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珈华 李玉婷 +4 位作者 刘洋 桂金秋 李亚彤 石学魁 唐小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二硝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的影响。方法 雄性6~8周龄ICR小鼠50只,SPF级,体重(20±2)g,将小鼠随机...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二硝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的影响。方法 雄性6~8周龄ICR小鼠50只,SPF级,体重(20±2)g,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地塞米松组(DEX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APS-L组)以及黄芪多糖高剂量组(APS-H组),每组10只小鼠;利用背部涂抹DNFB建立DTH模型;DEX组、APS-L组、APS-H组,分别灌胃地塞米松2.5 mg/(kg·d)、APS 200 mg/(kg·d)、APS 400 mg/(kg·d)共7 d;NC组、MC组无菌三蒸水等体积灌胃7 d。MC组、DEX组、APS-L组、APS-H组末次给药0.5 h后,耳部涂抹DNFB。24 h后,检测小鼠耳肿胀和脾指数的变化;耳片组织做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耳片形态结构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脾脏组织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的表达水平;选择性肠道培养基活菌培养计数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PS-L组和APS-H组小鼠耳肿胀显著减轻(P<0.0001),脾指数明显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黄芪多糖给药可减轻模型小鼠局部水肿及血管扩张,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MC组相比,APS-L组和APS-H组小鼠脾脏中IFN-γ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001);肠道培养基活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C组小鼠肠道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增加(P<0.001),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P<0.0001),提示MC组存在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与MC组相比较,APS-H组小鼠肠道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P<0.0001),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P<0.0001)。结论 黄芪多糖具有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IFN-γ和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迟发型超敏反应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珈华 刘洋 +2 位作者 桂金秋 石学魁 唐小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3-18,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搜索黄芪活性成分和成分对应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免疫调节相关的靶点信息。采用RStudio软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搜索黄芪活性成分和成分对应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免疫调节相关的靶点信息。采用RStudio软件将黄芪的药物活性靶点与免疫调节靶点信息取交集,将交集靶点数据依靠String在线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可视化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分析,找寻黄芪免疫调节的关键靶点并通过RStudio绘制柱状图。使用RStudio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黄芪免疫调节的潜在靶点有42个,PPI网络模型提示TP53、AKT-1、IL-6、TNF等可能是黄芪免疫调节的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黄芪免疫调节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参与凋亡信号通路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黄芪免疫调节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疟疾(Malaria)、乙型肝炎(Hepatitis B)、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中药黄芪通过多个靶点调控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免疫调节 活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珈华 刘洋 +5 位作者 桂金秋 李福娟 李亚彤 鄂志野 石学魁 唐小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方剂玉屏风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初步探讨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相关...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方剂玉屏风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初步探讨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相关靶点信息。采用RStudio软件将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靶点信息取交集,将交集靶点数据依靠String在线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可视化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分析,找寻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靶点并通过RStudio绘制柱状图。使用RStudio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靶点有124个,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提示AKT1、VEGFA、IL6、TNF、TP53等可能是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SLE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方剂玉屏风散通过多个靶点调控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为玉屏风散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分析COL1A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鄂志野 文怡欣 +5 位作者 张珊 聂影 赵珈华 海艳洁 鞠宝玲 张红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1-34,118,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利用TCGA数据分析COL1A2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Kap...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利用TCGA数据分析COL1A2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Kaplan-Meier分析COL1A2表达变化对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UALCAN在线分析COL1A2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COL1A2表达对肝癌组织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在线分析HCC组织中COL1A2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检查点PD-1、CTLA4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GEO数据库综合分析验证COL1A2在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结果COL1A2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T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COL1A2在HCC组织表达明显上调;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COL1A2的表达量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相关;COL1A2的表达虽与H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但也同时与免疫抑制检查点PD-1,CTLA4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OL1A2的高表达与HCC的免疫抑制密切相关。结论COL1A2可在HCC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促进TP53基因突变,诱导抗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与肿瘤的发展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COL1A2可作为HCC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α2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 免疫抑制 预后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肠道菌群紊乱对小鼠SLE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李亚彤 赵珈华 +3 位作者 桂金秋 刘洋 杨恬怡 唐小云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紊乱对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雌性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菌群紊乱模型组(diso...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紊乱对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雌性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菌群紊乱模型组(disorder flora model,DFM)、SLE模型对照组(SLE model control group,SM)和菌群紊乱SLE组(disorder flora SLE model,DS),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进行小鼠器官指数检测;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粪便活菌选择性培养计数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与DS组相比,NC组、DFM组、SM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量明显降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60、143.90、504.40、1687.00,P值均<0.05);与DFM组/SM组相比,DS组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CFU/g:(6.94±0.01)或(6.87±0.01)比(6.96±0.01),(5.85±0.01)或(5.77±0.01)比(5.89±0.01),(8.91±0.01)或(8.98±0.01)比(8.73±0.02),(8.77±0.01)或(8.92±0.00)比(8.60±0.01),P值均<0.05]。与DS组比较,NC组、DFM组、SM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脾指数、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2.02、26.99、29.43、17.06,P值均<0.05)。与NC组相比,DFM组、SM组和DS组小鼠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2.10、1151.00,P值均<0.05);与DFM组相比,SM组和DS组小鼠的抗双链DNA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mL:(1.86±0.23)比(6.49±0.56)或(8.58±0.42);ng/mL:(7.76±0.70)比(17.66±0.14)或(18.51±0.10),P值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NC组和DFM组相比,SM和DS组小鼠肾脏可见肾小球内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肾间质及血管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NC组比较,DFM组、SM组和DS组小鼠脾脏组织IL-2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0.14)比(1.69±0.20)比(1.52±0.11)比(1.01±0.13),F=16.83,P<0.05]。结论肠道菌群紊乱能够影响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促进SLE的炎症反应,进而加重SL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道菌群 菌群紊乱 菌群培养
原文传递
粪菌移植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SLE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李亚彤 赵珈华 +3 位作者 刘洋 桂金秋 杨恬怡 唐小云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78-1684,1793,共8页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雌性6~8周龄ICR小鼠随机分成为正常对照组(NC组)、SLE模型对照组(MC组)、肠道菌群失调SLE模型组(LM组)、肠道菌群失调SLE模型小鼠泼尼松治疗组(LS...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雌性6~8周龄ICR小鼠随机分成为正常对照组(NC组)、SLE模型对照组(MC组)、肠道菌群失调SLE模型组(LM组)、肠道菌群失调SLE模型小鼠泼尼松治疗组(LSP组)、肠道菌群失调SLE模型小鼠粪菌移植治疗组(LSF组),每组10只。MC组小鼠采用紫外线急性照射后腹腔注射脂多糖的方法诱导建立SLE模型;LM组、LSP组和LSF组先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在菌群失调基础上进行SLE的诱导;然后,LSP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给药治疗15 d;LSF组采用粪菌移植液回灌治疗15 d。实验结束后,进行小鼠肠道活菌选择性培养计数、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器官指数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16S rRNA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Toll样受体2(TLR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MC组和LM组小鼠肠道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升高,器官指数升高,肾脏病理损伤严重,IL-6、IFN-γ、TLR2和NF-κB p65的mRNA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C组比较,LM组小鼠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增加更明显,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更明显,抗核抗体[(8.14±0.08)pg/mL vs.(6.07±0.12)pg/mL]和抗双链DNA抗体[(18.10±0.21)ng/mL vs.(17.33±0.12)ng/mL]升高更明显,肾脏病理损伤更严重,IL-6[(1.01±0.10)vs.(0.67±0.07)]、IFN-γ[(1.00±0.09)vs.(0.70±0.07)]、TLR2[(1.01±0.12)vs.(0.62±0.13)]和NF-κB p65[(1.00±0.08)vs.(0.65±0.18)]的mRNA表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LM组比较,LSP组和LSF组小鼠肠道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抗核抗体[(5.12±0.23)、(5.02±0.15)pg/mL]和抗双链DNA抗体[(14.69±0.16)、(14.25±0.16)ng/mL]水平均降低,肾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IL-6[(0.62±0.08)、(0.60±0.10)]、IFN-γ[(0.52±0.11)、(0.50±0.10)]、TLR2[(0.54±0.07)、(0.51±0.07)]和NF-κB p65[(0.53±0.03)、(0.52±0.03)]的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因测序结果显示,LSP组和LSF组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有提高,并能增加小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乳杆菌科、毛螺菌科和普氏菌科的比例,减少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比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均与TLR2、NF-κB p65表达成正相关(P<0.05),艾森伯格氏菌与NF-κB p65和IL-6水平成正相关(P<0.05),嗜酸菌与IFN-γ和IL-6水平成负相关(P<0.05),乳酸球菌与IFN-γ水平成负相关(P<0.05),瘤胃球菌与TLR2和NF-κB p65表达成负相关(P<0.05)。结论粪菌移植可能通过TLR2/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抑制和增加肠道有益菌来缓解肠道菌群失调SLE小鼠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 菌群失调 粪菌移植 16S rRNA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其在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珈华 李亚彤 +2 位作者 李玉婷 李福娟 唐小云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76-682,共7页
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困扰全球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疾病,二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度引起。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干预策略来治... 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困扰全球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疾病,二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度引起。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干预策略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机体肠道菌群失调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与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介绍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和药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对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溃疡性结肠炎 过敏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