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
1
作者 吴霞 张译匀 +3 位作者 姚承志 赵湘铃 熊文婧 让蔚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2,共8页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导致中国居民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饮食因素干预被认为是减少疾病负担有效及可行的措施。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以期为中国IHD的饮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提取...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导致中国居民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饮食因素干预被认为是减少疾病负担有效及可行的措施。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以期为中国IHD的饮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SDI地区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中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以及归因于不同类型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利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2—203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变化趋势。结果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为44.26/10万、标化DALY率为820.87/10万,与全球水平接近,高于高SDI地区,低于其余4类SDI地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17%,P<0.001)、标化DALY率(AAPC=-0.50%,P<0.001)与全球及五类SDI地区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全球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中国,高SDI地区下降速度最快。1990年与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均高于女性;1990—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25%,P<0.001)呈上升趋势,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0.71%,P<0.001)、标化DALY率(AAPC=-1.23%,P<0.001)均呈下降趋势。1990与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0岁人群的死亡率、DALY率最高;1990—2021年50~69岁人群死亡率、DALY率呈下降趋势,而15~49岁、≥70岁人群呈上升趋势(P<0.001)。1990年与2021年归因于13种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排名前两位的饮食因素均是钠摄入过量、全谷物摄入不足;1990—2021年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上升趋势较明显的是含糖饮料摄入过量、加工肉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BAPC模型显示,未来10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与高SDI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男性和老年人群负担较重,因此仍需重视IHD的饮食防控策略,加强宣传健康的膳食模式,倡导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钠盐、含糖饮料、加工肉、红肉的摄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减轻其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脏病 全球疾病负担 饮食因素 趋势 预测
下载PDF
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段朝晖 张敏 +5 位作者 徐杰茹 熊文婧 陈磊 赵湘铃 张译匀 让蔚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4-741,共8页
背景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提取2019年全... 背景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数据,包括CM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以2019年全球人口数据进行标化,ASMR)。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趋势,采用内生因子估算法(IE算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估计CMR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通过R(4.1.3)软件对2000—2019年脑瘤死亡数据建立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脑瘤CMR。结果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0—2019年全国脑瘤ASMR与不同性别ASMR均呈下降趋势,全国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68%,男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47%,女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87%(P<0.05)。APC模型显示,中国男性脑瘤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时期变化是上升趋势,女性脑瘤的死亡风险均随年龄和时期增加而增大,即男性效应系数从1904—1908年出生队列组的0.62降低至2014—2019年出生队列组的-1.28,女性效应系数从1904—1908年出生队列组的0.36升高到1929—1933年出生队列组的0.57,随后逐渐降低,2014—2019年出生队列组的效应系数最低(-1.16)。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9年后我国脑瘤CMR将持续上升,2020—2024年CMR将会达到4.34/10万、4.39/10万、4.44/10万、4.49/10万、4.54/10万。结论2000—2019年中国脑瘤ASMR总体呈下降趋势,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时期的推移而增大,越早出生其死亡风险越大。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中国脑瘤死亡率均持续上升,我国脑瘤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加强我国脑瘤高发人群的防治宣传工作,提倡良好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脑瘤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死亡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预测 Joinpoint回归模型 GM(1 1)模型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中国子宫内膜癌疾病负担状况及流行趋势预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湘铃 段朝晖 +3 位作者 张敏 徐杰茹 熊文婧 让蔚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8-573,共6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预测2020—2030年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GBD 2019数据库中的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死亡、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预测2020—2030年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GBD 2019数据库中的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死亡、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资料,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采用R 4.2.1,运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对2020—2030年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预测。结果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的粗发病率由4.23/10万升至9.57/10万,标化发病率由5.13/10万升至6.39/10万,标化死亡率由2.38/10万下降至1.17/10万,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AAPC分别为2.88%、0.77%、-2.42%,P<0.05)。粗死亡率的整体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0—2019年我国子宫内膜癌的标化DALY率、粗YLL率及标化YLL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2.35%、-0.60%、-2.57%),粗YLD率和标化YLD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39%、1.33%),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DALY率的整体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55~5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60~64岁时达到峰值,之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预测结果显示,预计2020—2030年我国子宫内膜癌标化发病率将持续增加,从6.90/10万升至11.72/10万,标化死亡率也将出现小幅增长,从1.18/10万升至1.38/10万。结论中国子宫内膜癌的疾病负担较重,预计未来改善缓慢,需积极采取措施以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疾病负担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1990-2019年中国脑瘤发病趋势 被引量:4
4
作者 段朝晖 赵湘铃 +3 位作者 张敏 徐杰茹 让蔚清 熊文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27-833,共7页
目的探讨1990-2019年我国脑瘤发病变化趋势与特征,为脑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国5~<95岁脑瘤发病数据,整理数据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 目的探讨1990-2019年我国脑瘤发病变化趋势与特征,为脑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国5~<95岁脑瘤发病数据,整理数据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年龄-时期-出生队列(APC)模型分析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通过R 4.1.3对脑瘤发病数据建立神经网络自回归(NNAR)模型,预测未来5年脑瘤发病率。结果1990-2019年我国脑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的AAPC值分别为1.802与2.396。APC模型分析显示,男性与女性的净偏移值分别为0.811%与1.332%,均>0。男、女性脑瘤的发病风险均随年龄和时期的增加而增加,较早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低于较晚出生队列。预测结果显示,2019年后我国脑瘤发病率将持续上升,2024年将达到7.707/10万。结论1990-2019年我国脑瘤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女性的上升趋势较男性更显著。年龄越大、生活时代越近人群其发病风险越大。预测结果提示,发病率在2020-2024年会持续上升,应加强对脑瘤防治工作的关注,开展好一级预防工作,降低我国脑瘤未来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瘤 发病趋势 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模型 预测 神经网络自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脑卒中发病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熊文婧 张敏 +4 位作者 徐杰茹 张译匀 姚承志 赵湘铃 让蔚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2-488,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主要亚型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提取中国1990―2019年全年龄段脑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数据,描述其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应用年龄-时...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主要亚型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提取中国1990―2019年全年龄段脑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数据,描述其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脑卒中主要亚型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9年中国人群脑卒中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标化发病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且两者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效应系数随年龄的增大逐渐上升,0~<5岁年龄组最低(效应值-3.10),85~<90岁最高(效应值1.86),后者发病风险是前者的142.45倍。时期效应随着年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态势,队列效应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小幅度回升;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效应系数随年龄的增大呈先下降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20~<25岁年龄组效应最低(效应值-2.00),80~<85岁年龄组效应值最高(效应值1.86),80~<85岁年龄组的发病风险是20~<25岁的47.45倍。时期效应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队列效应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人群脑卒中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亚型缺血性脑卒中呈上升趋势,年龄越大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越大,仍需要加强对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亚型 发病率 变化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姚承志 徐杰茹 +4 位作者 张敏 段朝晖 赵湘铃 熊文婧 让蔚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6-732,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不同性别甲状腺癌死亡趋势,探讨性别趋势差异原因及高危人群。方法收集并整理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库中1990―2019年我国5~<95岁不同性别甲状腺癌的死亡数据。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不同性别甲状腺癌死亡趋势,探讨性别趋势差异原因及高危人群。方法收集并整理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库中1990―2019年我国5~<95岁不同性别甲状腺癌的死亡数据。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甲状腺癌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13年男性甲状腺癌标化死亡率持续上升,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女性甲状腺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APC模型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的净漂移值分别为1.38%、-2.94%。我国不同性别甲状腺癌的死亡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男性“J”字形上升趋势更为明显;男性甲状腺癌的死亡风险随着时期和出生队列推移而增大,女性则相反。结论男性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越早出生的高龄女性甲状腺癌死亡风险越高,越晚出生的高龄男性死亡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湘铃 徐杰茹 +3 位作者 段朝晖 张敏 熊文婧 让蔚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446-1451,共6页
目的调查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方法在全球健康数据交换数据库(GHDx)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20~<80岁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病数据,应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的... 目的调查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方法在全球健康数据交换数据库(GHDx)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20~<80岁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病数据,应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三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结果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粗发病率总体上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07%。APC模型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先升后降,55~<60岁组发病风险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2.51;随时期的推移先增后减,2005-2009和2010-2014年的发病风险最大,RR值均为1.34;随出生队列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RR值从2.10降到0.64。结论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存在显著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需进一步加强流行规律与病因调查,进而研究防控措施,以期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发病率 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 APC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GBD数据分析与预测2000-2030年中国胰腺癌发病与死亡趋势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敏 段朝晖 +5 位作者 徐杰茹 陈磊 赵湘铃 姚承志 熊文婧 让蔚清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2-868,共7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数据库,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并对2020-2030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预测。[方法]提取GBD数据库中我国2000-2019年全年龄段胰腺癌发病率和...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数据库,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并对2020-2030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预测。[方法]提取GBD数据库中我国2000-2019年全年龄段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模型进行趋势分析,基于R4.0.5软件建立GM(1,1)模型,对2020-2030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4.88%、4.87%,且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精度等级高,可以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持续上升。[结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并且未来可能持续上升,需进一步加强对胰腺癌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分析 预测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