多为 5~ 1 0mm/a ,鲜水河 小江断裂以东的川青地块和扬子地块运... 通过 1 991~ 1 997年期间对中国西南地区GPS(全球定位系统 )载波相位测量 ,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相邻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速度场 .相对于成都、川滇地块及其以西的速度大多为 5~ 1 0mm/a ,鲜水河 小江断裂以东的川青地块和扬子地块运动微弱 ,约为 0~ 7mm/a. 2个地区都表现为顺时针的涡旋运动 ,而没有明显的地壳物质向东挤出或逃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PS 地壳运动 形变 监测 中国
原文传递
The Cosmic Dusts in the Malan Loess Near Xi' an
17
作者 赵济湘 肖永林 祝一志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4年第24期2063-2067,共5页
The Quaternary loess deposits in the arid-semiarid area in northwestern China are composed of eolian sedimemts which are continuous in terms of sedimentation and have undergone little alternation after deposition.They... The Quaternary loess deposits in the arid-semiarid area in northwestern China are composed of eolian sedimemts which are continuous in terms of sedimentation and have undergone little alternation after deposition.They provide an ideal plac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xtraterrestrial falls on the earth.The Late Pleistocene Malan loess is chosedn for our study of the preserved cosmic du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n LOESS COSMIC DUST Xi’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