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5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曲复合酶系对小麦协同降解作用研究
1
作者 江怡佳 易卓林 +1 位作者 赵海 任志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
为研究大曲复合酶系对天然底物小麦的降解作用,采用异源表达法和亲和层析法纯化来自浓香型白酒大曲的内切淀粉酶(NFAmy13B、NFAmy13A)、内切葡聚糖酶(NFEg16A)和来自Thermoanaerobacterium bryantii mel9T的木聚糖酶(TbXyn10A)及木糖苷... 为研究大曲复合酶系对天然底物小麦的降解作用,采用异源表达法和亲和层析法纯化来自浓香型白酒大曲的内切淀粉酶(NFAmy13B、NFAmy13A)、内切葡聚糖酶(NFEg16A)和来自Thermoanaerobacterium bryantii mel9T的木聚糖酶(TbXyn10A)及木糖苷酶(TbXyl39A、TbXyl52A)。以小麦粉碎物为底物,研究不同酶及配比对小麦降解的影响,并通过对羟基苯甲酸(p HBAH)法测定还原糖含量评估降解效果。结果表明,NFAmy13B是典型的液化淀粉酶,可高效降解长链淀粉,其4 h降解小麦粉碎物得到的还原糖含量为5.12 mmol/L。NFAmy13A是典型糖化性淀粉酶,可高效将短链淀粉降解为麦芽糖,NFAmy13A和NFEg16A可以提高NFAmy13B的降解效率,复配水解效率为NFAmy13B的2.6倍。木聚糖酶和木糖苷酶与NFAmy13B、NFAmy13A、NFEg16复配可进一步提高小麦降解效率,复配水解效率为NFAmy13B的2.9倍。该研究证实大曲复合酶系对小麦粉碎物存在协同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复合酶系 小麦 协同降解
下载PDF
甘薯内生菌根研究进展
2
作者 裴芳苗 赵海 靳艳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69-174,181,共7页
内生菌根是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共生现象。根部细胞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形成内生菌根是甘薯为适应不良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生存策略。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如何促进甘薯生长以及如何提高甘薯抗胁迫能力,对甘薯种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菌根是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共生现象。根部细胞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形成内生菌根是甘薯为适应不良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生存策略。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如何促进甘薯生长以及如何提高甘薯抗胁迫能力,对甘薯种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的影响,并介绍了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肥料研究情况,以期为提高甘薯产量以及促进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内生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肥料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王伟 赵海 +6 位作者 兰岚 宫术娟 徐冉冉 韩露 张楠 刘哲 牛倩倩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参数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射频治疗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测量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参数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射频治疗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测量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最大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MAX Conc)、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及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AX Slope),并利用四组参数对病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TTp、MAX Conc、AUC、MAX 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5.929、-6.011、-5.646,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TTp、MAX Conc、AUC、MAX Slope在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半定量参数 子宫肌瘤 射频治疗 术后评估
下载PDF
辗钢与铸钢车轮磨损及接触疲劳性能分析
4
作者 赵海 宫彦华 高伟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第7期58-61,共4页
采用GPM-30型接触疲劳试验机对辗钢和铸钢两种车轮进行摩擦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两者的服役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对运行后试样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截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及硬度测试,并进... 采用GPM-30型接触疲劳试验机对辗钢和铸钢两种车轮进行摩擦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两者的服役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对运行后试样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截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及硬度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车轮钢服役性能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辗钢车轮 铸钢车轮 磨损 滚动接触疲劳 裂纹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ERS8牌号车轮生产工艺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赵海 万志健 +2 位作者 姚三成 安涛 陈刚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2020年欧洲车轮标准EN 13262∶2020《铁路应用‒轮组和转向架‒车轮》进行了修订,增加了ERS8牌号车轮,这种车轮是基于ER8牌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磨损、滚动接触疲劳等问题进行优化的车轮,该材料具备高强韧匹配特点,可用于速度200 km/h以上... 2020年欧洲车轮标准EN 13262∶2020《铁路应用‒轮组和转向架‒车轮》进行了修订,增加了ERS8牌号车轮,这种车轮是基于ER8牌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磨损、滚动接触疲劳等问题进行优化的车轮,该材料具备高强韧匹配特点,可用于速度200 km/h以上的高速车轮。此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已按照目前国内外相关标准完成全谱系高速车轮的开发。为进一步拓展高速车轮品种,马钢采用了电炉工艺流程,攻克成分设计、热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ERS8牌号车轮。产品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等各项指标均满足EN 13262∶2020标准要求,同时还进行了材料的磨损试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并与进口同型号车轮进行比较,均优于进口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 高强度 高韧性
下载PDF
嘉陵江特大桥水中承台围堰施工关键技术
6
作者 赵海 彭正中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3期183-187,共5页
以G5京昆高速广元至绵阳段扩容工程LJ3合同段嘉陵江特大桥施工为背景,结合现场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对水中承台围堰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嘉陵江特大桥主桥采用95 m+180 m+95 m连续刚构,引桥采用25、50、48.5 m简支T梁,该文以主桥2^(#)、3^... 以G5京昆高速广元至绵阳段扩容工程LJ3合同段嘉陵江特大桥施工为背景,结合现场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对水中承台围堰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嘉陵江特大桥主桥采用95 m+180 m+95 m连续刚构,引桥采用25、50、48.5 m简支T梁,该文以主桥2^(#)、3^(#)墩承台为例,水中围堰采用锁扣钢管桩形式。围堰方式遵循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工程的用途和功能、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原则。施工过程中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同时进行桩基栈桥的施工和围堰引孔作业。最后重点加强对锁口的检查,做好围堰关键位置的变形监测,以保证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桥 水中承台 围堰施工 锁扣钢管桩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江 靳艳玲 赵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32-137,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巨大的生物学潜力。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在根际释放养分,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来源菌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化肥减施政策的约束下,研究植物...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巨大的生物学潜力。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在根际释放养分,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来源菌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化肥减施政策的约束下,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特性及其作用,对于推动农业的高产和高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根际促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土壤-促生菌-植物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微生物肥料开发、应用及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际促生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探讨分析化工企业生产运营优化管理与发展途径
8
作者 赵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4-56,123,共4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化工企业必须不断寻求生产运营优化的新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每个化工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将对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化工企业必须不断寻求生产运营优化的新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每个化工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将对化工企业生产运营的优化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发展路径,提出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加强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并进一步探讨化工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企业 生产 运营 优化 管理与发展
下载PDF
2018年北京市首次中小学生近视筛查结果分析
9
作者 王路 夏志伟 +2 位作者 赵海 滕立新 郭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掌握2018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检出率基数,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下阶段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和屈光检测,... 目的掌握2018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检出率基数,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下阶段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和屈光检测,检测结果原始资料使用EpiData双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学段学生近视检出情况。结果中小学生总体近视检出率为59.4%,其中,男生为56.6%,女生为62.4%;城区为62.0%,郊区为57.8%。性别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的近视及高度近视检出率自小学(38.4%,1.4%)初中(77.2%,10.4%)至高中(88.3%,20.7%)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学生近视现状亟待解决。针对不同的学段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要采取相应的近视干预手段,以控制近视过早发生及过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检测 中小学生
下载PDF
基于DEM的高山峡谷水库库容模型研究
10
作者 赵海 喻守刚 刘学军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库容是水库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高山峡谷中的水库库容与水位高程呈现非确定关系性。本文对此类水库的库容与水位高程建立了水位-库容函数模型,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和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采集的库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获取的水库... 库容是水库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高山峡谷中的水库库容与水位高程呈现非确定关系性。本文对此类水库的库容与水位高程建立了水位-库容函数模型,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和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采集的库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获取的水库各高程面面积,计算对应的库容;其次,使用Matlab工具将水位-库容函数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分高程段进行多项式拟合建模、筛选和分析等,获得具有较高精度的水位-库容函数模型,对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 数字高程模型 水位 库容 MATLAB 模型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评估2-羟基戊二酸在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研究意义
11
作者 张丽丽 高明勇 +3 位作者 赵海 张仙海 罗纯 李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11-13,18,共4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波谱检测2-羟基戊二酸(2HG)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状态的胶质瘤中的研究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瘤的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44岁... 目的:基于磁共振波谱检测2-羟基戊二酸(2HG)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状态的胶质瘤中的研究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瘤的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44岁,平均年龄46.2岁,病理分型:IDH基因突变组和IDH基因野生组,低级别胶质瘤组(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组(Ⅲ~Ⅳ级)。所有患者扫描方案:MR平扫加增强及MRS。患者的IDH基因突变,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IDH基因突变组与IDH基因野生组间的2HG的差异,胶质瘤分级与IDH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IDH基因野生组:14例,IDH基因突变组:7例,低级别胶质瘤组(Ⅰ~Ⅱ级):12例,高级别胶质瘤组(Ⅲ~Ⅳ级):9例。IDH基因突变组的2HG蓄积浓度为1.34(1.21,1.42)mmol/L,IDH基因野生组的2HG蓄积浓度为0.00(0.00,0.00)mmol/L。IDH基因野生组及突变组间2HG蓄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最高,分别为85.7%、81.4%。IDH基因突变组2HG蓄积浓度与胶质瘤分级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S=-0.545,P<0.001)。结论:2HG可预测IDH基因突变状态,对不同级别胶质瘤无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磁共振波谱 2-羟基戊二酸
下载PDF
一种具有高温保护的三段式充电控制电路
12
作者 李小波 赵海 +1 位作者 戚祎 倪屹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8,504,共8页
锂电池由于寿命长、容量大、质量轻等优点而应用广泛,但过充和高温都有可能对电池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对锂电池的充电保护设计变得尤为关键。基于Cansemi 0.18μm MIXS 5 V工艺,通过多参量共同作用来调节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栅... 锂电池由于寿命长、容量大、质量轻等优点而应用广泛,但过充和高温都有可能对电池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对锂电池的充电保护设计变得尤为关键。基于Cansemi 0.18μm MIXS 5 V工艺,通过多参量共同作用来调节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栅极电位,以实现涓流、恒流、恒压三段式充电设计。本设计具有高温调节与保护功能,在高温充电环境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温度达到门限温度,充电回路彻底关闭,避免了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依然保持大电流充电的情况。仿真以及流片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电路能实现三段式充电方式,电池能被充至4.185~4.206 V,精度达到±0.4%以内,且能够实现高温控制与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充电保护 三段式充电技术 涓流/恒流/恒压 高温调节
原文传递
铁路车轴表面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里根 肖棚 +5 位作者 韩瑞鹏 赵海 赵君文 韩靖 高杰维 张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11,共16页
车轴是列车转向架的核心部件之一,引发车轴失效的表面损伤形式主要包括腐蚀、微动磨损和外物致损。表面强化可改善车轴表面完整性,进而抑制裂纹萌生和延缓裂纹扩展,以提高车轴疲劳强度并延长剩余寿命。车轴表面强化技术主要包括滚压、... 车轴是列车转向架的核心部件之一,引发车轴失效的表面损伤形式主要包括腐蚀、微动磨损和外物致损。表面强化可改善车轴表面完整性,进而抑制裂纹萌生和延缓裂纹扩展,以提高车轴疲劳强度并延长剩余寿命。车轴表面强化技术主要包括滚压、喷丸及表面感应淬火。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普速和高速列车车轴表面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滚压和喷丸等物理强化方式使车轴表面塑性变形硬化并引入残余压应力,表面感应淬火通过马氏体相变提高车轴表面强度并引入残余压应力。然后,重点综述了上述3种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当前车轴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其中,深度滚压是车轴表面强化的主要方式,表面感应淬火主要应用于部分高铁车轴上,而喷丸在车轴上的应用尚少。最后,从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对比了车轴表面强化技术的优劣:喷丸强化深度有限,不足以提高车轴剩余寿命;中碳钢车轴表面淬火方案在淬硬层深度和残余应力大小方面均优于合金钢车轴滚压方案。基于损伤容限设计的评价为未来车轴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轴 表面强化 残余应力 疲劳强度 损伤容限
下载PDF
预制表面梯度应变层增强高铁制动盘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霆伟 杨磊 +3 位作者 马新元 徐震霖 赵海 何宜柱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6,228,共12页
随着客运铁路高速化,列车制动盘的磨损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列车服役的安全性。为了提高低碳马氏体钢制动盘的耐磨性,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梯度组织,进而延长材料的服役寿命。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后,样品表面形成... 随着客运铁路高速化,列车制动盘的磨损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列车服役的安全性。为了提高低碳马氏体钢制动盘的耐磨性,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梯度组织,进而延长材料的服役寿命。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后,样品表面形成厚约180μm的梯度应变层,切应变沿深度呈梯度分布。板条马氏体被挤压成塑性流线,在最表层形成亚微米晶和条状结构。微米划痕试验发现,样品表层材料的硬化率和摩擦性能随着深度呈梯度变化,耐磨性相比基体增强了1.2倍。在循环应力作用下,靠近样品表面的马氏体晶粒被细化,最表层材料的位错密度比基体提高了14.6倍,从而提高了制动盘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此外,与其他铁路耐磨材料相比,样品表现出较高的应变硬化速率。研究成果可为制动盘梯度应变层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制动盘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梯度结构 耐磨性 微米划痕
下载PDF
中碳含钒车轮钢中的晶内铁素体及其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15
作者 姚三成 赵海 +3 位作者 刘学华 江波 邹强 徐康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92-197,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常温拉伸及断裂韧性试验等研究了奥氏体区“低过冷”预处理对中碳含钒车轮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35℃充分奥氏体化后,经860~800℃过冷处理,对车轮钢最终的主体组织...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常温拉伸及断裂韧性试验等研究了奥氏体区“低过冷”预处理对中碳含钒车轮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35℃充分奥氏体化后,经860~800℃过冷处理,对车轮钢最终的主体组织组成影响不大,珠光体片间距为(131±7)nm,先共析铁素体体积分数为(10.6±0.8)%;但纳米级析出相的数目与过冷温度直接相关,进而影响析出强化的强度贡献。经860~840℃过冷处理,车轮钢的强度无明显降低,而断裂韧性的均值和最小值分别相对提高10.9%~14.2%和22.1%~31.8%,获得了较好的强韧匹配;过冷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强度牺牲增大,强韧匹配出现失衡。“低过冷”预处理使原奥氏体晶内析出尺寸较大、与基体呈半共格关系的V(C,N)第二相,并在后续冷却相变阶段诱导晶内铁素体(IGF)形核,且过冷温度越低,IGF数量越多,但IGF尺寸变化不大。IGF的形成增加了显微组织内的相界面,裂纹扩展阻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表现为更高的断裂韧性。奥氏体区“低过冷”的本质是改变了钒在析出强化方面的权重贡献,协同控制铁素体的形态分布,为改善中碳含钒车轮钢的强韧匹配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奥氏体区低过冷 晶内铁素体 断裂韧性 含钒第二相
下载PDF
海洋超高温高压油气钻井关键设备技术研究
16
作者 王蓉 王定亚 +2 位作者 郝和伢 刘文霄 赵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1,87,共7页
为了提升我国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对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主要设备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国内外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思路。分析结果表明:钻井防喷器及... 为了提升我国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对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主要设备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国内外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思路。分析结果表明:钻井防喷器及控制系统、井口装置、泥线悬挂装置及井下工具等为当前急需攻关突破的超高温高压钻井关键设备;我国在这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验等多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高强度金属材料开发、密封设计制造、控制元器件开发和系统设备海试等4项关键技术方面。就这些关键技术提出了比较详细的研发思路,以期推动超高温高压钻井关键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增强我国海洋超高温高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 超高温高压 主要设备 关键技术 高强度金属材料
下载PDF
激光表面改性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天宇 孙红飞 +5 位作者 李九霄 杨冬野 武文海 原子玟 赵海 张卓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皮秒激光表面处理对Ti-13Nb-13Zrβ钛合金表面形貌以及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皮秒激光对β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皮秒激光加工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并对基体和皮秒激光加工后的样品进行摩擦磨损对... 目的研究皮秒激光表面处理对Ti-13Nb-13Zrβ钛合金表面形貌以及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皮秒激光对β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皮秒激光加工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并对基体和皮秒激光加工后的样品进行摩擦磨损对比试验。结果当皮秒激光扫描速度为50mm/s、激光功率分别为0.5W和5W时,在β钛合金表面生成了周期为500nm和830nm的纳米条纹结构,β钛合金基体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70,经皮秒激光加工后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26,比β钛合金基体的下降了62.8%。β钛合金基体的摩擦磨损失重为0.0032g,磨损率为1.01×10^(-6),皮秒激光加工后样品的摩擦磨损失重为0.0013g,磨损率为4.10×10^(-7)。结论在β钛合金皮秒激光表面改性过程中,当激光能量相同时,低扫描速度使激光热量可以长时间聚集和扩散,当扫描速度相同时,高激光能量对材料表面烧蚀的程度较大。在样品表面制备出了周期性纳米条纹结构,与基材相比,周期性纳米条纹结构与摩擦球的接触面积明显减小,同时犁沟效应有所降低,样品表面摩擦磨损性能显著提升,表明激光诱导周期性纳米条纹结构在改善材料摩擦学性能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激光 Β钛合金 表面改性 表面纳米结构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抗表面接触疲劳剥离新型重载机车车轮的开发
18
作者 姚三成 江波 +3 位作者 刘学华 赵海 邹强 陈刚 《宝钢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踏面剥离是重载机车车轮一种普发性的表面损伤形式,直接关系到车轮镟修频次和使用寿命。基于对实际服役车轮损伤模式的识别,从协调平衡滚动接触疲劳(RCF)与磨损性能的竞争关系着手,在现有高强度级别的碳素钢车轮基础上,通过钒微合金化... 踏面剥离是重载机车车轮一种普发性的表面损伤形式,直接关系到车轮镟修频次和使用寿命。基于对实际服役车轮损伤模式的识别,从协调平衡滚动接触疲劳(RCF)与磨损性能的竞争关系着手,在现有高强度级别的碳素钢车轮基础上,通过钒微合金化和与之适配的热处理工艺,开发出高屈强比的新材质机车车轮,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循环塑性和表面接触疲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剥离 棘轮效应 塑性应变累积 钒微合金化 屈强比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中功能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钰瑶 张婧 +2 位作者 易卓林 赵海 马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87-393,共7页
传统发酵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各种各样的功能酶和丰富风味物质的食品。发酵食品的生产过程不断富集丰富的酶资源,如何对这些功能酶体系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整理了传统分离培养对发酵食品中功能酶的研究,发... 传统发酵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各种各样的功能酶和丰富风味物质的食品。发酵食品的生产过程不断富集丰富的酶资源,如何对这些功能酶体系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整理了传统分离培养对发酵食品中功能酶的研究,发现该方法能研究其中关键功能酶的酶活。重点整理了近年来基于16S rRNA和ITS测序的PICRUSt分析、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和宏蛋白组等高通量技术对发酵食品功能酶的研究,发现单一高通量技术相对传统筛选培养技术能获取更多的功能酶信息、解析复杂的酶代谢通路及识别活跃的功能酶。还整理了多种高通量技术组合对功能酶的研究,发现不同手段获取的信息能更深入全面地解析食品的发酵过程。也发现有研究者在高通量技术分析基础上,通过异源表达进行传统食品的具体功能酶的研究。本文全面总结了各种传统发酵食品中功能酶系的研究结果和方法近况,旨在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功能酶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功能酶 传统分离培养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