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效应和分位数回归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研究
1
作者 程雯 武晓昱 +3 位作者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王娟 赵秀海 张春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目的】基于非线性回归和广义模型构建不同分位数回归和混合效应的树高预测方程,并对比分析非线性模型、不同分位点(τ=0.1,0.2,0.3,0.4,0.5,0.6,0.7,0.8,0.9)模型、广义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为研究林分生长... 【目的】基于非线性回归和广义模型构建不同分位数回归和混合效应的树高预测方程,并对比分析非线性模型、不同分位点(τ=0.1,0.2,0.3,0.4,0.5,0.6,0.7,0.8,0.9)模型、广义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为研究林分生长和收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吉林蛟河地区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树种(红松、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基于21.12 hm2样地数据,首先在11个广泛使用的树高方程基础模型中选定基础模型;其次探究林分变量对树高的影响并构建含林分变量的广义模型;最后在基础模型和广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位数模型,同时考虑样方效应对树高的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结果】(1)各树种均以Richards模型拟合精度更高,且具有生物学意义,选定为基础模型;考虑林分变量与树高的相关性以及模型收敛性,加入优势木高建立的广义模型能显著提高拟合效果。(2)各树种均为中位数τ=0.5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且与非线性回归预测精度相近,红松、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最高R^(2)值分别为0.811、0.809、0.724和0.617,广义中位数回归预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R^(2)值分别为0.891、0.874、0.858和0.627。(3)混合效应模型相对其他模型能显著提高预测精度,其中基础混合模型略优于广义混合模型,4个树种R^(2)值达到0.937、0.919、0.906和0.643,表明包含样方效应的混合模型能得到更准确更稳定的预测结果。【结论】与传统方法建立的基础模型和广义模型以及两者的中位数回归模型相较,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构建的树高-胸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其中基于基础混合效应构建的吉林蛟河地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更具优越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树高-胸径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广义模型 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林木与林分生长对采伐干扰的响应
2
作者 岳庆敏 何怀江 +2 位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郝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9-2028,共10页
提升森林质量、修复生态功能是东北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的核心,而阐明林木与林分生长对采伐干扰的响应机理是其中的关键。森林对采伐干扰的响应会受到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以及干扰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比较不同采伐处... 提升森林质量、修复生态功能是东北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的核心,而阐明林木与林分生长对采伐干扰的响应机理是其中的关键。森林对采伐干扰的响应会受到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以及干扰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比较不同采伐处理下林木生长的相对大小,而忽视了不同恢复时间下,林木和林分生长随干扰程度的变化。以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采伐样地为对象,基于连续四次样地调查数据(2011、2013、2015、2018年),分别探讨了林木和林分生长在不同恢复阶段对不同程度采伐干扰的响应,并通过构建分段模型确定采伐干扰阈值。结果显示:林木和林分生长对采伐干扰的响应并不一致,采伐促进了林木生长,并且林木生长量随采伐强度的升高而升高;采伐降低了林分生产力,林分生产力随采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林木和林分生长对采伐干扰的响应存在时滞效应:林木和林分生长在采伐后两年内并无显著变化,而在采伐三年后才发生明显变化。此外,分段模型的结果显示:当保留木断面积为21.6 m^(2)/hm^(2)时,林分生产力最高,表明通过密度调整使阔叶红松林胸高断面积维持在21.6 m^(2)/hm^(2)附近,可使林分处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促进森林恢复。研究结果能够为制定科学的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采伐干扰 林木生长 林分生产力 采伐强度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层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
3
作者 肖欢 叶尔江·拜克吐尔汗 +1 位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林分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为温带森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40 hm^(2)固定监测样地2年(2014和2019年)植被调查数... 【目的】探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林分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为温带森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40 hm^(2)固定监测样地2年(2014和2019年)植被调查数据,以样地内胸径(DBH)≥5 cm的木本植物为对象,根据胸径将阔叶红松林群落划分为优势木层、亚优势木层、中等木层和被压木层,运用R4.0.3软件计算各林层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与生产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1)林分密度与生产力显著正相关(P<0.05),且相关关系随林层上升而下降。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产力与代表物种组成α多样性的香农威纳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林层上升相关关系减弱;反之,代表物种组成β多样性的香农熵指数与生产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但该相关关系在中等木层和亚优势木层不显著。此外,物种均匀度指数与生产力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随林层上升先增大后减小;胸高断面积基尼系数和胸径均匀度指数与生产力显著负相关(P<0.05),且该相关关系随林层上移而减弱,在优势木层与生产力无显著相关性。胸径香农威纳指数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林层上移相关关系降低,相关系数由0.44降至0.31。3)不同林层林分密度对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P<0.001),且随林层上升其作用强度逐渐降低,路径系数由0.59降至0.27;物种多样性在被压木层和中等木层对生产力有显著正向作用(P<0.05),在优势木层和亚优势木层对生产力无显著影响;结构多样性在被压木层和中等木层通过作用于物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间接影响林分生产力,在优势木层和亚优势木层则直接作用于林分生产力。【结论】各林层林分密度对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林层上升对生产力的作用强度逐渐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方向和强弱在不同林层表现各异。深入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以及其如何影响森林生产力,在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不同林层 生产力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性能及注浆止水效果试验研究
4
作者 郑昊 李兆平 +1 位作者 王子元 赵秀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采用暗挖通道连接,地层为富水粉细砂层。为解决暗挖通道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差且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的方案。首先对浆液流动性、凝结... 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采用暗挖通道连接,地层为富水粉细砂层。为解决暗挖通道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差且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的方案。首先对浆液流动性、凝结时间和固结体强度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配合比:A液为超细水泥净浆,水灰比为1.0;B液为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20°Bé;缓凝剂为磷酸氢二钠,掺量为2.5%。A液约占总注浆量的80%,B液与缓凝剂各占约10%。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细水泥浆液中颗粒在地层中的运移距离与注浆压力的关系。结合浆液性能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注浆压力0.5 MPa,注浆孔直径5 cm,间距50 cm,梅花形布置的注浆方案。经在暗挖通道现场注浆试验,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通道 注浆止水 试验研究 颗粒流方法 富水粉细砂层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配合比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幼苗期生物量分配特征与异速生长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昊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3 位作者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郝珉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2,共10页
【目的】分析东北地区10种主要造林树种幼龄期各组分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并筛选单树种和全树种最优生长模型,为该地区森林生物量尤其是幼龄林生物量估算提供模型参考。【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控制试验样地内,2... 【目的】分析东北地区10种主要造林树种幼龄期各组分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并筛选单树种和全树种最优生长模型,为该地区森林生物量尤其是幼龄林生物量估算提供模型参考。【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控制试验样地内,2021年7―8月份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进行全株取样,每个树种选取15~21株个体,共计200株。测量根系、茎干、叶片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并计算地上部分以及整株生物量。以基径和树高为自变量,以根系、茎干、叶片各器官和地上部分及整株生物量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多元线性、幂函数等形式的回归方程,构建单树种和全树种生物量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参数显著性以及赤池信息标准(AIC)等指标筛选最优模型。【结果】1)10个树种的生物量总体呈现出茎干生物量占比最高(45%)、根系生物量次之(35.5%)、叶片生物量最低(19.5%)的分配格局。随着基径增长,茎干生物量占比呈上升趋势,叶片生物量占比呈下降趋势,根系生物量占比变化不明显。2)10个树种的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以幂函数形式为主,单树种生物量模型以Y=a(D^(2)H^(b)和Y=aD^(b)为最优形式;全树种生物量模型则以Y=a(D^(2)H^(b)和Y=aD^(b)H^(c)为最优模型形式(D为基径,H为树高,a,b,c分别为方程系数)。【结论】幂函数形式为生物量最优模型,其中单树种生物量模型具有更高拟合优度,适用于特定树种生物量的精确估算,而全树种生物量模型则对区域性的生物量估算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异速生长方程 单树种生物量模型 全树种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林隙结构与树种多样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秀海 张春雨 郑景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36-2240,共5页
对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不同层次树种多样性进行比较,探讨林隙大小及发育阶段与树种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隙与林下树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林下相比,林隙更新层树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增大,生态优势度减小(P<... 对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不同层次树种多样性进行比较,探讨林隙大小及发育阶段与树种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隙与林下树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林下相比,林隙更新层树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增大,生态优势度减小(P<0.01);演替层树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减小,生态优势度增大(P<0.0001).林隙中不同层次树种多样性随着林隙大小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演替层树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总体上呈单峰形变化,中等大小林隙(100~250m2)中树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生态优势度较小.而更新层树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在≥250m2和<100m2的林隙中最大,在200~250m2的林隙中最小;生态优势度在200~250m2的林隙中达到最大.更新层和演替层树种对林隙面积大小反应不同,有利于更新层幼苗建立的林隙面积并不是演替层幼树发育和成活的最适面积;随林隙年龄的增加,更新层和演替层树种多样性在不同层次上呈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更新 阔叶红松林 树种多样性 林隙结构 林分动态
下载PDF
拖拉机对集材道土壤及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秀海 范秀华 张伟森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集材道土壤受拖拉机反复走行作用产生地表轧乱和土壤压实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和腐殖质丧失,这对更新苗木的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测定,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拖拉机集材时集材道上土壤硬度、孔隙度的变化及对苗木生... 集材道土壤受拖拉机反复走行作用产生地表轧乱和土壤压实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和腐殖质丧失,这对更新苗木的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测定,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拖拉机集材时集材道上土壤硬度、孔隙度的变化及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在履带式拖拉机集材道上,土壤的硬度、孔隙度都比轮式拖拉机集材道上的大。与土壤硬度相比,孔隙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更大些。从而得出了就苗木高生长而言,履带式拖拉机比轮式拖拉机的损害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材拖拉机 土壤结构 苗木生长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早春草本层植物的数量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秀海 戚继忠 +3 位作者 孙广仁 刘青山 陈喜林 于民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9,14,共6页
通过对长白山西部50年代择伐过的阔叶红松林早春阶段(4月25日~29日)草本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其分布是均匀的,没有明显的优势种,生态优势度较低.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种数及个体总数明显与坡向、坡位有关.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早春植物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秀海 吴榜华 史济彦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本文综述了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林业理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多效益理论、林业分工论、森林多功能论、效益协同论、“船迹”理论、森林效益永续论、木材培育论、法正林理论,同时也探讨了中国森林经营模式。
关键词 生态采伐 新林业理论 接近自然林业 森林经营
下载PDF
森林采伐量的最优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秀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3-48,共6页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森林面临着可采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严峻问题,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森林采伐量的最优控制策略。森林采伐量采用这一控制策略,既可收获最多的木材总量,又能保证森林总蓄积始终保持在最优水平上,实现森林永...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森林面临着可采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严峻问题,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森林采伐量的最优控制策略。森林采伐量采用这一控制策略,既可收获最多的木材总量,又能保证森林总蓄积始终保持在最优水平上,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同时,森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可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即可满足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要,又能使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而使我国森林工业摆脱目前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量 森林 最优控制 生态平衡
下载PDF
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秀海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X期43-47,共5页
定点观测研究表明,不同清理方式对迹地的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成活与生长有很大差异。对未清理、带堆清理和火烧清理作了比较试验。火烧清理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都大大超过未清理和带堆清理,但坡度小于16°时,尚不至... 定点观测研究表明,不同清理方式对迹地的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成活与生长有很大差异。对未清理、带堆清理和火烧清理作了比较试验。火烧清理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都大大超过未清理和带堆清理,但坡度小于16°时,尚不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坡度大于23°时,应禁止采用火烧法,这是火烧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更新苗木的生长。不论哪种清理方式,苗木成活率均随坡度的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理方式 水土流失 苗木生长 采伐迹地 火烧清理 带堆清理
原文传递
论森林生态采伐问题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秀海 于兴军 《吉林林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8-70,共3页
论述了生态采伐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体系;提出了生态采伐的原则与技术。
关键词 森林生态采伐 森林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秀海 李毅 +1 位作者 高凤国 殷忠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69-72,共4页
定点观测研究表明,不同清理方式对迹地的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成活与生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对未清理、带堆清理和火烧清理作了比较试验。火烧清理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都大大超过未清理和带堆清理,但坡度小于16°时,... 定点观测研究表明,不同清理方式对迹地的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成活与生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对未清理、带堆清理和火烧清理作了比较试验。火烧清理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都大大超过未清理和带堆清理,但坡度小于16°时,尚不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坡度大于23°时,应禁止采用火烧法,这是火烧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更新苗木的生长。不论哪种清理方式,苗木成活率均随坡度的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采伐 清理方式 水土流失 苗木生长 采伐迹地
下载PDF
拖拉机集材对迹地土壤条件及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Ⅰ)——拖拉机集材对迹地土壤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秀海 王德来 史济彦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前东北林区森林采运70%是采用拖拉机半拖集材,主要有J—50(履带式)和J—80(轮式)两种机型,集材道上土壤不仅受拖拉机反复走行的作用,而且还有拖曳木材捆的影响,产生地表轧乱和土壤压实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和腐殖质丧失。本文通过实地调... 目前东北林区森林采运70%是采用拖拉机半拖集材,主要有J—50(履带式)和J—80(轮式)两种机型,集材道上土壤不仅受拖拉机反复走行的作用,而且还有拖曳木材捆的影响,产生地表轧乱和土壤压实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和腐殖质丧失。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测定,应用计算,研究了集材道土壤硬度和孔隙度,并得出结论:对于集材道上的土壤硬度和孔隙度,履带式的都比轮式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集材 土壤硬度 土壤孔隙度 苗木生长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中倒木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秀海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红松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稳定的地带性天然森林植被.开展其倒木的研究,不仅能有效地监测红松针阔混交林的动态,而且能加深倒木生态功能的认识,为合理管理倒木资源提出对策.通过研究得知,风害是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林木... 红松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稳定的地带性天然森林植被.开展其倒木的研究,不仅能有效地监测红松针阔混交林的动态,而且能加深倒木生态功能的认识,为合理管理倒木资源提出对策.通过研究得知,风害是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红松阔叶林有50%的死亡木是由于根拔、干折和冠折等风害造成的;阔叶红松林风害导致的死亡占36.84%,倒木的年输入量,红松阔叶林小于阔叶红松林.倒木的分布方向与主风方向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木 红松针阔混交林 林木死亡量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倒木对天然更新的影响(Ⅰ)──倒木自身特点对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秀海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调查分析,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倒木影响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林木风倒或枯死形成林冠空隙,从而促进天然更新,而在倒木上更新较少。这和云冷杉林大部分是直接在腐烂的倒木上完成天然更新截然不同。
关键词 红松针阔混交林 倒木 天然更新
下载PDF
非平衡热力学与生态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秀海 吴榜华 +1 位作者 范秀华 韩士杰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49-54,共6页
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耦合系统。从热力学观点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物质、能量流动必然引起系统熵的变化。本文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讨论生态系统的热力学本质;生态系统的信息熵;生态系统类比;生态... 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耦合系统。从热力学观点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物质、能量流动必然引起系统熵的变化。本文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讨论生态系统的热力学本质;生态系统的信息熵;生态系统类比;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非平衡热力学 生态场 耗散结构
下载PDF
粗木质残体研究动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秀海 代力民 《吉林林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粗木质残体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系统中一些林木的更新和生物的生存以及维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粗木质残体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系统中一些林木的更新和生物的生存以及维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研究动态 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论采伐对迹地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秀海 范秀华 +2 位作者 唐景义 高彦伟 王德来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探讨了森林采运与森林生态的辩证关系.并用美国学者Franklin的新林业学说看当代中国森林采运.将森林生态功能和木材生产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协调发展.研究了采运作业对采伐迹地的影响以及采运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指出了采运作业对... 本文探讨了森林采运与森林生态的辩证关系.并用美国学者Franklin的新林业学说看当代中国森林采运.将森林生态功能和木材生产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协调发展.研究了采运作业对采伐迹地的影响以及采运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指出了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使林业从传统林业走向生态林业.同时也阐明了森林大量采伐带来的生态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采运 森林生态 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 采伐迹地
下载PDF
洛特卡-沃特拉模型的协同学分析
20
作者 赵秀海 范秀华 +5 位作者 孙东民 孟凡玉 司容武 毛静路 王景田 李福祥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用哈肯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弱肉强食模型,即捕食与被捕食模型.由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构成的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自组织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序参量方程进行定态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浓度随... 本文用哈肯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弱肉强食模型,即捕食与被捕食模型.由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构成的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自组织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序参量方程进行定态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浓度随时间振荡这一生态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学 生态自组织 序参量方程 捕食-食饵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