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冬西方蜜蜂4个亚种的转录组学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慧婷 赵淑果 +3 位作者 杜亚丽 刘苗苗 刘玉玲 徐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在越冬期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规律及抗寒机理,进而更好地指导蜂群越冬管理。【方法】利用转录组学鉴定和比较了西方蜜蜂4个亚种高加索蜂A.m.caucasica、欧洲黑蜂A.m.mellifera、意大利蜜蜂A.m...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在越冬期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规律及抗寒机理,进而更好地指导蜂群越冬管理。【方法】利用转录组学鉴定和比较了西方蜜蜂4个亚种高加索蜂A.m.caucasica、欧洲黑蜂A.m.mellifera、意大利蜜蜂A.m.ligustica和卡尼鄂拉蜂A.m.carnica在越冬期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进行了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西方蜜蜂4个亚种在越冬期DEGs的表达量变化各具特点,其中意大利蜜蜂在越冬初期到越冬中期DEGs表达量变化活跃,卡尼鄂拉蜂和欧洲黑蜂在越冬中期到越冬末期DEGs表达量变化活跃,高加索蜂在整个越冬期DEGs表达量相对稳定。越冬初期西方蜜蜂4个亚种的DEGs表达模式存在差异,高加索蜂和欧洲黑蜂中表皮蛋白22、卵黄原蛋白、气味结合蛋白14、热休克蛋白70和细胞色素P4509e2基因的表达量比意大利蜜蜂和卡尼鄂拉蜂的高,意大利蜜蜂中几丁质酶、防御素1、视黄醇脱氢酶和细胞色素b5基因的表达量较高,而卡尼鄂拉蜂中DEGs表达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从DEGs表达趋势来看,意大利蜜蜂和卡尼鄂拉蜂的热休克蛋白基因和ATP合酶亚基基因表达量在整个越冬期持续上调,同时高加索蜂和欧洲黑蜂的表皮蛋白22、卵黄原蛋白和细胞色素b/c1基因的表达量则呈连续下调趋势。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的DEGs在越冬初期到越冬中期富集在了氧化还原过程以及糖酵解/糖异生、氧化磷酸化和TCA循环代谢通路上,其中意大利蜜蜂和卡尼鄂拉蜂富集的DEGs是上调的,而高加索蜂富集的DEGs则是下调的;欧洲黑蜂在越冬期DEGs主要富集在了氨基酸代谢通路,另外还参与了Hippo, FoxO和Hedgehog信号通路。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的表达趋势相同,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结论】本研究初步解析了4种西方蜜蜂亚种的抗寒机制,即意大利蜜蜂和卡尼鄂拉蜂在越冬期通过加强分解体内的糖原物质为机体供能,而高加索蜂越冬以前降低糖原物质分解速率,推测高加索蜂可能与欧洲黑蜂一样,通过在越冬以前积累体内抗寒物质,越冬期逐渐释放能量来抵御寒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蜜蜂 转录组 越冬 抗寒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注释
下载PDF
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7的表达及结合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慧婷 彭竹 +4 位作者 姜玉锁 赵淑果 黄丽 杜亚丽 郭丽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3-624,共12页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和经济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是蜜蜂嗅觉感知中的关键蛋白。在前人对中蜂AcerOBP7基因序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和经济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是蜜蜂嗅觉感知中的关键蛋白。在前人对中蜂AcerOBP7基因序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其表达特性及与气味物质的结合能力进行探究,为揭示气味结合蛋白在中蜂嗅觉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qRT-PCR检测AcerOBP7在工蜂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AcerOBP7融合蛋白,使用Ni-NTA柱进行蛋白纯化;采用荧光竞争结合法,以1-NPN(N-phenyl-1-naphthylamine)为荧光探针,测定AcerOBP7与信息素及植物挥发物的结合能力;设计并合成dsAcerOBP7,采用饲喂法对该基因进行沉默,通过qRT-PCR测定沉默效率;结合RNAi,利用EAG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干扰组中蜜蜂触角对待测物质反应值的差异。【结果】qRT-PCR结果显示,AcerOBP7 mRNA在工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在2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低。成功构建了pET28a/AcerOBP7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与37种配体分子的荧光竞争结合试验表明,AcerOBP7与9-ODA、1-壬醇结合能力最强,Ki值均为1.85μmol·L^(-1),其次与(+)-柠檬烯、1-辛烯-3-醇、芳樟醇、反式肉桂酸乙酯、桉树脑、(+)-3-蒈烯及壬醛有较强的结合活性,Ki值分别为1.87、2.66、2.72、3.05、3.88、4.14和4.40μmol·L^(-1),与所选择的幼虫信息素均无结合能力。使用饲喂dsRNA的方法成功干扰了AcerOBP7的表达,干扰效率最高可达70.63%。干扰后的EAG试验表明,中蜂触角对所测气味物质的反应强度均有所下降,其中1-辛烯-3-醇、壬醛、桉树脑和9-ODA的EAG相对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AcerOBP7在中蜂采集蜂触角中高表达,重组蛋白能与多种气味分子结合,表明AcerOBP7是一种广谱型结合蛋白,推测其可能在工蜂采集和哺育蜂王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1-辛烯-3-醇、壬醛、桉树脑和9-ODA可能是AcerOBP7结合特异性较高的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气味结合蛋白 表达模式 蛋白纯化 结合特性
下载PDF
中、意蜂蜂毒对小鼠耳肿胀炎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慧婷 黄丽 +3 位作者 张敏爱 刘苗苗 赵淑果 陈淑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7,共8页
[目的]蜂毒由工蜂的毒腺合成,螫刺时由螫针排出,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比较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理。[方法]选用体重30 g左右的健康昆明小鼠,按照试验要求随机分组。采... [目的]蜂毒由工蜂的毒腺合成,螫刺时由螫针排出,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比较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理。[方法]选用体重30 g左右的健康昆明小鼠,按照试验要求随机分组。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急性耳肿胀模型,比较蜂毒作用前后小鼠耳肿胀度和肿胀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PGE2、TNF-α和核因子NF-κB的含量,q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4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耳肿胀程度和肿胀率显著增加,血清中TNF-α、PGE2和NF-κB含量均显著升高,耳组织中IL-1β、IL-6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使用不同剂量蜂毒处理后均能显著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和肿胀率(P<0.05),并使得小鼠血清中升高的TNF-α、PGE2和NF-κB含量显著降低(P<0.05),使小鼠耳组织中IL-1β和IL-6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IL-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还发现,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对小鼠耳肿胀及炎症介质、核因子和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蜂毒可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的急性炎症,对急性炎症的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关。中蜂蜂毒的抗炎效果略低于意蜂蜂毒,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小鼠 耳肿胀 抗炎
下载PDF
RNAi介导的中华蜜蜂AcerOBP14触角电位反应
4
作者 赵淑果 彭竹 +2 位作者 黄丽 刘苗苗 赵慧婷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259-265,共7页
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在RNA干扰前后的触角电生理(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可为中蜂嗅觉识别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前期对中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14基... 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在RNA干扰前后的触角电生理(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可为中蜂嗅觉识别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前期对中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14基因序列、荧光竞争气味结合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试验进一步采用饲喂法对中蜂采集蜂AcerOBP14基因沉默后,进行qRT-PCR及EAG试验,筛选出对AcerOBP14有效干扰的序列,并比较干扰前后触角对不同气味物质EAG反应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合成的2个不同片段大小的dsRNA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AcerOBP14 m RNA表达水平,ds AcerOBP14-1在饲喂48 h时沉默效果最好,沉默效率为68.9%。与只饲喂30%糖水的对照组相比,饲喂ds AcerOBP14-1的采集蜂触角对2-庚酮、α-法尼烯、β-罗勒烯和柠檬醛的EAG反应值极显著降低,对橙花醇和胡椒酮的EAG反应值显著降低。通过RNA干扰能够显著抑制AcerOBP14的表达,显著降低触角对报警信息素、植物花香挥发物、那氏信息素及幼虫信息素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值。推测AcerOBP14是一种广谱结合蛋白,可能参与工蜂的采集及蜂群的秩序维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AcerOBP14 RNA干扰 触角电生理试验(EAG)
下载PDF
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14的表达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竹 黄丽 +2 位作者 赵淑果 吕建华 赵慧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6,共9页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地选择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AcerOBP14与配体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中华蜜蜂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qRT-PCR测定...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地选择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AcerOBP14与配体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中华蜜蜂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qRT-PCR测定OBP14在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工蜂、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雄蜂、中华蜜蜂采粉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采粉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cerOBP 14,表达并分离纯化重组蛋白AcerOBP14。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检测AcerOBP14与37种气味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qRT-PCR分析发现,OBP14在中华蜜蜂采粉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工蜂和雄蜂以及意大利蜜蜂采粉蜂中的。荧光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cerOBP14与蜂王信息素、告警信息素、那氏信息素及多种植物挥发物都具有结合能力,其中与β-罗勒烯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Ki=0.297μmol/L。【结论】AcerOBP14的配体结合谱较宽,暗示其可能参与了中华蜜蜂的多种生理行为反应,且在中华蜜蜂的采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气味结合蛋白 蛋白纯化 气味化合物 荧光竞争结合实验
下载PDF
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抑菌作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丽 周天尧 +2 位作者 彭竹 赵淑果 赵慧婷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598-604,共7页
为开发无耐药性的传统抗生素的补充抗菌剂,试验以中蜂和意蜂蜂毒为研究对象,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检测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伤寒杆菌、无乳链球菌、沙门... 为开发无耐药性的传统抗生素的补充抗菌剂,试验以中蜂和意蜂蜂毒为研究对象,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检测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伤寒杆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尖孢镰刀菌等8种病原细菌和1种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比较2种蜂毒的抑菌活性差异;采用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试验验证蜂毒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功效。结果表明,中蜂蜂毒、意蜂蜂毒对供试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随着蜂毒质量浓度的升高,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抑菌效果愈加明显;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5 mg/mL。酶标仪检测数据显示,阴性对照组在培养无乳链球菌12 h后OD值达到0.531,而质量浓度为0.5、2.5、5.0 mg/mL的意蜂蜂毒OD值仅为0.153、0.185、0.196。通过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有大量细菌繁殖,而青霉素组和蜂毒组中无细菌存在。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明确了蜂毒的抑菌特性,且证实了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二者的抑菌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抑菌作用 琼脂平板扩散法 最小抑菌浓度法 酶标仪 正置荧光显微镜
下载PDF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生的主体作用
7
作者 赵淑果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0年第1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主体作用 教育形式 教育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